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朗读技巧——语气

合集下载

播音主持,语气练习

播音主持,语气练习

播音主持,语气练习篇一:播音主持语气的训练方法总结播音主持语气的训练方法总结语气色彩与声音形式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在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

张颂先生在《朗读学》中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感情色彩声音形式爱的感情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口腔象冰封,气息象倒流。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口腔似弓箭,飞剑流星;气息如穿梭。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口腔如鼓,气息如椽。

疑的感情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

语势有声语言的表达是动态的,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就形成了不断起伏的语流。

思想感情的不断运动是语流曲折性的内在力量,口腔、气息、声音的丰富变化是语流曲折变化的关键。

语流的曲折性和波浪式,是语气丰富变化的外部特征。

我们用语势这个概念来说明语气声音形式的特点。

语势:“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这中间,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大部分。

”语势的种类语流的曲折变化是丰富的,“语无定势”更说明了语势运用没有什么定律。

但我们仍试图将语势的基本形态描述一下,为使大家对语势的曲折性能有直观的了解为的是我们能够在表达中自觉地运用它,使我们的语言更有变化。

我们把有声语言的语势归纳为5种基本形态:1、波峰类。

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

状如波峰。

如:“世界上没有花的国家是没有的。

”“花”就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的词略低。

2、波谷类。

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

即句头、句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

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3、上山类。

声音由低向高发展。

播音主持诗歌朗诵技巧

播音主持诗歌朗诵技巧

播音主持诗歌朗诵技巧一、理解诗歌。

1. 把握主题。

2. 分析情感。

3. 研究背景。

二、声音技巧。

1. 语调。

- 语调就像音乐里的旋律。

该高的时候高,该低的时候低。

比如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大江东去”这几个字语调可以适当高一点、强一点,显示出那种豪迈的气势。

要是都用一个调调读,就像机器人说话一样,很无趣。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指挥家,用语调来指挥这首诗歌的“音乐”。

2. 重音。

- 重音就像是给文字中的某些字加了个放大镜。

比如“我是唯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这里“唯一”和“真金”就可以作为重音来读,突出那种独特性和珍贵性。

要是读的时候所有字都一样重,就像把所有东西都混在一起,没有重点了。

3. 节奏。

- 节奏就像人的心跳一样。

有的诗歌节奏明快,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读起来就像轻快的小步舞曲;有的节奏缓慢,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像沉重的慢板。

你得找到诗歌的节奏韵律,读起来才顺溜,就像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一样。

三、肢体语言和表情。

1. 表情。

- 你的脸就像诗歌的第二张“嘴”。

朗诵欢快的诗,你就得面带微笑,眼睛里都透着喜悦;朗诵悲伤的诗,眉头就得皱起来,眼神里要有哀愁。

要是朗诵一首很有力量的诗,表情就得坚定,就像你要去打一场硬仗一样。

如果你的表情和诗歌的情感不搭,就像穿错了衣服去参加活动,特别别扭。

2. 肢体动作。

- 适当的肢体动作可以给朗诵加分不少。

但可别太夸张,像个小丑一样就不好了。

比如朗诵到“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把手向上伸一下,表现出那种想要触摸天空的感觉。

要是朗诵的时候像个木头人,一动不动,就会让整个朗诵显得很呆板。

播音主持如何运用语气的技巧

播音主持如何运用语气的技巧

播音主持如何运用语气的技巧第一篇:播音主持如何运用语气的技巧播音主持如何运用语气的技巧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就是语句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声音形式。

有声语言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复杂鲜活的语气上。

(1)语气的表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一是语气的声音形式。

前者是语气的灵魂,后者是语气的形象。

在灵魂的支配下,形象发生姿态万千的变化。

语气的感情色彩是指语句中包含的态度倾向和感情情绪。

态度和倾向是建立在判断和分析墓础上的赞成、反对、歌颂、抨击、赞扬、批判等等;感情的分量就是程度、分寸、火候。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的综合形成稿件的基调。

在稿件的基调和目的的统领之下,不同语句自身的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体现其特殊性,而具有特殊性的语气按照一定的联系融合、贯穿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和谐的整体,最终体现基调,实现目的。

(2)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的确定,从宏观和共性的方面讲,要符合四个原则第一,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和积极的精神理念;第三,符合真、善、美的标准;第四,符合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从具体和个体的角度来讲,要综合把握和融合以下要素:(一)精心、细致、周到的理解和感受稿件的思想感情、内涵和意图;(二)把稿件和节目的特点、风格统一起来,协调把握。

