第11章+社会保障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单选多选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 )A.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C.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不和谐问题D.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社会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和谐社会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4.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是()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和平正义D.改善民生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 )A.民主法治B.自由民主C.公平正义D.社会稳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 )A.安定有序B.社会安定C.发展有序D.秩序良好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人为本B.共同富裕C.民主法治D.公平正义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科学发展B.诚心友爱C.充满活力D.民主法治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B.社会安定C.民主法治D.改革开放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经济发展D.社会稳定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经济发展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共同富裕D.增强社会活力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 )A.党的领导B.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C.各族人民D.各阶层民众二、选择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民大2024戴卫东 社会保障学教学课件第1章 绪论

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贝弗里奇报告》) 日本:以保险和国家援助的方式提供经济保障,并提高公共卫生
和社会福利水平 国际劳工组织:为成员可能面临的某种风险而提供的经济保障、
医疗照顾等 分析。
1.1.2 国内相关社会保障的内涵界定
➢ 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并 且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
➢ 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 制度安排,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分配,是再分配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
➢ 慈善事业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目前发展缓慢
社会保障与储蓄和消费
➢ 社会保障是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再使用的一种 较为特殊的形式,其施行必然会对社会成员的收支路径、 收支水平以及未来的风险预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也必 定会与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产生连锁反应。
社会保障的功能可以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 也可以划分为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 功能和其他功能
1.4.2 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 公共性
• 公平性
• 社会性
特
• 福利性
征
• 法律规范性
• 多样性
• 刚性发展
• 公平
• 与社会救济发展相适应
• 责任分担
原
• 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第1章 绪论
重点问题
第社1会章保导障言的内涵 社会保障学科属性 社会保障基础理论 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中的思政元素
1.1 社会保障的内涵
1.1.1 国外相关社会保障的内涵界定
美国:社会安全网 → 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保障项目 德国: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公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十一章 劳动监督制度

二 劳动监察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监察的职责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的内容,劳 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① 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 行;②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情况;③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 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④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 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9
四 劳动监察的基本程序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的规定,劳 动监察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
(一)受理与立案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受理劳动者或对用人单位违 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的投诉, 或者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向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的举报。
第二节 劳动监察
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系统规范劳 动保障监察工作,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 彻实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04年 11月 1日 国务院第 423号令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于 2004年 12月 1日起施行。 一 劳动监察的主体 劳动监察的主体包括劳动监察机构及其相应的劳动 监察员。劳动监察机构,是经法律授权代表国家对劳动 法的遵守情况实行监察的专门机构。根据《劳动保障监 察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3
(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又称劳动监察,是指县 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 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 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制止、责令改正的行政执法活动。 (二)相关行政部门监督 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是指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在各 自的职权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 况进行的监督。 (三)工会监督 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是《劳动法》和《工会 法》赋予工会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责。 (四)群众监督 群众监督,是指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 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监督。 4
社会保障学第11章工伤保险赏析

17
三、我国工伤保险发展历程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调整(建国后-1984)
文件:
1950,《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1951,《劳动保险条例》 1978年后,颁发一系列规定
问题:
待遇标准偏低 工伤纠纷多 缺乏强制性
18
三、我国工伤保险发展历程
得职业病诊断资质 3. 国务院部署专项行动 开胸验肺悲剧或将不再发生 递给50元即遭解雇的河南尘肺工人晏庆海
3
第11章 工伤保险
第一节 工伤与工伤保险概念 第二节 工伤保险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工伤保险基本内容
4
一、工伤
判断:以下情况是不是工伤?
