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营运资金量
创新创业教育 1.3.4:营运资金(知识页)

项目一创业培训1.3 营运资金1.3.1 营运资金内涵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
营运资金管理,也就是现金、有价证券、应收款项和存货资产等流动资产的运行管理,以及为维持这些流动资产而进行的融资活动管理。
(一)运营资金的计算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营运资金需求量=营运资金量-自有资金(二)营运资金的特点(1)短期性(2)多样性(3)波动性(4)灵活性(三)营运资金的作用及重要性营运资金的作用,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的和最终的目标应该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通过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可以在充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周转需要并充分考虑企业财务安全性的前提下,一方面保证企业资金的充分流动性,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防止企业破产以及增强企业筹资能力;另一方面加快营运资金周转速度,减少持有成本,努力实现尽可能多的持续、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量,降低投资风险。
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可以不断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水平和周转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营运资金的周转是固定资金及整个资金周转的基础。
企业的经营活动由采购、生产、营销三个核心流程组成,营运资金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即采购起投入,经过生产流程,在营销流程收回,其占用和周转伴随着业务流程运作的全过程。
每完成一项流程要占用一定的营运资金或者耗用一定的营运资金周转时间。
营运资金量测算方法

营运资金量测算方法银监会发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银行业机构应合理测算借款人的流动资金需求,以此确定流动金贷款的额度和期限,防止超额受信和贷款挪用。
其附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以下简称《测算参考》)明确了具体的测算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够系统和完整,难以满足现有测算方法对数据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寻求更简单方便的方法完善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以符合中小企业的财务实际和流动资金贷款测算的要求。
一、借款人营运资金量测算方法(一)测算公式《测算参考》中提出了营运资金量的测算公式为: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①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②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③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④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⑤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⑥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⑦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⑧(二)测算公式的会计含义公式①总的指导原则:上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总量(销售成本)/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为平均每个生产周期须占用的营运资金量,即“上年销售成本/上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其中“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上年销售成本(包括税金及附加等)”。
预测本年因销售收入增长所需增加的营运资金量,在均衡增长的情况下,该增长率就是销售成本的增长率,即“销售成本增长率=上年销售成本×(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因此,公式①可以表示为: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成本×(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上年度销售成本/营运资金周转次数)×(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上年营运资金量×预计本年营运资金增长率(三)测算公式的转化公式②-⑧中,均以上年报表数据为标准。
营运资金测算

预付账款 预收账款 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
0.94 0
1.07Βιβλιοθήκη 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 营运资金
借款人自有资金 其他渠道 现有流动资金贷款 提供的流 动资金
12,600,000
19,142,500.78
0
动负债+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
所有者权益 非流动资产
69,021,116.50
69.5
存货周转天数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 营运资金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公式: 13,474,889.05 45217389.83 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自有资金=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非流动
借款人自有资金 公式: 19,142,500.78 0 非流动负债
需求测算简表
流动资金需求测算简表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 (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 (1+预计 运资金周转次数×保险系数
营运资金量 公式: 45217389.83
81,497,036.79
上年度销售收入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 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公式: 2.732240437
度销售利润率)× (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 周转次数×保险系数
上年度销售利润 率
24.58%
预计销售收入年增 营运资金 保险系数 长率 周转次数 34.00% 2.73224 1.5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 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 数
62.39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49,878,615.72
营运资金需求量的测算

如何计算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已经计算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05 存货周转天数=21 预付付账款周转天数= 360÷{61512.78÷[(2241.58+5000.71)/2]}= 21.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61512.78÷[(1100.00+2766.00)/2]}=11.31 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表中没有,不用计算
1. 营运资金需求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 金周转次数=上年度销售成本* (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2. 我行可贷款金额=营运资金需求量一自有资金一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 3.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率)=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
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4.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5.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率)=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6. 存货周转次数(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7.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率)=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8.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率)=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9.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44.7=8.05
如何计算存货周转率?
财务数据 总资产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应收帐款 预付帐款
存货 固定资产净额
总负债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所有者权益 累计销售额 销售成本 营业利润
所得税
2014年末 8371.90 8099.40 2644.10 707.06 2241.58 2506.67 272.49 4238.24 4238.24 3130.00 1100.00 4133.66 49940.03 47193.33 2746.7
日常营运资金需求计算公式

