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2---南开大学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题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题

1.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可分为( )酸解法、 ( )酶解法和酸酶结合法三种。

2. 糖酵解途径中的三个重要的关键酶是( )己糖激酶、磷酸丙糖激酶、 ( )丙酮酸激酶.3. 甘油的生物合成机制包括在酵母发酵醪中加入( )亚硫酸氢钠与乙醛起加成反应和在( )碱性条件下乙醛起歧化反应.4.微生物的吸氧量常用呼吸强度;耗氧速率两种方法来表示,二者的关系是( ) .5. 发酵热包括( )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 )辐射热等几种热.6. 发酵过程中调节pH 值的方法主要有添加( )碳酸钙法;氨水流加法和尿素流加法。

7. 微生物工业上消除泡沫常用的方法有( )化学消泡和( )机械消泡两种.。

8. 一条典型的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 )迟滞期、对数期;( )稳定期;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9.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有( )斜面保藏法、 ( )沙土管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真空冷冻保藏法等。

10.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是( )碳源、氮源;( )无机盐; ( )生长因子和水.11. 提高细胞膜的 ( )谷氨酸通透性,必须从控制磷脂的合成着手或者使细胞膜受损伤.12.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 )有(需)氧发酵;( )厌氧发酵两大类。

13. 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方法包括(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 )基因重组和定向育种等。

14. 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产物为( )乳酸;( )乙醇;C O 2。

15. ( )诱导酶指存在底物时才干产生的酶,它是转录水平上调节( )酶浓度的一种方式。

16. 发酵工业的发展经历了( ) 自然发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 )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技术的建立,人工诱变育种 ( ) 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开辟新型发酵原料时期,与( )基因操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等六个阶段。

17. 去除代谢终产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的膜的( )通透性来实现。

18.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 )稀释法,( )划线法,单细胞挑选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等方法。

《发酵工程》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发酵工程》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发酵工程》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发酵工程产品主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和菌体本身B 可以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菌株C 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D 环境条件的变化既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又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2.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A 加酸B 加碱C 加缓冲液D 加无机盐3. 甘油生物合成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引起()A 尿素B 硫酸铵C 酶D 亚硫酸盐4. 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成无影响C 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 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5. 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A 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B 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C 环境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D 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6. 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B 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C 初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D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7. 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A 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 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 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 机械搅拌与溶氧浓度无关8.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可能是()A 温度控制不适B 通气量过多C pH呈酸性D 溶氧不足9.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A 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 链球菌、大肠杆菌C 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D 大肠杆菌、乳酸菌10.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二、判断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在微生物杀虫剂中,引用最广泛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他用来毒杀鳞翅目和双翅目的害虫。

微生物发酵技术练习题(含答案)

微生物发酵技术练习题(含答案)

微生物发酵技术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细菌固体培养一般需要()天A、3B、1C、2D、5~7正确答案:B2、固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的目的是()A、使培养基凝固B、为菌体提供氮源C、使培养基保持水分D、为菌体提供碳源正确答案:A3、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A、121℃,30分钟B、180℃,4小时C、160℃,2小时D、105℃,2小时正确答案:C4、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是()A、合成培养基B、半合成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天然培养基正确答案:B5、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其中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

A、杆菌B、球菌C、螺旋菌正确答案:A6、对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A、比浊法B、平板菌落计数C、干细胞重量测定D、显微镜直接计数正确答案:B7、菌落特征较为干燥的是()A、杆菌B、酵母C、球菌D、放线菌正确答案:D8、霉菌中的()分别是具有假根和足细胞A、毛霉和曲霉B、青霉和曲霉C、根霉和青霉D、根霉和曲霉正确答案:D9、细菌数目增长最快时期和活菌数目的高峰期分别为()A、稳定期、对数期B、对数期、稳定期C、稳定期、稳定期D、对数期、对数期正确答案:B10、消毒外科手术包应采用的消毒方式是()A、高压蒸气灭菌法B、干烤C、煮沸D、焚烧正确答案:A11、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巴氏消毒B、间歇灭菌C、高压蒸汽灭菌D、干热灭菌正确答案:A12、1摩尔葡萄糖通EMP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共产生多少摩尔ATP()A、34B、36C、38D、39正确答案:C13、工业生产用的菌种应选取微生物生长的时期及能大量产生抗生素的时期分别是①调整期②对数期③稳定期④衰亡期()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正确答案:C14、以增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是()A、酵母菌B、霉菌C、病毒D、细菌正确答案:C15、病毒缺乏()。

