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一、我们周围的土壤

1、我们在(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以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即(肥力)。

3、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4、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5、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6、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二、了解土壤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1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9、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0、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

(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三、肥沃的土壤

1、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2、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3、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4、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5、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变土壤的贫瘠?

答: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6、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例子)有哪些?

答:①修筑梯田。②种植绿肥。③收集落叶。

④粪便沤肥。⑤施肥。⑤秸秆还田

7、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如:(蚂蚁)、(蚯蚓)、(蜈蚣)、(蜘蛛)等,(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亿万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

8、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9、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0、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11、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12、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13、做肥料袋的方法:

①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也可放几条蚯蚓。

②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

③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别忘了经常翻动翻动。

14、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因为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它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另外,蚯蚓的排泄物也是天然的肥料,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5、为什么有些地方草木茂盛,而有些地方却寸草难生?

答: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所以草木茂盛;有些地方土壤贫瘠,缺少水分,所以寸草难生。

16、为什么河田里种的萝卜又大又嫩,而山坡上种的萝卜老、水分少呢?

答:河田里是沙土,土质疏松,水分充足;山坡上主要是黏土,土质较硬,缺乏水分。

17、做肥料袋时,往塑料袋里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四、土壤的保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是植物的母亲。

3、(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4、(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5、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会造成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6、我国陆地总面积约(844万)平方米,占国土面积的(91.9%)。

7、(荒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的地理过程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8、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土壤,我们就没有地种,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了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9、人们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答: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有:

①喷洒农药。②抛撒垃圾。③开窑烧砖。④开山毁林。

⑤乱丢废旧电池等。

10、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①植树造林。②环保宣传。③不乱喷洒农药。④积极回收垃圾。

⑤保护蚯蚓。⑥参与保护活动。⑦以小组为单位各办一份“土壤小报”。

11、在土厚相同、坡度相同、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哪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多?通过实验结论是什么?

(1)没有草的木板上流失的水多,流失的土也多。

(2)结论是: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流失。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拼一拼,写词语。 jīròu pífūdào suìbái hóu géng zhòng júzi hèsè肌肉皮肤稻穗白喉耕种橘子褐色huòshìw?n jiùchén diàn diàn l?n dài l?n duòmáo dùn 祸事挽救沉甸甸懒怠懒惰矛盾 cítáng suìyuàn wéi qún duōsuōk?o équán tu? 祠堂遂愿围裙哆嗦烤鹅蜷腿 quán suōdòng jiāng hu?yàn li?ng sāi tōng hóng hu?ng 蜷缩冻僵火焰两腮通红明晃晃 qīn qi chàyìgào jiè 亲戚诧异告诫 二、常见词语 德高望重冷嘲热讽悉心照料熊熊燃烧兴高采烈喜出望外不屑一顾蹑手蹑脚不辞辛苦尽力而为以礼相待言而无信出其不意干瘪 无声无息 三、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守株待兔:比喻希图不努力而成功的侥幸心理。现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把事情办糟。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囫囵吞枣: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三上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详细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多彩的生活 主题单元:在本单元中有描写小学生快乐幸福学校生活的《我们的民族小学》,带我们一同感受自然的《金色的草地》一文,还有体现儿童对人生思考和感悟的《爬天都峰》,同时也让我们从《槐乡的孩子》一文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字音 1、强调的字音 打扮(dǎ)蒲公英(pu)发颤(chàn)景颇族(po)哈欠(qiàn)似乎(sì)汲取(ji)鲫鱼(ji)缕缕炊烟(lü)一本正经(jing)满载而归(zài) 2、多音字 好 hǎo 友好当 dāng 当时教 jiào 教师晃 huàng摇晃hào 好奇dàng 上当 jiāo 教书 huǎng晃眼 假jiǎ假山朝 cháo 朝向似①shì似的觉 ju?感觉jià假日zhāo 朝气②sì似乎 jiào 午觉 盛 shang盛开发 fā发生相xiàng照相都 dū首都 ch?ng盛饭fà头发xiāng 相信 dōu 都是 藏cáng收藏吐tǔ吐痰载zài装载禁jīn 不禁 zàng西藏 tù吐血zǎi 记载 jìn 禁止 中①zhōng中心长①cháng长处散sàn 散步 ②zhòng中枪②zhǎng长大 sǎn 散文 3、同音字 Dài 待(等待) 代(代表)带(丝带)戴(穿戴) chá查(检查)察(观察) biàn 辨(辨别)辩(辩论)辫(发辫) feng 峰(山峰)锋(锋利)蜂(蜜蜂)

