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在幼儿教育领域,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幼儿保教来说,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来应对各种教学情境。
为了帮助有志于从事幼教工作的人们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今天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一些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1.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描述。
答:幼儿园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唱歌和说儿歌:通过唱歌和说儿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语感和语调,并且能够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词汇。
(2)故事讲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表达,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4)游戏活动: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1)目标明确: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应该明确活动的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能力水平。
(2)活动环境: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具有启发性的活动环境,为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提供良好的条件。
(3)时间安排: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4)教师角色: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探索空间。
(5)教材选择: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教材,确保活动内容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3. 幼儿保教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什么?它对教师工作有什么启示?答: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结构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不只有一种智力类型,而是存在多个独立而彼此互不依赖的智力。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谁提出来的()。
A.格赛尔B.斯金纳C.巴甫洛夫D.华生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C项正确。
2.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且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很少,可能成为什么同伴类型()。
A.被拒绝型B.受欢迎型C.被忽略型D.一般型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被忽视型幼儿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
他们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既没有多少同伴主动喜欢他们,也没有多少同伴主动排斥他们。
他们在同伴心目中似乎是不存在的,被大多数同伴忽视和冷落。
题干中,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也很少”,证明该儿童为被忽略型。
C项正确。
3.幼儿最先掌握的是什么概念()。
A.数概念B.实物概念C.时间概念D.空间概念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的各种概念中以实物概念为主,在实物概念中,又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即掌握基本概念为主。
而数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对于幼儿来说都属于抽象概念,故发展较晚。
B项正确。
4.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来看,下列哪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标签并描述自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印象,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的总的认识,而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会产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在幼儿初期,孩子还不存在自我评价,而在5岁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
所以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标签并描述自己的年龄为4~5岁。
B项正确。
5.幼儿看到天上的白云,一会儿觉得它像马,一会儿觉得它像火车头,这种想象属于()。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
A.保教幼儿和服务家长B.看护幼儿和服务家长C.培养习惯和传递知识D.保育和教育幼儿答案:A。
保教幼儿和服务家长2.幼儿认真完整的听完老师讲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注意的什么特征?()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幼儿认真完整的听完老师讲的故事,说的是注意的稳定性。
故本题选D。
3.小红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等于多少?说明小红的思维具有?()A.具体形象性B.抽象逻辑性C.直观动作性D.不可逆性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幼儿时期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事物或事物的表象进行思维,幼儿知道九颗花生吃了五颗,还剩四颗,这说明幼儿能够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但是还不能运用逻辑运算思维.故本题选A.4.按照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
A.情感目标B.认知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行为目标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六章教学活动的组织于实施中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立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面。
题中“了解"是查看幼儿的认知技能,所以为认知目标.故本题选B。
5.阳阳一边用积木搭火车,一边小声地说:“我要快点搭,小动物们马上就来坐火车了”,这说明幼儿自言自语具有的作用是()A.情感表达B.自我反思C.自我调节D.信息交流5.【答案】A。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谁提出来的()。
A.格赛尔B.斯金纳C.巴甫洛夫D.华生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C项正确。
2.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且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很少,可能成为什么同伴类型()。
A.被拒绝型B.受欢迎型C.被忽略型D.一般型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被忽视型幼儿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
他们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既没有多少同伴主动喜欢他们,也没有多少同伴主动排斥他们。
他们在同伴心目中似乎是不存在的,被大多数同伴忽视和冷落。
题干中,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也很少”,证明该儿童为被忽略型。
