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定稿)(2)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

三、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后果
3、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流行语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如今,在 互联网上交流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这些简短、幽默、创新的词语,使得交流更 加便捷高效。
四、对策建议
四、对策建议
1、引导媒体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该正确使 用网络流行语,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同时,媒体应肩负起规范语言使用的责任, 弘扬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文化。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元宇宙”、“硬核防疫”、“雨女无瓜”这些词?如果 大家在网络上冲浪,那么这些热门网络流行语可能已经深深映入大家的眼帘。本 次演示将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深入解析,带大家领略这一现象的魅力。
内容摘要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在网络环境中广泛传播、流行的语言。它们通常 以简洁、幽默、讽刺等特点吸引广大网友的和传播。如今,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 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沟通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 会语言学解析
目录
01 一、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原因
02
二、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机制
03 三、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后果
04 四、对策建议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 语言现象。这些流行语不仅丰富了语言体系,还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态。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是一种值得的现象。本次演 示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进行解析。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 是他对生活的感慨,对未来的希望。他的词中充满了柔情与坚韧。他深深热爱着 生活,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网络流行词“X系”的语言学研究

网络流行词“X系”的语言学研究

《网络流行词“X系”的语言学研究》摘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X系”类的词语本身就有,例如“水系”、“直系”、“语系”等,首先,“系”在“X系”词语中的语义并未完全虚化,“系”还会以词根的形式出现,“系”的能产性体现为多种形式的“X”均能与“系”相结合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近些年“X系”词族在网络上使用越来越频繁。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X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X系”;性质界定;语言学分析;产生原因一、引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X系”类的词语本身就有,例如“水系”、“直系”、“语系”等。

随着网络的发展,词语间碰撞的加剧,使得“X系”族群逐渐形成。

例如“治愈系”、“森林系”等。

如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系”也将会继“族”、“客”等词之后,成为新的词缀。

二、“X系”词语中“系”的性质界定瞿秋白、丁聲树、赵元任等都论述过“类词缀”这一语法现象。

吕叔湘(1979)指出在语义上还未完全虚化,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把这类词缀称为“类词缀”(1)。

沈孟璎(1986)认为:“一个词根词缀化了,就具有强大的构词潜力,就会派生出一大批新词语。

(2)”综上,本文把“X 系”词语中的共同语素“系”界定为类词缀,即语义尚未完全虚化,同时具有定位性以及能产性。

首先,“系”在“X系”词语中的语义并未完全虚化,“系”还会以词根的形式出现。

张斌(2002)认为“语义是否完全虚化是区别类词缀和真词缀的主要根据。

(3)”其次,“系”具有定位性。

曾立英(2008)指出“类词缀”的定位性表现在定词性、定义项、定位置三个方面(4)。

“X系”词语中的“系”在构词时处于词根之后,并且无论“X”是名词还是形容词,置于“系”之前,形成的均为名词性的“X 系”词语。

故“系”具备类词缀所应具备的定位性。

最后,“系”具有能产性。

“系”的能产性体现为多种形式的“X”均能与“系”相结合。

综上所述,“X 系”词语中的“系”的意义并未完全虚化,并且具有定位性、能产性,故文中把其界定为类词缀。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一、引言随着网络和聊天工具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

网络流行词凭借其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方便快捷的聊天方式,快速地在网上蔓延开来,成为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分支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认知语言学也不例外。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是人们交际需求的产物,一定有其认知理据。

本文试图从意象图示和隐喻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及其所反映出的人类认知特点。

二、网络流行词的特点词汇是网络语言最直观的特点,网络流行词这种语言变体因交流媒介的特殊性而表现出与常规人际交流相异的特点。

(一)形象传神,诙谐有趣网络的自由決定了语言的自由,网络的语言就是网民灵动的思绪,借助于丰富的原材料,轻舞飞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蔓延扩散[1]。

网络流行语张扬个性,形象生动,创意丰富,幽默风趣。

如2016年网络流行词“吃瓜群众”“套路”“蓝瘦香菇”“也是醉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

这些表达形象有趣,通俗易懂,一旦产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大网络迅速蔓延,营造出轻松、随意的交际氛围,令人耳目一新,更容易被广大年轻网民所青睐。

(二)使用叠词、儿语较多儿童语言比较可爱,一般在微信等聊天工具中使用较多,儿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语的重叠,达到撒娇耍赖的效果。

如“萌萌哒”“美美哒”“么么哒”“棒棒哒”这些表达在年轻情侣或女性中较多地使用,显示了交际过程中人们对单纯本真的回归和渴望。

好多成年人也喜欢用“宝宝心里苦”来表达自己的委屈,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虚拟的网络聊天世界,人们渴望被关注和被关爱的心理需求。

