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学检查报告单的结果
血流变检测报告

血流变检测报告1. 简介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表现出的流体力学特性的一门学科。
血流变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流变仪器对血液的黏滞力、流变指数、剪切应力等进行定量测量,从而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
血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2. 检测方法血流变学检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全自动血流变仪、半自动血流变仪以及手动方法。
其中,全自动血流变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设备,它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检测,并能同时获得多个参数的测量结果。
而半自动血流变仪则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一些手动操作,适用于检测规模较小的实验室或诊所。
手动方法则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血液样本的处理和测量,可以用于一些简单的初筛或临床现场使用。
3. 检测参数血流变学检测可以获得多个参数,以下是常见的几个血流变参数的介绍:3.1 黏度黏度是血液在流动中所表现出的黏性特征,通常用黏度系数来表示。
黏度的变化会影响血流的畅通性,太高的黏度会增加血流阻力,而太低的黏度则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血流变检测可以衡量血液的黏度,帮助判断黏度异常是否与疾病有关。
3.2 剪切应力剪切应力是指血液流动时,流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剪切力。
剪切应力的大小与血液的流动性能密切相关,血液的剪切应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3.3 流变指数流变指数是衡量血液流动特性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反映血液对剪切应力的响应程度。
血液的流变指数可以用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以及判断血液中是否存在异常成分或疾病。
4. 临床应用血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和临床价值:4.1 心脑血管疾病血流变学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
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剪切应力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血管阻力、血栓形成等问题,指导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80例正常体检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

80例正常体检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80例正常体检血流变检测结果的分析,观察血流变检测对正常人群健康状况的意义。
方法采集5ml肝素抗凝空腹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EDTA二钾抗凝血、采血后4小时内全自动血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结果:男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比女性高,正常30-50岁的男性的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比正常50-70岁的男性高,女性则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定期检测30-50岁群人尤其是男性血液流变学对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流变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058-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大多数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定期检测30-50岁群人尤其是男性血液流变学对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体检中心送检的健康体检的人群80名,年龄分布30-70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30-50岁男性20人,50-70岁男性20人,30-50岁女性20人,50-70岁女性20人。
1.2试验方法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测血沉、EDTA二钾抗凝检测红细胞压积(HCT)、5ml肝素抗凝检测全血粘度(低切6.80-9.50 mPa.s、中切4.51-5.57 mPa.s、高切3.73-4.60mPa.s)、血浆粘度1.05-1.51mPa.s)、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1.3仪器及方法利用普利生LBY-N6COMPACT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深圳越华XC-A30全自动血沉仪测红细胞沉降率、希森美康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红细胞压积。
看懂血液流变学检查化验单有多难?

4 、 红 细 胞 变形 性
红 细胞 变形性是 由细胞膜 的粘弹性 、
血脂 、血液病及头晕 、头痛 、头胀 、耳鸣、 健忘 、眩晕 、乏力 、倦怠 、肢体麻木 、视 力减退或模糊人群更是要做这项检查 ,对
结果异常者及时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胞浆的粘度、细胞的几何形状等 因素决定 , 评价指标除了红细胞 变形指数和高切变率
其组成成份 的流动与变形规律 的科 学我们 就称之为血液流变学 ,与之相关的检测就
称为血液流变学检查 ,包括血液 的粘度 、 凝集和变形指数等多项指标 。虽然很多医
院的化验单上在这些指标的后面都 附有正
性差 ,放盐或糖后不容易搅拌浑匀。其它
常参考值 ,但要真正理解这些指标 的意义
园——一
等有形成 份和血浆组 成 ,具 有一 定 的粘
度 ,其 中红细 胞对 粘 度 的影 响最 大 ,它 的
血液黏稠度 ( 简称血粘度)明显高 了,这 种情况很危险 ,可能是脑卒中 、心肌梗塞
等发 生 的早 期报 警 信 号 ,需 要及 时 治疗 和 改 变不 良生 活 方式 。经过 一段 时 间 的治 疗
医疗 技 术
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 ,被病友们认为是最难
看 懂 的 化验 之一 。下 面 就让 我 们 一起 走 近
这 些指 标 。
刚性 指 数越 大 ,说 明 红 细胞 的膜 越 硬 ,不
易通过微血管 ,导致微循环障碍。高血压 、 高血脂 、冠心病 、糖尿病等均可使红细胞 的变形能力下降。
状 出现 之 前 ,就 可 以观察 到 明显 的 血 液 流 变学 指 标 异 常 ,甚 至 有 可 能通 过 血 液 流 变
学的研究 ,结合其它检查达 到预测 、预防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心血管内流动状态及其对血管壁和红细胞的影响的科学,其各项指标的解读如下:
1. 血流黏度:血液的黏滞性,随着红细胞数量、形态及血浆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黏度表明血液较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2. 红细胞变形指数:衡量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反映红细胞的柔软性和质量。
正常值为0.4~0.6,低于此范围则说明红细胞固化,导致血液黏稠。
3. 血小板聚集率:反映血小板与红细胞、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常用于预测血栓形成的概率。
高聚集率表明血小板易聚集,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
4. 微循环循环时间:测量红细胞经过毛细血管的时间,反映了组织氧供的状态。
时间过长说明微循环障碍,血液不能有效地传递氧气和养分,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5. 血流剪切力:剪切力是被施加在血流上的力,血流越强,剪切力也越大。
高剪切力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综上所述,血流变各项指标的异常都可能反映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或身体疾病的存在,建议及时进行检查。
血流变仪测报告模板

