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家书征文原创12篇

家风家训家书征文原创12篇
家风家训家书征文原创12篇

家风家训家书征文原创12篇

篇一

“想一想未来,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那时的女儿一定美的很惊艳,有个爱他的男人娶她回家,可想到这些,我却不忍看她一眼”——摘录于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

现时代奢侈的梦里,貌似找寻不到丝毫传统“家风”的足迹,那些记忆里的“尊老爱幼、长幼有序、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谆谆教诲,仿佛只能从陈旧泛黄的纸页中略微知晓。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两代人之间,用来维系关系的纽带除了那深入骨子里的血缘之外,还有的便是“责任”。假如世间的爱都有天意,那我们上辈子一定也是这样的亲密关系吧。

那天是我的十八岁生日,班主任把邮差刚刚送来的信轻轻放在我桌子上,带着些许怀疑我翻开信件,内容如下:

亲爱的我的宝贝:

光阴似箭,十八载转瞬已成过去,忆往昔,事事如昨,历历在目。自你诞生之时的第一声啼哭,襁褓中甜蜜的微笑。便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从咿呀学语、识字和唱歌,到开始去好奇、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让我们对你寄予了厚望。

上学后,你积极进取,每次刻苦学习的背后都是你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体现。面对难题更是无所畏惧,付出着巨大的心血和努力,在这里要跟你说一声:辛苦了孩子。父母与你共同成长于乡下这样简单的环境里,淳朴的人情锻造了你单纯的性格,我们却未料到你能如此独立,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母未能给你一个富有的家庭,但你却比同龄的孩子要更懂事,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每次进步无不让我们感到欣慰并为之欣喜若狂。

但是,作为父亲还是有很多话要告诫我的女儿的。太过稳重的你,总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这样息事宁人的态度是我影响到你的为人处世的风格,可同时对你来说也是一大坏事,太单调的风格不符合充满青春活力的十八岁的你,你还是要对喜欢的事物展开争取,对不喜欢的事物提出拒绝!安静有时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回避也不会给年轻的你带来任何好处,要知道:生来倔强,不惧懦弱。

前几天赶时髦看电影频道在播《中国合伙人》,好奇的看完了,那才是青春该有的躁动。时光若能倒流,我开始回忆自己的十八岁也是在题海里遨游,翻开物理书,解着最爱的物理试题,可是父亲不才,未能考上那全镇仅有的几个的大学生名额,当然会遗憾,因为没机会再重来。几十年后,今非昔比,时光却不老,你姐姐考入大学校园,父母在街坊邻居面前都满是骄傲,现在轮到了你,相信你会像两年前考入重点高中一样,一年后给我们同样的惊喜!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十八岁的“成人礼”,青春的代名词。然而成年也意味着你将独自面临更大的挑战,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走向成年,就应树立更加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人生方向,回报社会!为将来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努力吧!

2014年12月17日

以上便是父亲送给我成人礼最大的礼物,父亲曾说过:爷爷奶奶相隔正好半年的离开,自己就突然发觉没了依靠,正所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这一代成了乡下庞大家族里最年老的一批人,肩负的责任便越大了。父亲的“责任观”,在于过去时间的冲刷,在于遗失美好的悔过,这也是从小被强调“责任”的缘由。

世代的乡下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便是上一代给我留下的唯一印象。生活对我们家族不是很好但也不赖,少了优越却多了奋斗,少了富足却多了互相扶持。从小在父亲的臂弯里听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也听过“狗熊掰玉米”的故事,知道再多的不幸也会过去,太多的奢望就会失去的道理。渐渐的开始好奇,这方土地里,真的有人在为自己的后代奋斗吗?广袤平原之上的闭塞风土人情真的会为后代带去福音吗?后来,我十八岁了,面对着这封书写工整,笔锋流畅的来自父亲的信,我突然懂了,也许乡下人的奋斗就在于:今后向后代谈起人生,谈起理想时,不会尴尬的一时语塞、也不会好为人师的批评。因此,表达真的是最有力的武器。无从畅谈的过去,真的是对过去最无理的浪费。

责任从何而来,仅仅是身份吗?更多是因为爱吧,那种愿意守护一生的执着,那种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坚定,那种想照顾对方的冲动。假如爱会有天意,我会用整个年华好好经营家庭,责任为先,把父辈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家风传承下去。篇二

斜月流霜,青空冷寂,每当一个人独行于夜路中,我便会想起一个叫“家”的地方,那里有微黄明亮的灯火,有混着菜香的烟火,而火,总能让人联想到一切有关温暖的字眼,让人心里升腾起一股不掺杂任何风花雪月的深情。

有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是啊,父母的爱太过沉重,而往往大爱无言,语到笔处,竟无从写起。

所以,我要写一封信给你,我的弟弟,让你代我向家里传达我对家人的爱意。其实我真的感谢有你。我这个人一向不是很喜欢小孩子,可是我还是那么期待你的来临,那是一份莫名的欣喜。我记得你刚出生的时候,那么小,那么胖,我偷偷地去看你,用我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抚摸你的小胳膊,紧张又新奇。之后父母分了很多精力给你,可是我一点都不介意,还帮父母一起照顾你。

我忘了你第一次叫我姐姐是在什么时候,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玩的开心,你特别爱干净,有一次你刚洗完脸,一脸笑容地跟我炫耀:“姐,你看,我白吗?”我见你太可爱,便忍不住在你干净的脸上亲了一口,你竟嫌弃到哭了。后来,我们每提到这件事,都笑到停不下来,我就嘲笑你,太不像个男子汉。

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那时候你还太小,等你稍稍大一点时,就不是那样的了。我们家的旁边有一条小河,家里爱养鸭子,把鸭子放到河里,有时候它们就不愿意回来。那天它们就没回来,我们俩个人便去找它们,那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黑漆漆的天空连颗星星都没有,鸭子在一处黑乎乎的小河边,而当我们靠近它们的时候,周围一大片“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们从小在乡村长大,很清楚那是一群癞蛤蟆,我一直都特别害怕这类动物,所以就站在杂草丛生的河边,一动都不敢动,你忽然就像个大人一样跟我说:“姐,别怕,你跟着我走!”说着,你就紧紧攥起我的手,使劲跑了出来。我眼圈一下子就红了,那一刻我真的感到你长大了,都可以保护我了,不再是那个赖着我,让我背着的小孩子了。

对啊,人总是要长大的,我们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前程与责任,为了学业,我们相聚的时间变得越发有限,每次我们放假回家,一个人从院子外往屋跑,一个人从