(三)谐音构词,语码混搭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2]。

在网络流行词中,谐音构词很常见,可能是由于拼音输入法造成的,也因为其简短、新奇,更方便快捷。

在网络谐音词中,有汉字谐音、外语谐音、数字谐音等。

“很X很XX”结构的语言学角度分析

“很X很XX”结构的语言学角度分析
语言文字
“ X很 X X” 结构 的语 言学角 度分析 很
彭琰
(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 郑 州 40 0 ) 50 1
摘 要 :本 文介 绍 了 “ × ××” 句 式流行 的 由来和传 播 ,通 过语 料调 查 ,从语 法结 构 角度 对 它本 身进 行 分析 , 同时进 一 步从 语 用 很 很 角度 对这 一 现 象的传播 和 流行 进行 分析 ,总结 它的应 用特 点 和使 用情 况 ,并试 图 归纳说 话者 的 目的和 意 图。 关键 词 :很 ×很 × ;语 法分析 ;语 用分析
了网络 流行语 的 强大群 众基 础和 影 响力 ,这种 影响 正在 自下 而上地 是严 格符 合 “ X很 × X”这个 结构 标准 的 ,如 “ 女 子 的声音很 很 那
发挥作 用 。
搜索 到 的语料 里没 有 出现第 一个 “ ”后 面 的形 容词 是 双音 节词 , 很
二、 “ X很 ×× 很 ”结构的语法分析

5 例是我们 能得到 的最 精确 的结果 。 7 具 体 分 析 这 5 例 ,其 中又 有 3 例 不 符 合 我 们 的要 求 ,因 为 7 5 “ ”并列 修饰 的两 个形 容词是 重 复 的 ,如 “ 很 他走 得很 慢很 慢 ” 、 “ 子里很 静很 静” 。考察剩余 的例 子 ,又 分三种情 况 : ( ) 个 屋 1两 “ ”后 面 的形 容词都 是是 双音 节词 ,如 “ 一进 来 ,就把 一种 很 很 他 单音 节词 ,如 “ 种水果 很甜很 脆 ”。 ( ) 一个 “ ”后面 的形 这 3 第 很
是副 词 ,用在形 容 词前 时 ,表示程 度高 ,如 “ 好 ” “ 幸福 的生 开 。 很 很 “ ”修饰 ,如 “ 很 很错 ” 、 “ 很真 正” 、 “ 很永 久” ; ( ) 容词 看 , “ × X X”并不 是什 么新 出现 的特 殊情 况 ,也没 有很 鲜 明 2 形 很 很 很+ 容 词修 饰名 词 时一 般带 “ ” ,如 “ 深 的井 ” 、 “ 热 的 常生 活 中肯定无 意识 地用 过很 多次 这种 表达 方法 来形 容某个 事物 , 形 的 很 很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解析网络用语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解析网络用语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解析网络用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兴的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用语就此产生。

这类语言的出现和传播主要寄生于庞大的网络人群,即网民。

网络用语生动活泼,传播语言简便快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本文试图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剖析网络用语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并阐述它对文化所造成的影响。

一、网络用语和文化的介绍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论及语言同文化的关系,需先界定语言、文化这两个概念。

(邢福义,2000)首先对本文中特定的概念网络用语的含义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网络用语在计算机媒体刚兴起时,多是指描述网络和电脑的专业术语,除此之外,还有网络经济,网络教育,电子商务等与电脑有关的专业术语。

随着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语言生活也随之产生巨大变化时,网络上出现了一种使用随意并具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也称为网络用语,这种语言是网民们在聊天室或者BBS上常使用的语言和符号。

文化是为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生产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服饰,饮食和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二、网络用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网络用语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它的产生和流行都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是因为其背后深刻的物质、制度以及心理文化原因。

(一)物质文化原因。

网络用语是随着网络的出现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媒介语言,所以网络是网络用语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由于网络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应运而生的,所以总的来说网络用语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

(二)制度文化原因。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创新、经济的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接触的背景下,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浅议流行语“很X,很XX”

浅议流行语“很X,很XX”