把稿件的特点尽量贴合到节目的要求上来;(三)将播音员、主持人的真实情感、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特点融入到稿件和节目中,在三者的联系点、沟通点和融合点上做足文章,唯此,播音主持作品才有自己的特色、个性。

(3)对语气的感情色彩、分量的分析和把握不是仅仅停留在备稿的阶段,也不是在感受的积累和酝酿阶段,而是蓄势待发,要通过声音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怎样体现感情色彩和分量是确定了色彩、分量之后更重要的工作,这就势必要谈到语气的声音形式问题。

语气的声音形式必须在语流中来讨论。

这就涉及语势的概念。

简言之,语势就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势或走向。

朗诵技巧之五语气和语感

朗诵技巧之五语气和语感

朗诵技巧之五语气和语感在朗诵中,语气和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帮助朗诵者更好地表达情感、传达信息,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语气和语感,让我们的朗诵更加出色。

首先,要注意把握文本的语气和情感。

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语气和情感,我们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文本,找出作品的关键词、字眼以及情感要点。

然后,在朗诵时,要将这些关键词、字眼和情感表达出来,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情感。

其次,要注意使用声音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变化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

例如,当我们朗诵快乐、兴奋的片段时,可以加快语速,提高声音的音调和音量;当我们朗诵悲伤、沉重的片段时,可以放慢语速,降低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通过合理运用声音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让观众能够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

此外,语感也是朗诵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语感指的是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包括对语言的韵律、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感知。

当我们朗诵时,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合理运用语感,让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对于一首抒情诗歌,我们可以运用柔和、圆润的声音,带有一定的节奏感,让观众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意境。

另外,要注意保持节奏的稳定。

节奏的稳定性是朗诵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气和语感。

当我们朗诵时,要注意控制语速,保持每句话之间的间隔适当,不要过快或过慢。

同时,要注意呼吸的掌握,为朗诵提供足够的气息,保持声音的稳定和持久。

通过合理的节奏和呼吸的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最后,要不断练习和改进。

语气和语感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技巧。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诗歌进行朗诵,不断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音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诵风格。

同时,要借鉴其他朗诵者的表演经验,学习他们的语气和语感的运用。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改进,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使朗诵更加出色。

朗诵艺术中的语气

朗诵艺术中的语气

朗诵艺术中的语气朗诵中的语气包括朗诵的抑扬(语势和语调)、顿挫(停顿和连贯)、轻重(轻音和重音)、缓急(语速和节奏)等方面的变化,并由这些因素交互作用而生成的。

语气运用得好,可以让朗诵敷上相宜的色彩,跳跃灵动的旋律,传达丰富的内涵。

一、朗诵语气的变化朗诵的语气应随着朗诵材料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朗诵不同的语言材料要有语气的变化,这自然不必多说,就是朗诵同样的语言材料,也要注意语气的差异。

1、同样一句话在朗诵材料中不同的地方出现,语气往往不同。

比如杨牧的长诗《我是青年》,每一节的首句都是同样的一句话:“我是青年”,朗诵时须运用不同的语气加以处理:开篇一句“我是青年”,应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说出来;第二节的“我是青年”,要带着一种麻木的傻笑说出来;第三节的“我是青年”,用的是自嘲的语气;最后一节的“我是青年”,则用肯定的语气诵出,严肃地正视“青年”这一称号。

如果能采用不同的语气,就会克服呆板的直陈,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再比如李白的诗《行路难》有这样的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其中的两个“行路难”在朗诵的语气上就不能相同:第一个“行路难”是喊出来的,而第二个“行路难”则是叹出来的。

这一“喊”一“叹”,不仅是为了外在表现上摇曳生姿,更为了内在情感表达的需要。

2、同样一句话由作品中不同形象的口中说出,朗诵的语气往往也不一样。

例如童话《捞月亮》,当看到井里有个“月亮”时,小猴、大猴、老猴、群猴各有一句近乎相同的话:“糟了,糟了,月亮掉在井里了!”但在处理时,须用不同的语气将它们区分开来:小猴的语气可高而尖,语速急促;大猴的语气可用接近朗诵者自然的声音,语速可稍慢些;老猴的语气可低而沉,语速较慢,甚至可以夹些气音或加上近乎上气不接下气的停顿来处理;众猴的语气可虚而放,每句结尾稍稍拉长,这样处理,形象感就强了。