屋子里往外面冲,我们都要深深地给对方一个拥抱,有一次我猛然发现你都比我高半个头了,浓眉大眼,原来圆乎乎的小脸也变得棱角分明,我就想时光真是个好东西,让你慢慢变成了传说中的翩翩少年,而我却如此后知后觉。都说血浓于水,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距离和时间或许会淡化友情、爱情,却难以淡化浓厚的亲情,每次放假的当天,我们都滔滔不绝地说很多很多话,关于学校里的趣事,关于家里的琐碎,关于村里的八卦,关于学业与未来……每次都会把嗓子说到沙哑,很多亲戚朋友都好奇地问过:“这姐俩怎么从来不吵架呢?”。

我想,这跟父母的教育有关吧!其实我们家从来都没有过什么明文的家规家训,父母从来都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演绎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勤勉刻苦,敦厚善良,重信重义,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与幸福,用自己的人品赢得邻里的尊重与信任,最重要的,是这个家的和谐,家和才能万事兴,这些浸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观念和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我的行为习惯,我觉得,这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笔财富,希望我们都能铭记这不成文的家训,并将其延续下去。

父母也非常重视对我们的教育,如今你都已经初三了,马上就面临着中考,学业就忙了起来。你的英语一直学不好,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忽上忽下,上课注意力也有无法集中的时候,下课自习写作业也有有懈怠的时候……不过你别害怕,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你经历过的我也感受过,你心中所想我也大致想过,我一直在提前探一探你该走的路,但是你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这个过程或许会很艰辛,路上也会有迷茫,但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失去的同时也会得到,姐姐相信你,你那么优秀,那么帅气,那么善良,所以你一定可以!

亲人们偶尔逗你:“以后也要像你姐一样,考上她那样的大学。”但是我不这么想,因为我坚信你一定会比我好,比我有发展有前途,一定不会辜负父母和我的期望!

都说父母陪你前半辈子,爱人陪你后半辈子,而兄弟姐妹才是真正陪你一辈子的人,父母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一个能够一路相携风雨的亲人!前方遥远路还长,时光温暖如太阳,少年,趁你的世界春暖花开,找机会面朝大海!

此家书写于2017年9月6日,此时父母正辛勤劳作,非常重视家风与子女的教育,而弟弟即将面临中考,学业上会有些许压力,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写这封家书一是为了叙旧表达亲情,也是为了鼓励弟弟在学业上努力进步,在生活中努力成长,以父母为榜样,懂家训,正家风,不辜负亲人们的期望。

篇三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

某些现在勉强回忆起来的事情,开始在苍白寂寥的冬天。眼睛里蒙着的断层是只能看到咫尺的未来。记得儿时经常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天道酬勤”,坚韧有力的始终印在我的心里,在骨髓里生长,直至今日,我仍然奉行着这句话,它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不曾远离的家训。

家人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人,是亲人,亦是朋友。从我们哇哇落地的那一刻,便成了我们人生的导师,一直为我们保驾护航,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而且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这些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头顶是交错而过的天线,分割着不明不暗的天空,云很低很低的浮动在狭长的

天空上。铅灰色的段云,沿爷爷奶奶家的院子投下深浅交替的光影。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上幼稚园,从此便正式踏入了学习的殿堂,只依稀记得支离破碎的几个画面。更多的还是母亲开始了她长达九年的陪读之旅。母亲小的时候待我及其严格,长大了也就松懈了,也许是因为我已经做到了她的标准,或许是因为她老了。记得一次和朋友晚上去广场看演出,我们聊的很投机,忘记了母亲叫我不要随便要别人给的东西,尤其是是食物,认识的也不行。朋友给了我一块饼干,我顺手就拿起来塞进嘴里,还没等咽下,母亲气冲冲的来了,看到我在咀嚼东西,瞬间变脸。此后,我就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来是在我一个人的时候,要“慎独”,时刻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尤其是一个女孩子。从那以后,也是在逐渐独立的过程中,我始终不会忘记这一家训——慎独

四年前,独自在外求学的高中生涯历历在目,那时以为离开了唠叨的父母,就可以自由自在。另我自己都意外的是,当父母转身离开的那一霎那,我的泪水瞬间落了下来,也是积攒了许久的爱让我再也忍不住泪水。虽有几许叛逆,之后的几天接到他们的电话也都会强忍泪水。逐渐的,就变成了每次离开都会哽咽。人生会有不同的成长阶段,每一阶段都会遇到让自己难以面对的难题,自己去乐观的面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上了高中以后,一直到现在的大学,我一直遵守着“天道酬勤”和“慎独”这两条家训,始终铭记于心。慢慢的,我也在积累着更多的训诫和教诲。一个人在外面求学四年之久,以后的路也需要我一个人去精彩绚丽的走完。家和城市是跨省的距离,也是两种不一样的味道,两种不同的感觉。即使距离家最慢的火车也就三个小时那么近,即使熟悉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即使有每天陪伴的老师同学,尽管对这里的一切再了如指掌,我依然觉得很陌生,很孤独,很想家,走在路上,依然觉得我并不属于这里。家召唤了我前进的道路,像无声起伏黑色的巨浪,在地平线上爆发出沉默的力量,是我永远的避风港湾。也许就像是很多的河流一样,会慢慢的在河床积满流沙,然后河床上升,当偶然的几个旱季过后,就会露出平整的地面。那时候,我也就回家了。

在逐渐积累教诲和训诫的过程中,我一直知道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中的长辈也始终铭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价值观,不论长辈传统复古,中国人都要牢牢记住这种美德,并永久传承下去,无论做人做事。

还没离家时,只要一放假,我都会在爷爷奶奶家度过。他们朴素老实,为人热情友善,是白手起家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我人生的另外两个导师,他们用满是皱纹又粗糙的双手,同样教会我做人。外婆没什么文化,只是用她那地道的见识教导我。遇事不乱,能忍则忍,但他们并不觉得吃亏,他们一直遵守着心中的守则。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两个人的力量不足挂齿,却一直秉承着祖国独立,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精神。也一直唠叨要珍惜现在所得到一切,那都是以方志敏、赵一曼、刘胡兰等英雄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基础上得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尽着同样的力量来报偿所获得的和至今仍在接受着的东西,我为此努力着。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辈们又开始担心我的就业问题,教导我要敬业。在岗位上的每个人都在忙碌自己的工作,可究竟有多少人是“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成为行家里的行家里手,寥寥无几,许多人都是为生活无休止的奔波。“事情快块做,生活慢慢过。”很喜欢这句话,正所谓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谨慎负责,忠于职守,在岗位上恪尽职责。生活上慢慢品味其中的乐趣,享受咖啡的香醇,享受红霞的