C项正确。
3.幼儿最先掌握的是什么概念()。
A.数概念B.实物概念C.时间概念D.空间概念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的各种概念中以实物概念为主,在实物概念中,又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即掌握基本概念为主。
而数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对于幼儿来说都属于抽象概念,故发展较晚。
B项正确。
4.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来看,下列哪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标签并描述自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印象,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的总的认识,而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会产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在幼儿初期,孩子还不存在自我评价,而在5岁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
所以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标签并描述自己的年龄为4~5岁。
B项正确。
5.幼儿看到天上的白云,一会儿觉得它像马,一会儿觉得它像火车头,这种想象属于()。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及能力练习题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及能力练习题幼儿教师是承担幼儿早期教育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掌握全面的保教知识和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保教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呢?一、幼儿保教常见问题1. 幼儿和婴儿的衔接问题:如何让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园所环境的幼儿能够适应?2. 幼儿的个体差异问题:如何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3. 幼儿与教师的情感关系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依恋?4.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问题:如何设计寓教于乐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5. 紧急事件处理问题:如何应对幼儿突发情况,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二、保教知识练习题1. 幼儿与婴儿的衔接问题:根据衔接幼儿园和家庭的特点,列出三种有效的适应策略。
2. 幼儿的个体差异问题:请描述两种满足不同幼儿学习需求的具体方法。
3. 幼儿与教师情感关系问题:你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4.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问题:选择一种幼儿教育活动类型,并详细描述该活动的设计思路。
5. 紧急事件处理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描述一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过程和经验教训。
三、保教能力练习题1. 观察能力:选择一组幼儿,观察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2. 沟通能力:与幼儿进行一次情感交流,并记录这次交流的过程和体会。
3. 解决问题能力:描述一件幼儿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团队合作能力:参加一次幼儿教育活动并担任领导角色,描述你在活动中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情况。
5. 反思能力:结合一次幼儿教育经历,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以上练习题,幼儿教师可以对自己的保教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练习和提升。
同时,幼儿教师还应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并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保教知识和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难题。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的需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教服务。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好坏。
A.幼儿家长B.幼儿园环境C.幼儿教师D.幼儿园领导答案:C.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等直接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
2、幼儿园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的控制之下。
A.教育者B.保育员C.园长D.社会答案:A.:幼儿园环境具有可控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因此,答案为A.3、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冈地制宜,因陋就简,这体现了()原则。
A.开放性B.经济型C.发展适宜性D.参与性答案:B.4、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A.指导者、引导者B.控制者C.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创设D.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答案:D.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是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
5、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这体现了()原则。
A.经济性B.参与性C.开放性D.多样性答案:C.幼儿园将自身环境与外界的家庭、社区等环境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自己封闭在园内小环境,这体现了其对外开放的特点,坚持了开放性原则。
6、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A.目的性B.优美C.教育性D.多样性答案:C.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也就是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体现教育性。
因此,答案为C.7、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A.购买大型玩具B.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C.安装塑胶地板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答案:B.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环境的创设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来入手。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测试题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其中一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B)。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B)。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自主感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D)。
A.性别倾向性B.性别差异性C.性别独特性D.性别恒常性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A)。