不管怎样处理,都要念出焦急、担心的语气来。

二、朗诵语气的色彩语气是有感情色彩的,它能表达朗诵者的情感和态度。

播音主持吐字归音学习:选择语气的技巧

播音主持吐字归音学习:选择语气的技巧

播音主持吐字归音学习:选择语气的技巧语气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具有多姿多彩的复杂形态。

下面店铺了播音主持发声技巧之吐字归音训练,供你参考。

播音主持吐字归音学习选择语气的技巧:语气,即说话的口气。

它既存在于书面语言之中,更存在于口头语言之中。

在书面语言里,作者语气要通过读者的视觉引起思维才能感受,认识,体会。

而口语表达中的语气,将句式、语调、理性、词采、音色、立场、态度、个性、情感等融为一体,由朗诵者直接诉诸于听众的听觉,听众当即就可直观的感受到,因而,它对口语表达的效果产生直接的、立竿见影的影响。

语气之强弱、长短、清浊、粗细、宽窄、卑亢等变化,均能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语气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具有多姿多彩的复杂形态。

语气的多样性是语言本身丰富性的反映,也是语言能力强的一个表现。

语气不同,表情达意也就有不同。

其中尤其以声音和气息状态至为重要。

朗诵者必须通过声音和气息将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请看下表:气息声音给听众的感觉表达的思想感情气徐声柔温和的感觉爱的感情气促声硬挤压的感觉憎的感情气沉声缓迟滞的感觉悲的感情气满声高跳跃的感觉喜的感情气提声凝紧缩的感觉惧的感情气短声促紧迫的感觉急的感情气粗声重震动的感觉怒的感情气细声粘踌躇的感觉疑的感情气少声平沉着的感觉稳的感情气多声撇烦躁的感觉焦的感情可以主义说,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使朗诵者具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理性色彩、语体色彩、风格色彩;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增强语言的魅力,才能恰当的表达思想感情。

才能调动听众的情绪,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语气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从表达主体和听众的关系来看,还是从表达主体的心境和思想感情来看,或者从表述内容和方式来看,它都是丰富多彩的,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同,变化多端,气象万千。

在朗诵过程中,语气永远不会是单一的,常常出现几种语气交替出现或结伴而行的现象。

不过,在综合运用多种语气的过程中,还是有主次之分的,主要的感情色彩造成主要的语气色彩,即语气的基调。

播音主持语气训练稿件

播音主持语气训练稿件

播音主持语气训练稿件一、用气呼吸声音好坏的关键是呼吸是否正确。

气不足,声音黯淡无光;用气过猛,又损害声带,而且噪音重。

一般人是单纯的胸式呼吸法,声音虚而不实,没有底气。

我们来看下胸膈呼吸法。

膈----横膈膜,在胸、腹之间。

像一个圆屋顶,吸气时把小腹收缩,膈肌就下降,弓形的肋骨提高和扩展。

这就增加了胸腔的容积。

小腹收缩,不单纯向后,而是腹肌向中收缩。

训练方法:支点一般呼吸的毛病是吸得浅,咳嗽式堵塞式的气息。

整个上部是紧张的,要解放这部分,扩张开,就解决了。

紧张点放到丹田,以丹田、胸膛、后胸作为"支点"(即着力点,劲儿用到的地方有支点,声音才有力度。

)吸气小腹向中心收缩:胸廓、大腹、腰部同时扩张。

不是单纯向前、向上挺胸,而要向左右撑开。

感到腰带渐紧,特别是后腰,有向后撑开的感觉,不要提肩,也不要让胸部塌下去。

呼气切忌一下把气放出使胸、腰塌瘪,而是把小腹一直坚持收住,努力控制胸部和腰部慢慢呼出气来。

二、发声(一)准备活动1.活动横膈膜。

声音打得远不远,要看横膈膜的弹力。

横膈膜的力量要训练,还有,早上睡醒了,声带、横膈膜还没睡醒,不先活动就开始读书、练声,嗓子就容易受伤。

练习方法:"狗喘气"。

饿肚子时,急促地一呼一吸(手模胸膈可明显感到一收一缩地抖动。

要均匀,有冷空气时,不要张着嘴做,以免刺激)。

平时及每次用嗓前都可以做。

2.活动声带。

把声带从睡眠状态中柔缓地推醒。

有如赛跑前活动韧带。

每次用声以后做一下,又可起按摩的作用。

做法:声带放松,用匀缓的气流轻轻不断地拂动它,发出细小的抖动声,象小孩撒娇生气时喉咙里发出的那种声音。

开始,它不灵活,可能不响,多做一会,自然会响。

3.声音的圆润和响亮,与口腔发音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共鸣器空间大,声音就大。

