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分为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切变率高,血液粘稠度大,流动性差,形成血栓的危险性高,反之则血液粘稠度小,流动性好,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小。

一、全血粘度
高切变率下反映红细胞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全血粘度高。

低切变率下反映红细胞聚集程度,低切粘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强,全血粘度高。

中切变率是过渡点,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二、血浆粘度
不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浓度。

三、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四、全血还原粘度
|
分为高切还原粘度、中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与全血粘度意义相同。

五、红细胞聚集指数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增高。

六、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大,红细胞的硬化程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血液流动性差。

七、红细胞刚性指数
高切变率越大,,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小,血液粘度越高。

八、红细胞计数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测定,临床上为红细胞增多、贫血或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九、红细胞电泳时间
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高。


十、卡松粘度
与全血粘度相对对应,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关,是全血表观粘度降低的极限值。

十一、卡松屈服应力
与全血粘度高切相关,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关。

血流变检查值升高,说明您的血液粘稠度高,请多饮水、清淡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血流变检查意义

血流变检查意义

血流变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粘弹性、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

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

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

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血流变的检查意义在于对疾病有预报性,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脑血管等疾病。

重要指标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切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切男:5.6~6.7 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5~17.4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切男:14~20 女:12~21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特性的学科,它可以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流变指数、红细胞聚集度等参数,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血液的流动性能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血流变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度等指标,从而评估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发现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较差,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血液病。

血液病是一类由于血液成分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病。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血液病,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输血、药物治疗等。

血流变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如肿瘤、糖尿病等,血液流动性能的改变可以反映出治疗效果。

通过血流变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是否有改善,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诊断和治疗血液病、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血流变学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血流变临床意义

血流变临床意义

血流变临床意义供稿:校医院 2021-5-6 阅读人次:452-------------------------------------------------------------------------------------------------------------------血流变临床意义一、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

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开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的详细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1、全血粘度检测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根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

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临床意义]: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以下疾病的发生:〔1〕.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堵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2〕.糖尿病〔3〕.脑血管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4〕.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6〕.其他:休克、烧伤、前兆子痫等。

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流变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液流动性能力来评估血液流动性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出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对于血液黏度和流动性的影响,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

1. 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高黏度和低流动性的血液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程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2. 指导肿瘤治疗肿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这些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包括影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 诊断炎症和感染炎症和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现象。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评估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在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和转运,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5. 指导营养干预营养不良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营养不良会导致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和治疗。

总之,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态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血流变学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意义发表时间:2013-08-05T15:00:59.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杨文惠张新友[导读]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和凝固性的学科。

杨文惠张新友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841000)【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275-02【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变学检测作为目前健康与亚健康量化分辨的最具特异性的指标在健康体检中作为常规指标的实在意义。

方法采集2456例健康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5ml,肝素抗凝,其中年龄23~60岁,男性1792例,女性664例。

采血后4h内在赛科希德SA-6000全自动血流变仪上测定指标如下:全血粘度(4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高切和低切相对指数。

结果血液流变学异常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且在50岁以上人群表现更明显,男性比女性明显。

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熬夜,脂质代谢紊乱及情绪紧张等诸多因素都可引起血液流变特性异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多项生理功能也随之逐渐减退,其中肝、肾功能及糖代谢、微循环等必然受到影响,血流变指标往往在疾病尚未发生的渐变过程中已经异常了,血流变指标在疾病发生前的异常往往具有敏感可逆,定向面广的特点,所以血流变学检验指标是一个理想的健康管理和亚健康筛查的体检常规指标。

【关键词】年龄因素性别因素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和凝固性的学科。

众多不同疾病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血流变异常,显然不能根据血流变异常来直接诊断某种疾病,但借助血流变指标对疾病发生早期的敏感性,在可逆阶段采取措施,已有针对性的改善血流变学异常来发现,阻断,延缓由此带来的定向的疾病发生和发展。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2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2

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
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 增快。
红细胞压积
正常情况:男:0.40-0.50女:0.37-0.47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
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
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
红细胞聚集指数
男4.12-14.04,女3.99-12.87 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多见于红细胞膜的性
质结构异常性疾病,可导致低切变率下血 液粘度增高。血液病、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急性心肌梗塞、恶性黑色素瘤等都可引起 聚集性增高。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 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红细胞聚集性也会升 高。
做血液流变性检测,及时及早发现在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可 逆阶段,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 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 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 时期,延缓和防止心血管、血液系统的衰老是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男13.76-20.06s,女13.16-18.08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
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
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2
临床意义
很多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 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 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 展为亚健康人。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 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 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如闭塞性血管疾病,预定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说明血液流动异常、停滞与血栓形成等。在一定范围内, 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 的主要指标。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课件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课件

普及推广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血 流变检测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 应用,成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5
结论
血流变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01 02
疾病诊断
血流变检测可以辅助医生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如血栓性疾病、动脉粥 样硬化、高血压等。通过血流变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变特 性,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治疗效果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变检测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例如,在高血压治 疗中,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观察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低黏血症
总结词
低黏血症是指血液黏度降低,血流加速,易发生出血性疾病的状态。
详细描述
低黏血症常见于贫血、肝硬化、尿毒症等疾病,可导致出血性脑卒中、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低黏 血症的发生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变形能力减弱、血浆蛋白减少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总结词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是指红细胞通过微循环的能力减弱,易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状态 。
03
预防保健
对于一些具有高血液粘稠度或高凝状态的人群,定期进行血流变检测有
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未来的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流变检 测技术将更加精准、快速,为临
床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个性化治疗
基于个体化的血流变检测结果, 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血流变检测可以评估血液状态,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
血流变检测方法
01
02
03
常规检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分为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切变率高,血液粘稠度大,流动性差,形成血栓的危险性高,反之则血液粘稠度小,流动性好,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小。

一、全血粘度
高切变率下反映红细胞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全血粘度高。

低切变率下反映红细胞聚集程度,低切粘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强,全血粘度高。

中切变率是过渡点,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二、血浆粘度
不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浓度。

三、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四、全血还原粘度
分为高切还原粘度、中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与全血粘度意义相同。

五、红细胞聚集指数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增高。

六、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大,红细胞的硬化程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血液流动性差。

七、红细胞刚性指数
高切变率越大,,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小,血液粘度越高。

八、红细胞计数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测定,临床上为红细胞增多、贫血或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九、红细胞电泳时间
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高。

十、卡松粘度
与全血粘度相对对应,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关,是全血表观粘度降低的极限值。

十一、卡松屈服应力
与全血粘度高切相关,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关。

血流变检查值升高,说明您的血液粘稠度高,请多饮水、清淡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