落日,享受发呆的片刻。

奶奶说,做人还要讲诚信。自古以来都是“人无信不立”,商家也历来都是信守“货真价实,童嫂无欺”的行规,百姓也讲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国家治理也奉行“取信于民”的教诲。然而小时候不懂事的我也曾犯过最基础的诚信问题。借书想占为己有,老师上课的时候无意用这件事举例,即使知道这是无意,但也面红耳赤,仿佛说的就是自己。从此,我便在也没犯过这条家训,毕竟这样的经历真是心里不好受。

玩归玩,乐归乐。在家中与父母撒谎开玩笑就罢了,但到了社会上可没有人会宽容你,诚实守信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逐渐从家走向社会,漫长的时光是一条黑暗潮湿的闷热洞穴,会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使我对家的眷恋就更多了,在社会上你有多不开心都要笑脸相迎,面对着更多虚伪的面孔,有更多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外面的世界美好与邪恶,都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世界上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我的每次离开都会哽咽,不喜欢家的车站,那代表着我又将要离开,独自面对残酷的世界,喜欢其他城市的车站,标志着我正在通往回家的路,并且心情愉悦。

从小到大,我们都伴随着大大小小的考试,微不足道的,关系到未来的,但是成绩和校规都不能定义我们,只有我们才能决定自己的样子,只有我们才能决定自己是谁。所以,让我们铭记家训,心怀感恩,向远方的路踏出更远的一步。也许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不见了,很多事改变了,很多梦消失了,但我依然记得我的家训,因为它一直以来在我心中都不曾变过。

篇四

说起家训,我在脑海中思索良久,最后才决定打下“百善孝为先”这五个字,严格来说,这也并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家训,因为这五个字,从我父母这一代开始,传承到我这一代,也不过才短短三十几年而已。然而在我心里,这五个字的分量确是重于太多太多教导的。

在我心里,我的父亲是一个“传奇人物”——作为儿子,他年仅14岁就背负了家庭的重担,离开了校园,终日为生计而奔波劳累,这样一晃就是30多年。我的爷爷是一位心灵手巧,心气颇高的手艺人,年轻时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但是人到中年却一直郁郁不得志,人生境遇巨大的反差让他染上了嗜酒的恶习,酒越喝越多,家底却越来越少,最后不得不一家六口栖身于40几平的小房中。奶奶生性软弱,没什么主见,自然也担不起什么重任。家中上有三个姐姐,父亲是家中幼子,眼见长姐在家中最需要她的时候嫁人,一去不返,剩下母亲和两个姐姐辛苦忙碌一天也不够贴补家用,遂毅然决然的辍学,从背冰果箱在校门前对着昔日的同窗“迎来送往”,到骑着豆腐车沿着土路“走街串巷”,从一个默默偷师学艺的小瓦匠工,到如今在顾客中有着绝对口碑的“刘师傅”他的一生波折坎坷,却从未自暴自弃。我也曾问过他对于这样的人生有没有过后悔和埋怨,而我的父亲,一个不会讲什么人生大道理的普通劳动人民,告诉我:对于当初的辍学,后悔是有的,哪个人不想好好上学,不想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养家糊口?但是对于父母,他却从不埋怨,一个“孝”字在他的心里大过了一切!

母亲嫁给父亲的第五年,爷爷在病痛的折磨下过世了,奶奶也一病不起,瘫痪在床四年。记忆中的奶奶躺在床上,一脸病容,让年幼的我总是带着恐惧。许多年来,我都难以理解,我的母亲,在一个女人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里,放弃了工作,

在家里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年纪轻轻的落下一身病痛,却不能喊苦喊累,只能默默的承受生活的考验。而对待外祖父母,我想,母亲心中总是带着些愧疚的吧:自己作为女儿不能时时在父母身边照顾,对外祖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责,看着外祖父喘促难耐自己却不能代他受罪。无论在其他人眼中如何,在我眼里,无论是作为女儿还是儿媳,她都是合格的,甚至是数一数二的。

细细算来,我的父母从未正式要求过我,在他们老了之后要如何如何的孝敬他们,但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却从未停止过对我的影响。我常常对朋友们说,我的父母是我人生中遇见的最好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平等、明理、守信;他们自尊、善良、真诚;他们在贫贱中彼此扶持,一起闯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因此他们值得拥有和享受如今的美好生活,他们值得我用一生去尊敬和热爱他们,并不断追随他们的脚步前进。

“以孝立身”是我在父母身上学到的最美好的品质,而这一品质也是我一直以来交友的基础,试问,一个人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没有敬爱之情,对于毫无血缘关系的其他人又如何能真诚以待?“百善孝为先”,在当今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也应该是每个人不断追求的美好品格。

篇五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那可要谈谈我小时候的几件事。

俗话说:“勇敢,事情必成;勤劳,幸福必到。”当然在我们家可是把勤劳放在第一位。在家里数奶奶和妈妈最勤劳了,我们家住在农村,她们深知只有靠一双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学,勤就这样不知不觉得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

记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麦子的高峰期,却不巧赶上我爷爷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妈妈和奶奶带着我去割玉米秆。那时还没有普及现在的收割机车,只是用镰刀收割。

从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妈妈和奶奶都汗流浃背,妈妈那白色的衬衫的像水洗过一样,奶奶那纤瘦的身子更显得凄凉。她们没有吃饭,喝两口水对她们来说就是休息了。下午我们才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家,妈妈和奶奶并没有停歇,而是一起洗着衣服擦着桌子,都顾不得头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饭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从门缝里透过来了一束光,我朦朦胧胧地循着光走过去,看见妈妈正辛勤的收拾着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客厅里的灯依旧亮着……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虽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劳之风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以前我当劳动委员的时候,每天到我值日的时候我都恪尽职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勤劳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这句话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舍自己,为别人”在现实中“舍己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时的冲动,也不只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他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愿意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伟大情怀。这不仅是现在社会上的舆论焦点,也是我家里行为上的赞扬焦点。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双巧手获得了村里人人的赞扬。爸爸什么都会做,像修电,修车,修水管……总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细腻。

当人们什么东西坏了时,都会来找他,他毫不犹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仓库里去找东西,发现里面全是钻机、自动充电机和一些我不认识的工具,我连忙跑过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爸爸为了给村里人修坏了的东西才自己拿钱买了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真正的舍己为人吗?就这样,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里。春天时,村里人都帮我们播种。夏天时,他们都帮我们剥玉米。秋天时,他们都给我们家送苹果。但爸爸都回绝了。爸爸说:“我们真正收获的不是别人的东西,而是别人的心……”是呀!舍己为人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不但开在生活里,也开在人们的心里……