下一练习就是为了扩大共鸣器。

(二)鼻腔共鸣训练有的人想加大音量时,就在喉鼻上使劲,结果越使越糟。

音量不大,音色单薄。

主要是没有把鼻腔这个最大的高音喇叭给用上,没有胸腔、口腔、鼻腔这三个共鸣箱打通,只用了口腔这一个。

播音主持基础之语气的“形”——语势

播音主持基础之语气的“形”——语势

播音主持基础之语气的“形”——语势
丰富的思想感情只有透过变化多样的声音形式,即语势的变化才能让人直觉到,刻板、单调、以不变应万变的声音形式只会使本来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褪色,甚至变味,所以说,语气是语句“神”与“形”的结合体。

语气的感***彩和分量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所以其声音形式也一定是曲折起伏、不断变化的。

语势,“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语势,包含着气息、声音、口腔状态3方面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变化和多重组合,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这些方面的变化,既是语言发出时能够驾驭的,又是语言发出后可以从听感上辨别出来的。

气息方面,可有气息位置深浅的不同,气息量多少的差别,送气速度快慢的区分;声音方面,有高低、强弱、快慢及音色的精细变化;口腔状态方面,在每一个特定的音位里,都可以有口腔开度大小、控制松紧、舌位前后、高低的变化,另外还有吐字的力度差异,等等。

构成语势的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是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的,从而使语势呈现为立体的运动变化态势。

在表达具体的思想感情时,这些变化因素在一句话的句头、句腰、句尾应有不同的态势,只有曲折多样的语势才能成为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播音主持朗读技巧——语气
语气,给人的感觉就是态度。

“你这是什么语气?”,说的就是态度。

播音主持朗读技巧中,关于语气,有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语气,包含了个人内心对人、事、物的理解、看法和态度,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法和态度决定了朗读可问的语气。

语气包括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和祈使语气。

在播音主持培训中,这些语气都有具体的训练方法。

(1)陈述语气,指客观叙述、描写、判断、说明特定事实的语气,如“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朗读陈述句时,可以运用平直调:全句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从头至尾,句调平直舒缓;气息运用上均匀、平稳;常用于叙述、说明和解释的语气,表示冷淡、迟疑、思索、严肃的感情。

(2)疑问语气包括:①询问语气,如“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②反诘语气,如“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③揣度语气,如“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朗读疑问句时,可以运用高升调:全句调子由低到高,在句末有明显的上扬,气息多呈短促状态;常用来表现惊讶、疑问、号召、命令、鼓动的语气。

(3)感叹语气是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的感情,句末常用感叹号。

朗读感叹句时,可以运用曲折调;句调变化多样,或者前升后降(\),或者前降后升(/),或者两头低中间高(/\),或者两头高中间低,音波像“U”形;气息呈深浅、长短、缓急、粗细等复杂状态;常用于表示感叹、讽刺、愤怒、怀疑的语气,同样的感叹语气,因为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朗读的语气就不一样。

比如《凡卡》,朗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就要用较快的语速和既强又高昂的语气,语调趋于上升,表示欢快的心情;朗读“要不,我就要死了!”表示悲痛、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哀惋的语句时,则要用较慢的语速和下降、低沉的语气,语调趋于下滑,表示沉痛悲悯的心情。

学生在播音主持培训中,老师会针对多样的感叹语气做指导训练。

(4)祈使语气是表示请求、命令或让某人做某事的语气,如“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朗读祈使句时,可以运用降抑调:由高至低,句末有明显下降;气息一般呈缓慢、深长的状态;多用于表示肯定、感叹、请求的语气。

有些人说话容易导致误解,就是因为掌握不好语气,播音主持培训,就是要让学生们不仅指导语气该怎么用,而且能够结合自己,正确地表达出相应的语气。

所谓的词不达意,不仅仅是指语言内容,也由于其。

所以,关于语气,并不是学习相关知识就够了,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地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