1. 出差时坐飞机,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2. 100多名在深圳从事风钻爆破的湖南农民工,常期吸
19
三、我国工伤保险发展历程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984-)
1996,进行全国性的工伤保险改革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工伤保险 非营利性 强制实施 国家和企业 国家规定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营利性 自愿投保
个人缴纳保费 合同约定
11
三、工伤保险的目的
国际劳工组织:
是为受雇人员发生不测事故时,提供医疗护理、现 金津贴,进行职业康复;
为残废者安排适当职业; 采取措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我国规定: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 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 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美国1908《雇员伤害赔偿法》
•美国1837《工伤事故普通法》
•英国1884《雇主责任法》
16
《社会保障》复习题4

《社会保障》复习参考题(4)第11章至第14章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保障基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A、社会救济基金B、社会保险基金C、社会福利基金D、养老保险基金2、从理论上来说,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其缴费率取决于()和赡养率之乘积A、缴费基数B、替代率C、工资总额D、社会平均工资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长期津贴项目的是()A、养老保险津贴B、医疗保险津贴C、伤残津贴D、遗属津贴4、社会保险的支出不包括()A、对受保人的保险津贴支出B、行政管理费用支出C、投资费用D、挪用费用5、下列关于现收现付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前提是有一个长期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B、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增加储蓄,制约劳动力市场供求调节C、较易受通货膨胀的影响D、体现了社会保障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6、以下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来源于必要劳动的是()A、社会救济B、社会优抚C、社会福利D、社会保险7、社会保险税(费)其实际税负的主要承担者是()A、雇主B、雇员C、政府D、社会8、现收现付条件下的资产代际转移会诱使人们提前提休,以闲暇替代劳动,较长时期的退休生涯反过来要求人们在工作期间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会减少个人储蓄,即产生()A、资产替代效应B、退休效应C、挤出效应D、财富效应9、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及收入替代水平的提高与劳动力市场参与率所呈的关系是()A、正向B、反向C、无关D、不确定10、有关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的研究始于()A、费尔德斯坦B、巴洛C、弗里德曼D、莫迪尼亚尼11、下列各项中,()不是社会保障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A、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上级对下级对口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B、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对下级基金经办机构的监督C、财政监督D、审计监督12、在审计监督子系统里,主要部分是()A、国家审计B、内部审计C、专职审计D、地方审计13、社会保障监督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是().A、财政监督B、审计监督C、立法监督D、社会监督14、实施有效的社会保障运营监督的首要环节是()A、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资格的准入B、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资格的退任C、实施动态的基金运营风险实施监控D、不确定15、以下不属于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的是()A、实现社会保障业务的计算机化B、实现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C、实现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共享D、系统的整体结构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功能齐全、操作简便16、社会保障基金行政管理子系统包括()A、信息交换B、公文管理C、业务助理D、对外咨询17、以下不属于劳动保障政府网的主要功能的是()A、网上竞赛B、网上对话C、网上办事D、网上查询18、整个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是()A、数据层B、用户层C、软件层D、网络/硬件层19、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干部分是()A、社会保障基金业务处理子系统B、社会保障基金业务辅助子系统C、社会保障基金决策辅助子系统D、社会保障基金行政管理子系统二、多项选择题1、完全积累制的优点包括()A、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储蓄职能B、有利于强化投保人的缴费意识C、可以保证受益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D、体现社会保险的互助性和福利性2、一种恰当的基金筹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是()A、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B、设立储备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C、用作储备的积累基金有无投资机会及其收益率的高低D、保持相对稳定的保险费率3、下列关于缴费基准制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又称为“借款基准制”或“待遇确定型”B、这种模式注重对个人缴费的激励C、具有显著的再分配功能D、缴费基准制一般只适用于长期性津贴项目4、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A、受保人及雇主缴纳的保险费B、政府的资助或补贴C、投资营运收入D、对雇主征收的滞纳金与罚金5、我国以下社会保险费要集中统一征收的是()A、基本养老保险费B、失业保险费C、基本医疗保险费D、工伤保险费6、以下几项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来源于剩余劳动的是()A、社会救济B、社会优抚C、社会福利D、社会保险7、高额的社会保障税(费)会导致()A、人才外流B、资本外流C、劳动参与率的下降D、劳动参与率的上升8、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是()A、开放性原则B、标准化原则C、经济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9、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原则的支撑条件是()A、整体性B、个体性C、分散性D、一致性10、社会保障基金业务处理子系统包括()A、基本信息维护B、基金征收处理C、基金拨付处理D、基金的财务管理11、社会保障基金业务辅助子系统包括()A、信息交换B、公文管理C、业务助理D、对外查询12、社会保障的信息网络可以分为()A、业务管理网B、办公管理网C、社会保障系统内部网D、对社会开放的政府网三、名词解释题1、社会保障基金2、现收现付制3、完全积累制4、部分积累制5、受益基准制6、缴费基准制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8、社会保障监督9、审计监督10、社会监督11、社会保障信息化12、社会保障卡四、简答题1、试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影响因素。