爸爸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记得,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学校里,虽然我整理笔记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啬的借给别人借鉴。你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别人也会给予你一份帮助;你给予别人一份爱,别人也会给你一份爱,难道这不是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立足的精华吗?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为人的爸爸和雷锋。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永远……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祖祖辈辈都以“孝”为家风的核心。

自我出生那年起,爷爷的心脏就不好,奶奶一个人无法照顾爷爷,又因为爸爸的兄弟长期出门在外,所以照顾爷爷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责任。白天爸爸上班妈妈去照顾,晚上爸爸就要陪爷爷睡觉。因为爷爷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这个爸爸老是睡不着觉,但他没有埋怨还是尽心尽力的照顾。每到过节爸爸放假时,他总是要带着爷爷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爷爷去田野里呼吸新鲜空气,虽然有点麻烦,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点爷爷的笑容。中午爷爷总是要睡上一个午觉,爸爸总是叮嘱我要给爷爷不时地往上盖盖被子,以免着凉。虽然简单的一个叮嘱、一个动作,但透漏出爸爸对爷爷不善言语而又细腻的爱。

“一个小小的问候对父母来说是一份大大的爱”这句话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从小的熏陶也让我学会了孝。我不善言语,也不会对父母说什么甜言蜜语,只是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现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们,现在用成绩报答他们,以后用爱报答他们,让他们过上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

传承家风,传递家风。愿勤劳、舍己为人和孝顺之风永远飘荡在我家上空。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篇六

致戴女士:

亲爱的戴女士,现在是夜里十一点二十三分,你最最可爱的外孙女正坐在电脑屏幕前想你,你呢?在做什么?

我知道,每年的这几天你都不怎么睡觉的,因为格外思念高先生。只是我一直很抱歉,因为没有见过高先生本人,所以无法和你一样怀念他。

但我可以试着与你一同“回忆”高先生在的日子。

那年,花儿一样的你,戴女士,哦不,当时还是戴姑娘,作为知青来到了那片据说只长得出高粱的土地——高先生的村子。你从未过过乡下的日子,一切都是那

么新奇,淳朴的汉族村民处处照顾你这个城里来的回族姑娘,你感到前所未有的、来自另一个民族的亲切感。“汉民哪有爸爸说的那样脏乱野蛮。”你在心里想。也许是命中注定的,你果然爱上了一个汉族小伙子。他就是高先生。

你的父亲很想念你,很怕你在汉族人的村子里待的太久。几次在信中表明会很快接你回家,回家去见那个条件很优秀的回族男人。可你沉浸在你的爱情里甜蜜得发疯,你拆了母亲织给你的手套和毛衣,打了一件马甲送给高先生;高先生将这件马甲穿在最里层,悄悄跑去很远掏鸟蛋给你吃。那时呀没有雾霾没有光污染,乡下的夜晚只有星空,煤油灯,和你们的爱情。

终于有一天,当高先生拉着你的手在落日下的冰面上慢慢转圈,远远地就听见了老支书的声音:“艳艳——你看谁来看你了——”你猛地转身望了过去。那天的落日,把父亲的影子拉的老长,都怪这落日,它也拉长了父亲的愤怒。

高先生是天真的,因为他不知道通婚对你父亲这样虔诚的信仰者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背叛,也不明白宗教之于你的整个家族的意义;你也是天真的,因为你竟以为父亲一直以来的宠爱足以包容你对一个汉族男人的爱,竟以为父亲会认可高先生的俊朗与优秀。

高先生的父母陪着笑,磕磕曾装有一些糖精的玻璃瓶倒出点点白粉,冲了碗甜水递给你的父亲。然而你的父亲抬手打翻了碗,弄湿了高先生母亲的旧皮鞋,狠狠的骂了高先生,最后生拉硬拽带走了你。

我知道,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是你所不想回忆的,所以我也只说个大略。

你被关在家里,一哭二闹,绝食,悄悄写信给高先生,还有一次又一次的逃跑。最终,你彻底激怒了父亲,那个条件很好的回族男人也不再登门,一向惧怕父亲的你的母亲再也拦不下他抡起的手臂——你被父亲家暴了。你见过父亲打母亲,可父亲从未打过你。你恨你绝望你反抗,父亲却变本加厉把你吊起来打。

“吊起来打”。你第一次跟我说这四个字时,我清楚的看到了你眼里的恐惧。最后还是高先生救了你,他一路搭车赶路来到你的城镇。“我不会再见她,”高先生一字一顿地对你父亲说,“我要参军了。”

高先生走了,没有见到你。

后来,你差不多养好了身体,在母亲的帮助下逃离了这个家。你想回高先生的村子,等高先生回家。

几天后的日落时分你才回到村子,在老支书的家里,竟见到了日思夜想的高先生。“你没有参军!?”

“体检不合格,我血压高。”

我记得我还曾嘲笑过你:“老高二十岁就高血压你也敢嫁?”你笑笑没说话。如果那时就知道高先生会因此早早离开,你会作何选择呢。

婚后的日子平淡却幸福,你们白手起家,让一双儿女的生活越来越滋润,也终于买下了诚镇的一间房子——是的,高先生在这个时候倒下了。

听舅舅说,在那之后很久你都忘了怎么哭,不会哭。高先生永远离开你了,你用了很久才能接受这个现实。为了高先生的爱情,你背叛了父亲,放弃了家族的信仰,断绝了与娘家的所有联系,甚至母亲病重都没能好好照顾她一天。你只有高先生,可是他食言了,他抛下你永远离开了,没来得及和你说上一句话。

你买来安眠药,买来结实的绳子,翻出了高先生的刀片,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大把大把的掉头发。你的父亲来了,多年未见,他已然是个年近古稀的干瘪老头儿,他搂着你的一双儿女,哭着求你一定要活下去。

你做到了,和父亲的关系也就此缓和。你的父亲欣喜的发现外孙和外孙女在户口

本上都登记着“回族”二字,当然,这是孩子们出生时高先生提出的,为了安抚他的爱妻。

你说过,对高先生你是有恨意的,恨他发病的时候正好在女儿面前,给女儿留下了多年的梦魇。对父亲你也是有恨意的,恨他因为民族因为信仰不同而百般阻挠,让你与高先生甚短的幸福时光里添了一段痛苦的别离。

我知道你为何每年的这几天都睡不着,因为临近高先生的忌日。我也知道你并不想从头至尾回忆与高先生短暂的幸福。我还知道当你看到这里已然流下许多眼泪。抱歉戴女士,这么晚发这封信给你,害你明天要肿着眼去见闺蜜们了。只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家全部都爱你,很爱很爱,因为爱你,我和姐姐虽然没见过高先生本人,却也在心底里爱着他,就像他爱你那样,你懂吗?