A、独立代谢的酶体系B、增殖能力C、核酸D、蛋白质正确答案:A16、灭菌能杀死()A、营养细胞B、细菌C、芽孢D、A+B+C正确答案:D17、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A、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B、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C、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D、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正确答案:A18、培养细菌的常用温度是()A、35-37℃B、20℃C、28-30℃D、室温正确答案:A19、链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A、几丁质B、肽聚糖C、葡聚糖和甘露聚糖D、纤维素正确答案:B20、下述哪个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A、稳定期B、对数期C、衰亡期D、延滞期正确答案:B21、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半固体培养基中()A、可以观察细菌是否能运动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C、增加氧气D、进行分离正确答案:A22、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B、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C、凡碳源都提供能量D、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正确答案:A2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是()A、菌落较大、较厚、较稠、较不透明、有酒香味B、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并有色彩鲜艳的干粉、不易挑起C、较小、湿润、光滑透明、粘稠、易挑起D、蛛网状、绒毛状、形态大、干燥、不透明、不易挑起正确答案:B24、细菌的芽胞是()A、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B、一种繁殖方式C、一种运动器官D、一种细菌接合的通道正确答案:A25、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的时期()A、稳定期B、延滞期C、指数期D、衰亡期正确答案:A26、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为( )A、芽胞B、细胞壁C、荚膜D、鞭毛正确答案:B27、以杀死下列哪种病原菌作为判断灭菌的效果()A、伤寒杆菌B、葡萄球菌C、大肠杆菌D、芽胞杆菌正确答案:D28、涂布平板法常用的接种量是()mLA、1.0B、0.1C、0.5D、2.0正确答案:B29、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A、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B、驳斥自然发生说C、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D、证明微生物致病正确答案:B30、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A、核酸B、糖类C、蛋白质D、脂类正确答案:A31、适宜于微酸环境下适宜生长的微生物是()A、霉菌B、细菌C、放线菌D、病毒正确答案:A32、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75%B、50%C、30%D、95%正确答案:A33、真菌中发现的唯一的几丁质物质存在于()中。

微生物发酵技术试题库与答案

微生物发酵技术试题库与答案

微生物发酵技术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A、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B、排尽锅内冷空气C、排尽锅内有害气体D、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正确答案:B2、不属于酵母菌无性繁殖的()A、裂殖B、分生孢子C、掷孢子D、芽殖正确答案:B3、分生孢子头呈扫帚状的霉菌是()A、根霉B、毛霉C、青霉D、曲霉正确答案:C4、仅适用于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等的灭菌方法是()A、化学药品灭菌法B、湿热灭菌法C、火焰灭菌法D、干热灭菌法正确答案:C5、菌苔是微生物()培养特征A、固体斜面B、固体平板C、明胶穿刺D、液体表面正确答案:A6、采用倾注平板法计数时,培养基在()℃倒平板A、90℃B、40℃C、45℃D、60℃正确答案:C7、霉菌及酵母菌的培养温度是()A、28-30℃B、20℃C、室温D、35-37℃正确答案:A8、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最常见应用于发酵工业上的有()A、芽殖B、芽裂殖C、裂殖D、无性孢子正确答案:A9、放线菌一般要培养()天A、1B、2C、5~7D、3正确答案:C10、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A、碳素物质B、水C、无机盐D、氮素物质正确答案:B1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细胞有明显的核B、可进行光合作用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它们是多细胞的正确答案:C12、下列菌落中带有酒香味的是()A、细菌B、酵母菌C、放线菌D、霉菌正确答案:B13、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B、抗生素、毒素、色素等属于初级代谢产物C、先产生初级代谢产物,后产生次级代谢产物D、任何一种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发生障碍都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正确答案:D14、青霉素是青霉分泌的一种抗生素,为20世纪医学上重大发现,青霉属于()A、衣原体B、真菌C、放线菌D、细菌正确答案:B15、细菌的基本形态是()A、杆状B、球状C、螺旋状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16、()建立了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南开大学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B