农村社会学分章习题:答案

第十章 农村社会保障
一、单选:
1-5、ABBCC 6-10、BCBCD 11-13、BBD
二、多选:
1、ABDE2、BE3、BCE4、ABC
三、填空:
1、法律法规
2、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优抚和农村社会福利
3、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
4、心理
5、互助合作;相互平等
6、工具性;情感性
7、关系网络;互惠规CDDA 6-10、CCAAC 11-13、DDB
二、多选:
1、ABCD2、ABC3、BCD 4、ABC
三、填空:
1、大家庭;小家庭
2、从夫居、从妻居和新居家庭
3、联合家庭;主干家庭;核心家庭4、婚姻5、婚姻、血缘或收养6、夫妻平等7、氏族8、宗法式;世家大族式;族权式9、姓;氏
10、建祠堂;修家谱;置族田11、修族谱、建祠堂
第六章 农村社区和农村城镇化
一、单选:
1-5、CABBA 6-9、BCCA
二、多选:
1、ABCDE2、ABCDE3、BDE4、ABCDE 5、BDE
三、填空:
1、滕尼斯;费孝通2、社区和社会3、亲属社区4、小城镇社区
5、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组织机构6、法林顿
一、单选:
1-5、ACBDC 6、B
二、多选:
1、AC2、ACD3、ABCDE
三、填空:
1、佩鲁2、以人为本3、以人为本;城乡协调发展4、农民现代化
《农村社会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
1-5、ACABA 6-10、CCDBC 11-14、BCDA
二、多选:
(经济法课件)第十一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a.即时解除。主要是由于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法律 法规,劳动者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措施。
b.预告解除。预告解除是劳动者基于自身原因,要求 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①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 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 的。
①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 、科技进步奖、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 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② 有关劳动保险和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③ 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待遇和各项支出。
④ 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
⑤ 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⑥ 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 家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① 劳动合同期满的。
②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③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 的。
④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⑤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 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二、工资、工时制度与休息休假
1.工资
(1)工资的概念。工资是指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依据 国家有关规定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以货币 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5.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1)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 订立后、有效期限届满前,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提前 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关 系。
①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a.即时解除。主要由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有 严重过错或者触犯刑法,用人单位可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 劳动合同。 b.预告解除。主要是由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因客 观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法律 规定期限提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以额外支付劳 动者工资的代替方式来解除。 c.裁员。裁员是指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原因一次性 辞退部分劳动者,以此作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一种手段 。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教程第11章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改革动因
1.人口老龄化加快 2.社会结构变动 3.劳动力就业非正规化 4.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5.现有制度不可持续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教程
第四节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二、改革现状
韩国政府提出了“参与式福利”的改革理念,强 调普济主义、政府责任和参与。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教程
第三节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三、社会保障运行效应
2.收入再分配效应 韩国的社会保障体现出了很好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使韩国在40多年的高速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始终 没有明显扩大,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后还有所缩小, 并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了较低的水平。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教程
第三节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三、社会保障运行效应
3.经济增长效应
