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研究_顾中言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研究_顾中言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研究_顾中言

棉花
浓度(mg/L)
持液量 (×10-4g/cm2 )
100
80
60

20
0
7.81 31.3
125
500
2000
甘蓝
浓度(mg/L)
持液量 (×10 -4g/cm2)
120 100
80 60 40
20
0
7.81
31.3
125
500
2000
豇豆
浓度 (mg/L)
图 1 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在水稻、甘蓝、豇豆和棉花叶上的持液量变化
36.97 38.78 39.49 41.95
3.906 1.953 0.977 0.488
40.50 47.33 53.30 53.30
42.32 50.15 55.68 60.18
42.08 44.96 50.95 56.38
44.37 48.02 54.66
从表 1 可知表面活性剂吐温 80 的临界胶束浓度 为 62.5 mg/L,表面张力为 37.0 mN/m 左右;TX-10 的临界胶束浓度为 31.25 mg/L,表面张力为 29.0 mN/m 左右;6202-B 的临界胶束浓度为 125 mg/L,
20%氰戊菊酯 EC、2.5%三氟氯氰菊酯 EC、2.5% 溴氰菊酯 EC、5%来福灵(S-氰戊菊酯)EC、5%甲氰 菊酯 EC、10%氯氰菊酯 EC、4.5%高效氯氰菊酯 EC、 2.5%天王星(联苯菊酯)EC;40%氧化乐果 EC、80% 敌敌畏 EC、40%毒死蜱 EC、30%乙酰甲胺磷 EC、
50%丙溴磷 EC、50%地亚农(二嗪磷)EC、50%辛硫 磷 EC、20%三唑磷 EC;20%灭多威 EC、20%好年 冬(丁硫克百威)EC;20%米满(虫酰肼)SC、5%抑太 保(氟 啶 脲)EC、5%氟铃脲 EC、50%宝 路(丁醚 脲)WP、25%扑虱灵(噻嗪酮)WP 、5%卡 死 克(氟虫 脲)EC;10%吡虫啉 WP、5%锐劲特(氟虫腈)SC、10% 除尽(虫螨腈)SC、3%乙虫脒(啶虫脒)EC、1.8%阿维 菌素 EC 和 0.6%阿维菌素 EC。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对农药的作用--表活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对农药的作用--表活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对农药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可将无法直接使用的农药原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制剂。

它作为一种农药助剂应用在农药上,不但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减小农药的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

但由于农药是一类具有极强生物活性的特殊化学品,其防治对象、保护对象和环境条件又十分复杂,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除须按原药的性质、特点选择配制外,还需考虑表面活性剂本身对靶标生物产生的影响。

1、增溶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胶团作用,使用难溶性原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这就是增溶作用。

HLB=15-18的表面活性剂可作增溶剂用,但只有当增溶剂的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才呈现增溶作用。

此时,难溶药物被增溶剂的亲油基包藏或吸附在胶不内部,增溶剂的亲水基在水中,于是非极性的药物可溶于水中。

2、分散剂分散剂能阻碍或防止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并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分散。

分散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或固体粒子表面,在粒子周围形成电荷或空间位阻势垒,有助于防止农药粒子在调剂和储藏期间再度聚集。

用作分散剂的一般是具有多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和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而高分子分散剂(如聚羧酸酯钠盐)在制备水悬剂时,因其具有吸附性能及使已分散的粒子带电荷并具有较大的空间势垒等特性而显得尤为重要。

3、润湿剂大多数有机合成原药是硫水性的,需兑水使用。

以水为基质的制剂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都需要加入润湿剂。

用作润湿剂的主要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等)和非离子型(如平平加、农乳100#、农乳600#、吐温、山梨醇聚氧乙醚等)。

某些天然产物如木质素磺酸盐、茶枯、搭皂角等也是较好的润湿剂。

由于润湿剂的作用,可使药物分散度增大,制剂稳定性增加,还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和增强药效。

