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县红色历史人文的调查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参观金寨大湾村红色历史心得

参观金寨大湾村红色历史心得

参观金寨大湾村红色历史心得金寨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金寨县境内,是一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近日,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深深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底蕴和魅力。

进入大湾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的一块红色巨幅标语:“红色大湾,英雄故里”。

这句简短而有力的标语,让我对这个村庄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我来到了村中心的红色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红色雕塑,象征着村民们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纪念。

在广场周围,还有一座座红色建筑,如红色展览馆、红色礼堂等,让人感受到浓厚的革命氛围。

参观红色展览馆是我此行的重头戏。

展览馆内陈列着丰富的革命文物和照片,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一张张英勇善战的照片,一件件红军服装和武器,让我更加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和牺牲。

在展览馆的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了解到大湾村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驻扎地之一,曾经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基地,为红军提供了休整、筹粮的重要保障。

这些历史的真实展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红军英雄们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

参观完红色展览馆,我来到了大湾村的红色教育基地。

这里修建了一座红军小学,还有一座红军医院。

通过参观这些地方,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红军是如何将革命理想传承给下一代的。

红军小学里的教室陈设简陋,但教育的火炬却从这里传递出去。

红军医院里的病房虽然简陋,但红军医生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无私奉献。

参观完红色教育基地,我还来到了大湾村的红军烈士陵园。

陵园内树立着一座座红色烈士纪念碑,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和事迹。

站在纪念碑前,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先烈们默哀致敬。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和楷模。

参观完大湾村的各个景点,我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这个红色的村庄,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

在这里,我不仅仅是参观了一座旅游景区,更是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沉重和意义。

参观金寨大湾村的红色历史,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关于安徽金寨县红色精神及其传承的调查报告一、前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60周年之际,立足于“永远跟党走”的主题,此次社会调查选择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中国著名的“将军县”和“红军县”为实践活动地点,实践调研团队的主题是“探经典,献光辉”。

团队组织重访革命老区,踏寻前辈革命足迹活动。

另外,目前国内对于金寨红色文化的研究,仅限于针对部分将军个人成长经历或革命精神的关注。

经过对此次调研材料的分析,通过探究革命老区金寨“将军县”为何将军辈出、将军革命精神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的影响、红色文化的宣传,使同学们在革命年代远去的今天更多了解红色文化,更好继承革命传统,珍惜今天美好生活,为革命老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研究背景金寨县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历史,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红军“第一县”和“将军县”。

1924年,境内就建立了党组织。

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

1929年,先后爆发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一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从此地唱遍全。

1947年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三纵八旅攻克立煌县,解放全境,并建立民主政府,更名为“金寨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建立的红31、32、33师是三省边区最早的红军队伍,而金寨则是鄂豫皖边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

金寨境内诞生11只主力红军,成为中国主力红军诞生最多的县,即中国红军“第一县”。

抗日战争时期,金寨是鄂豫皖边区党委和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其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

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共有10万英雄儿女参加革命,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数量的五分之一。

三、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内容(1)有效问卷:共有150份调查问卷,回收131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09份。

(2)调查对象:当地居民和游客。

最新安徽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安徽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安徽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安徽省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革命传统。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探讨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首先对安徽省内的多个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六安的金寨县红军广场、宣城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等。

通过与当地讲解员的交流和现场的亲身体验,我们对这些红色历史事件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随后,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座谈会和研讨会,邀请了历史学者、当地居民以及红色文化研究者共同参与。

在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教育、旅游开发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发现,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源泉。

此外,我们还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

通过分析现有的保护政策和开发模式,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推动红色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青少年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活动等。

在实践报告的最后,我们强调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认为它不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社会实践金寨报告

社会实践金寨报告

一、前言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为了深入了解金寨的历史文化、红色资源和乡村振兴情况,我们团队于2023年暑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形式,全面了解金寨的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提供有益参考。

二、实践内容1.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以及金寨县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访谈调研我们访谈了当地政府官员、村干部、老红军后代等,了解金寨县在乡村振兴、红色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效。

