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导学案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内心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导学案第2篇】《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教学实录1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导学案知识全面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石灰吟[明] 于谦
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竹石[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磨:折磨,挫折,磨炼。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
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10古诗三首导学案知识
年级:六年级科目:语文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10.古诗三首
课 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借助资料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三、教学设计(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1.根据提示说成语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2.揭题,引入新课。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很多人的愿望——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诗》(板书:马诗)(二)诵读诗句,感受画面1.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标出节奏2.指名阅读(正音:“燕”读作第一声)3.范读(明确正确的朗读节奏)4.师生合作读。
(1)第一遍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2)第二遍师生交换读。
5.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描述画面1.打开记忆,交流策略。
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学习古诗?(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2.借助策略,自主学习第一二句古诗(出示学习任务)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找: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品: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小组共学,完成表格。
4.汇报交流,梳理画面。
(1)讲诗意: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说修辞。
沙如雪,月似钩,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3)描画面。
学生描述画面。
5.朗读诗句,体会心情。
(1)引导交流。
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战争,也曾有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抛洒。
所以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2)自由读,抓住“沙如雪““月似钩”,可适当拉长声音,读出清冷悲凉的感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导学案(含答案)

1 第10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马诗 一、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二、 放声读文,读准字音,并标出停顿(节奏),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意络字的书写,左右结构,右上是“夂”。 三、 走进古诗,理解诗意。 1. 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物?(沙、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色。 描绘出一片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3.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 4. 再次朗读这首诗,应读出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期望,以及不被重用的苦闷,语调激昂一些。 5. 我能够把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里,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脉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呢? 6.主题概括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 以马自喻 ,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 建功立业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 怀才不遇 的感慨与愤懑。 7.我能够默写这首诗:
石灰吟 一、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3 二、放声读文,读准字音,并标出停顿(节奏),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汉字书写 锤 凿 焚 锤,写法:左窄右宽,右部中间“艹”的一横最长。 凿,注意“凵”框儿里面不要写成了“羊”。 每个字写两遍,并且组成两个不同的词语。
阅读理解《马诗》附答案

阅读理解《马诗》附答案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参考答案】
1.B
2.C
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
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4.(1)√(2)X (3)√。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导学案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任利荣一、教学目标:1.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人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时的李贺又赋予了马以怎样的形象。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4 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提问。
3、朗读之后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四)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怎样的马?(五)分步解读,理解句意自读思考,4分钟第一句: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说一说写一写看谁写得最精彩。
第二句:这是谁发出的慨叹?他想得到什么?做什么?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看谁说得又通顺又流丽。
(六)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1)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的视觉听觉感觉想象,闭上眼睛想一想,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2)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3)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导学案带答案

科目:七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29、《马》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cys 授课人:课型:新授课1、读准下面汉字的读音。
相觑鬣毛剽悍窥伺疮痍阔绰庇荫颚骨遒劲犷野畸形给予驾驭羁勒耀武扬威慷慨以赴相得益彰面面相觑2、作者简介:,(1707-1788) (国家)博物学家、作家。
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他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一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自然史》。
1.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之美,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文进行更深入、更有创意的理解,树立善待动物,珍视生存环境的1.文章描写了哪两类马?两类马各自最突出的特点?【交流点拨】人工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交流点拨】人工驯养的马——驯良天然野生的马——自由自在2.你认为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交流点拨】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与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
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你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交流点拨】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
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4.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交流点拨】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1)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
这个句子句式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韵律美。
(2)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3、情感与价值观吧:了解古诗大意,体会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关于马的古诗,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
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马吗?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
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词1、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会认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
要把古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一读。
同学互相纠错3、指名读字词:(重点指导“燕”“钩”“踏”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1、指名大声读古诗。
其他同学认真听,互相评价。
2、读了古诗,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3、那么谁能说说古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越似钩”的意思。
总结:是啊,读了这首古诗,我们好像看见了连绵起伏的燕山上空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就像打仗的铁钩。
月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漠就像铺了一层薄薄的白雪。
多么安静的夜晚啊。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争取读得很好。
四、再读古诗,深入理解感受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句古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骏马啊,什么时候能戴上昂贵的络脑,在战场上奔驰杀敌,为国家立下功劳?)2、再读古诗,体会作者感受。
3、同学们读得很好,尤其是“何当”这两个字,让老师一听就感觉到心里很想早一点上战场,很急切。
4、“快走踏清秋”怎样读,能读出战马奔驰的脚步急切的声音。
5、再读读看。
6、多种形式读古诗。
理解古诗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①〔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
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