4、乳化剂大多数农药原油或农药原药的有机溶液与水不相溶。

乳化剂是配制乳油、微乳剂、乳剂等剂型所不可缺少2的成分之一。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摘要: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颇多,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到中药药剂学里,对于中药药剂学的开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详细的诠释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和分类,让人们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从而揭示出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中药;应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在中药药剂学的研究上,很多医学学者开始注重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并把该特点应用到中药药剂的研究发明中,取得了很大的功效,进一步促进医学研究的完善发展。

上述的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可以看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够具有增容作用,还能够具有消毒杀菌防腐的作用,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去污消毒的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毒性小,不易溶血的作用等等,这些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可以充分的证明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研究上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主要应用如下:一、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从由草药提取的不少有效成分,如丹参酮、大黄素、苦参碱以及挥发性成分如薄荷油、按叶油、鱼腥草素等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低于治疗所需浓度。

使用增溶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最常用的主要是吐温类,尤其是吐温-80。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1、增溶挥发油:常见的单方制剂如鱼腥草注射液、石芭蒲注射液、鲜姜注射液、鸡矢藤注射液及复方制剂如解表注射液(麻黄、羌活、细辛、热可平注射液、北柴胡、鹅不食草等)都是用水蒸汽蒸馏法从药材中提取挥发油后,加入2%左右的吐温-80而制成。

对改善注射液的澄明度效果很好,对挥发油的增溶,亦可用于制备芳香水和药露。

不仅可加快操作,而且可提高挥发油的含量,无疑有利于增强药效。

2、增溶难溶或徽溶性中草药有效成分:如从乌头中提取的乌头总生物碱、蟾酥醇提取物中的脂溶性街体化合物、从曲莲中提取的雪胆素(四环三菇类苦味素甲、乙的混合物)、从假密环菌中分离得到的香豆素类成分、从补骨脂中提取出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各类化学成分均可通过吐温-80的增溶作用,而制成相应的澄明溶液。

农用有机硅助剂应用之一农药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明显提高利用率

农用有机硅助剂应用之一农药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明显提高利用率

农用有机硅助剂应用之一农药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明显提高利用率发布: 2007-11-10 13:41 | 作者: zhangzhiqiang | 来源: 水果邦农药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明显提高利用率以有机硅为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已广泛应用于日用涤产品,直接加在农药中喷洒,可以明显提高农药有效利率、降低农药投放量,而且可以降低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低药液与生物靶标表面的润湿和铺展能力。

我国目前常用农药喷洒表面活性剂多为氮酮表面活性剂。

近年来,科学发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添加在农药喷洒上,比氮酮表面活剂更能提高农药使用效率、降低农药投放量。

在番茄、甘蓝、油菜、菠菜、大葱、芹菜叶片农药喷洒时添不同品种的表面活性剂表明:1.在农药0.5%甲氨基阿维菌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液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为0.05%;在同样稀释液添加氮酮表面活性剂后,表面张力0.1%。

如果在农药乳油工中已经添加了多种助剂,在使用中继续添加有机硅表面性剂,可以进一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

2.在农药喷洒中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药液在植物片上接触角大于90度。

对油菜、番茄、菠菜、芹菜叶片表腊质层较少,容易被润湿,但在甘蓝和大葱叶片表面由于腊质层较厚,接触角为钝角,水滴就很容易滚落。

加氮酮表面活性剂药液在番茄、菠菜和甘蓝叶片上润湿铺展都不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3.在农药使用中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能显著增加液滴在植物叶片上的铺展面积,铺展面积增加倍数为19.61 ̄96.16倍,显著优于常用的氮酮表面活性剂。

大量应用材料证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农药的表面张力,降低农药雾滴与作物叶片表面之间的接触角;在作物叶片上具有较好的展布能力;增强了药液在植物体表的润湿性能。