南开大学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B

复习A1.发醇过程中异常现象(发酵液转稀、发酵液过浓、耗糖缓慢、pH不正常)处理措施?答:发酵液转稀:适时补入适当碳源或氮源促使繁殖新菌体,恢复正常。

发酵液过浓:补入10%无菌水,是菌液浓度下降,改善发酵条件。

耗糖缓慢:补入适量合适的氮源、磷盐,提高发酵温度,风量;PH不正常:采用酸或碱调整。

2. Monod(莫诺)方程表明了什么和什么的重要关系?简介Monod(莫诺)方程?答:表明了比生长速率与生长限制基质浓度的关系。

Monod模型方程为:μ=μm S/(Ks+S)式中,μm----最大比生长速率(h^-1);S----限制性底物浓度(g/L);Ks---饱和常数(g/L);Ks表示微生物对生长限制性基质的亲和力; Ks越大,亲和力越小,μ对S的变化越不敏感。

μ对S的关系呈抛物线变化如图:当μ=μm/2 时ks= S;当S→∞时,μ→μmax它是典型的决定论非结构模型,即不考虑每个细胞的差异,取菌体性质及数量的平均值;认为菌体均匀分散于培养液中,不考虑细胞组成的变化。它是基于以下假设建立的:1、菌体生长为非均衡型结构生长。

因此,细胞成分只需要一个参数即细胞浓度表示即可。

2、培养基中只有一种底物是生长限制性底物,其他组分含量充分,不影响微生物生长。

3、将微生物生长视为简单反应,并假设菌体的得率为常数,没有动态滞后。

3.补料分批发酵技术的特点, 与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区别?答:(1)补料分批发酵技术的特点:由于基质的缓慢补入,既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持续需要,又要避免了由于基质过量引起的各种调控反应,从而能使产率获得很大提高;补料技术本身的提高:少次多量——少量多次——流加——微机控制流加;整个发酵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补料率,维持各项物质的供需平衡。

(2)补料分批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发酵形式;区别于分批发酵技术:由于补加物料,补料分批发酵系统不一再是封闭系统;区别于连续发酵技术:补料分批系统并不是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罐内的培养液体积(V)不再是个常数,而是随时间(t)和物料流速(F)而变化的变量(变体积操作)。

复习题2---南开大学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

复习题2---南开大学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

除了复习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课件)之外,对以下内容要着重进行复习!复习A1. 发醇过程中异常现象(发酵液转稀、发酵液过浓、耗糖缓慢、pH不正常)处理措施?2. Monod(莫诺)方程表明了什么和什么的重要关系?简介Monod(莫诺)方程?3. 补料分批发酵技术的特点, 与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区别?4. 通风发酵设备中的机械搅拌发酵罐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5. 发酵液pH对发酵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6. 比底物消耗速率方程?7. 补料分批发酵的适用范围?8. 优良的发酵装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9. 控制发酵过程pH的方法?10. 生长关联型产物合成动力学方程?11. 简介单罐连续发酵12. 简介灭菌工程中的对数残留定律13.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控制?14. 简介部分生长关联型产物合成动力学方程?15. 连续发酵的特点?复习B1.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控制措施?(从供氧和需氧量方面考虑)2.什么是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3.由于基因工程菌具有自身特点,在进行微生物发酵工程时应注意考虑哪些因素?4.什么是高细胞浓度培养技术?高细胞浓度培养技术的原理是什么?进行高细胞浓度培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高细胞浓度培养常用的方法?5.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发酵对微生物反应器设计的要求?7.通过Fin和Fex 来介绍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各自的特点?8.大规模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 选择菌种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微生物发酵工程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9.在灭菌过程中,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因素有哪些?10.为什么说湿热灭菌中高温短时优于低温长时?11.如何提高高产菌的稳定性?12. 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13. 试述提高初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14.请列举出20种发酵产品是由什么微生物生产的,并对产品和微生物简介之。

