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万能公式打印版

合集下载

小学作文公式收藏版

小学作文公式收藏版

小学作文公式收藏版
《小学作文公式收藏版》
嘿呀,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超棒的小学作文公式哦!就好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作文的大门呢!
比如说有一次啊,我去动物园玩。

哇,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呀!一进动物园的大门,我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这儿瞅瞅,那儿看看。

我看到猴子们在树上跳来跳去,那动作灵活得很呢!有的小猴子在互相挠痒痒,还有的在抢游客扔的食物,太有意思啦!我就在旁边津津有味地观察着它们,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然后我就想啊,要是能把这些有趣的场景写下来该多好呀!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那个作文公式呀,先描述一下整体的场景,就像我刚说的动物园热闹的样子。

然后呢,再具体写看到的某个动物或者事情,就像猴子们的各种有趣行为。

接着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当时就觉得特别开心。

最后呢,再总结一下,哎呀,这次动物园之行可真是让我难忘啊!
哈哈,你们看,有了这个公式,写作文是不是变得简单多啦?大家赶紧把这个小学作文公式收藏起来吧,以后写作文就不用愁啦!真的超好用哦!
怎么样,同学们,这个作文公式不错吧,大家快去试试吧!。

语文万能公式

语文万能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①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③总领下文;2、文中:①承上启下;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3、文末:①点明中心(散文);②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③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①如果是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②如果是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③如果是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天津小学语文作文的万能公式

天津小学语文作文的万能公式

天津小学语文作文的万能公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学习啦!小学语文作文一直是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也是最最让家长头疼的地方.很多家长在谈到孩子作文的时候都是眉头紧蹙,如何写的一篇优秀的作文呢?看看天津新东方泡泡少儿语文老师给大家整理的写作万能公式吧!一、写人的作文公式:开头第一段:任选一种开头方式a外貌 b引用 c悬念 d特写 e写景正文第二段:用本段的中心句开头。

(如: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本段只围绕着勤奋好学写)第三段:可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开头。

也可用本段的重点中心句开头。

第四段: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本段可以略写。

)结尾段:任选一种结尾方式a鼓动 b 首尾照应 c引用 d写景 e抒情二、记事作文公式:例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第一段:任选一种开头a开门见山 b设疑悬念 c引用 d写景正文第二段:开头写一些有关的天气,心情等方面内容衬托一下文章的气氛,并写出事情的起因。

(如:那天阳光明媚,我的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好......)第三段经过:一般按事情的发展、时间以及方位变换顺序,把事情的详细经过表达出来。

(一开始我并没有当回事儿......)第四段高潮:为了把事情写得更精彩一些,有些作文可以加入一部分高潮。

(随着事情的发展,我越来越有些情不自禁......)第五段结尾:结尾段可单独做一段,也可按事情的结尾自然结束。

结尾段重点写感想。

结尾段:任选一种结尾方式a鼓动式 b首尾照应 c引用 d写景三、动物作文例如:嘟嘟开头第一段:任选一种开头a外貌 b引用 c抒情正文第二段:写动物的吃。

(如:嘟嘟特别能吃。

它的胃口很大,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对它来说都是美味佳肴......)第三段:写动物的玩。

(如:嘟嘟贪吃又贪玩。

嘟嘟最喜欢在草地上狂奔了......)第四段:写动物的人性。

(嘟嘟十分通人性。

每当我有不开心的时候,它就会静静地依偎......)结尾段:任选一种结尾的方式a抒情 b首尾照应 c总结感想四、写景作文例如:美丽的新华公园开头第一段:任选一种开头a开门见山及点题 b引用 c抒情 d对比正文第二段:一般按游踪路线开头。

小学通用语文写作公式一线教师推荐必背

小学通用语文写作公式一线教师推荐必背

小学通用语文写作公式一线教师推荐必背写作技巧专项训练①写人第1段:外貌描写(交代年龄、身材、长相)第2段:性格特点、爱好、与众不同之处第3段:举例证明性格、爱好、与众不同之处第4段:总结、评价、抒情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今年三十出头,(高挑的)个子,(苗条的)身材再加上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十分美丽动人.....其他同学的妈妈可能喜欢唠叨,喜欢做家务,而我的妈妈则喜欢购物。

每次只要妈妈有空,就会去逛商场,去的时候两手空空,回来时两只手上挂满了大包小包的战利品.....这就是我超级喜欢购物的妈妈.....(注意:作文只是为了举例每一步怎么写、内容并不完整)②写事第1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第2段:事情的详细经过第3段:事情的结果、自己的收获放风筝周末,我和好朋友一起约好去公园放风筝。