日常营运资金需求计算公式日常营运资金需求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维持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资金数量。
要计算这个需求,可不像做加减法那么简单,这里面有不少门道呢!咱先来说说营运资金是啥。
简单来讲,营运资金就是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比如说,企业账上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这些能在短期内变现的资产,减去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短期内要支付的负债,剩下的就是营运资金啦。
那日常营运资金需求怎么算呢?这得考虑好多因素。
比如说销售的增长情况,要是企业卖的东西越来越多,那需要的存货、应收账款啥的也会跟着增加,资金需求自然就大了。
还有收款和付款的周期,如果收款慢、付款快,那资金压力也不小。
我给您举个例子吧。
有个小超市,生意还算不错。
这超市每天都得进货,牛奶、面包、水果啥的,这都得花钱。
可进的货不是马上就能卖出去,得有个库存的时间。
而且,卖给顾客东西,有的是现金交易,有的是扫码支付,还有的是顾客刷信用卡,这钱到账也有个时间差。
另外,超市还得给员工发工资,交水电费,这些可都不能拖。
假设这个小超市平均每天的进货成本是 5000 元,存货平均能维持 3 天的销售,那存货资金就得 15000 元(5000×3)。
每天的销售额大概是 8000 元,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是 5 天,那应收账款就是 40000 元(8000×5)。
同时,每天的水电费、房租啥的固定费用是 1000 元,员工工资平均 1500 元,这些加起来 2500 元,假设付款周期是 7 天,那应付账款就是 17500 元(2500×7)。
这样算下来,这个小超市的日常营运资金需求就是:存货资金15000 元 + 应收账款 40000 元 - 应付账款 17500 元 = 37500 元。
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计算方法和考虑的因素都不太一样。
再比如说制造业企业,除了原材料的采购和库存,还得考虑生产周期、产品质量检验时间等等。
营运资金测算公式