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5.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C)。
A.元认知B.道德认知C.心理理论D.认知理论6.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A)。
A.练习游戏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7.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D)。
A.教学活动B.亲子活动C.阅读活动D.日常生活8.《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园所工作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频率是(C)。
A.每月一次B.半年一次C.每年一次D.三年一次9.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B)。
A.《理想国》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林哈德与葛笃德》10.被黄蜂蛰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
A.涂肥皂水B.用温水冲洗C.涂食用醋D.冷敷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5分)12.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15分)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13.幼儿园为什么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9分)?应做哪些准备?(11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学前教育中对3—6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是()。
A.托儿所B.托幼园所一体化C.幼儿园D.儿童福利院【答案】 C2、儿童在游戏中作为集体成员,学习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了儿童()。
A.认知的发展B.创造力的发展C.社会性的发展D.情绪的发展【答案】 C3、儿童每天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
A.10%~15%B.15%~20%C.20%~25%D.25%~30%【答案】 D4、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应保存A.1年B.2年C.3年D.4年【答案】 B5、教育过程中,教师评价幼儿适宜做法是()A.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幼儿B.根据一次测评结果评价幼儿C.用标准化工具测评评价幼儿D.根据日常观察所获信息评价幼儿【答案】 D6、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这句是洛克著名的()。
A.白板说B.最近发展区C.遗传论D.认知论【答案】 A7、丁丁喜欢吮吸大拇指,小朋友经常向李老师告状:“丁丁又吃手了!”以下李老师采取的教育策略中,不适宜的是( )。
A.向丁丁说明吮吸手指的坏处B.引导丁丁定时、定量进食C.分散丁丁的注意力D.告诉丁丁,“你再吃手指.就不让小朋友和你玩”【答案】 D8、所谓()是现实允许的教育条件下幼儿德、智、体各方面尽可能的发展,但并不要求各方面发展到相同程度,即允许有差异。
A.全面发展B.差异发展C.共同发展D.个性发展【答案】 A9、小明去动物园看到假山一会儿说像狮子,一会儿说又像熊猫,一会儿说又像猴子,小明的行为体现了儿童心理特点的()。
A.无意性B.情绪作用大C.有意性D.稳定性【答案】 A10、“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教育目的提出者是A.张雪门B.陶行知D.张宗麟【答案】 C11、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小题,每题33 分)
1. 下列玩具不是从功能角度分类的是()
A.运动性玩具
B.建构玩具
C.益智玩具
D.传统玩具
2. 婴幼儿的“认声”现象通常出现在()
A .3-6 个月
B .6-12 个月
C. 1-2 岁
D . 2-3 岁
3. .2-6 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的先后顺序通常是()
A.动词,名称,形容词
B.动词,形容词,名称
C.名词,动词,形容词
D.形容词,动词,名词
4. 风疹病毒传播途径是()
A .肢体接触
B.空气泡沫
C. 虫媒传播
D. 实物传播
5. 青青的妈妈说:“那孩子的最真甜!”。
这主要反映了()
A. 思维的片面性
B. 思维的拟人性
C. 思维的生动性
D .思维的表面性
6. 科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某幼儿能用数字。
该幼儿最可能的年龄是()
A.6 岁
B.5 岁
C.4 岁
D.3 岁
7. 最早提出“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考虑”的这一原则文件是()
A.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
B.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
8.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A.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主
B.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主,终生学习
C.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
D.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知识为主,终生学习
9. 活动去活动结束了,课晨晨的“游乐园”还没撘完,。
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
A.与幼儿积极互动
B.根据幼儿活动的需求灵活调整
C.按作息时间表按部就班的进行
D.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
10. 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
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的是()
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吃的很快
B.有的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嘛
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儿童
D.男孩通常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
二、简答题
11. 简述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要点。
12. 父母陪伴对幼儿健康成长有何意义? ?
三、论述题
13. 论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
14. 材料
在一项行为试验中,教师把一个大盆子放在幼儿面前,对幼儿说:“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一会我们一起玩,现在我要出去一下,你等我回来,我回来之前,你不能打开盒子看,好吗?”幼儿回答:“好的。
”老师把幼儿单独留在房间里,下面是两名幼儿在接下来的两分钟的不同表现。
幼儿一:眼睛一会看墙,一会看地上,尽量不让自己看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腿上,教师再次进来问:“你有没打开盒子?”幼儿说:“没有。
”幼儿而:忍了一会,禁不住打开盒子偷偷看了一眼,教师再次进来问:“你有没有打开盒子?”幼儿说:“没有,这个玩具不好玩。
”
问题:请分析上述材料中两名幼儿各自表现出的行为特点。
(10 分)
15.材料打针聚餐吃饭
问题:
(1 )上述三幅画各反映出幼儿绘画的哪种表现方式(6 分)
(2 )怎样理解幼儿的绘画(4 分)
(3 )评价幼儿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0 分)
五、活动设计题
16. 请根据下面的素材,设计大班主题活动方案,要求写出主题活动名称,主题活动总目标,2 个子活动。
每个子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的主要环节。
周一早晨户外活动,幼儿被园子里五颜六色的花吸引了,有的在指认花的颜色,
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有的在数花瓣,三瓣、五瓣、六瓣的;有的在争论花的名字,他们发现有的花朵长得一样,但是颜色不一样,有的花朵有香味,有的没有香味……户外活动结束了,幼儿还在兴奋的谈论着……
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