() 黑 ,很 后 台 。 9彳 艮
很陈 ,很冠希。
艮 ,很 弓 虽 。 牛
 ̄)o 8 2 o 年老谋子总导的北京奥运会开 幕式很 震撼 ,很有
爱。 流行 语概说 流行总要 借助 于一定 的载体才能得 以实现 ,当它以语言 第9 中的 “ 台”是名词。第 l 一】例属于 “ 例 后 O 2 很x,很 作为载体时就形成 了流行 语。我们在看 电视 、听广播 、看书 X ”格式的变异形式 , X 所填 入的内容很随意 ,在第 1例中 , O 报 、上网等等 的 日常 生活 中 ,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 的流行 表 示 与当事人 有关 的事 件 内容 。第 1 例 填入 的第二 部分 是 1 语。 “ 弓”和 “ 虽” ,合起来正好 是一个 “ 强”字 ,因此可 归人 ( ) 一 流行语大致分为四种 主要类别① : “ 形容词”类。在第1 例中,用 了一个 “ 很+ 2 有”字结构 。再 第 一种是词汇流行语 ,即流行都 以语 言中的词汇形式为 如 :
圆豳困圃”。
郁臣觉得 自己很有 艺术细胞 。( 毕淑敏 《 最后一支西地 ( )“ 二 很x,很x x”最 先的形式 见 于 “ 很好 ,很强 兰》) 大” ,关于它的出处 ,网友们众 说纷纭 ,下面是几种 比较主 综 上 ,进 入 “ 很x,很xx”格式 的词类 以形 容词 和名形

事件不公 开 ,充满了玄机 。第 1 N中 ,所填部分是人名 , o ( ) 现代汉 语的言语现实 中, “ ”的使 用频率相 属 于 专 用 诃 汇 ; 把 本 来 没 有 评 价 色 彩 的 专 有 名 词 人 为 地 分 一 在 很 当高 。一般认为 , “ ”是程度副词 ,其基本用途 是修饰谓 割 , 很 表达作者对这一问题或现象的评价和态度②。 词性成分 ( 形容 阋和动词 )做状语 ,且可充 当句 首修饰语。 第1 2~1 例 的 特 点 :一 , “ ”字 后 跟 短语 : , 5 有 二 如: “ 有”跟后 面的短语 不构成描写语③ ; , 里的 “ ”修 三 这 很 ( 她很漂亮 。 1 ) 饰 整个 “ 有”字短语 ,去掉 “ ”句子照样成立 ,只是 没有 很 ( 现在想起来, 2 ) 实在很觉得傻气 。( 鲁迅 《 十四孝 图》) 强调 的语气; 二 不能视 为表程度的副词④。其中 , l例选 自 第 2 互 () 3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 ( 林汉达 《 上下五千年 》 ) 联 网上 网友们 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的评 价 。 “ 震撼” 和 “ 有

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定稿)(2)

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定稿)(2)

编号:10001121207南阳师范学院20 12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完成人:黄叶文班级:2010-12学制:2年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03-30目录摘要 (1)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1)(一)产生及发展 (1)(二)形成原因 (2)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3)(一)语音特点 (3)(二)语义特点 (3)(三)语法特点 (4)(四)语用分析 (7)(五)“很X很XX”模式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8)三、“很X很XX”的使用情况 (8)(一)广告中对于产品的宣传 (8)(二)评价社会热点 (9)(三)在标题中运用 (9)四、“很X很XX”的流行原因 (10)(一)客观原因 (10)(二)主观原因 (11)1.心理因素 (11)2.社会共知基础 (12)五、看待态度及发展前景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Abstact (14)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作者:黄叶文指导教师:张春雷摘要: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很X很XX”这种新兴的语言组合格式从2007年出现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

本文从形成原因、分类及其句法结构、语义特征、流行成因等四个方面,对“很X很XX”’式流行语进行深入探讨。

重点阐述了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并在分析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析,并指出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很X很XX”; 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阐释进入21 世纪,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也开始成为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促生了社会语言的新变体——网络语言。

在“很+名词”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很好很强大”式流行语从一出现便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并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在网络上迅速流行。

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摘要当前,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和传播。

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汉语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并提出了对网络语言应持的辩证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发展影响Abstract:Nowadays,the nets are very popular in use and unavoidable。

This leads to the arouse of net-languag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We studie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and the shocks they have brought to the modern Chinese,to which we ought to pay much attention reasonably Keywords:net-languages; modern Chinese;development; influence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