农药雾滴在靶标表面的防治面积也将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农药喷雾中,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不需要再对作物进行大容量喷雾,单位靶标面积上只需要很少数量的雾滴就能达到防治效果,从而为农药低容量喷雾技术提供了保障,一般可以减少农药投放量的30%,用水量的50%。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作者:于晓娜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6期摘要:随着近年来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改革不断的加快,农药制药也朝着一个崭新的阶段进步和发展。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可以对农药原药的乳化性、起泡性、分散性以及湿润性等方面起到增强的作用,将农药和表面活性剂进行合成使用,就可以在实现农药成本得到显著降低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减小。

对表面活性剂在使用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其在农药中应用的特点加以分析,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农药;应用0 引言在农药的使用中,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是对原药的直接使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农药与其他的药剂进行混合使用,进而提高其使用的价值,表面活性剂就是一种可以更大发挥农药价值,降低农药成本的化合物,它可以在乳化作用、起泡消泡作用、分散作用以及湿润作用等方面使农药达到使用标准。

所以,表面活性剂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1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在当今的农药使用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已经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很多新型农药的兴起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农药型剂的不断更新,表面活性剂也应该及时进行更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随着更加高效更加环保的农药型剂的不断出现,也应该对表面活性剂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发,让新型的表面活性剂有着更高的分子质量、更对的功能、环保效果更好等新的特点。

同时要对基础研究加以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对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扩大,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活性,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因此,表面活性剂一定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2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2.1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乳化作用中的应用因为很多的农药都不能被水溶解,出现油和水分层的情况,导致乳化液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此时在其中加入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对原药中乳化液加以稳定,同时又对保护膜进行保护,对油滴的重新聚合加以阻止,使农药的乳状液加强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1山东农 业大学 , 山东 泰安 2 1 1 ;2 山东省农 药研究 所 ,济南 2 0 0 ) 7 0 8 . 5 1 0
摘要 : 绍 了表 面活性剂 在农药领 域 的应用研 究进 展。表面活性剂 通过界 面膜发生作 用 , 介 改善农 药加工 和使 用性 能。表面活性剂可 以在各种类 型的界面上发生 吸附 , 改变界面状态 , 而实现或改善界 面物理化学特性 , 从
i pr vi he p oc s i n us sii esp ro m a c hr ug m embr n ntr a e m o ng t r e sng a d eofpe tc d e f r n e t o h a e i e f c .Su f c a t a c i veo ra t n sc n a h e r i pr e m a hysc la d c m i a oc s e ,a n nc od tf m ov ny p i a n he c lpr e s s nd e ha epr uc unci a iy by c ng n hei e f c t t ton lt ha i g t ntr a e sa e t ou roust pe ds be hei e f c ha essa e.Su f c a ta or ed on t e s r a e ofp tc de hr gh va i y sofa or d on t nt ra e c ng t t r a t n ds b h u f c esii p r c e s e s di if r n yse sdu n e tcdep oc s ig,satng e a t l sdip r e n d fe e ts t m r g p sii r e sn i i tr i muliyi ,wetng, n r a i g s ub l y, sf ng ti i c e sn ol ii t a t—oa ng o m i g t b lt r e t . r a t n a mpr vePe tc d ol i n p sc l c m c n i c mi n if mi ,f a n ,sa iiy olse c Su f ca tC i n o sii e S uto hy ia , he i a a d b o he — l c ha a t rsi sont e p a tl a u a e a d c nto a g t u a e u h a : iti to a e i ,p ner ton o l a c r c e itc h l e fs r c o r lt e ss r c ,s c s d srbu i n, dh son e ta i ,t n f n r f r ie t e e f ci a s h fe tvedos esi i e ta s e nd e ha et e e f c i ii ai n ofpe tcde r c l nd r c l eofp tc d r n f ra n nc h fe tveutlz to si i sdie tyori ie ty,

表面活性剂对农药的乳化增溶效应研究及其环境危害性分析-化工毕业论文

表面活性剂对农药的乳化增溶效应研究及其环境危害性分析-化工毕业论文

表面活性剂对农药的乳化增溶效应研究及其环境危害性分析-化工毕业论文一、研究背景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种植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农药的使用量和种类也在不断上升。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危害,例如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研究如何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化学农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增溶剂,被广泛应用于农药的制备和使用中。