15 生物技术专业为什么要必修“微生物发酵工程”?16 你觉得微生物发酵工程中上游技术的核心是什么?17 你觉得微生物发酵工程中下游技术的核心是什么?。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发酵工程一、名词:1、发酵工程: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2、生物热: 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叫生物热。

3、载体培养4、发酵异常5、结晶:在化学里面,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6、培养基优化:是指面对特定的微生物,通过实验手段配比和筛选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

二、填空1、某酒厂生产的啤酒、果酒,放置久了会产生沉淀,使就混浊,造成产品积压滞销。

经化验,得知沉淀物是蛋白质。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两个方案,甲:在酒中加入少量蛋白酶;乙:在酒中加入少量氨基酸氧化酶。

请评价这两种方案:(1)___甲____方案合理,原因是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既能去除沉淀,又能保留营养成分2、在一个密闭的含足量葡萄糖溶液的容器里,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发酵制酒。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导管导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一段时间后析出200000g。

则此发酵过程中产生了__92____Kg的酒精。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低时进行酒精发酵在酿酒厂,通常有两种与酵母菌相关的反应装置,如图(1)甲装置的主要目的是要得到___大量酵母菌________。

(2)乙装置的目的是要得到_______酒精___________.(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产生气体量最多的是________甲_________装置。

(4)如果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消耗了3600g葡萄糖,能生成乙醇______40_______mol。

啤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为了增殖酵母菌的数量,除了为发酵罐中的酵母菌提供充分的反应底物、适宜的温度个PH值外,还应该对发酵罐采取_______通入无菌空气________措施。

这时,发酵罐中酵母菌以_________出芽______方式进行增殖,产生大量新个体。

微生物发酵技术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微生物发酵技术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微生物发酵技术练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酵母菌是()A、多细胞原核微生物B、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多细胞真核微生物D、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正确答案:B2、具有足细胞的是()A、曲霉B、酵母C、根霉D、毛霉正确答案:A3、生产实践中厌氧菌的固态培养法采用()A、曲法培养B、发酵罐培养C、浅盘培养D、堆积培养正确答案:D4、曲霉的无性繁殖孢子为()A、分生孢子B、厚壁孢子C、节孢子D、孢囊孢子正确答案:A5、细菌的生长曲线中,总菌数和活菌数几乎相等的时期是()A、稳定期B、对数期C、衰亡期D、延滞期正确答案:B6、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B、脂蛋白C、脂多糖D、肽聚糖正确答案:C7、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A、C 源B、N 源C、生长因素D、A,B,C都提供正确答案:D8、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时期()A、指数期B、延滞期C、衰亡期D、稳定期正确答案:D9、分离霉菌和酵母时,要抑制细菌,可以加入()抗生素。

A、氟哌酸B、四环素C、青霉素+链霉素D、制霉菌素正确答案:C10、微生物学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B、证实病原菌学说C、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正确答案:B11、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A、霉菌B、病毒C、细菌D、酵母菌正确答案:B12、下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①氨基酸②核苷酸③多糖④毒素⑤激素⑥脂类⑦维生素⑧抗生素⑨色素()A、①③⑦⑧⑨B、①③⑤⑥⑦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C13、处于()的微生物,死亡数大于新生数。

A、稳定期B、适应期C、对数期D、衰亡期正确答案:D14、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A、细菌B、真菌C、霉菌D、放线菌正确答案:D15、大多数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A、几丁质B、纤维素C、磷壁酸D、肽聚糖正确答案:A16、下列孢子中属于真菌有性孢子的是()A、游动孢子B、分生孢子C、子囊孢子D、孢囊孢子正确答案:C17、紫外线杀菌消毒空气时,开灯照射()分钟关灯,间隔30分钟后方可进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复习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课件)之外,对以下内容要着重进行复习!复习A
1.发醇过程中异常现象(发酵液转稀、发酵液过浓、耗糖缓慢、pH不正常)处理措施?答:发酵液转稀:适时补入适当碳源或氮源促使繁殖新菌体,恢复正常。