字形 1、易错的汉字察绒舞戴仰勇苍 2、特殊部首戴—戈雀—隹(小)些—止辫—辛勇—力 3、形近字组词雀耍钓仰省要钩迎 4、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识字并能举例 珠——朱桥——乔停——亭襟——禁 亿——乙谋——某障——章诗——寺绿——录 词语 1、生字表中的词语 2、积累的四字词语 绚丽多彩白发苍苍满载而归屡屡炊烟惹人注意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句子 1、比喻句 (1)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第2课)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就像小猴子一样(第3课) (3)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小辪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向觅食的小鸭子。(第4课) 2、拟人句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要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第1课) 3、夸张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多音字: 长(长大长短)散(散文散开)露(露珠露脸) 似(似乎似的)冲(冲走冲床)行(行走银行) 种(种子种树)节(节日节骨眼)几(几乎几个) 解(解开解数)奔(奔跑投奔)难(困难灾难) 1、本册书中描写春天的古诗有:《村居》和《咏柳》。《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将写景和写人结合起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这首诗巧用比喻。把柳叶喻为碧玉,把柳条喻为丝带,把春风喻为剪刀。 2、《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长颈鹿先生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 3、《邓小平爷爷植树》告诉我们: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4、反义词:散—聚忙—闲仔细—马虎脱—穿吐—吞嫩—老害羞—大方美好—糟糕笔直—弯曲美丽—丑陋 5、近义词: 挑选(选择)仔细(认真)美丽(漂亮)格外(特别) 赶紧(赶快)懊丧(懊恼)正巧(恰巧)惊奇(惊讶) 探出(露出)奔(跑)似(像) 6、日积月累:《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山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词语积累 蓝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广阔的田野轻轻的微风 细细的柳条碧绿的草坪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引人注目兴致勃勃 美丽的风景满意的笑容笔直地站着绿油油的柏树 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一个树坑精心地挑选 难忘的日子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小路一片鲜花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惊奇地说奇怪地问