3. 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乡村,考察了金寨县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三、实践成果1. 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金寨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金寨县在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金寨县在乡村振兴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们考察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3.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金寨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金寨县红色旅游人数逐年攀升,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旅游产品单一等。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金寨县应继续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开发红色教育课程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 推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金寨县应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红色金寨的革命历史

红色金寨的革命历史

红色金寨的革命历史红色金寨,位于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小县城,这个平凡的地方,却孕育了伟大的革命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红色金寨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胜利,成为了革命精神的象征。

一、红色金寨的革命起源红色金寨的革命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国民革命的风起云涌之际。

在这个时期,金寨县的农民生活贫困,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怨声载道。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员杨尚昆来到金寨,开启了红色金寨的革命历程。

二、红色金寨的农民起义杨尚昆深入金寨的农村,与农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疾苦与渴望。

他发现,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而土地则被地主们垄断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尚昆发动了农民,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起义的口号是“打倒地主,分田地”,这一口号迅速传遍了金寨的每个角落。

三、红色金寨的土地革命农民起义后,红色金寨的革命形势迅速升级。

农民们组织起来,建立了农民协会,推翻了地主的统治,实行了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核心是“耕者有其田”,农民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这一革命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使他们对革命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四、红色金寨的农村合作社运动在土地革命的基础上,红色金寨开始了农村合作社运动。

农民们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土地,实行集体化生产。

合作社运动的实施,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农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

红色金寨的农村合作社成为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典范,为其他地方的农民树立了榜样。

五、红色金寨的文化革命红色金寨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突破,还在文化上进行了深刻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在金寨得到了广泛传播,农民们开始接受新思想,推翻旧有观念。

金寨的农民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开设了大量的识字班和文化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红色金寨的抗日战争红色金寨在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社运动的基础上,迎来了更加艰巨的抗日战争。

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金寨的农民英勇抵抗,组织起来的农民游击队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

金寨县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金寨县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47审美视点红色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和底色,金寨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它的红色文化属于该地特有资源和优势部分。

俗话说扬长避短,厘清其发展障碍与问题,探索红色文化新的出路,对于金寨县全县脱贫之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寨与金寨红色文化发展现状在探索金寨红色文化发展时首先需要究其根本,何为红色文化以及为什么红色文化是金寨特有资源,只有厘清本质才能探索发展。

(一)红色文化的定义笔者查阅了众多“红色文化”相关文献,了解过其相关释义,但总觉过于繁杂抽象,难以理解。

谈起井冈山都知道它属于红色文化,说起“将军菜”也知道与红色有关,看到毛泽东故居我们更知道它代表着什么,但就是无法用简洁的话语表述出来。

简而言之,红色文化就是指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

因此红色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二)金寨与红色文化的关系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那个战火燃烧的革命年代,金寨县共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其中包括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50人。

这里既有包括洪学智、皮定均等开国将军的故居,也包括在这里诞生2013年被定为金寨县县歌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红色精神文化,以及在这块革命根据地制定通过的《生产奖励条例》《土地政纲实施细则》等红色制度文化[1]。

(三)金寨红色文化发展现状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时,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政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之后,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红色旅游发展委员会;在企业方面,金寨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丰富的红色资源、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优越的区位条件,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文化演艺、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红色休闲度假目的地;在个人方面,无数个从金寨县走出来的莘莘学子都以宣传红色文化为己任,“脚下良田千万亩,只爱家乡一寸土”。

安徽红色文化考察报告

安徽红色文化考察报告

安徽红色文化考察报告为了深入了解安徽红色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考察。

安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著名的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分布在这个地区。

我们的考察之旅涵盖了多个地点,这些地点与中国的历史和革命息息相关。

以下是我们的考察报告:首先,我们参观了芜湖市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第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位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和背景。

我们了解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形成和发展,并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通过展览、图片、文件和实物,我们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们来到黄山市的黄山革命烈士陵园。