伴随网络出现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广泛传播于社会。

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传统语言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是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一种深受社会的影响的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其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一)表达方式新颖、简约、形象、幽默网络语言中所使用的各类词汇大多借助于汉字、数字、字母和键盘符号的缩略、谐音、比拟、借代、反语、叠音、讹变、联想、比喻等修辞方式,衍生出与传统字(词)面意义有别的独特表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委婉简约、幽默讽刺之妙用,故得以在网络中广为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0001121207南阳师范学院20 12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完成人:黄叶文班级:2010-12学制:2年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03-30目录摘要 (1)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1)(一)产生及发展 (1)(二)形成原因 (2)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3)(一)语音特点 (3)(二)语义特点 (3)(三)语法特点 (4)(四)语用分析 (7)(五)“很X很XX”模式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8)三、“很X很XX”的使用情况 (8)(一)广告中对于产品的宣传 (8)(二)评价社会热点 (9)(三)在标题中运用 (9)四、“很X很XX”的流行原因 (10)(一)客观原因 (10)(二)主观原因 (11)1.心理因素 (11)2.社会共知基础 (12)五、看待态度及发展前景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Abstact (14)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作者:黄叶文指导教师:张春雷摘要: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很X很XX”这种新兴的语言组合格式从2007年出现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

本文从形成原因、分类及其句法结构、语义特征、流行成因等四个方面,对“很X很XX”’式流行语进行深入探讨。

重点阐述了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并在分析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析,并指出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很X很XX”; 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阐释进入21 世纪,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也开始成为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促生了社会语言的新变体——网络语言。

在“很+名词”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很好很强大”式流行语从一出现便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并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在网络上迅速流行。

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程度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那么,这类流行语为什么能流行开来?其原因是什么?又具有怎样的结构类型?本文将对它们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一)产生及发展“很X很XX”流行语最初产生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因网络流行事件传播开来。

原初版“很好很强大”来源于对某网络游戏代理商的一次采访,代理商就记者的某些问题解释道“很好很强大”,从此“很好很强大”开始流行。

随后,一些官方人士也在正式场合使用这个句式。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局副局长彭波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署仪式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明天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很美很绿色、很棒很健康、很好很强大。

”一方面显示了这个句式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尝试使用这个语言格式。

爆发版“很黄很暴力”来源于2007年12 月中央电视台播报的一则新闻。

北京市小学生张殊凡在评论查资料弹出的网页时说那些网页“很黄很暴力”,在网络上引起论文轩然大波,“很黄很暴力”也被奉为“2008年首句流行语”。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热点事件,这类流行语开始层出不穷。

“艳照门”事件又诞生了“很傻很天真”、“很假很坦白”。

升官发财——“很红很暴发”;股市下跌——“很绿很和谐”;购物顺利——“很好很方便”;明星着装——“很少很开放”;以及随后的“很恒很源祥”“很乐很OPEN”“很累很混蛋”“很丑很封建”等“很X很XX”句式成了火得最快的网络流行语,迅速传遍整个互联网。

(二)形成原因“很X很XX”式流行语自2007年出现以来,很快流行开来。

从严格的语法意义上来说,“很+名词”是不合规范的语法组合,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了这一语法现象,并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很+名词”也逐渐变成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像“很绅士”“很淑女”“很阳光”“很现代”“很诗情画意”等例子早已被人们接受。

但是,有时人们期望以更新鲜的形式、简短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这就促使了“很X很XX”式流行语的出现。

“很X很XX”式流行语具有含蓄之美,它促使听者、读者自己去领会话语中蕴含的意义。

“很+名词”流行语一方面已被大家普遍使用,不再新鲜;另一方面,它表达的意义相对来说清晰明了,如“很男人”“很女人”“很青春”等。

而“很什么很什么”流行语中的“什么”的部分,是需要使用者自行填空的。

其中填空的余地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填各种类型的词,这就使得语义含蓄、模糊一些,自然听者、读者在理解的时候花费的心力更多,这样的组合也就给他们留下了较为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如关于“艳照门”事件的“很傻很天真”、“很假很坦白”,它们传达出来的是同情?还是批评?这就需要人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品味,领会其中的感情。

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很X很XX”流行语迅速地为大家所接受除了与相关媒体的影响力有关之外,笔者认为更多地是与它的内部结构和语法功能有关。

鉴于此,本文将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语言学解读,并阐述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一)语音特点1.在“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的语句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很”之后嵌入的词要求为单音节词,第二个“很”之后嵌入的词要求为双音节词。

如:(1)企业维基:很好很强大(《计算机世界 2008/12/08)(2)首个省级检察微博很潮很给力(《法制日报》 2011/12/20)2.具有音律美汉语是讲究音律美的语言。

历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常利用节奏和音律来构成自然和谐、跌宕起伏的音律美。

在古代诗歌中,大都每个音顿由两个音节组成,双音节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大美质特征。

“很X很XX”的所有变体几乎都是“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的模式美,有两个节拍,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如:(1)中国医药城很美/很国际(《泰州报》2011/10/15)(2)深圳骑单车很难/很危险(《深圳商报》2011/04/07)“很X很XX”是前短后长的音节变化模式,有很大的跳跃性,符合年轻人活泼跳动的心态。