快活地蹦美好的礼物脱棉袄冲出家门寻找春天 奔向田野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仔细地找探出头叮叮咚咚 ABB式的词语:绿油油白花花金灿灿黑乎乎 8、句子积累: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房子旁边长着一排排高大的杨树。 山坡上种着一大片碧绿的果树。 河里游着一群可爱的小鱼。 9、拟人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比喻句: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生字: 挪[nuó] 蒸[zhēng ] 秧[yāng] 萎[wěi] 番[fān] 锻[duàn] 雅[yǎ] 勃[bó] 二、词语盘点: 挪移[nuóyí] 蒸融[zhēnɡ rónɡ] 游丝[yóu sī] 插秧[chā yānɡ] 枯萎[k ū wěi] 基业[jī yè] 幸而[xìnɡér] 一番[yì fān] 考验[kǎo yàn] 锻炼[duàn liàn] 转化[zhuǎn huà] 优雅[yōu yǎ] 赤裸裸[chì luǒ luǒ] 专心致志[zhuān x īn zhì zhì] 无缘无故[wú yuán wúɡù] 语重心长[yǔ zhònɡ xīn chán ɡ] 狂风暴雨[kuánɡ fēnɡ bào yǔ] 勃勃生机[b? b? shēnɡ jī] 邯郸学步[h án dān xu? bù] 哲理[zh? lǐ] 英俊[yīnɡ jùn] 惊羡[jīnɡ xiàn] 幅度[f ú dù] 慌乱[huānɡ luàn] 艰难[jiān nán] 喧哗[xuān huá] 附和[f ù ha] 冒险[mào xiǎn] 消受[xiāo sh?u] 机敏[jī mǐn] 堂皇[tánɡ huán ɡ] 名义[mínɡ yì] 薄弱[b? ru?] 附庸[fù yōnɡ] 刹那间[chà nà jiān] 座无虚席[zu? wú xū xí] 意想不到[yì xiǎnɡ bù dào] 惊心动魄[jīnɡ xīn d?n ɡ p?] 养尊处优[yǎnɡ zūn chǔ yōu] 三、多音字: 缴[jiǎo(缴纳) zhu?(弓缴)] 为[w?i(作为) wai(因为)] 将[jiāng(将来) jiàng(将领)] 藏[cáng(躲藏) zàng(宝藏)] 空[kōng (空虚) k?ng(空地)] 散[sǎn(散文) sàn(散会)] 种[zhǒng(种子)zh?ng(种树)] 倒[dào(倒退) dǎo(吹倒)] 喝[hē(喝水) ha(喝彩)] 和[h?(和平) ha(附和)] 乐[la(欢乐) yua(乐曲)] 曲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点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戚继光郑和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隅,角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中止,死亡。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2014.09.24晚20.57)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1)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和的简便运算.如:2.5X3表示3个2 .5的和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为整数,再按照猫画虎整数乘法算出乘积,最后看小数中有几 位,点上小数点.(注意:小数点末尾有0要把0去掉.) (3)小数倍:一个整数的小数倍,可以化成一个小数的整数倍.如:3X2.5表示3的2 .5倍,可 以化成2.5X3表示2.5的3倍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1)意义:就是求一个小数的几分之几.如1.5X0.7表示1.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数字,如果大于或者等于5,身前进一并舍去后面的小数;如果小于5,就直接舍去后面的小数. 4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如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X(B+C)=ZXB+AXC 5常见题型 (1)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小数加法算式可以与小数乘法算 式互换灵活运用.如:1.2+1.2+1.2=1.2X3. (2)数小数位.给一个小数乘法算式,数出积的小数位.如:3.6X2.4的积有几位小数. (3)小数乘法的计算.分为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类.计算方法一样,先按整数乘法算 出积,再点小数点. (4)保留小数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乘法积的几位小数.如:2.35X4.56(保留两位小 数). (5)运算定律的应用.给一个算式计算过程,判断运用了什么定律。如:1.2X3=3X1.2运用 小数什么定律(乘法交换律)或者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如 2 .3X1.8+2.3X8.2进行简便计算.__(运用了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考试要点: 1.小数乘法应先按照( 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 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 两 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 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 积要比原来的数( 小). 3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应按( "四舍五入法")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4整数乘法的(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50.4+0.4+0.4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0.4X3) 63.57X3+7X3.57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0.25X(8.6X8)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7 2.5X(7X4)=7X(2.5X4),这是根据乘法结合律. 85个2.4的和,乘法算式是(2.4X5 ),36的2.8倍是( 36X2.8) . 90.37X0.05的积有(四)位小数.

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及练习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基础训练题 重点短语 1. a few相当多;不少 2. like给…的感觉;感觉到 3.of 当然;自然 4. of因为 5.on 度假 6. in 到达 词汇练习 anyone (肯定) wonder (形容词) my、I、me (反身代词) you (反身代词) enjoy (形容词) activity(名词复数) build (名词) different (名词) trade (名词) like (反义词) walk (过去式) decide (过去式)

find (过去式) help (过去式) cry (过去式) feel (过去式) make (过去式) take (过去式) finish (过去式) is (过去式) are (过去式) 选词填空:something,anything,nothing (1) He didn't do interesting last Sunday. (2) Mother wants to buy me as my birthday present. (3) is wrong with the radio.It works well.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re are some (different)between the twin(孪生的) brothers. 2.There are some new (build) in my hometown. 3.We should do a lot of (activity) to keep us healthy. 4.We are________(interest)in the (interest)movie—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集锦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 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1)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4)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特点:相互交融 4、文化由其自身的传承性、相互独立性,所以说那种认为“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的观点是错误的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的作用(影响、意义) 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⑵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