-------医院血流变测试报告姓名:----------- 送检日期:2012-9-9 检验日期:2012-9-10 门诊号:病区号:性别:男送检医生:--------- 检验医生:------- 住院号:病床号:年龄:61 科别:外-科样品号:8 备注:项目检测值结果参考范围全血粘度:低切(mPa.s)∣20(1∕s)9.22 6.80——9.58全血粘度:中切(mPa.s)∣50(1∕s) 6.78 5.32——6.99全血粘度:高切(mPa.s)∣120(1∕s) 5.66 ↑ 4.02——5.44血浆粘度 1.14 1.1——1.51红细胞压积(%)36.7 42.50---48.50血沉(MM∕H)11 0.00---15.00全血还原粘度:(低切)18.9 10.09---20.10全血还原粘度:(中切)11.2 7.86---12.14全血还原粘度:(高切)9.35 5.18---10.20血沉方程K值55.6 0.00---93.00红细胞聚集指数 2.13 1.25---2.38红细胞刚性指数7.22 3.40---9.28红细胞变形指数 1.11 0.67---1.27红细胞电泳指数 4.02 2.57---5.60全血相对粘度(低切) 5.60 4.50---8.70全血相对粘度(中切) 5.63 3.52---6.36全血相对粘度(高切) 4.38 2.66---4.95胆固醇(MMOL∕L) 6.32 ↑2.32---6.10甘油三酯(MMOL∕L) 2.28 ↑0.49---1.95临床诊断意义:1、血粘度增高:会出现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2、血粘度降低:会出现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出血性休克等其他疾病3、血沉方程K值:判断细胞聚集能力4、压积增高:影响血液黏度增高的原因之5、血沉:反映红细胞在血浆中的分散能力或聚集状态(本结果只对该样品负责)审核医生:---。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血流变是描述生物体内血液流动情况的术语。
通过血流变各项指标的
检测可以了解到血液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关于血
流变各项指标的解读。
1.粘度。
粘度是血液流动阻力的一种表现,通常使用单位毫秒(mPa·s)来描述。
血液粘度高,意味着血液流动阻力大,这可能提示人体存在某些疾病。
例如,浓度高的红细胞、高胆固醇和高蛋白质等因素会导致血液粘度升高。
2.凝聚性。
凝聚性指的是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的倾向。
血小板是一种负责止血和结
痂的细胞,但是如果血小板过于活跃,容易导致形成血凝块,进而造成心
脑血管疾病。
因此,凝聚性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人体中是否存在血栓形成
的风险。
3.弹性。
弹性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变化的响应能力。
血管弹性越差,表示它们
不能很好地适应血压的变化。
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都可以导致血管弹性下降。
4.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和流量。
流动性的检测可以帮助
判断血管是否堵塞或收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血流变各项指标代表了什么