因此很快便被网络的年轻群体所推崇和热捧。

还有一些更为大胆的变异,比如在这个组合中加个英文单词,像“很乐很OPEN”,听感上“OPEN”还是双音节的,而且更具有时尚的感觉。

(二)语义特点1.从收集的众多语料来看,“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中,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往往在意义或使用范围上存在着联系,能引起联想。

如“很绿很自然”“很蓝很和谐”。

后一个词对前一个词进行具体的陈述和解释,从而对主体的描述更加清晰明了。

如:(1)伊朗新潜艇很小很危险(《中国国防报》2011/08/09)(2)紧缺专业人才很热很抢手(《镇江日报》2010/11/07) 2.有的两个词语之间基本没有关联,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被陈述对象进行的描述,如:(1)作为一个外贸人这一年很累很充实(《新疆日报》(汉)2011∕05∕09)(2)MBA面试:企业考官提问很严很职业(《新京报》2008∕04∕08)3.“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中,嵌入的词语中往往蕴含着主观色彩,如:(1)今年天空很炫很精彩(主观情绪:高兴)(2)股市很绿很吓人,股民很怕很担心(主观情绪:害怕) 4.有的两个词语的词汇意义是相对的,如:(1)不管你现在怎么看我,觉得我写的东西是否很假很真实,我都不在意了。

(百度博客2008∕02∕19)5.个别“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表示的是条件意义,如:(1)公务员面试,很土很吃亏(意思是:去参加公务员面试,如果穿着太土,会吃亏的)6.个别“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表示的是因果意义,如:(1)生活很贵很愤怒!(意思是:生活消费太高,上海某个小姑娘因此感到很生气)(三)语法特点以上分析了“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中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所表示的意义关系。

在语法上,在第一个“很”和第二个“很”之间分别嵌入一个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语料,按照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词性,可以做出以下分类:1.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形容词该类型在“很X很XX”句式中数量最大,如:(1)“很黄很暴力”的代言人会让企业“很亏很后悔”(《第一财经日报》 2008/02/22)(2)当微软爱上雅虎:很酷很强大还是很傻很天真(《亚太经济时报》2008/03/09)(3)“七彩之心”,很小很强大(《解放日报》2010/04/07)(4)七龙珠:很雷很山寨(《信息时报》2009/03/22)(5)嘉兴迈入“堵车时代”治堵很急很迫切(《嘉兴日报》2011/03/02)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这一类型的短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很丑很封建”“很红很时尚”“很乱很复杂”“很绿很和谐”“很棒很健康”等等。

2.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兼类词(1)开学经济,很火很浪费!(动词兼形容词)(《腾讯网》2009/08/31)(2)网民:很伤很愤怒(动词兼形容词)(《河北日报》2010/11/05)(3)这轮楼市调控很强很给力(动词兼形容词)(《财会信息报》2011/01/31)“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兼类词”中有的是词本身有多种词性,如上文的“浪费”“愤怒”等,也有的词是被形容词化了,如上文的“给力”。

此类短语不仅充分运用了汉语词汇的优点,而且传达给我们更丰富的信息,甚至有时会产生更直观的形象。

“很假很坦白”“很好很振奋”“很好很方便”“很蠢很震撼”等也属于这类短语。

3.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动词这一类数量较少。

如:(1)深套股民:沪指很绿很暴跌,分析师很傻很天真(《中国证券报》2008/04/10)(2)很酷很创新带有USB插口的微型摄像机(《腾讯网》2008/03/28)(3)80年代的大街很土很怀念(《三峡宜昌网》2008/04/15)(4)限售股减价税收优惠很猛很公开(《证券时报》2011/03/08) 4.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名词(1)奥运纪念钞“火”透网友感慨“很牛很奥运”(《常州晚报》2008/07/14)(2)车展模特长腿很黑很丝袜(《北方网》2008/04/25)(3)恶搞美女研究生求职简历“很雷很霹雳”(《现代快报》2009/12/01)(4)楼市回暖很刚很需求(《东方今报》2008/04/10)(5)红酒,很红很暴利(《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01/10) 5.很1+单音节名词+很2+双音节名词现代汉语中,人们会使用“很+名词”的形式,如“很淑女”“很女人”“很现代”等以表示人或者事物某一突出特征。

受该用法的影响,很1+单音节名词+很2+双音节名词的形式也出现了。

这种例子很少,仅找到两例:(1)江西小屋里的中国故事:很江西很景德镇。

(《今视网》2008/08/14)(江西最出名的当属瓷器,而提到瓷器人们自然想到景德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