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lóu haōhé tun ping feng shui gou ()()()() ma ti die jiao bo zhong pin chan ()()()() ru zhi ju mo ku long can lan ()()()() 2、多音字 正()转() ()() 尽()种() ()() 3、形近字组词 晓()植()摊()仰()愉()浇()值()滩()昂()喻() 股()抱()怜()扣() 投()泡()冷()抽() 4、近义词 比喻—()仰望—()伟大—()

仿佛—()飘洒—()品尝—()发现—()猜想—()特殊—()4、反义词 仰望—()伟大—()高兴—()集合—()喜欢—()耐心—()特殊—()拘禁—() 5、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白银一()屏风一()风 一()清泉一()雨伞一()音乐厅一()鼓一()眼睛一()阳光一()狗一()铅笔一()花香6、词语归类 ABB式: ABAB式: AABB式: 7、造句 用······好像·····,······又像······造用···如···,···如···,···如···造句

8、学以致用,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小华目不转()睛地盯着餐桌转()台上的点心。 在2019年的正()月里,刘强终于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搞懂了。 老教()师教()学生把植物种()子怎样种()在花盆里。 尽()管银行()离家很远,但是我仍然步行()前去取钱。 9、选词填空 观察观看 (1)埋伏在小树林里的战士警惕地()着周围的动静。 (2)我昨晚()了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 高兴喜悦 (1)音乐响起来了,人们()地随着节奏舞动起来。 (2)我们怀着()的心情参观了故宫博物院. 创造伪造建造 (1)学校里的宿舍楼()得非常牢固美观。(2)古代劳动人民()了许多人间奇迹。(3)小偷()证件,没想被警察抓了关起来。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带答案)

1-1、使用工具 一、知识要点 1、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不同,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3、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4、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5、使用工具时要十分小心,不同伤着自己和同学。 二、能力要求 能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工具。 三、练习 1、判断 ⑴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也可以有相同的用途。(对) ⑵恰当地使用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对) 2、连线 ⑴图钉十字螺丝刀 十字螺丝钉小刀 圆铁钉羊角锤 ⑵油筒上车杠杆省力 升国旗斜面 移动巨石滑轮方便 1-2、杠杆的科学 一、知识要点 1、撬动重物的棍子叫撬棍,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或者叫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或者叫重点)。 两个重要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叫阻力臂;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叫用力臂。 3、研究杠杆的秘密,可以用杠杆尺。杠杆尺左边的钩码可以看作是重物或阻力,右边的钩码可以看作是用的力。 4、杠杆按照省力情况分为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阻力臂小于用力臂时,杠杆省力。 阻力臂大于用力臂时,杠杆费力。 阻力臂等于用力臂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还可以表述为: 支点靠近阻力点时,杠杆省力。 支点靠近用力点时,杠杆费力。 支点在阻力点和用力点中间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5、分析杠杆省力、费力情况,关键看阻力臂和用力臂的大小。 6、杠杆平衡的规律:阻力×阻力臂=用力×用力臂。(或者是支点左右力与力臂乘积的和相等。) 二、能力要求 能做杠杆平衡的实验。 三、练习 1、画图:(杠杆上的“三点两臂”) 2、判断下列工具是不是杠杆。(是杠杆类工具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X。) 压水井的压杆 ( 是 ) 跷跷板 (是 ) 羊角锤 ( 是 ) 剪刀 (是 ) 钳子 ( 是 ) 天平 (是 ) 筷子 ( 是 ) 锥子 (不是 ) 擀面棍 ( 不是 ) 3、要使杠杆尺平衡,请在指定的位置画上适当的钩码。 ● 标出杠杆尺的格数和个数。 ● 列出算式:阻力x 阻力臂=用力x 用力臂 ● 在合适的位置画出钩码的格数。(大小、形状相同) 4、简答: 研究杠杆,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哪种方法合理? 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知识要点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阻力臂 用力臂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一、复习课文: 1、《找春天》一课仿写: (1)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2)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 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这首诗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一岁一枯荣”中“岁”的意思是(年)。 5、“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是(跑) 6、《笋芽儿》一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是(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长的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7、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是因为(他不仅美 化了环境,为别人带来了快乐,而且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二、背诵、背写: 1、背写第2课《古诗两首》。 2、背写第17页上的“读读背背”及补充的春联。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5)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3、背诵第18页上的“宽带网”。 春天里开的花可真不少,有迎春花、玉兰花、杜鹃花,还有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