发酵液过浓:补入10%无菌水,使菌液浓度下降,改善发酵条件。

耗糖缓慢:补入适量合适的氮源、磷盐,提高发酵温度,风量;
PH不正常:采用酸或碱调整。

2. Monod(莫诺)方程表明了什么和什么的重要关系?简介Monod(莫诺)方程?
答:表明了生长速率与生长限制基质浓度的关系。

Monod模型方程为:μ=μm S/(Ks+S)
式中,μm----最大比生长速率(h^-1);
S----限制性底物浓度(g/L);
Ks---饱和常数(g/L);
【Ks表示微生物对生长限制性基质的亲和力; Ks越大,亲和力越小,μ对S的变化越不敏感。

μ对S的关系呈抛物线变化如图:当μ=μm/2 时ks= S;当S→∞时,μ→μmax
它是典型的决定论非结构模型,即不考虑每个细胞的差异,取菌体性质及数量的平均值;认为菌体均匀分散于培养液中,不考虑细胞组成的变化。它是基于以下假设建立的:1、菌体生长为非均衡型结构生长。

因此,细胞成分只需要一个参数即细胞浓度表示即可。

2、培养基中只有一种底物是生长限制性底物,其他组分含量充分,不影响微生物生长。

3、将微生物生长视为简单反应,并假设菌体的得率为常数,没有动态滞后。

3.补料分批发酵技术的特点, 与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区别?
答:(1)补料分批发酵技术的特点:由于基质的缓慢补入,既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持续需要,又要避免了由于基质过量引起的各种调控反应,从而能使产率获得很大提高;补料技术本身的提高:少次多量——少量多次——流加——微机控制流加;整个发酵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补料率,维持各项物质的供需平衡。

(2)补料分批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发酵形式;区别于分批发酵技术:由于补加物料,补料分批发酵系统不再是封闭系统;区别于连续发酵技术:补料分批系统并不是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罐内的培养液体积(V)不再是个常数,而是随时间(t)和物料流速(F)而变化的变量(变体积操作)。

而高密度发酵是在传统发酵技术上改进的发酵技术。

表补料分批发酵与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区别
4.通风发酵设备中的机械搅拌发酵罐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答: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是一种既具有机械搅拌又有压缩空气分布装置的发酵罐。

工作时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①发酵罐应具有适宜的径高比,高度与直径的比为2.5~4倍,罐身越长,氧利用率越高;②发酵罐能承受一定压力,由于发酵罐在灭菌及正常工作时,罐内有一定压力(气压与液压)和温度,因此罐体各部件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发酵罐经加工制造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③发酵罐的通风搅拌装置要能使气泡分散细碎,使气液充分混合,保证发酵液必须的溶解氧,提高氧的利用率;④发酵罐应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微生物生长代谢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不同产品发酵放出的热量各不相同,为控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所需的温度,发酵罐应具有做狗的冷却面积;⑤发酵罐内应抛光,尽量减少死角,避免藏污纳垢,使灭菌彻底,避免染菌;搅拌器的轴封应严密,尽量减少泄漏。

5.发酵液pH对发酵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影响酶的结构与活性;
②影响细胞膜所带电荷状态,改变膜的渗透性,影响对营养的吸收利用;
③影响某些底物和中间体的解离,影响菌对营养的利用;
④改变细胞形态,如:青霉素产生菌适宜pH 6.2 - 7.0 ,当pH大于7.0时,膨胀,菌丝增多,壁的强度减弱,难以耐受内部渗透压;
⑤改变代谢方向,如谷氨酸产生菌As1.299 pH 7.0 - 8.0 产生谷氨酸;PH 5.0 - 5.8 产谷酰胺和N-乙酰谷酰胺;
6.比底物消耗速率方程?
答:底物消耗的快慢也常用比底物消耗速率Qs(g/g・h)表示, 即相对单位质量于菌体单位时间内的底物消耗量, Qs =rs/X ; 若μ用Monod方程表示:
Qsmax是最大比底物消耗率
7.补料分批发酵的适用范围?
答:①高菌体浓度培养(高密度培养)系统;
②存在高浓度底物抑制的系统;如苯酚等,通过流加底物降低抑制。

③存在Crabtree效应的系统(酵母培养中,初糖过高,即使溶氧充足,也会产生乙醇,影响菌体得率);
④受异化代谢物阻遏的系统(葡萄糖作碳源时,分解代谢物抑制异化代谢有关的酶合成);
⑤利用营养突变体的系统;
⑥希望延长反应时间或补充损失水分的系统。

