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名人事迹6篇_作文专题

合集下载

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范文6篇

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范文6篇

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范文6篇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人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其中也出现很多爱国的名人。

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1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2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

名人爱国的故事(精选17篇)

名人爱国的故事(精选17篇)

名人爱国的故事(精选17篇)名人爱国的故事篇1周恩来照镜自勉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关于爱国的故事。

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

他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

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溥儒不为名利所动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

为人清室。

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其史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

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

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

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

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

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于谦一身清白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诗明志,激励自己。

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

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

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故事大全《关于爱国的故事》。

"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

屈原爱国故事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精选16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

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国英雄人物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篇1文天祥是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英雄,他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祖国,值得我们敬佩他的爱国事迹很多,下面我就讲几个给你们听听吧!有一次,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部崩溃,文天祥立即那家资来充军资,又组建了一支十万余的义军,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抵挡不住,这场仗被元军打败了。

次年正月,元军攻打来了,朝廷里的人都逃跑了,只有文天祥在朝廷里,皇帝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但是文天祥一到元军的大营里,就被他们捉住了。

可是,文天祥不屈服,伯颜只好把他押到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到达了福州。

由于文天祥一心为国家好,得罪了很多人,他遭人陷害,被处死了。

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回忆了文天祥的故事,我心潮澎湃,深深地被震撼了:文天祥被关在牢里,可是恶劣的环境只能摧残他的肉体,却不能摧垮他爱国的坚定信念。

在心狠手辣的敌人面前,他英勇不屈;在堆积如山的金钱面前,他始终不为其所动,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宁可为祖国牺牲生命,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表白、用自己的铁骨向世人证明、用自己的精神向世人宣告:宁可亡己不可亡国,国家不会亡!英雄文天祥虽然永远地走了,但他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一颗爱国心永远照耀在祖国大地,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要时刻铭记着生我养我的祖国!我会永远像爱母亲一样爱我的祖国!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篇2古今中外,爱国人士比比皆是,古往今来,爱国人士层出不穷。

中国乃是屹立在东方的雄雄大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上至商夏,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这个词,从未从人民的心中忘却。

中华儿女都已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爱国的名人事迹6篇_爱国作文_

爱国的名人事迹6篇_爱国作文_

爱国的名人事迹6篇中国以前有什么爱国名人事迹呢?大家可以多收集材料方便写作时当素材用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国名人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

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

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

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

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

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

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齐白石的爱国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爱国人士的事迹材料大全7篇

爱国人士的事迹材料大全7篇

爱国人士的事迹材料大全7篇爱国人士的事迹材料大全(篇1)从古至今,有数不胜数的爱国人士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佩。

有这样一个人,他满腹经纶,但他那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更让他名垂青史。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在流传千古的同时,也向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个人,他就是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是江西吉州庐陵县人。

他忧国忧民,但是因为当时朝廷的无能,在朝代灭亡时因为抵制被捉。

当时朝廷答应假如他归顺,就让他当宰相,但他面对如此之大的“诱惑”却仍旧不屈不挠,最终为国壮烈牺牲。

现在,每当我在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放弃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出现出文天祥那不屈不挠的身影,总会想起他那坚决坚韧的语言,它们时时激励着我不要放弃,要努力克服眼前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去排除在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绊脚石,不轻言退缩,永久努力向前。

文天祥的爱国让我深深感动,但他那不屈不挠,不为名利动摇决心的精神更让是永久铭刻在我的心中,伴随着我慢慢长大,他的这种精神是我永久也不会遗忘的。

他所做到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我为中国有一个这样的爱国人士而傲慢,自豪!如今,每当我想起文天祥,心中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有心底泛起一种无比的敬佩之情;总会被他的不屈不挠所打动折服;总会情不自禁地吟起这样一首诗:“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爱国人士的事迹材料大全(篇2)他,历经坎坷,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曾获得“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他,便是我国导弹的奠基人——钱学森。

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在美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和丰富的待遇,但是,他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立刻决定回国工作。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当早日回到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气。

爱国奉献名人事迹

爱国奉献名人事迹

爱国奉献名人事迹爱国奉献名人事迹【篇1】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

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

《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

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

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

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

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

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

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

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

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

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

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

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

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

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

爱国爱民人物及事迹

爱国爱民人物及事迹

爱国爱民人物及事迹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材料吧,既然这样,那么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爱国爱民人物及事迹,供大家参考,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爱国爱民人物及事迹(篇1)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

他从小心怀大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力;或者做一个医生,为百姓治病救命。

他对人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

”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一段时间的宰相。

他为官清正廉洁,很受好评。

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小官,见海水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自参加运土、夯土。

不料母亲去世,他按规定回家服丧。

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断写信去帮助出主意。

海堤修成了,当地人们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几年以后,范仲淹进京城做官。

他看到不对的事就批评,还主持改革,结果得罪了人,好几次被贬职排挤出京。

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做出了成绩。

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财产办了许多义庄、义田、义宅,救济穷人,还办了一些不收钱的学校,让没钱的穷人子弟上学,可他自己的孩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有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他写了一篇叫《岳阳楼记》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就是说,一个爱国爱民的人,要甘心情愿比别人先吃苦,比别人后享乐。

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爱国爱民人物及事迹(篇2)“精忠报国”的岳飞800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

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一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

父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

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长期生息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勃然兴起,建立了金政权。

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通用14篇)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通用14篇)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导语: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

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篇1科学家献身祖国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篇2朱自清饿死不食救济粮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构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上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了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

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

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

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困贫病交加,不幸去世。

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的名人事迹6篇
中国以前有什么爱国名人事迹呢?大家可以多收集材料方便写作时当素材用哦~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爱国名人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

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

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

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

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

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

此后,将帅一心,1 / 6
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齐白石的爱国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2 / 6
名人爱国故事大全5篇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

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3 / 6
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拒写悔过书的容国团我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少年时代曾在香港东区买手部球队打过乒乓球。

有一次,香港海员工联会为庆祝新中国国庆节,在湾仔球场举行了一场乒乓球表演赛。

那天,容国团的精彩表演,尤其引人注目。

4 / 6
然而,客国团的爱国行动,却触怒了东买部的理事长。

他气呼呼
地指责容国团参加国庆庆祝活动是“政治问题”,并强迫他写一份悔
过书,保证以后不再参加这类活动。

否则,就开除他出球队。

客国团
人小骨头硬,哪里肯服气,当即反驳说:“我只是在这里工作、打球,
并没有卖身给你们,为什么要写悔过书?人头落地,我也不写!”说罢,一转身走了。

容国团回到家中,躺在床上闷闷不乐,因为工作没了,少了几十
元的收入,怎么帮助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呢?父亲见儿子情绪不好,有
点奇怪,便亲切地问他:“今天碰到了什么事?怎么一点精神也没有?”
容国团不想再瞒父亲,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

父亲听了,一边连连点头,一边高声说道:“孩子,你做得对,悔过书无论
如何不能写!” 接着,便领着容国团一起到了东买部,当着理事长的面,背起行李扬长而去。

华罗庚的爱国情结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
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
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
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
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
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

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
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5 / 6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

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

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陈天华遥寄血书的故事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

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6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