这个陵园是为了纪念在中国革命中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我们看到了许多雕塑和纪念碑,这些纪念碑上刻有革命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并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敬意。

在安庆市,我们参观了安徽安庆根据地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安庆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建立的。

我们了解到,在这个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许多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通过展览和多媒体演示,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进行斗争和建设的艰辛和成果。

最后,我们来到宣城市的红色文化广场。

这个广场是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而建立的。

我们看到了许多红色文化标志,如红星、党旗和毛泽东像。

这个广场是人们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庆祝重要节日的场所。

我们体验到了在这里人们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崇敬和铭记的情感。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对安徽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奉献和牺牲。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坚守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安徽红色文化调研报告

安徽红色文化调研报告

安徽红色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红色文化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工人农民红军指挥参加的工人、农民、革命烈士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安徽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挖掘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内容及范围1.红色文化资源情况:调研安徽省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纪念碑等。

2.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情况:调研安徽省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传承方式及效果,以及红色文化在社会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红色文化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调研安徽省红色文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旅游、文化产业等的促进作用。

4.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及效果评估:调研安徽省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包括红色文化节庆活动、纪录片、红色文化主题创作等,以及对红色文化传播效果进行评估。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安徽省红色文化的历史沿革以及相关活动和事件的背景。

2. 实地调研:选择安徽省的一些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包括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等,与相关研究人员和传承者进行交流与访谈。

3. 问卷调查:编制问卷对不同层面的受众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接触途径以及对于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期望。

四、调研结果与建议1. 调研结果将提供对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遗址、纪念馆等地的名称、地址、开放时间等信息。

2. 调研结果将呈现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包括红色文化传承者的数量、传承方式以及相关活动的组织情况。

3. 调研结果将评估红色文化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包括红色文化旅游的收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等方面的数据。

4. 调研结果将对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进行整理与评估,为红色文化传播的策划和推广提供参考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金寨县红色历史人文的调查研究报告
安徽金寨县红色历史人文的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安徽金寨县作为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具有深厚的红色人文历史底蕴,在这里曾爆发过轰轰烈烈的革命起义运动,为民族抗战和民族解放运动输送了大量的革命人才,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关键词】红色金寨县历史人文
1、金寨历史人文概述
金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早在1924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

1929年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

这里曾是红一军、红四军、红十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诞生地或主要活动地区。

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方毅、张劲夫曾在此开展过革命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全县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共10618人(其中县
金寨县烈士纪念馆
团级以上烈士400多人),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国家民政部编辑的《中华英烈大辞典》中收录金寨籍英烈330人,占全国英烈总数的五十分之一。

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位(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担任过省军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人,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邓小平、刘伯承题写
的革命烈士博物馆、烈士纪念塔,以及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革命纪念地30多处,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金寨红色历史事件
(1)鄂豫皖边区最成功的起义——立夏节起义
商南(河南省商城县南部地区,大部今属金寨)党组织既不盲从盲动主义命令,又不因其他地区起义的多次失败而灰心丧气。

他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周密计划,充分准备,发动一次以民团起义为主、农民暴动配合的武装起义。

1929年5月6日当夜,丁家埠、斑竹园、白沙河、李家集、南溪、汤汇等十余处暴动点同时起义成功,是鄂豫皖边区唯一一次起义过程中无一人伤亡的武装起义。

起义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成立了苏维埃临时办事处,建立了以商南
立夏节起义旧址
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2)鄂豫皖边区规模最大的起义——六霍起义
1927年10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划六安、霍山、霍邱、英山、寿县为第一暴动区域,要求六安的党组织尽快发动武装暴动。

1929年5月,霍山诸佛庵民团起义、六安武陟山农民暴动和南庄畈六保联络自卫团起义相继发生,拉开六霍起义的序幕。

1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的以六安独山暴动、霍山西镇起义为标志的六霍起义全面爆发,到1930年4月,以六安、霍山为中心的皖西各地先后发生了数十次武装起义。