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改善农药的分散性和乳化性,还可以提高农药的附着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然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危害性,例如水生生物的毒性等。

因此,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农药的增溶效应及其环境危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农药的乳化增溶效应,并分析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危害性,为农药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3.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化学品如下:农药:敌敌畏表面活性剂:吡啶、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SLE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3.2 实验方法3.2.1 农药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取一定量的农药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中,搅拌混合均匀。

3.2.2 乳化稳定性的测试将农药-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与一定数量的水混合,用搅拌器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记录乳化系统的形态和时间。

3.2.3 环境毒性测试将表面活性剂溶液加入不同的水生生物培养基中,用吸管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生生物样品,观察其死亡情况。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4.1 农药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将农药敌敌畏与不同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农药-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其中吡啶、SLES、SDBS和OP-10的添加量分别为4%,4%,6%和4%。

4.2 乳化稳定性的测试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将敌敌畏离散的油滴分散在水相中,形成乳状液。

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浅议

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浅议

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浅议摘要: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本文对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现状,农药剂型专用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作了阐述。

关键词:农药制剂表面活性剂应用二十一世纪,农药的使用仍是人类同病虫草害作斗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常由工厂合成的农药原药不能直接用于病虫草害的防治,而需将其加工成具有各种特定物理化学性能的农药分散体系,称之为农药剂型。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的剂型加工中起着润湿、分散、乳化等作用,已成为农药制剂中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

1.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农药制剂中的作用表面活性剂是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一类物质,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具有不对称性。

整个分子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亲油的非极性基团,叫做疏水基或亲油基;另一部分是亲水的极性基团,称为亲水基。

表面活性剂这种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了表面活性剂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主要作用有润湿、分散、乳化、增溶等。

(1)润湿作用大多数农药原药不溶或难溶于水,不能为水所润湿,难以直接分散到水中。

若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原药界面吸附,则可将原药的疏水性界面变为亲水性界面,使药物分散于水中,便于药剂的稀释使用和药液在植物表面或昆虫表皮的蜡质层上润湿和铺展。

(2)分散作用在农药的剂型加工中,常需要将原药分散成微小颗粒(微米级),其分散的药物颗粒存在巨大的相界面和界面间的吸引能,若分散的药物颗粒界面是裸露的,在药物颗粒界面间引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药物颗粒间聚结合并变大。

若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药物颗粒界面吸附并形成稳定吸附层,通过降低药物颗粒界面间的吸引能、静电排斥作用、空间稳定作用等保持制剂的分散稳定性。

