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环境例题与测试题

合集下载

21.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A16) 命题人:黄晓林

21.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A16)  命题人:黄晓林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卷(A16)命题人:黄晓林一、你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吗?(共44分, 第1—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2分,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3—17小题为多选题, 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 每小题4分, 选对但没选全得2分;不选、错选得0分) 1.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保险箱”,当人们存放自己的贵重物品后,用仪器记录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信息,以便今后用这些独有的信息才能取自己的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存放的是人发声的哪个特征(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5.你留心观察过大剧场四周的墙壁吗?会发现它总是修的凹凸不平。

关于设计师这样设计的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增强声音的立体效果B.为了减小噪声C.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D.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原因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B.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C.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D.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8.在“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中,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大乐队里,竟然没被齐宣王发现.因为南郭先生在乐队演奏时( )A.提高音调B.降低音调C.增大响度D.减小响度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定不是噪声B.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只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班级 ______ 学号 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丨10.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11.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A.音调较高的B.频率较低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12.地铁公司为了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D.声源和人耳处13.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幼教机器人能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和小朋友的声音速度相同14.如图所示的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悬线下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精选声音与环境测试题及答案

精选声音与环境测试题及答案

精选声音与环境测试题及答案精选声音与环境测试题及答案声音与环境测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11题每空1分,第12题每空3分,共 37分)1.(2015安徽)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

2.(2015湖南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3.(2015江苏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_(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4.(2015江苏苏州)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5.(2015山东滨州)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6.(2015山东德州)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7.(2015山东烟台第13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8.(2015江苏扬州)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 ;你 (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

9.(2015四川广安) 2.声音是靠物体的产生的,声音能在体、体和体中传播,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m/s。

10.(2015四川南允)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1.(2015甘肃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乐音的三要素是、和,其中与声源振动快慢有关。

2.简谱中的1、2、3、4、5、6、7七个音符中,音调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3.如图所示人的外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收集器, 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鼓膜 , 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耳蜗中,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 于是产生了听觉。

4. 蜜蜂飞出去采蜜时 , 双翅每秒振动 440次 , 采蜜后双翅每秒振动300 次。

养蜂人是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 来判断蜜蜂是去采蜜 , 还是采了蜜回巢。

5.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

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6.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

7. 摩托车的排气管末端装有一个粗肚细颈的器,它能减弱发动机产生的。

8.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方向10.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11.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发生的B.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C.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能直接交谈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13.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班别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1*3=33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2.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快慢在各介质中都相同 B. 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C.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4.下列几种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A.有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D. 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5.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方向6.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7.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 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D. 狗、猫的耳廓能转动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婚庆时的爆竹声;(6)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1)(3)(4)B.(1)(2)(5)C.(1)(4)(5)D.(1)(4)(5)(6)10.假设跟你只有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到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不伤害隔邻的友好,在善意的提醒下,还没有改正而在自己一方进行如下操作,其中对减小其干扰有无效的是()A.将门、窗等关得紧紧的 B. 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打开,让声音快进快出D. 将棉毯挂在窗上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医生用“叩诊”的方法,是利用人体内脏所含有物质在变化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症的B.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琴键,发出声音不同之处是响度C.歌曲的声音,永远都不会为噪声D.超声波可以检查人的内脏器官、粉碎肾结石,探测潜艇和鱼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2、人们常把集成电路称为微电子器件,这个“微”字不只是微小的意思,在物理学上,微电子器件是指芯片中的线宽在1μm左右。

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IOO分,90分钟)题号—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为了 "聆听”谱写的乐曲,将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

这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固体传声效果好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雳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4.如图所示,小丽唱不上去的原因是“高原”的()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好D.声速快5.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屮: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甲乙丙B.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丙:发声的音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T: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具有能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是一种波&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9.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 '‘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回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算出距离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音和环境 章节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音和环境 章节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和环境章节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 . 人们研制的远程声波安保设备,在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3 . 如图是人工智能产品小度与听音神童孙亦廷在合唱团演唱过程中进行语音识别比赛的情景,比赛中所涉及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度发声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现场观众能听到声音是靠空气传播C.合唱团所有成员发声的音色相同D.孙亦廷说话时不是声带振动而产生声音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间样的5 . 家住三楼的王欣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B.王欣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王欣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欣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6 . 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7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8 .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9 . 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所说的“女高音”中的高就是指音调C.星期三晚上,你想家,你给家里打电话,一拿起话筒,你就能知道接电话的是不是妈妈,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俗话“响鼓需要重锤敲”的物理含义是增加响度的重要方法是增加振幅10 . 如图所示的标牌,表示的意思是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此处有“卡拉OK”,欢迎光临11 . 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