时代变了,我们的国家也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各民族越发团结,回汉通婚在我们老家也是一件常见的事了,无论汉族还是回族,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们都不再认为“通婚=背叛”。这两个民族做到了既可以各自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又可以在一起愉快的生活,爱情、友情、亲情已然紧密联系起了这两个民族。

所以,戴女士你不要再担心,不会再出现你和高先生恋爱时的遭遇,回族同胞不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你这个“嫁给汉民”的老美女,你可以大大方方的带上我们全家人一起回一趟我们的老家,大大方方的介绍我们给家乡人认识。这一切,高先生没能看到,你一定要替他去看,然后在梦里悄悄告诉他。

戴女士,可以么?今年暑假,带上我们回一次老家吧。

我们爱你,老家的亲属们也爱着你,就让我们相互见一见吧,就让我们两族人民端起羊汤在饭桌上交流一下爱你的经验。

嗯!想喝戴女士的羊汤了!

篇七

女儿:

你好。见字如面。

这是老爸第一次写信给你,早已经习惯了电话微信这种直面的交流方式,似乎写一封信对老爸来说更容易表达情绪吧,我不用等你像在电话中那样随时应答我,似乎只有这样,我才能认认真真的,来完成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诉说。

你没上大学之前,整天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老爸觉得时间飞快,我的女儿转眼就长大了,可是真当你上了大学之后,老爸反而觉得时间过的慢了,慢到你居然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回家一次,而这半年,应该算是最漫长的半年了。

关于上学,老爸能给你的建议不多,但是关于成长,老爸尚有一些道理跟你分享,所以只能在书信中给你几点忠告了。

每个人都会有老师,无论是学习中、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们能在你懵懂时教会你怎么进步,在你失落时带你走出低谷,在你需要成长时给你提供充足的养分,每个老师都会希望自己的学生大有作为,都会希望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所以在大学中尊重你的老师,这是老爸给你提的第一点要求,这也是做人最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多请教,虚心的接受老师的教诲,认真的揣摩老师的用意,把一切对自己成长有益的知识和经验汇总起来,将来你会发现你在大学中的所学会让你终身受用。

朋友是你将来最重要的财富,所以在学校中多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吧,大学的朋友,往往是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因为在大学里你和朋友能近距离交往,另外,一块生活、一块成长、一起独立,一起从初出茅庐走向意气风发,相同的经历,很自然你们就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密友。你应该挑选一些真诚、诚恳的朋友,跟

她们交朋友,跟她们亲近,你是一个真诚、善良、大度的孩子,任何人都会喜欢跟你做朋友,以最大的善意对人,你会得到更多的友善。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女儿你应该好好利用读书来丰富自己这几年的大学生活。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知识决定一个人的气质、趣味、眼界、欣赏水平、价值观,这些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学与高中最大的区别是,自由很多,挥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这难得的自由,多读些书。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阅读,他们可以花很多时间逛街、淘宝、打游戏、网聊,就是不肯花时间安安静静地阅读。走上社会你就知道,抽出时间来读书是多么不易。读书像交友,要仔细甄别,非善勿近。

老爸要叮嘱你的最后一点就是做一个有道德人,主要是怎么做的问题。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可能有时候你不太会表达你的善良,我也理解年轻人的这种心理,我第一次帮助别人时,也很在乎别人的眼光。现在想来,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担心,怕啥议论?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来,就是一种善行。当你可以帮助别人时,不要吝啬。世界将因你的举手之劳,变得更加美好,你也会因为你善举,换来身心的愉悦。

千言万语,无非就是对女儿的思念,希望老爸的几句话,能够给我女儿带来生活学习中的启迪。爸妈一切安好,勿念。

父刚

2017年9月1日写于家中

老爸:

见字如面。

这是我生来第一次写信给您,提笔如有千斤重,早已经习惯了电话微信这种直面的交流方式,似乎写一封信对我而言更容易表达思念和情绪吧,我不用等你像在电话中那样随时应答我,也不用怕更多的煽情让我无法自已,似乎只有这样,我才能认认真真的,来完成一个女儿对父爱的倾诉。

转眼间我来到大连已经两个年头了,记得当年大一来校的时候,我怀着雀跃的心情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当时离开家冲向自由的兴奋之情好像掩盖了与父母分别的悲伤,我向往着大学校园里各种浪漫、自由的故事,向往着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一切的一切都是关于自己,以至于到今天提笔来写这封信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粗心,我才能静下心来,好好体会一下思念的重量,品味一下你对我深沉的爱。老爸,我一切安好,这是每天在电话中在微信中都要像你汇报的一句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句话,但今天我要正式的跟您说一声,你的女儿现在很好,在这所大学里,我有和蔼的老师,有友善的同学,有亲如一家的舍友,更有学习与竞争共存的成长环境,我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喜欢这个学校,同时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所以要在这里跟您说一声,你的女儿很好,请老爸放心。

每每想到此,我都要对您的养育之恩报以深深的感谢,我的生命,我的成长,我的经历,我的一切都是你和妈妈无偿的馈赠,从牙牙学语到走进象牙塔,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有老爸你的出场,考试成绩好你对我的鼓励,情绪波动时你给我的安慰,还有那无论什么时候回家都能吃到堪比顶级大厨水平的一桌饭菜,始终让我念念不忘。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很庆幸,能够作为您的女儿,享受你的爱,接受你的教育。

好了,聊了半天我了,该说说您了,虽然您在我眼里始终都是永远不会老的伟人形象,但是我知道您已经不再年轻了,从我上次回家看到您做饭时有些佝偻的身躯中我就发现了,即使您从来不曾跟我抱怨过工作的辛苦,我也能在和您的交流

中听出你的疲惫,作为女儿,我始终不能算是称职吧,我能听你说,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直接慰藉到您的心灵,我能想到的关于未来的一切,都不能变成直接的孝心来抚慰您的沧桑。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我甚至都不能确定将来给您的陪伴到底能有多久,所以我突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女儿,因为我从来都没想过以陪伴的形式来表达我自己的爱,我所做的,就只有言语上的承诺和内心的关切了,虽然我知道,您从来没有因此怪我,虽然我知道您最大的理想就是我能健康成长,志在远方,但是我依然感到愧疚,依然心有不安,因为从岁月的脚步中,我好像看到了分别的痕迹,这让我感到恐慌。

