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3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3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说教材《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第二课,讲的是通信业的变化发展历程,也就是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2.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3.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通信将会更加发达。

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方式和特点教学难点:互联网三、教学过程(过程中体现教法与学法)本课古代传递信息的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堂上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课前让学生主动收集了解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活动开始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出示一组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图片,拉近古代通信与学生的距离,更想进一步去了解它。

活动一:了解古代的通信方式: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结合课前收集资料汇报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为了解决教学难点,在这里我又出示烽火台和驿站的图片。

让学生了解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及古人传送信息艰难的故事,体验古人传递信息的艰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古代通信的不足,引导他们渴望通信的发展。

活动二:了解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学生根据调查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整理30年前、15年前和现在人们常用的通信方式,然后各组汇报调查情况,(师说明现代人们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互联网并明确互联网)通过调查结果,让学生谈体会,了解通信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迅猛发展,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调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通信给自己及周围人带来的方便,了解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

活动三:畅想未来:放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从烽火台到互联网_人教新版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从烽火台到互联网_人教新版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现代通信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它还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通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因此通过《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课的教学,通过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调查资料相对比,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通信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以及通信方式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而引导学牛认识、了解周围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2.课程的特色: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现了通信发展的过程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直观的兴趣引导,还有抽象的探究引领。

本课有些内容是从历史的角度来体现的,这对学生来说缺少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课程设置了资料框,通过这一栏目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起到了拐杖的作用。

同时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择素材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社会活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能力,同时,也对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分析,积累的生活经验也较多,初步形成自己的社会经验。

但往往学生关注的内容没有进行过细致人微、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不能发现生活中一些事物中蕴涵的道理和折射的人格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品德与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品德于生活。

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个人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方式,知道现代社会牛活中人们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很多,知道利用通信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信息。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第一篇:《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目标: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2.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3.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通信方式将会更加发达。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了解(1)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2)近代通信是怎么发展的?2.完成课本80页的调查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老师总能收到许多贺卡,今年过年马老师收到咱们同学给我发的电子贺卡,当时别提有多开心了,你瞧这就中咱们班傅雪怡给老师发的贺卡,多漂亮呀!(课件出示电子贺卡)2.指名傅雪怡,问:这张贺卡你是通过什么发的呢?发送后多久老师就能收到?(互联网,几秒钟就能收到)3.师总结:是呀,现在有了互联网通信多快呀,那古代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课件出示烽火台传递信息)图片配音说明:传说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建了万里长城。

但是,由于不能提前预报敌情,万里长城也形同虚设,被敌军屡屡攻破。

后来,秦国大将袁牧看到几十里外人家的炊烟,受到了启发,就在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

烽火台里备上干柴火种,安放大鼓,一有发现敌情,就点燃烽火,擂响大鼓,借助浓烟和鼓声,一站一站地将消息传到王宫。

4.师总结:古代人们就是利用烽火台来传递信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就是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课件出示课题)二.通信的过去1.古代的人们除了使用烽火台来传递信息外,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通信方式吗?谁能用不同的方式来把你的知道的告诉大家?(表演,猜一猜,简笔画等)2.师追问:这种传递方法需要多长时间,与其他的相比有什么好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3.说到驿站骑马送信还可以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4.师补充外国古代的通信方式“会拼字的城墙”和“树枝做的地图”(课件出示)会拼字的城墙:自古以来,人们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寻常方法来传递信息。

古希腊人在城墙顶上的不同地区点亮火光,以此来传递信息。

人教版-政治-四年级下册--4.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案

人教版-政治-四年级下册--4.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案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搜集、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通信方式的不断创新。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为人类用智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而骄傲、自豪。

1、多媒体多功能教室;2、素材(故事、图片、卡纸、便签纸等)。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信连万家》知道了,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带领我们走上了信息高速路,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实事。

那么,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去了解过去人们的通信方式。

(读课题)想一想:在古代,在青海的人们想要联系在河南的人,该怎么办?二、古代通信1.创设情景,引出古代通信方式。

(1)我们沿着时空隧道,来到了古代。

此时我们正与其他将士们一同站在长城上,远远望见敌军的队伍气势汹汹地向我们直奔而来,他们不停地嚎叫着、挑衅着,看样子是向我们宣战来了。

“将士们,我们要迎战吗?”生答:“要!”。

“传令下去,准备应战!并速将消息传到王宫!”(2)将士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呢?(将士们,可真会动脑筋呀,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传递信息)(3)我们来看看将军用了什么方法?(4)谁知道这是什么通信方式?(5)书上有一段文字介绍了这种通信方式,请大家把书翻到78页,仔细观察第一幅图,并大声、自由地朗读旁边的文字。