一到公园,我们就迫不及待拿出各自准备的风筝,我的是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金鱼,朋友的则是一只威猛的老鹰,我们先将风筝放在地上,然后一手拿着线轴,手拿着线,起风时,一边往前跑,一边放线,刚开始风筝总是飞不起来,我们便开始改变战略,朋友提议.....经过我们的努力,风筝终于飞上了天空…...不知不觉,夜幕已悄悄降临,我们便收拾东西回家了,通过放风筝这事,我也明白了.....③写景第1段:交代游览时间、地名或直接写出景点名称第2段:按顺序写出景点(游览顺序、空间顺序...)第3段:抒发喜爱之情美丽的黔灵山公园黔灵山公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是一个4A级景区,有“黔南第一山”之称。

(直接写出景点名称)一进公园大门,就可以看见一个荷花池。

夏天,荷花池开满了粉色的荷花,微风一吹,满池的荷花翩翩起舞,为游客们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

有时还会吸引蜻蜓前来喝彩,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麒麟洞,据说洞中有石头形似麒麟故而得名麒麟洞.....(游览顺序)黔灵山公园真美啊,真是一个让我百游不厌的好地方。

[说明]语文万能公式

[说明]语文万能公式

语文万能公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顶2011-11-01 13:14 回复『阿布』…喵3位粉丝核心会员6 2楼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2011-11-01 13:15 回复『阿布』…喵3位粉丝核心会员6 3楼(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小学语文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万能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万能公式

语文万能公式

语文万能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万能公式

语文万能公式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1。

句子本身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 对象+特征2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写作“万能公式“
低年级写话训练可按“练句—连句”的程序进行,即一年级以写好一句话为主,二年级进行“连句成段”的句群训练。

一年级“练句”,从能写一句话到写好一句话。

小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口头作文”,即说话训练,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训练。

如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训练的基础上,我们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

教师重在鼓励学生动笔,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

开始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写即可,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

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

到一年级下学期则分阶段进行“写好一句话”的训练。

1.练写“四素”句。

“四素”句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文的要素的句子(见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使学生认识“四素”句。

如:“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

”(《王冕学画》)教师将句子作如下分析: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
夏天的傍晚王冕湖边放牛
(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这样,学生一般就能理解什么是“四素”句。

老师即可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形式写句子。

学生会写后,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诸如“爸爸吃过午饭后立即赶到医院值班”(人、时、地、事)、“星期天,公园里有许多老人在下棋”(时、地、人、事)的句式,并且让他们练写。

练写“四素”句,其内容依然
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四素”句要素齐全,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练写“10句”。

即“看”“听”“说”“想”“感”“在”“是”“有”“被”“把”句。

例:
我看见一只小鸟落在草坪上。

(“看”句)
李奶奶听到一阵敲门声。

(“听”句)
李奶奶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说”句)
他想:我的笔哪儿去了(“想”句)
我感到很高兴。

(“感”句)
我在山坡上放牛。

(“在”句)
你是我的好朋友。

(“是”句)
雨伞被哥哥拿走了。

(“被”句)
妈妈把我的书包补好了。

(“把”句)
爷爷家门前有一棵大树。

(“有”句)
以上10句的练写,指导<方法也同“四素”句的练习:先认识,后仿写,再以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

训练时务必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

通过一段时间练写“10句”,优等生便可以逐步进行“连句”训练。

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可继续强化练句,到二年级可进入“连句”的训练。

二年级“连句”,从写好一句话到写好一个句群。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是大纲对二年级作文的主要要求。

毫无疑问,一年级的“练句”为此已打下良好的基础。

“写”的前提是“观察”。

“连句”的关键就在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因为“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思维,有了一定顺序的思维也才会有按一定顺序的表达,即意思连贯的表达。

公式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
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可漂亮啦。

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

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

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

”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同样,在描写动物外貌时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如:毛黄白相间,耳朵尖尖地向上竖起……而不是写成:它有一身黄白相间的毛,有一对尖尖的耳朵……。

公式二:写说不出现“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我真的不知道”;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我真的不知道”;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我真的不知道”。

显然,不出现“说”的第三句更精彩。

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将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这他们学会了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公式三:尽量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
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
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写出来。

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公式四: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公式五: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

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记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
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公式六:一段话里出现6种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

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必须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练习。

,。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