以农民武装起义为主体、民团兵变相配合的六霍起义,是鄂豫皖边区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3
师,在六安、霍山、霍邱、英山、潜山、舒城相毗连的地区,初步创建了东起淠河,西接商南,南抵金家铺、水吼岭,北至白塔畈、丁家集,南北200多里、东西100多里、人口40多万的皖西革命根据地。

皖西成为全省土地革命运动的中心地区,党在安徽领导武装斗争的主要地区。

(注:西镇是霍山西部山区的总称,包括现属金寨的天堂寨镇、燕子河镇、长岭乡,仍属霍山的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大化坪镇大部等地,纵横百余里。

为响应独山暴动,西镇地区的中共组织和革命武装在红32师支援下发动起义。

属金寨的闻家店、燕子河、楼房湾、长山冲、烂泥坳等地发生起义和战斗;属霍山的漫水河、回头岭、上土市、深沟铺、黄栗杪、太平畈、道士冲、杨家河等地发生起义和战斗,起义完全胜利。


(3)皖西诞生的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1929年9月下旬,商城一区苏维埃政府在佛堂坳(今属金寨)成立,商城县委决定编一首歌唱苏维埃的歌,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罗银青。

此时农历正是8月,正是金寨桂花遍地的季节,罗银青触景生情,创作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配以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民歌曲调《八段锦》,经县委领导人审阅定稿后,首先在本校教一些学生唱,方子翼等16人参加了首次表演,效果很好。

10月初在南溪成立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也演唱了这首歌。

这首歌曲后来成为传唱全国、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

3、金寨红色历史人物
(1)洪学智——两膺上将第一人
洪学智(1913——2006),金寨县双河镇人。

1929年参加立夏节起义,同年
洪学智纪念馆
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红军连长、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副大队长、团长、
抗大五分校副校长、新四军盐阜军区司令员、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兼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铁路司令、辽西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43军军长、15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从黑龙江一直打到海南岛。

抗美援朝中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指挥20多万后勤部队,筑成“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部长、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

他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2)金钢台八姐妹——游击斗争姊妹花
1934年,六安、赤城、赤南等地革命武装活动范围逐步缩小,不约而同地上了金寨、商城交界的金刚台山区坚持游击斗争。

其中商南游击大队妇女排由妇女干部、原红军医院的部分护士、红军家属、老弱病残共40多人组成。

在敌人不断上金刚台“清剿”和山上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妇女排的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不怕苦、不怕累,在金刚台上吃野菜,嚼草根,穿密林,卧冰霜,机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全力做好后勤保障、救治伤病员等工作,有的同志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骨肉,在金刚台上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留下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佳话。

抗战爆发后,妇女排被编入新四军第4支队,其中史玉清、袁翠明、范明、吴继春、彭玉兰、方立明、胡开彩、陈发新被人们誉为“金刚台上英雄八姐妹”,她们是长期革命战争的幸存者,建国后继续做部队后勤工作和地方卫生管理工作。

(3)蒋光慈——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开拓者
蒋光慈(1901——1931),出生于霍邱白塔畈(今属金寨县)。

1920年在上海成为中国首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

1921年春与刘少奇、任弼时等一起赴俄罗斯学习, 1922年1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回国后曾在家乡发展党员。

他写下大量歌颂列宁、十月革命的作品,又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文学界》等理论和文学评论文章,出版了《少年漂泊者》等作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出版《太阳月刊》,力倡革命文学,成为当时上海滩上与鲁迅、郭沫若等鼎足而立的作家之一。

1931年病逝开上海。

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开拓者。

胡耀帮、陶铸等许多人都是读了他的作品后走上革命道路的。

4、结语
红色文化是永放光芒、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在红土地上创新拼搏的后代人民。

参考文献
(1)《红色六安概览》作者:六安党史时间2012-12-26
(2)《将军的摇篮——金寨县》作者:六安文明网时间:2012-07-13
(3)《金寨革命烈士陵园》作者:安徽民族宗教网站专题报道时间:2012-1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