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23663

《木兰诗》教学设计23663
《木兰诗》教学设计23663

18●《木兰诗》教学设计

莱芜市实验中学王沁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民歌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

2、通过探究讨论,了解人物的形象,领悟民歌的精髓。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十八课《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的情感丰富的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么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一起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二、查一查,积累一点民歌素材。

1、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关于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三、读一读,找回一点民歌的“味道”。

( 一)读准字音

机杼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二)读出感情

(1)学生分步朗诵,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感情,互评得失优劣,并讨论归纳朗诵技巧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语调轻语速缓,体现忧心忡忡。问者急切,答者沉稳。语速语调逐渐加快加高,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重快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重快。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两句转为坚定。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由轻缓到重急,既紧张又有序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旦”“暮”“不闻”“但闻”重读。读出对亲人的眷念之情和悲壮豪迈的气氛。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的,读时头脑里要有“平沙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这段“战地速写”,应读出“悲壮之情”,读出一种“视死如归”的豪迈,读出“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凉,读出“金戈铁马”的壮烈。

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凯旋归来”应读出“豪情”。豪情的背后是对名利的淡泊,对亲情的眷恋。

⑦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应读得欢快如歌,酣畅淋漓;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木兰在“开”、“坐”、“脱”中想急切找到回家的感觉;后来要慢吟,在“理”、“贴”中细细体味恢复女儿的温柔。末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应读出惊叹之情,犹如平地惊雷,那不仅是惊艳,更是惊智和惊勇,英雄竟是女儿身。

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由轻到重,赞美自豪

(2)再读欣赏:再听课文配乐朗诵,使学生在再次的比较欣赏中,体会录音中朗诵者高超的朗读技巧和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由朗读,自己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读出特点

1、巧加“衬字”读民歌。

我国民歌多有加衬字的习惯,比如:“一道道地那个山来喲,一道道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等等,句中的“那个”、“呀”等就是衬字,它起到了丰富语气、增强节奏感的作用。《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民歌,在当时是可以唱的,遗憾的是今天我们无法欣赏到那美妙的原生态乐

曲,但我们可以借鉴民族的一些做法,在朗读中嵌入衬字,找回一点民族的味。

示例:东市(那个)买骏马,西市(那个)买鞍鞯……

旦辞(哟)爷娘去,暮宿(哟)黄河边……万里(呀)赴戎机,关山(呀)度若飞……请同学们仿照示例自由朗读全诗。

2、结合刚才的朗读,请用“我发现民歌-----的特点,表现在-----”这一句式进行表述。

①运用口语,明白如话,朗朗上口。

表现如“唧唧复唧唧”、“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不知木兰是女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些诗句简直就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口头语言。其中“磨刀霍霍”从此凝固为一个成语流传开来。

②气势豪迈,粗犷雄浑。

运用排比、夸张等手法,大刀阔斧地表现北方民族的豪迈气概。通过排比和夸张,我们能感受到:军情之急、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赏赐之重、团聚之欢

③描摹声音如临其境。如有:

织布的唧唧声、流水的溅溅声、战马的啾啾声、磨刀的霍霍生

④运用诙谐俏皮的比喻,使故事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结束。“扑朔迷离”从此凝固为一

个成语。

(四)读出层次

停机叹息

决定从军

木兰征途思亲

征战沙场

凯旋归来

还家团聚

设喻作答

四、改一改,感受一点民歌的“优美”。

经过朗读,我们初步了解到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感受到木兰的伟大和可爱。

可是我觉得作为一首诗歌,有许多地方还欠推敲,我想把它改得更好!

(一)师改第三段,便详为略

师:我觉得第三段太罗嗦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现在把它改为“各市买鞍马,飞速奔边关”,真是言简意明,惜墨如金,你是否同意?

用了四个重复的句式,内容无非是买战马及乘马用具。骏马、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马的嚼子、笼头、缰绳)和长鞭要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