接下来我要开始我的絮叨了,不管您把它当做关怀也好,当做烦人也罢,就让我在信中好好地放肆一下吧。老爸,你要少抽烟,少喝酒,多锻炼身体,多钓钓鱼,工作中不要压力太大,有什么烦心事欢迎和女儿共同探讨,做一个心态良好,快快乐乐的老爸。说到这里,我突然莫名的不安起来,因为透过浓浓的夜色,我似乎看到了你正在为繁琐的工作愁眉不展,虽然我并不能像电视剧中那样因此热泪盈眶,我只是感觉笔头沉重,思绪万千,我只是感觉无力抑制,归心似箭。

老爸,我爱你。

虽然这句微不足道的话远远不够回报您的养育之恩,但我仍希望您看到这句话时能够欣慰的一笑,能够理解女儿的一片心意,虽然这句话不太动人甚至有点俗套,但却是我写到目前最真诚的表达了。时间是扇颠沛流离的大门,我站在门外,总是希望能够听到您的那句,没事,有爸呢。

愿老爸身体无恙,事事顺心,女儿无事,勿念。

篇八

亲爱的老爸:

您好!

曾经看到这样的书信,就像读了一篇再普通不过的文章、别人的故事。但今天以这样的方式开头,于我来说有些生硬。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方式,更能让我冷静的回忆、思考…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已不再年少,而您也随着我的成长斑白了双鬓。时光就这样从指间溜走,让我措手不及。身在他乡,女儿想您。

记忆中的您是无所不能的,小小的我就这样跟在父亲您的身后,跟屁虫一样。父亲的脾气并不好,除了心肠热以外,似乎都是暴躁、易怒的。可我并不怕这样的您,依然渴望与您亲近。像羡慕中的父女一样,做您的小公主!但您冷冷的回应,让满心火热的女儿一点点失去了儿时的热忱。或许父爱和母爱就如比喻一样,如山如水,至刚至柔。

曾经每每回忆,总是有说不出的委屈。为您定下的古板规矩,漠不关心的态度,还有那如刀子一般的话语。把我们冷冷堆开,不论是姐姐亦或是我。在您的生活里,我们有妈妈照料,分工明确。在您认为生活被规划的很好,有条不紊的进行。却不知女儿们已被规划在外。

长大后,女儿眼中的您已不再高大。反而有了种种缺点,放大再放大,逆反心理也接踵而来。这无疑让我们父女关系更加紧张,这样的我在您眼中也不再乖巧,听之任之。反而让您感到的是我的无理取闹,任性妄为。用您常说的话:“白费,一完到底!”没错!肯定的语气!每听到这,心就如同被烈火烧着一样。但不可否认,我很爱您,相比于母亲更多时候我是在追逐您的目光,希望得到肯定。但正是这简短的几个字,好像耗光了我所有的努力与精力,和那执拗的热忱。

深深记得,那天是我第一次离家,出发前往大学校园。离别总是伤感,这样的情

绪让以往叽喳不停的我,难得的安静。默默收拾行囊准备出发。而就在这时您说:“再别回来这个闹腾,你这要一走清静不少。”您的话让我惊讶!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气愤的跑出房间,大口吸气,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拿起行李想快点离开您的视野,妈妈送行,我没有回头去看那个给我温暖的家,和家里的您。一路上我和妈妈没有交谈,妈妈是怕说多我会难过,而我是惦念着您,后悔做为女儿没给您一个拥抱。放下手中的行李,转头的瞬间您默默的跟在身后,眼里有着水汽,和满满的担忧。也在我转头的瞬间您下意识的别过头去,但我看到了,一直以来期盼的目光,都从背后注视着我。曾经想着我是不是站在您的眼角,却不曾想是您站在我的身后!什么都不想管只想扑向您的怀里,久违的拥抱,还是那样温暖。贴在您的耳边轻语:“老爸,久违了。我爱您。”“快走吧!这个磨蹭。”熟悉的语气,不同以往我理解了您所有的期盼。

当写这封信时,我正坐在大学的教室,不再像孩童一般为夺得关注傻傻的闯祸。照照镜子,看着镜中的自己,正值花季,已不再是那个在田间嬉笑打闹的疯丫头。一切如此美好,美丽的校园环境,井井有条的校园文化,和那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向往的大学生活和想象重合。唯一不同的是一切那么的贴合,却莫名伤感。再回想,依旧是那忙碌的身影,不再是以为中的您。好像还是儿时的画面,高大的身影牵引着我向前。记忆中的影子回来了,但却和现实中的父亲无法重合。变了,一切都变了。现实中的父亲和以为中的父亲重合,不高大,也不硬朗,更没有了印象中的英气。好像父亲您转眼间变成了小老头,并不好看的那种。这种恍然大悟让我措手不及。

这时,往事中的委屈早已释怀,成长不正是这样,有苦有甜,也正是父亲您严厉的教导,才让今天的我认识到没以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我想我与父亲您的距离不再是心与心,而是这小小两座城市的间距。现在女儿想明白了,或许一直是女儿在我们之间用尺子衡量,您又何曾离开过原地,等女儿归来。

小小的两座诚,是魏乐您与女儿的距离。老爸,女儿想你您,远在他乡,想念时常“打巴掌”的您,和及时给“甜枣”的老妈。莫要担心,女儿在长大,为长成更好的自己出发。老爸、老妈,请相信未来女儿会是您们的依靠与骄傲!

祝:我不在身边的日子您与母亲身体康健,万事顺意,天天开心!