许多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市花或区花。如洛阳是牡丹花,北京是月季花,澳门是莲花,香港是紫荆花,郑州是月季花。 三、听写: 脱掉解放摇头躲雨探望小溪棉花解冻田野未来油菜 发烧追赶宿舍光荣干枯徐州商店世界笋芽呼唤呼喊山冈轰动叫喊竹笋兄弟哥哥微笑安静拐弯浇水骨头终于感谢渐渐抽出躺椅 四、比较组词: 羞(害羞)鹊(喜鹊)杜(杜鹃)容(容易)徐(徐徐)蔬(蔬菜) 差(差别)鹃(杜鹃)牡(牡丹)荣(光荣)除(除法)疏(疏远) 未(未来)仍(仍然)冈(山冈)拐(拐弯)烧(烧火)冒(冒险) 末(末尾)扔(扔掉)岗(岗位)别(别人)浇(浇花)帽(帽子) 列(列车)绵(绵羊)探(探听)摇(摇头)躲(躲开)店(商店) 烈(热烈)棉(棉花)深(深浅)遥(遥远)射(照射)站(车站) 菜(白菜)换(交换)第(第一)歌(唱歌)抽(抽水)净(干净) 彩(彩色)唤(呼唤)弟(弟弟)哥(哥哥)油(石油)静(安静) 微(微笑)才(刚才)西(西瓜)安(平安)本(本来)呼(呼吸) 薇(蔷薇)材(木材)牺(牺牲)按(按时)笨(笨重)乎(胖乎乎)五、多音字: chōng 冲动jìn尽力sù住宿 冲尽宿 chòng 冲劲jǐn尽管xiǔ一宿 bēn 奔跑chǔ处理yuè音乐奔处乐 bèn投奔chù到处lè快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整理科学知识 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石块)、(铁片)在水中是沉的,(木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重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2.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橡皮泥挖空做成(船)形或做成各种(空心)的形状。 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很大)。 5.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正在上浮的物体,浮力(大于)重力。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时,此时浮力=(重力+拉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沉入水底的重物,浮力(小于)重力。 7.相同大小的铁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相同);相同大小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铁块的浮力大于木块的浮力);同一块橡皮泥做成的实心团和小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船的浮力大于实心团的浮力。) 8.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而比清水(重)。 9.我们采用(增大船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船的装载量,用(分隔船舱)的方法来保持船的平稳。 10.比较同体积液体重量的仪器叫(比重计)。 11.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科学探究 1. 如何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实验材料:泡沫块、细线、弹簧测力计、带吸盘的滑轮、烧杯、水。实验过程:1)弹簧测力计调零,并测出泡沫块的重力;2)把细线一端固定在泡沫块上另一端通过杯底滑轮固定在弹簧测力计上;3)弹簧测力计调零,提起弹簧测力计使泡沫沉入水底;4)通过“浮力=重力+拉力”计算出浮力大小;5)重复几次,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整理材料。 2.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材料: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实验过程:1)弹簧测力计调零,并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2)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将金属块放入水中测得重力;3)根据“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计算出浮力。4)重复几次,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整理材料。发现: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比在水中测得的重力要大,说明在水中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因此,下沉物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航天飞机) 二、天体系统:运动的天体互相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层次: 三、八大行星 太阳由远及近: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之列的原因:体积质量较小、偏心率较大。 四、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 五、地球:普通性:质量、体积、密度差别较小; 特殊性:唯一一颗有生命的行星; 有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为地球提供资源: ①提供光、热资源②促进水、大气的运动③产生了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映。 太阳活动周期: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③两极出现极光;④发生自然灾害;⑤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1.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旋转轴简称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自转方向:南顺北逆,自西向东。