边读边想:这种通信方式有什么特点呢?(点击课件)(6)烽火台传信是利用什么传信的?(追问)(7)这种通信方式有什么好处呢?小结:是啊!古人们在传递军情的时候,借助烽火、狼烟和鼓声快速将信息传递出去。

2.“你演我猜”除了烽火台传信,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看过的电视剧、电影或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知道有哪些古代通信方式呢?让我们来做一个“你演我猜”的游戏吧!3.古代通信简介a.飞鸽传书。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是四年级人教版《品德于社会》第四单元通信于生活主题第二课内容。

通过从古至今通信手段的不断演变历程,展示了通信技术随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迅猛发展。

显示了人民的伟大智慧,从而引发我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及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当今的通信方式了解较多,易产生使用通信时的直接体验,而对从前的通信情况了解不多,体验不深,但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调查能力,资料积累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多他们对通信历史的了解,加深体验。

教学目标:1、体验通信的进步带给我们信息和情感交流时的便捷,激发我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2、养成对通信历史的探究,反思行为和对未来通信方式的创新行为。

3、了解古今通信的知识,学会当今多种通信技能。

4、在调查、表演和探究中体验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

教学重点:1、体验通信的进步带给我们信息和情感交流时的便捷,激发我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2、养成对通信历史的探究,反思行为和对未来通信方式的创新行为。

教学难点:感受古时候通信的不便,由之带给古人情感上的伤害。

活动准备:CAI 图片活动过程:一、通信现状我体验1、情境模拟,激趣引入。

(师打电话进入课堂,告知学生刚才和上海的同学说事儿,昨晚还和北京的同行在网上互通电子邮件,探讨上课的事儿。

感叹现代信息交流的便捷。

)2、学生交流自己和身边人平时和亲人朋友互通信息的方式。

(写信,UPS快递业务,打电话,传真,发电子邮件,QQ等。

)3、观察当今的高科技通信。

4、谈感受。

(省时,省事、省钱)5、情境表演:我给汶川伙伴送祝福。

A、写信B、打电话C、发短信D、发电子邮件E、QQ联络6、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名合肥和汶川的位置,点明两地之间的距离,评议各种通信方式为自己和他人信息及情感交流带来的方便。

二、通信发展再回首过渡:我们今天每个人所拥有的先进的通信手段,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神话!那么,古时候,分处两地的人又是怎样交流的呢?1、影片片段欣赏:A、烽火传信 B、战事情报传递 C、信使千里传信 D、信鸽传书2、生谈感受(和现代通信相比,古时候的通信耗时,耗力,耗财还易发生意外)。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台传递、驿站传信等;2、感知近代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如古代依靠人、马传信;后来依靠帆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传信;现在网络传信。

3、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使身边通信方式得到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创新通信方式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过去和现在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感知通信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探寻通信发展的历程,感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同学们给我发来的电子贺卡,你们瞧,多漂亮呀。

播放喜庆的乐曲,呈现一张张电子贺卡,欣赏贺卡,感受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你们猜一猜,发送这样的贺卡,发送后多久老师就能收到?2、是啊,借助互联网,老师几秒钟就收到了同学们的来信,真好。

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3、板书课题《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二、教学过程1、自主读书,获取知识学生自学课本第78-79页,想一想课本中介绍了哪些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深入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2、“你演我猜”,交流所得。

⑴利用课堂上现有的学习用具,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夸张地表演出来,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猜出来。

并请一名学生板书说理由。

⑵学生表演,教师相机指导小结①驿站传信: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依靠马匹等蓄力来触底信息,通过设立驿站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②飞鸽传书古人利用聪明的动物,为人类传送书信,安全隐蔽。

③马拉松信使: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波斯人入侵希腊,双方在马拉松这个地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希腊人取得了胜利。

为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局里马拉松42.195千米的雅典城,传令员菲力庇蒂斯一路飞跑,终于把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了全国人民,自己却晕倒在地牺牲了。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们把他跑的距离作为比赛的长度,并命名为马拉松。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教学目标:1.了解烽火台的起源、作用和发展;2.了解互联网的起源、作用和发展;二、教学内容:1.烽火台的起源和作用;2.烽火台的发展和影响;3.互联网的起源和作用;4.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烽火台的起源和功能,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第二步:讲解烽火台的起源和作用(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烽火台的起源和作用,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解析。

并引导学生思考烽火台在古代的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学生自主学习并做提问(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下来自己的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解答自己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第五步:整合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合讨论,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第六步: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和作用(15分钟)教师通过图文资料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作用,并与学生一起对互联网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七步:小组探究(20分钟)第八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并进行总结。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检查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小组讨论的成果;3.评价学生的展示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2.引导学生进行互联网发展历程的研究,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和讨论。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讨论交流: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

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

(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

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

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

只能听到声音。

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

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

(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

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

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

只能听到声音。

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