八年级物理《 声音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 声音与环境》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声现象>>测验卷班别: 学号: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按钮(图标)是:( )A .B .C .D . 图12.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 .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B .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C .不能传播声音 D .能够发出声音 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的听诊器( )A .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 .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声音变调C .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 .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440次;带花蜜时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通过听蜜蜂的声音来判断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声音与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声音相比( ) A 、音调较高 B 、音调较低 C 、响度较大 D 、响度较小5. 如图2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6、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是因为:( )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条件反射7.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11.防治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防治噪声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使噪声在人耳处减弱B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 .道路旁植树是减弱噪声的传播D .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12.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和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一样的B. 用超声波能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波可以在固体介质中传播C. 次声波能对人体的生命造成危害D.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4.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 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15、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 月球上没有空气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D. 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二、填空题 (每一空2分,共34分)1.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接收处减弱噪声。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9题;共27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15℃的水中传播速度是340 m/s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C.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2.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问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3.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5.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6.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A.轻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重敲音调高D.重敲响度大7.关于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 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 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D. 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B.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C.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9.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二、填空题(共9题;共28分)10.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_,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声音与环境例题与测试题
【例1】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

【分析】声音传播必须依靠媒介物,而月球表面没有传声的媒介物,更无通常使人耳感受的传声介质——空气。

因而,
对人来讲月球表面上就是无声而“死寂”的。

【解答】没有空气。

【例2】“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一般来说,男性声带振动较慢,女性声带振动较快,所以男性的音调较低,女性音调较高,在音乐方面的高音
和低音也是指音调的高低。

【解答】A。

【例3】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时,常把金属棒一端抵在机器上,另一端靠近耳朵可听出机器各部件是否
正常,他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分析】当机器运转时,机器上不同部分均要产生规则的振动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耳朵时,由于
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发声的具体部位,由于金属棒传声的本领远远高于空气,声音通过金属棒传入工人师傅耳朵内,工
人可凭经验判明各部位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从而可以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填空
1.音乐会上,打击乐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__产生的,并经_______传入人耳。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
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 ) 不能传声。

2.将一台正在播放收音机用塑料袋封装后完全浸没在水缸中,此时人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
此现象表明_________。

3.古代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4.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某同学在足够长的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另外一个同学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则他听到声音的次数是3次,
第一声从_______中传来;第二声从_______中传来;第三声从_______中传来。

6.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物体振动_______,音调越高。

7.比较蚊子和牛发出得声音,一般情况下,_______的声音的响度大,______的声音的音调高。

8.在挑选瓷器时,用轻轻敲击的方法可以判断它的好坏,这是利用声音的_______这一特性来判断的。

9. 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是频率为______的声音,但_______波与_______波是听不到的。

10."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不同.
11.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选择
12.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海水、铁管、空气
B.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D.铁管、空气、海水
13.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A.频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
14.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15.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
A.音调和响度 B.响度与音色C.音调和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
16.我们能同时辨别出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
A.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B.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C.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D.以上都不对
17.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从而使传入人耳的响度变大些
18.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改变
C.响度会逐渐改变
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
19.几个相同的水杯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各水杯()
A.振动的振幅不同
B.振动的频率不同
C.各声音的音色不同
D.和以上三者都有关
20.一位同学在听诗朗诵,下列声音不是噪声的是()
A.有人在周围大声吵闹
B.窗外高音喇叭发出的声音
C.录音机里朗诵的声音
D.
录音机里的“嚓、嚓”声
21.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噪声声源外加个外罩
B.砍掉马路和住宅之间的树
C.带耳塞D.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
2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
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综合
23.中国日报网站消息(2003-10-25):“协和”超音速飞机诞生于1969年,是目前世界上飞得最快的客机,于1976年投入商业运营,自此开始了它在18000米高空征服“音速”的生涯。

然而,由于受近几年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协和”客机的乘客锐减,昂贵的运营和维修费用让英法航空公司不堪重负,2003年10月23日“协和”客机被迫放弃使用。

协和飞机停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的噪音、环保问题,还有3年前那场空难所引发的关于安全的疑问,但最重要的是,协和先进的技术始终未能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和欢迎。

(1)超音速客机每秒飞行的距离在( )米以上(假设空气温度为15℃)。

(2)从声的角度看,协和飞机停飞的原因之一是它在起飞的时候,因为需要有比一般的喷气式客机快30%的速度进行滑行,在机场附近产生的()污染相当严重,再加上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在几公里以外仍然很响亮,大部分的国家都禁止协和客机从自己的领空飞过。

24.把一个鼓平放后,在上面放一些纸屑,然后用木槌敲打鼓面使之发声,这时会看到什幺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幺?
25.为什么蝴蝶在空中飞时悄无声息,而苍蝇的嗡嗡声却令人讨厌?
26.试举例分别说明超声波在科技和医疗上的运用。

(各举一例)
27.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音调和物体振动的快慢的关系。

28.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三种合理的情景。

29.人类发声的最低频率为85Hz,但超过80dB的声音,我们就觉得有点忍受不了,这两个数据之间有矛盾吗?请你解释一下。

30.潜水员在沉船上放置了一个能发声的仪器,仪器发出的声音经0.18s被浮在海面上的打捞船接收,求沉船到打捞船间的距离?(海水传声平均速度是153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