一、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
(一)测算公式
营运资金需求=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测算借款人实际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量
(一)计算公式
借款人实际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量=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二)各项目说明
1.借款人自有资金:指借款人的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支持借款人长期资产之后剩余的、可用于支持营运资金的部分,即借款人自有资金=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
2.现有流动资金贷款:指借款人已经发生的流动资金贷款。
原贷款银行为建设银行、或流动资金贷款类额度项下贷款用于置换/归还他行流动资金贷款的,可不扣除;借款人短期贷款中来源于有追索权票据贴现的部分,可不扣除。
3.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借款人发行的除贷款外的其他短期融资工具,如短期融资券等。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公式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公式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科目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一、营运资金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提示】营运资金越少,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二、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1、成本模型:最佳现金持有量=min(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2、米勒-奥尔模型:A.基本原理——两条控制线,一条回归线B:计算公式(1)最低控制线B的确定:(一般是已知的)(2)变量Z的计算T——转换成本 V——公司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3)回归线的计算:C=B+Z(4)最高现金持有额(最高控制线)的计算:A=B+3Z(5)平均现金持有额的计算:平均持有额=B+4/3Z三、现金收支管理1、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其中: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销货成本四、收款管理(尽早收款)五、付款管理(合理推迟付款)【信用政策决策方法】1.计算收益的增加(1)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年销售额/360)×平均收账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收现期简化计算=加权平均)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30×50%+60×50%=45(天)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3)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金成本(4)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增加成本的抵减项)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金成本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5)一般为已知的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6)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3.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7)税前损益增加=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营运资金的测算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营运资金的测算你知道吗,很多人一听到“企业价值评估”这四个字,脑袋就像被打了个问号一样,迷迷糊糊的,啥意思都搞不清楚。
简单来说,企业价值评估就是为了判断一个企业值多少钱,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了解企业的“身价”。
不过,估值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除了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前景啥的,还得考虑一些隐藏的“玄机”,比如营运资金。
相信我,营运资金这东西就像是企业的血液,流动不畅,企业的日常经营就可能受到影响。
接下来就带你一起看看,如何在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测算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是什么?简单来说,营运资金就是企业日常运转所需的资金。
它是企业能否顺利运营的基础,决定了企业能不能支付员工工资、采购原材料、应对突发支出。
如果一个企业的营运资金不充足,那就好比车没油,发动起来就会费劲,甚至可能停摆。
所以,评估营运资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健康和整体经营能力。
哦,对了,它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营运资金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很简单吧?流动资产就是能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像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啥的,流动负债则是企业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务,比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等。
通过这个公式,你就能知道企业的营运资金到底充不充裕。
但是,测算营运资金的时候可不能光看数字,光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
要知道,每个行业、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你要评估一家制造业公司,可能它的库存就比较大,而像服务业公司,它的库存就相对较少。
单纯从“资产减负债”来计算营运资金,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太准确的结论。
说白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资金管理效率都要考虑进去。
拿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有的企业可能流动负债一堆,但它们有很强的资金管理能力,账期灵活,能够将应付账款延后,还能及时回笼现金。
换句话说,它的资金周转速度很快,营运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少,甚至能通过短期负债来撑起日常运营。
这种情况下,评估营运资金时,就不能死板地只看账面数字,而要综合考虑它的现金流、负债结构和周转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2月,银监会颁布实施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其中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提出了参考公式。
由于农村信用社服务的对象多数为中小企业,企业提供的报表不真实、不规范情况较多,这也给办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员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信贷员更要加强贷前尽职调查,并根据借款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合理的分析和使用数据,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数据,应注重实际调查情况,合理确定数据取值,本人在近期组织“三法一指引”培训过程中得出几点心得,与各位同仁一起切磋探讨。
如何确定营运资金量
营运资金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管理办法给出了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的参考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要根据借款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合理地分析和使用数据,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数据,而是要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合理确定数据取值。
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该比率的预定要有理有据,既要符合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规划及可实现性进行确定。
最重要的是预测的增长水平要与企业现有
的生产能力以及市场承受能力匹配,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需求量的测算而确定很高的增长率是非常不合理的。
比如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预计其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100%,与处于新生阶段的企业需要采取拓展策略的情况相吻合,但伴之而来的是高风险经营,此类企业应谨慎介入;对于已进入稳健期经营的企业,其增长率能达到10%至20%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业绩,再预计更高的增长率可以说只是仅仅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流动资金需求量而已。
因此可以看出,我们预测时要对数据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充分验证,才能更加合理确定营运资金量并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
如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公式为: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要想贷款额度确定合理,必须弄明白公式中的各项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1、自有资金:任何企业从事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自有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经营中形成的积累,如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它反映了所有者的权益。
但是自有资金投入的方向不仅限于日常经营周转,还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投入、购买土地使用权等,这部分资金投入后,就势必减少流动资金的周转量,因此公式中的自有资金是指企业用于
流动资金周转的部分,应剔除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的投入。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规定自有资金的比例不低于30%。
2、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不仅包含借款人现有的他行流动资金贷款金额,还应该包含应付票据的敞口部分,原因是这部分敞口也是作为流动资金用途使用。
如企业应付票据科目为400万元,经调查是开立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30%,那么敞口就是280万元,应作为被减项。
3、合理剔除应偿还的资金因素,如已到期的贷款、应支付的应付账款等。
4、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包括自股东处取得的借款;发债;职工集资;通过融资租赁购入的小型设备;财政补贴;发行股票;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的融资等等。
这样,在合理分析上述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得到借款人需要新增加的流动资金贷款额,也就是其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营运资金缺口。
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生计算出来的贷款额很可能会与借款人申请的贷款额不一样的情况,基本有下面三种可能:
一是测算额度大于申请额度。
表明借款人有可能要增加自有资金投资的投入,如增加股东投入、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或者是到其他银行进行再融资;
二是测算额度小于申请额度。
那就表明借款人保持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没有申请的那么大,我们就要考虑贷款的实际用途是否全部是投入生产经营,是否存在挪用至固定资产投资(结合报表
中的固定资产科目和在建工程科目进行分析),甚至投入房市、股市的可能,这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的贷款用途。
三是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缺口计算出来后为负值。
从表面理解就是借款人目前的自有资金和借入的流动资金已经大于其周转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也就是说借款人不需要流贷支持就已经能够完成周转需要。
但实际情况是企业确实需要贷款,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企业接到一笔订单,这对于借款人来说是临时性的生产任务,但日常资金都处于周转使用中,没有生产这笔订单所需要的资金,因此计算出来的营运资金量没有包含本笔订单的需求,如果仅仅根据公式结果银行就不发放本笔贷款,就是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交易需求来确定流动资金额度,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