从数据分析,韩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其经济增长没有 直接和显著的线性影响,这和韩国社会保障处在较 初级阶段、支出水平较低有关。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没有产生非常显著和重要 的影响,也和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及战略有关,韩国 经济发展模式及战略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强烈干预 下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其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 计划和出口拉动,受国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较小。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教程
第三节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三、社会保障运行效应
1.个人福利效应
从数据分析,1965-2004年,韩国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从61.9岁提高到77.3岁,婴儿死亡率(每千人)从 61.8下降为5.1,文盲率从24.4%(1970年)下降到 3.6 % ( 2000 年 ) 。 相 对 贫 困 人 口 比 率 从 1965 年 的 12.2% 下 降 到 1998 年 的 2.0% 以 下 。 中 学 生 入 学 率 由 1970年的42.0%上升为2004年的88.3%;大学生入学 率从1970年的7.9%上升为2004年的8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2年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上台执政,为 摆脱危机,缓和国内矛盾,开始实行一系列 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与社会政策,史称“罗 斯福新政”。 • 新政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强调国家对社会 经济的干预,旨在刺激投资、扩大有效需求。 • 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世界社会保障 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典。
0
3
Expenditures as % of GDP
一、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
机。产品大量积压,工厂、银行大批倒闭,生产猛
烈下降,失业人数急剧上升。 • 美国是此次危机的发源地。1933年全美有1500万人 失业,占工人总数1/3;1/6家庭靠领救济金度日。 • 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社会的激烈动荡,工人罢工、群 众示威此起彼伏,人们强烈要求联邦政府承担起社 会保障的职责。
– 这样,社会保障不仅为长寿者的退休储蓄提供保
障,还在人们之间转移收入。
• 1972年实施补充性保障收入(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SSI),联邦政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最
低收入保障。
12
养老金购成
一个人的社会保障金取决于其过往工作年限、工资
多少、年龄及其他个人情况。
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为一个人可能出现下列情况提供 保险:活得比预期寿命要长,过早用完积蓄。
6
(一)消费平滑化与年金市场
• 年金:一次性支付给保险公司一笔钱;只要活着,每 年得到一笔固定的收入。 –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费越高,将来得到的年 度支付额越大。 • 人寿保险:每年向保险公司支付一笔钱;去世时,保 险公司一次性支付一笔钱。
5
400
4
300
3
200
2
100
1
0 1937 1942 1947 1952 1957 1962 1967 1972 Year Real Expenditures (2006 $ Billions) Expenditures as % of GDP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1、月均指数化收入 (Average Indexed Monthly Earnings,AIME),是一个人最高35年的月平均工 资。
按全国平均工资增长率上调,使得不同年份的工资可比;
只计算最高限额内的年度工资,该最高限额与应缴社会保
障工薪税的最高应税收入额相同。
13
2、基本保障额(Primary Insurance Amount, PIA),即
• 其中,$711、$4288称为“弯曲点”(bend points),
每年按平均工资增长率进行调整。
14
Hale Waihona Puke 开始支取养老金的年龄 一个人可领取全额社会保障金的年龄称为正常退休 年龄(normal retirement age)。根据生日决定。 80年代通过的立法要求,随着时间推移,正常退休 年龄要逐渐增加:
– 许多老年人的储蓄已在大萧条中化为乌有,只靠几年的
积累数额不多;
– 当时有些政治家担心,完全积累的资金可能得不到有效 率的管理,或者被挪做它用。
• 1983年以来,为部分积累制。即社会保障计划已在 信托基金积累了一定的盈余收入。
11
• 显性转让
1939年的立法,增加了对投保者赡养的家属和遗属
的每月支付,具有救济性。
1937年或更早出生者,65岁;
1938-1942年间出生者,每年增加2个月; 1943-1954年间出生者,66岁; 1955-1959年间出生者,每年增加2个月; 1960年及以后出生者,67岁。
在正常退休年龄退休者及伤残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每年按通货膨胀进行调整。 设计思路:月均指数化收入较低者,基本保障额较高。
2008年的基本保障额: • 月均指数化收入0—$711美元的90%;加: • 月均指数化收入$711—$4 288的32%;加:
• 月均指数化收入大于$4 288的15%。
第11章
社会保障
1
本章架构
一、为什么要有社会保障? 二、社会保障制度结构 三、社会保障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四、社会保障的长期压力 五、社会保障改革 六、结论
2
Figure 11.1: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s (1937-2005)
600 6
500
Real Expenditures (2005 $ Billions)
9
二、社会保障制度结构
(一)基本要素 • 基金积累制:劳动者在职期间将薪金的一定比例 存入某种基金;随着时间推移,该基金会积累利
息;待到退休之后由此基金支取养老金。
• 现收现付制:退休者领取的养老金来自目前在职
劳动者的缴款。
10
• 社会保障计划,1935年实施时为基金积累制。1939
年改为现收现付制。原因:
• 两者的基本功能相同:消费平滑化。即减少高收入时 期的收入,增加低收入时期的收入。
– 风险规避者购买年金,保障退休后的收入水平; – 购买人寿保险,保障万一去世后家人的消费水平。
7
(二)逆向选择与年金市场
年金市场因不对称信息存在失灵现象
购买者更清楚自己的预期寿命。逆向选择。
建立社会保障的一个理由:通过强制劳动者购买政 府年金,解决年金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
美国年金市场很小,也不发达,不像人寿市场那样红火。
8
(三)其他理由
1、缺乏远见和家长主义 对贫困中的老年人不管不顾是不能容忍的。 2、道德风险 政府可能伸手援助导致私人储蓄过低。 3、节省决策和管理成本 4、收入再分配
低收入者养老金占其历史收入的比例高于收入高者。
5、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如今,老年人的贫困率不仅下降了,还低于全部人口的贫困率。
5
社会保障,官方称之为老年遗属和伤残保险(Old Age Survivors,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OASDI)
初始覆盖范围非常有限,后逐渐扩大并提高福利水平。
其运行方式: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员在工作期间, 他们及其雇主按工薪税缴款;退休后,成员可按月 得到付款。 该付款额部分取决于过去的缴款; 数额实际値是固定的; 受益人活着就可以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