篇九

如果说,家是一艘远洋的游轮,那家风和家训就是帆和导航,让整个家不失去方向,保持前行的动力。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以及为人之道、处世之道的总和,渗透到在道德层面的方方面面。历史上就有很多有志之士的家风被流传下来,古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孔明的《诫子书》,曾国潘《曾国潘家书》,还有现代的《傅雷家书》,今有前段时间在网上热传的郑国强郑艺的两封家书,由此可见,从古至今,家风这个词依然是那么沉重,那么有份量,一直是每个家庭重视的那部分,究其原因,我认为好的家风对自己,对他人,甚至是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家风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每个人刚出生的家庭都是这个人的第一任老师,还是会影响一辈子的,一个有好的家风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就会根据好的家风成长;如果不重视家风的建设,那他们的孩子以后会遇到很多坎坷。而这些家风往往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比如,良好的道德,健康的思维,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工作热情,勤俭的生活习惯等等。都会给他们的孩子留以深刻的烙印,就算以后长大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体现。当你问他:

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会告诉你:我感觉习惯了啊。这就是家风的力量,一种让人们改变的力量,还是不知不觉中,由此可见,家风的建设是多么的重要。

而家风的建设主要看父母或者长辈们,那些为我们做榜样的人们。在我的家庭中,家长们就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有意识的去为我们树立榜样,身体力行,建设良好的家风,让家庭和子女受益。家长们的家风又是从哪来的呢,这就要一代一代追溯了,所以说,家风是继承也是传承,当然,我们也应肩负起建设家风的重任。

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到:“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的成长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的每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这个人的生活态度。”那么平时交集最多的就是家庭,家庭的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性格,品格,思想等方面的塑造。这个时候就是家风在开始起效果了,家风体现的尤为重要了。

家风也是很强大的教育力量,在思想上,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为人处世,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家风也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是一种不需要语言的教育,无言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各个方面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世,道德修养,生活方式,都会深深的打上家风的烙印,而且还会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散发出来,这就是看透一个人,就能看透这个人背后的家庭,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骄娇气。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还要让子女过过穷日子、苦日子,使他们真正把节俭作为一种意识,嵌入灵魂深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

“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把严于管教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家庭给人以归属感,成为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家庭容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对家属子女管理不严,常常导致家庭不幸。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经常向家人宣传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枕边风善而从,恶而弃;对子女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同时,“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专一;要求家人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追求进步的家庭,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篇十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那么,宝在何处?因何而宝?我想最宝贵的便是老人一生的经历,他们宝贵的经验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自如地应对挫折,也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错路。如果用文字将他们的经验凝练起来,便成了我们

口中的家训,而当家庭成员都遵守这个家训时,所形成那种氛围便是家风。

家风是无形之物,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遵守一个准则而形成的道德风尚。古时候,一个家庭往往是一个大家族,由一个个小分支聚集而成,家庭成员相对集中。因此他们需要一套管理的准则,家风应运而生,并在一代代的传承积累中得以代代相传。而现在,由于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城市化生活,我们的社会更趋向于小家庭化,往往亲兄弟之间也相隔千里,各自成家。家风家规也似乎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隐匿无声,只有当我们去参拜祖祠时,才恍然发现原来家里流传着这么一个古训。那么,对于小家庭化的社会,家风是否仍有它的时代意义呢?

就我的观点而言,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家庭如何分化,始终存在长与幼的交替,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论何时,父母的行为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教导着孩子,这又何尝不是家风的另一种体现形式——不借助于悬挂在墙上的祖训家规,而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

家风,是良好风气的精神维系。览古,慈母忧心而三迁庭院,孟子终得书成,为一代亚圣;谆谆教诲刺在八千里的后脊,岳飞牢记精忠报国,成一代忠臣。观今,在李云经病重时,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以: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训言。正是这一系列金玉良言,督促着李嘉诚的成长,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石。好的家风如同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它滋润的是我们的灵魂,将不正当的行为和思想及时纠正、防微杜渐;好的家风能来塑造我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从而成就美好的人生。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金山总有用完的一天,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并将之以家风的形式延续给后代,才能确保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经久不衰。

家风,也是联系先辈的纽带。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里也是有那么些家规家训的,特别是在餐桌上,规矩颇多。每次吃饭时,爷爷总在说“要等人齐了才能拿起筷子夹菜;吃饭要把碗端起来吃,不要把头趴到餐桌上扒饭;别人在夹菜时要谦让,不要从上面或下面跨过别人的手去夹菜……”幼时心中不解,但还是在一次次训诫中铭记于心,慢慢地我便养成了这些习惯,即使长大后到了远方读书,这些记忆仍刻在脑子里,每当吃饭时便悄悄浮现。想起爷爷严厉的眼神,心底却是一阵温馨,仿佛这些小细节将相隔千里的我们连接在一起。看到别人做出类似的举止,也不禁感受到这一股暖意。如果将来我的孩子问起我,曾祖父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我肯定会将这些东西教给他们,将这些关于先辈的记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千百年来,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就是这样形成了中华优秀文化并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也正因如此,中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以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教养气质、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行为举止闻名世界。现今,我们的社会趋向于小家庭化,但是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风存在的意义。而且越是在大家忽视家风传承的趋势下,我们越是需要家风的熏陶,越是需要家风来规范和引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让诸如诚实守信、知礼善谦的道德风尚在全国蔚然成风,社会的风气也会随之改善,向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迈进,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美好未来迈进!篇十一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这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唯一的要求,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家书,是一位母亲对其孩子深深的爱,歉意及希望;“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

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是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家书,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揭示了读书的意义。

一封封家书字字珠玑,它并不是沉寂的故纸堆,它承载着爱,思念与希望。它沟通着子女与父母的情感与心灵,它对儿女有着深刻的启迪与示范意义,历久弥新。而我的家中就珍藏这么一份珍贵的家书,这是奶奶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我的奶奶是一个再平凡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不是大家闺秀,也不通琴棋书画,甚至字都不识几个,但奶奶一直是我最为尊重的人,而她经常说的:“别人行咱就行,咱不比别人差”,是我家的家训,也一直是我前进的指引和动力。

六十年前,奶奶离别家乡,远嫁爷爷。爷爷命苦,年幼时就死了娘,由身体不大好的老爷爷拉扯长大,家贫,只有二亩薄地,也无兄弟姐妹相帮持。而奶奶的娘家虽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也衣食无忧。嫁给爷爷后,奶奶就得开始为生计而奔波,可奶奶从未说过一句苦,道过一声怨,娇滴滴的新媳妇新婚第二天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没有婆婆妯娌帮持,因为工作原因爷爷也不能常常陪伴,奶奶咬牙剪掉了黝黑亮丽的大辫子,侍奉公公,操持家事,照顾孩子,用那并不宽阔的肩膀硬生生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奶奶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能行,咱也能行,咱不比别人差!”