(3)乳化作用对于大多数不溶于水的液体原药或原药溶液,一旦静止液滴便迅速聚合而导致油水分离。

若加人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分散的液滴界面有序排列,其亲油基朝向油,亲水基朝向水,通过降低油水界面能、形成界面保护膜等途径维持乳液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新鲜的水稻、棉花叶片称重后在不同浓度的 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浸泡 10 s,取出,至叶片不滴水 时再称重,重复 3 次,计算平均数。用哈尔滨市光 学仪器厂生产的 WDY-500A 型面积测量仪测定叶 面积,折算每平方厘米的持药量。将甘蓝苞菜叶切 割成 3cm×5cm 的长方形,豇豆叶切割成 4cm×5cm 的长方形,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浸泡 10s,取出,至叶片不滴水时再称重,重复 3 次,计 算平均数,折算每平方厘米的持药量。
1.2 试验方法
1.2.1 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值测定 根据 Zisman 提出的测定植物临界表面张力方
法,或以接触角为零或接近于零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值估测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1, 2]。 1.2.2 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
按 GB 5549―90 的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 表面张力。用表面张力法测定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 临界胶束浓度 [1, 3]。 1.2.3 叶片持液量
36.97 38.78 39.49 41.95
3.906 1.953 0.977 0.488
40.50 47.33 53.30 53.30
42.32 50.15 55.68 60.18
42.08 44.96 50.95 56.38
44.37 48.02 54.66
从表 1 可知表面活性剂吐温 80 的临界胶束浓度 为 62.5 mg/L,表面张力为 37.0 mN/m 左右;TX-10 的临界胶束浓度为 31.25 mg/L,表面张力为 29.0 mN/m 左右;6202-B 的临界胶束浓度为 125 mg/L,
20%氰戊菊酯 EC、2.5%三氟氯氰菊酯 EC、2.5% 溴氰菊酯 EC、5%来福灵(S-氰戊菊酯)EC、5%甲氰 菊酯 EC、10%氯氰菊酯 EC、4.5%高效氯氰菊酯 EC、 2.5%天王星(联苯菊酯)EC;40%氧化乐果 EC、80% 敌敌畏 EC、40%毒死蜱 EC、30%乙酰甲胺磷 EC、
药剂喷洒到这些植物上后,是以水珠的形式从叶面 滚落的。棉花、黄瓜等易被药液润湿的植物,临界 表面张力大,很多药剂喷洒到这些植物上后,在润 湿叶片的同时,从叶缘滴落。
表 2 21 种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
植物名称
雀麦 狗尾草 牛筋草 日本看麦娘 苞菜 水稻 小麦 无芒稗 鸭跖草 水花生 豇豆
临界表面 张力(mN/m)
收稿日期:2003-02-25 作者简介:顾中言(1957-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农药应用研究。
22
现代农药
第2卷 第4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
表 1 为表面活性剂吐温 80、TX-10、6202-B
和 0202 的不同浓度以及对应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 基本维持不变时所对应的最低浓度为该表面活性剂
收稿日期:2003-02-25 作者简介:顾中言(1957-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农药应用研究。
42
现代农药
第2卷 第4期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 1、表 2。
表1 50%多·福·硫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
处理
剂量(g/667m2) 病穗率(%) 病指 防效(%)
150
50%多·福·硫WP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作物 持液量
我国农药利用率低,除喷洒器具、喷洒方式等 因素外,农药制剂本身的贫乏和制剂的性质也是导 致农药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将农药喷洒到植物上 时,能发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些植物难以被 喷洒液润湿,大量药液以水珠的形式从叶片上滚落, 只有少量的药液粘着在叶面上,另一些植物极易被 喷洒液润湿,但叶面上只有很薄的一层水膜,大量 药液从叶缘滴落。本文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植 物表面持留量之间的关系,阐明根据不同植物的表 面特点,研制相应的农药制剂,有利于增加植物表 面的持药量,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用药成本。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作物 持液量
我国农药利用率低,除喷洒器具、喷洒方式等 因素外,农药制剂本身的贫乏和制剂的性质也是导 致农药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将农药喷洒到植物上 时,能发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些植物难以被 喷洒液润湿,大量药液以水珠的形式从叶片上滚落, 只有少量的药液粘着在叶面上,另一些植物极易被 喷洒液润湿,但叶面上只有很薄的一层水膜,大量 药液从叶缘滴落。本文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植 物表面持留量之间的关系,阐明根据不同植物的表 面特点,研制相应的农药制剂,有利于增加植物表 面的持药量,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用药成本。