速度 角速度:各地角速度相等,都为15°/h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线速度约为1670km/h,60°大约是赤道的一半。 周期 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长为23h56min4s(360°)。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长为24h(360°59′),太阳日为昼夜交替的周期。 2.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位于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时间较长; 冬半年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时间较短。 周期: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1年)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一轴二面三角度 一轴:地轴 二面: 赤道平面,黄道平面 三角度: 黄赤交角(23°26′) 黄地交角(66°34′) 赤地交角(90°)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移动方向北移南移北移三、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特点:①形状:过地心的大圆 ②移动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为自西向东 由昼及夜→昏线由夜到昼→晨线 ③与太阳光线总保持垂直关系 ④四个特殊时间:晨交点:6点昏交点:18点 昼的中央经线:12点夜的中央经线:24点顺着地球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四、时区:(区时)该时区的地方时 北极 北极 66°34′ 23°26′ 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 赤道平 地 轴南极 6.22 夏至 3.21 春分9.23 秋分 12.22 冬至 3.21 次年春

八年级下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1. fall v. come or go down from force of weight, loss of balance, etc; drop; become 落下;跌落;变成 fall用作动词时,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实义动词,可以和介词或副词搭配,表示“落下;跌落”,例如:I fell back in my chair. 我跌坐到自己的椅子上。另一种是作为系动词,与形容词连用,表示进入某种状态,如:fall asleep 入睡(进入睡眠的状态)。fall的动词过去式是fallen。fall用作名词时,表示“落下;降低”,例如:I sat listening to the fall of the rain on the roof. 我坐着听雨点落在屋檐上的声音。fall还可以表示“秋天”,与autumn意思相同。 词汇扩展 常用搭配:fall asleep 入睡fall behind 落后于(某人或某物) fall down 跌落fall in love with 喜爱;爱上 fall off 掉下fall over 跌落;被绊倒 2. alone adv. Without any companions 独自地;孤独地 用法 解析along 和lonely: (1)alone 既可用作形容词,又可用作副词,意思是“独自的(地);单独的(地)”,侧重于说明独自一人,没有同伴或助手。alone和on one's own,by oneself意思相近。alone用作形容词时,一般与be 动词连用,在句中作表语。例如:She is alone at home. 她独自一人在家。alone 用作副词修饰动词时,放在动词后面作状语。例如:I like to work alone. 我喜欢独自一人工作。alone 用作副词时,也可作定语,意思是“只有;仅仅”,但必须置于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后。例如:This year alone, we've already planted ten thousand trees. 仅是今年,我们已经载了一万颗树。 (2)lonely只用作形容词,它在句中既可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表示“孤独的;寂寞的”。该词带有“孤寂”的感情色彩。用作定语时,意思为“孤单的;荒凉的;偏僻的”等。例如:That's a lonely island. 那是一个荒凉的岛屿。Lonely用作表语时,可以表示“孤寂的;寂寞的”。例如:I was alone but I didn't feel lonely. 我独自一人,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词汇拓展 常用搭配:let / leave somebody / something alone 不干涉某人或某物;听其自然 let alone 不管;不必考虑 3. dress v. put clothes on yourself or someone else 穿衣 用法

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一、容易读错的音 篱.笆(lí√ní)疏.远(sū shū√)锄.头(chú√zh ù) 朴素.(sù√shù)倘.若(táng tǎng√)瞥.见(piē√piě)绮.丽(qíq?√)谈.话(tán√yán)无赖.(lài√nài)蜻蜓.(tín tíng√)翁.媪(wēng√wōng)举例.(nìlì√)闪烁.(shuò√yuè)蝙.蝠(biān√biǎn)老鹰.(yīn yīng√)二、多音字辨音 ō(剥削)兴xìng(兴趣) (剥皮)xīng(兴盛) guān(皇冠)藉jiè(慰藉) guàn(冠军)jí(狼藉)字音辨析:“和”表示“和谐地跟着唱”时读hè,如曲高和寡;表示“平和,和睦,不分胜负”等意思时读hé,如讲和;表示“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时读huó,如和面。 “剥”用在口语中,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时读bāo,如剥花生;用在合成词或成语中读bō,如生吞活剥。 三、容易写错的字 杂:下部第二笔是(竖钩),不要写成“木”。 凤:里面是(又),不要写成“×”。 踏:右下部分是(日),不要写成“白”。 藉:下部左边有(三横),不要少写。 茅:下面是(矛),不要写成“予”。 疏:右边是(?),不要写成“巟”。