Note:Crabtree效应:在酵母培养中,糖浓度过高,即使溶解氧很充足,也由糖生成乙醇,从而使菌体得率下降的现象。

细菌Crabtree效应:细菌需氧培养中糖浓度过高生成副产物如醋酸等有机酸,抑制菌体生长。

异化代谢物阻遏:指利用葡萄糖等容易被利用的碳源分批培养时,某种酶尤其是与异化代谢有关的酶的生物合成抑制的现象。

也称为分解代谢物抑制作用。

8.优良的发酵装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个优良的发酵装置应具有①严密的结构,必须能完全防止杂菌的污染;②具有良好的液体混合性能及较高的传质、传热速率;③具有配套而又可靠的检测及控制仪表。

④能够满足不同的发酵工艺要求,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⑤易于操作。

9.控制发酵过程pH的方法?
答:①培养基中适当添加生理酸性盐或生理碱性盐;
②培养基中适当添加缓冲剂;磷酸盐;
③自动检控,补酸或碱氨水(NH4)2SO4 CaCO3
④补料:按需补糖;恒速补糖,酸,碱调节;
10.生长关联型产物合成动力学方程?
答:产物合成与利用糖类有化学计量关系的发酵, 糖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能量。

糖利用速度的变化与产物合成速度的变化是平行的。

如利用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酵母的好气性培养属于此型。

该型为生长关联型, 这一类型是由碳原直接氧化进行的初级代谢物的生产, 其合成动
力学可表为: dP/ dt =αμX,α为生长关联型产物的形成比率(g产物/g菌体)。【图见参考资料】
11.简介单罐连续发酵
答:①单罐连续发酵:通常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分批发酵.当反应器中的细胞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以恒定的流量向反应器中流加培养基,同时以相同流量取出发酵液,使反应器内的发酵液体积保持恒定.如果在反应器中进行充分的搅拌,则培养液中各处的组成相同,并且也与流出液的组成相同,成为一个连续流动搅拌罐反应器(CSTR)。单罐连续发酵的控制方式有两种:a. 恒浊器法(turbidostat) 通过自控仪表调节输入料液的流量, 以控制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达到恒定值。

b. 恒化器法(chemostat) 与 a 相似之处是维持一定的体积, 不同之处是菌体浓度不是直接控制的,而是通过恒定输入的养料中某一种生长限制基质的浓度(共余组分均为过量)来控制.产生菌的生长最终便由生长限制因素所决定。

②单罐连续发酵动力学--------以恒化器法培养为例:
(1) 稀释速率与菌体生长的关系:
在连续培养中菌体的物料平衡关系为:V(dX/dt) = FX 0+ xV - FX
(净增加量)= (输入量)+(生长量)-(输出量) 式中: F: 单位时间内输入或输出的培养液体积, L/ h;0:输入料液中的菌体浓度, g / L;
V: 发酵过程中的培养液的体积, L;X: 输出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 g / L;
x: 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体的增长量, g / L・h;
在连续培养中基质的物料平衡关系为: V(dS/dt) = FS0 - FS - Vs
(基质浓度的变化)=(输入)-(输出)-(消耗度)
上式两边除以V则:dt = DS0 - DS - s ----式a
式中:S0 :新鲜培养基中的基质浓度,g/L;
S:培养罐中及放出培养液中的基质浓度, g/L;
s: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培养液中基质的耗用量, g/L・h;
dS /dt:培养液中基质浓度随时间改变的变化率, g/L・h。
12.简介灭菌工程中的对数残留定律
答:对数残留定律: 微生物受热死亡的原因是因为高温使微生物体内的一些重要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如: 某些酶类; 从而导致微生物无法生存发生死亡。

在灭菌过程中, 活菌数逐渐减少, 其减少量随残留活菌数的减少而递减, 即微生物的死亡速率与任一瞬时残留的活菌数成正比, 如前页图大肠杆菌的死亡曲线为线性关系, 称为对数残留定律, 即反映为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为: —dN/dt = K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