29.84 30.11 29.69 29.51 29.51 29.51
36.97 37.12 37.06 37.61 37.74 37.79
62.5 31.25 15.625
7.813
35.14 36.09 36.85 38.34
30.95 32.15 34.53 38.53
29.51 30.34 34.27 38.53
31.9 34.2 36. 0 36.1 36.4 36.7 36.9 37.1 36.26~39.00 36.26~39.00 39.00~43.38
植物名称
马齿苋 剌苋 茄子 辣椒 小飞蓬 裂叶牵牛 玉米 黄爪 丝爪 棉花
临界表面 张力(mN/m) 39.00~43.38 39.00~43.38 43.38~45.27 43.38~45.27 43.38~45.27 46.49~57.91 47.40~58 ?0 58.70~63.30 45.27~58.70 63.30~71.81
加工与助剂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研究
顾中言 许小龙 韩丽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南京 210014)
摘 要 水稻、小麦及苞菜等难以被药液润湿的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小,棉花、黄瓜等易被 药液润湿的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大。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后,在水稻和苞菜上的 持液量增加,但在棉花和豇豆上的持液量下降。测定的 30 种常规杀虫剂中,大多数药剂推荐剂 量药液的表面张力介于水稻和棉花等作物之间,不利于增加在这些作物的持液量。
1.2 试验方法
1.2.1 植物临界表面张力值测定 根据 Zisman 提出的测定植物临界表面张力方
法,或以接触角为零或接近于零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值估测植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值[1, 2]。 1.2.2 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
按 GB 5549―90 的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 表面张力。用表面张力法测定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 临界胶束浓度 [1, 3]。 1.2.3 叶片持液量
持液量(×10 -4g/cm2 )
110 90 70 50 30 10 -10 0.98
吐温80 农乳6202-B 农乳0202 TX-10 水
3.9 15.6 62.5 250 1000 4000
水稻
浓度 (mg/L)
持液量 (×10 -4g/cm2)
100
80
60
40
20
0
0.98 3.9 15.6 62.5 250 1000 4000
的临界胶束浓度。
表 1 4 种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的表面张力及临界胶束浓度
浓度 (mg/L)
0202
表面张力值(mN/m)
6202-B
T 000 1 000
500 250 125
34.05 34.14 34.23 34.36 34.27 34.75
27.03 27.52 27.81 27.81 28.35 28.70
50%丙溴磷 EC、50%地亚农(二嗪磷)EC、50%辛硫 磷 EC、20%三唑磷 EC;20%灭多威 EC、20%好年 冬(丁硫克百威)EC;20%米满(虫酰肼)SC、5%抑太 保(氟 啶 脲)EC、5%氟铃脲 EC、50%宝 路(丁醚 脲)WP、25%扑虱灵(噻嗪酮)WP 、5%卡 死 克(氟虫 脲)EC;10%吡虫啉 WP、5%锐劲特(氟虫腈)SC、10% 除尽(虫螨腈)SC、3%乙虫脒(啶虫脒)EC、1.8%阿维 菌素 EC 和 0.6%阿维菌素 EC。
2.3 表面活性剂持液量变化
从图1可以看到,水稻和甘蓝苞菜叶片对清水的
2.3.1 水稻和甘蓝苞菜的持液量
持液量非常少,分别为0.05 mg/cm2和0.33 mg/cm2,
第2卷 第4期 2003 年 8 月
现代农药 Modern Agrochemicals
Vol.2 No.4 Aug. 2003
125
4.75 1.25 6.25 1.50
100
50%福美双WP
100
50%多菌灵WP
50
7.25 1.94 8.00 2.88 7.00 2.06
将新鲜的水稻、棉花叶片称重后在不同浓度的 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浸泡 10 s,取出,至叶片不滴水 时再称重,重复 3 次,计算平均数。用哈尔滨市光 学仪器厂生产的 WDY-500A 型面积测量仪测定叶 面积,折算每平方厘米的持药量。将甘蓝苞菜叶切 割成 3cm×5cm 的长方形,豇豆叶切割成 4cm×5cm 的长方形,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浸泡 10s,取出,至叶片不滴水时再称重,重复 3 次,计 算平均数,折算每平方厘米的持药量。
20%氰戊菊酯 EC、2.5%三氟氯氰菊酯 EC、2.5% 溴氰菊酯 EC、5%来福灵(S-氰戊菊酯)EC、5%甲氰 菊酯 EC、10%氯氰菊酯 EC、4.5%高效氯氰菊酯 EC、 2.5%天王星(联苯菊酯)EC;40%氧化乐果 EC、80% 敌敌畏 EC、40%毒死蜱 EC、30%乙酰甲胺磷 EC、
棉花
浓度(mg/L)
持液量 (×10-4g/cm2 )
100
80
60
40
20
0
7.81 31.3
125
500
2000
甘蓝
浓度(mg/L)
持液量 (×10 -4g/cm2)
120 100
80 60 40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