四、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1.形近字 疏(稀疏)蜻(蜻蜓)茅(茅屋)檐(屋檐) 梳(梳理)晴(晴天)矛(矛盾)瞻(瞻仰) 赖(耍赖)构(结构)凤(凤凰)例(示例) 懒(懒惰)沟(水沟)风(微风)咧(咧嘴) 藉(慰藉)耸(耸立)锐(锐利)蝙(蝙蝠) 籍(书籍)耷(耷拉)悦(喜悦)扁(扁担)2.同音字 五、词语听写 住宿徐徐篱落稀疏夹杂蜻蜓茅檐老翁锄地依赖剥夺构成装饰蹲下凤仙顺序照例率领觅食耸立踏步倘若描绘和谐寄住睡眠慰藉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华丽独特扫荡猫头鹰天高地阔 六、词语搭配 1.填量词 一(株)花一(枝)竹一(根)旗杆 一(对)石狮子一(片)绿荫一(场)春雨 一(道)风景一(排)木板窗一(条)黑影 一(串)铃铛一(匹)丝绸一(个)酒窝 2.填入合适的动词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生字 咨询、浏览、碟子、喔喔叫、桑树、帐子、均匀、 魁梧、倒霉、忧虑、白桦、涤荡、岗位、寂寞、邪火、胸膛、稿子、宫殿、重重叠叠、渔夫、妻 子、波涛、怒吼、抱怨、掀起、牡丹、纯洁、狂 妄、火柴棒、警惕、絮絮低语、爽朗、摇曳、低 吟浅唱、忽略、倾诉衷肠、思念、勉强、保佑、眼帘、蜷缩、忐忑不安、自作自受、蒙眬、谒见、 浑浑噩噩、难以企及、微不足道、轰轰烈烈、茫 茫林海、默默不闻、饱经沧桑、恭恭敬敬、书稿、 陈设、思索、汹涌澎湃、心惊胆颤、蜿蜒曲折、浮躁、烟瘾、一撮、冈峦、寂寞、黧黑、缝补、一盏、碟子、洗涤、梧桐、警察、妄想、纯净、唉声叹气、怨气、盛赞不绝 二、词语解释 1、浏览:粗略地看一遍。 2、汹涌澎湃: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 大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也形容人十分凶猛的样子。 3、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4、自作自受: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自己

承担。贬义词。 5、蜷缩:身躯蜷曲紧缩。 6、絮絮低语:低声讲话,说个不停唠唠叨叨地小 声说话。 7、谒见:拜见 8、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迷迷 糊糊,虚软无力;也用来形容一片模糊的景 象、状态。 9、难以企及: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 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10、饱经风霜:饱:充足的;经:经历;风霜。 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 11、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 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 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2、低吟浅唱:小声哼着抒情歌曲。 13、倾诉衷肠:倾吐心事,诉说心里话。 14、盛赞不绝:称赞没有停止。 15、蒙眬:模糊,不清楚,朦朦胧胧,不是很 清楚,常用来表达视线或者心理状态不清楚。 三、作者简介 1、何其芳: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1、邓稼先 一、字音梳理。 懈怠xiè dài 癌症ái 署名sh? 奠基diàn 元勋xūn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淡àn 鲜为人知xiǎn 日曛xūn 挚友zhì妇孺皆知rú 宰割zǎi 凛若霜晨lǐn 铤而走险tǐng 殷实yīn 殷红yān 彷徨páng huáng 鞠躬尽瘁jū cuì 筹划chóu 邓稼先jià 二、词语解释。 1.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3.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4.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6. 马革裹尸:用马匹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7.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8.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9.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10.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1.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12.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13. 燕然勒功: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三、文学常识。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重点阅读理解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