血流变各项指标代表了什么血流变是指血液流变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用于评估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及其对血管的影响。
血流变各项指标是血流变学研究中常见的几个参数,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指标及其代表的意义。
1. 粘度粘度是血液流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代表了血液的黏稠程度。
血液的黏稠度受到血细胞数量、血细胞形态以及血浆中蛋白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粘度适中,有助于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
而粘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血液流动产生影响,导致血流阻力增加或减小。
2. 剪切力剪切力是指血液在流动中受到的剪切应力,也可称为血流剪切应力。
它是血流变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用以评估血液流动的剪切应力大小。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是不连续的,存在着不同速度的层流现象,而剪切力正是由于不同速度的血液层之间的摩擦力而产生的。
剪切力的大小可以反映血液对血管壁的刺激程度,过大或过小的剪切力都可能对血管产生损伤或影响正常流动。
3. 弹性弹性是血流变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血液对外界应变的适应能力。
正常的血液在流动中会受到外界的力量作用,而此时血液的变形能力以及恢复形态的能力就体现了它的弹性。
弹性的好坏会影响血液的流速和流动性,弹性较好的血液更容易顺畅地通过血管,而血液弹性降低则可能导致血液在血管内凝聚、瘀滞等现象。
4. 活性活性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血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作用不同,这意味着它们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血小板在受到刺激后会聚集形成凝块,而红细胞则是通过变形适应血管内的流动。
因此,血液的活性有助于判断血液对外界刺激的响应程度,也能部分反映血液流动状态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血流变各项指标代表了血液流变学中的不同方面,它们能够揭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对外界刺激的响应能力。
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异常情况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6.36 — 8.16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8.78 — 11.68
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
0.65 — 0.91
红细胞聚集指数
1.02 — 1.4
红细胞刚性
4.17 — 5.69
血小板粘附率(%)
31 — 39
血液流变学临床诊断意义
血粘度增高:会出现缺血性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肪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
1.48 — 1.54
粘附前血小板数(10E9/L)
100 — 300
粘附前血小板数(10E10/L)
69 — 183
体外血栓长度(mm)
8 — 22
体外血栓干重(mm)
7 — 23
体外血栓湿重(mm)
10 — 50
血沉方程K值(%)
14 — 94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4.75 — 5.69
全血中切还原粘度
血小板粘附率增高:创伤或手术后1—2月明显增高、急性感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栓性静
脉炎、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雷诺氏症。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血小板无力症、胶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先
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坏血病。
血栓长度和重量偏高:易产生血管栓塞及肿瘤等病症。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检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门诊号
住院号
病历号
日期
实验编号
科别
医生姓名
检测项目
检测值
结果
参考范围
血细胞压积(%)
37 — 43
全血粘度(高切)(cp)
4.42 — 4.78
全血粘度(中切)(c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变学检查报告单的结果
血流变患者到医院检查后,血流变检测仪拿到检查报告只知道自己得了血流变,可是如何看懂血流变报告呢?今天,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
血液流变学是通过八项指标来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
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怎样来看一张血流变学检查报告单的结果呢?下面叙述一下各指标的原理和意义。
表现
一、反映血液浓稠性红细胞压积
它反映血液中血细胞与血浆间的比例。
意义: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除脑血管病外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薄,全血粘度也相应下降,意味着机体有失血或贫血。
二、反映血液粘滞性、粘度是流动性的倒数
,即粘度愈大,流动性愈差;粘度愈小,流动性愈好。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受红细胞压积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来说红细胞压积高的,全血粘度高。
意义:全血粘度增高提示血细胞压积或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
血流变它的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脑血管病、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链状血红蛋白症、白血病等。
三、全血还原粘度
反映了单位血细胞压积而产生增比粘度的能力。
意义:同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反映体内生物大分子(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对血细胞粘度的影响。
意义:增高,除脑血管病外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
其他意义同全血粘度。
四、反映血细胞的聚集性
红细胞电泳时间:时间愈短、则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多,红细胞间愈处于分散,聚集性减少;反之,若时间愈长,反映其表面电荷愈少,血流变则红细胞愈趋向聚集,使红细胞之间互成串状、堆状、使全血粘度增大。
意义:电泳时间延长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髓病、红斑狼疮、高脂血症等。
血沉:与血浆比重,粘度,红细胞间聚集力有关。
血沉方程K值:因血沉受到血球压积的依赖性较大,血球压积高者,血沉多正常,血球压积低者,多为血沉快。
故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排除血球压积影响的血沉K值。
五、血液凝固性
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呈正比关系。
血液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聚合物,在纤维蛋白内部之间有“搭桥”现象。
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