为贴补家用,奶奶曾去过村门口摆摊。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抛头露面做生意是要被人指指点点的。面对他人的嘲笑,甚至指责,奶奶面不红,气不喘:“别人能行,我为啥不行?我不比别人差!”正是因为奶奶的拼搏和奋斗,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而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下,奶奶的孩子们都很争气,我的爸爸更是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

送别爸爸的时候,奶奶写给了爸爸一封信。一向好强的奶奶,为了给儿子写这封信,竟放下脸面去找村口的教书先生学写字,经过一遍一遍的练习,终于写成了这封信。信很短,除了几句简单的叮嘱,就是奶奶常说的那句话:“儿,记住,别人能行咱也能行,咱不比别人差。”短短几句话,包含了奶奶多少的期待与鼓励。在往后的很多年里,无论是在艰苦的求学期间,还是在孤独的拼搏过程,只要看到这封信,就仿佛看到了奶奶倔强而坚强的脸庞,给了爸爸莫大的慰藉和动力。

而现在,这封家书被赠予了我。时间流逝,家书已被染上了岁月的痕迹,纸张发黄变脆,字迹也变得模糊,可其中所蕴含的真情却丝毫未减弱。“别人行,咱也行,咱不比别人差。”这句话简单而通俗,也实用到极致,就是为人处事要肯干,敢干,能干。这,就是我家的家训,虽无明文,虽无特殊规定,但我相信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下,已然潜移默化进我们家每一个人的骨髓之中,成为我家的家风。没有家风的家庭,纵然是贵族也比不上一名有思想的乞丐;而有家风的家庭,纵然一贫如洗,也是清贵之至的。

“欲寄彩笺无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家书是一个家庭精神上的延续,而家训则是一个家庭香火不断的支柱。家书传思达意,家训修德立人。唯有家书的暖和家训的令,刚柔并济,才能使家庭得以发展,使中华民族得以数千年延绵不绝。篇十二

离乡时间不长不短,离家也还不超过一个月,于我而言,这里和家的距离不过是2514.9公里,不过是36小时的火车,不过是同一轮明月。

我恍惚间听到遥远地方传来的花儿民歌,才突然意识到那是来自远去的地方,身后是渐行渐远的故乡,故乡从此是远方。乡音变成了梦中的传颂,湟水河也流经

心底,留下家的教诲,留下家的训导,以至于在未来的某一天,故事会长满天涯海角,包括我走过的地方和我的家乡。

家乡终会远去,长大后的理想就是离乡。家的味道,酿在时光里,混杂在清茶中,举杯饮茶,它灌溉在了灵魂里,流淌在血液里。家训是家的味道的凝炼与升华,将它融在茶中,那么这茶也要慢品,因为它弥足珍贵。自记事起,我被教会谦逊,被教会永怀敬畏之心,那么人生第一盏茶,我要洒四方,生来为人,敬天地苍茫,畏天道无常。幼时,我被教会保持本真与善良,那么人生第二盏茶,我要边品边听童谣浅唱,看莺飞草长,随秋千摇晃,度过一年又一年春夏。少年时,我被教予坚持与希望,前进与梦想,我明白了第三盏茶叫诗和远方,在初夏时分,晚风拂过的青海湖畔,月光播撒的西山顶上,我饮下这杯苦乐交织的茶,而前途风光正好,追风赶月,我也不能再停留。这三盏茶我已经饮完了,还有几杯未来要一一饮下,或许这茶,是越来越苦的。就像第四盏茶,是乡愁的倚栏遥望,静候轩窗旁,第五盏茶在中年叹年少轻狂,尘土飞扬,铁马冰河入梦场。

等到朝阳唤醒向往,等到月光温柔寒窗,直到故乡守着善良,直到远方催着成长,我恍然发觉李氏一族的家训,虽不是面面俱到,但是是潜移默化的,无需多言,心中却有一杆秤,却有一把标尺,它的衡量明确了尺度,也赋予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走稳人生路的能力。

李氏一族的家训,包含了仁义礼智信忠孝节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所以这些不只是李氏的家训,更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训导。我恍然,我的身上还流淌着最古老的血液,还居宿着最优雅的灵魂,没错,仁义礼智信忠孝节,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家是小家,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是大家,所以大家训和小家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美德成为家训,形成于历史长河之中,来来去去,从古到今。仁是仁德,仁爱,推己及人,是江山辉煌,万里无恙;一是讲义气,有情义,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有礼貌,重礼节,是天国泱泱,礼仪之邦;智是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书香门第中吟诗书百行,名题金榜,是心有远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信是讲信用有信誉,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一言九鼎;忠是伯乐相马后的上进与感恩,是对知遇之恩的不变表达;孝是孝亲敬长,是卧冰求鲤羔羊跪乳,是亲情的升华;节是气节,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毅果断,是去战铁马寒枪,凛冽风霜的不屈意志,是夕阳下黑夜中头戴白色盔缨的骑兵,高喝: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如此种种是我的家训,是歧路或坦途中,船的龙骨,我的信念,教我未来日子中骨子里的独立自主,精神上的绝对强大。恍然发觉这些已融入我的血液,同时也已融入了更多人的血液之中,就像祖先传承下来的那样。

我在千年后仰慕这些家训,在琴案前想象着一代代人的欣喜与悲伤,弹出贯穿五千年的古老歌调,升华心中的浩然正气。千年的时光没有消散李氏一族的家训,它已被身上流淌的血液铭刻,我从幼时对训导的知悉,在漫长时光中的铭记,只为有一天能复兴中华,重现盛唐那样的气象。穿羽衣霓裳,青白红黄;见天国泱泱,礼仪之邦;赏绿腰争唱,繁姿破浪;听五音激昂,角徵宫商;绘江山辉煌,万里无恙;写长安洛阳,鸾凤求凰;吟诗书百行,名题金榜;看铁马横枪,凛冽风霜;品人情百样,世态无常。我希望有一天能梦回祖先的时代,去感受更多的气象,再去传承去播撒,去将家训的精华带到世间的每一个地方。

这一天,故乡变成了远方,即使前路凛冽风霜,也不忘栉风沐雨中铭记家的训导,即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故人寒暄,即使颠沛流离,归来仍然笑颜,初心

当年,哪怕明天支撑身体,过往厚重肩膀。家训就像一座灯塔,在迷雾中指明我心之所向的方向,同时也塑造我的情怀。情怀若不可成真,那就敬情怀六杯酒。一杯敬霓裳,一杯敬警服,一杯敬年少轻狂,一杯敬使命担当,一杯敬青钱沽酒红袖添香,一杯敬长刀所向剑气如霜。只因为骨头里有骨髓,心中有正气担当,只因家风告诉我,钟鼓馔玉只是暂得于己的一时之乐,兼济天下才是人间的处处芳华。

2514.9公里的距离,36小时的火车,清风吹不走乡愁,月光也只留下思念。字似明月终皎洁,不善言辞为倾诉。不论何时何地,我都铭记家训,也思念那个叫故乡的地方,故乡守着善良,远方催着成长,那就记着家训走下去,不负家风,前途风光正好,追风赶月不停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