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纲

合集下载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材化系工艺类专业生工系食品、生物专业40学时)教学要求与目的本课程是工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它必须反映出最新工程应用标准。

教学中主要介绍化工容器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共分三篇,即化工设备材料,化工容器设计,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其中以化工容器的工程设计方法为主线,以此来分析容器的应力(重点放在中低压容器设计),设备的结构与设计,容器的材料的选择及最新工程应用标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家学会如何全面考虑、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容器设计思想。

课程主要内容第1篇化工设备材料(4学时)第1章化工设备材料及选择(4学时)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及牌号,化工设备常用的三大类钢即碳钢、低合金钢、合金钢,化工设备的腐蚀及防腐,选材的基本原则。

第2篇化工容器设计第2章容器设计的基础知识(2学时)容器的分类与结构,零部件的标准化,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第3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6学时)回转壳体的应力分析——薄膜应力理论,薄膜理论的应用,内压圆筒边缘应力的概念。

第4章内压薄壁圆筒与封头的强度设计(4学时)强度设计的基本知识,薄壁圆筒壳与球壳的强度设计,外压圆筒加强圈设计。

第5章外压圆筒与封头设计(6学时)外压圆筒失稳与分类,监界压力,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计,外压圆筒加强圈设计。

第6章容器零部件(4学时)法兰联接,容器支座,容器的开孔补强,容器附件,容器设计举例。

第3篇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10学时)第7章管壳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4学时)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分类与设计内容,管子的选用与管板的连接,管板结构,温差应力,换热器机械设计举例。

第8章塔设备的机械设计(4学时)塔体载荷及应力分析,塔体厚度的计算,裙座设计及选用,板式塔结构,填料塔结构。

第9章搅拌器的机械设计(2学时)搅拌器的作用、型式及选型,搅拌器的功率及影响因素,传动装置及搅拌轴、轴封。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重点复习提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重点复习提纲

重点难点复习提纲第 1 篇工程力学基础第 1 章引言第 2 章拉伸与压缩1 应力的概念;2 利用截面法求内力(求轴力),会画轴力图;3 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4 杆件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计算5 虎克定律;6 拉伸压缩的安全强度条件,三大强度工程问题(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可载荷)的求解第 4 章平面弯曲1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则;2 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3 画剪力图与弯矩图4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以及最大正应力的计算5 梁弯曲时的强度安全条件6 利用强度条件解决三类工程问题(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可载荷)第 2 篇化工设备材料第7 章材料基本知识第8 章化工设备材料及其选择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牌号命名方法;2描述材料机械性能的专业名词符号如:3、书、彷P、b S& 0.2)、彷b、彷n、/ D、HB、A k 含义;3 化工设备材料的选择;4 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含义第 3 篇化工容器设计第10 章容器设计的基本知识1 容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容器的分类,特别容器按压力等级、按用途、按管理方式的分类细节;3 公称直径DN 和公称压力PN 的含义4 我国压力容器设计的核心标准及其安全监察规程;第11 章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1 内压薄壁容器二向应力状态的理解;2 回转壳体的经向应力计算公式——区域平衡方程式;环向应力计算公式——微体平衡方程式;3 薄膜理论及其应用范围;4 容器边缘应力的概念、特点及其处理第12 章内压薄壁圆筒与封头的强度设计1 弹性失效设计准则;2 内压薄壁圆筒与球壳的强度设计公式(包括:壁厚计算公式、应力校核公式、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公式);3 设计参数的正确理解与取值:压力、工作压力、设计压力、计算压力;设计温度;许用应力;安全系数;焊接接头系数;壁厚附加量(腐蚀裕量、钢板负偏差);计算厚度、设计厚度、名义厚度、最小厚度;4 压力试验目的及其强度校核公式;第14 章容器零部件1 法兰公称直径和公称压力的确定;2 法兰的作用、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失效特点;3 影响法兰密封的因素;4 法兰压紧面的型式及其选用5压力容器法兰标准及管法兰标准及其选用;压力容器法兰标准:JB4700〜4707-2000 《压力容器法兰》管法兰标准:HGJ20592- 20635-1997《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优先推荐)(其中20592〜20614 为欧洲体系;20615〜20635 为美洲体系)GB9112〜9124-2000《钢制管法兰》6 甲型法兰、乙型法兰、长颈法兰的结构、区别及其选用;7 双鞍支座的结构8 裙座的结构9 容器开孔应力集中现象及其原因;10 等面积开孔补强的含义。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人:吴淑晶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Fundamental Chemical Process Equipment课程代码:040320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上机/实验等学时:2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教材:喻健良,王立业,刁玉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七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主要参考书:1.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喻健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5.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培养学生化工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化工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1.掌握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及选材原则。

2.了解化工容器规范设计的基本知识。

3.了解压力容器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了解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5.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化工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篇化工设备材料第1章化工设备材料及其选择教学内容:概述;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碳钢与铸铁;低合金钢及化工设备用特种钢;化工设备的腐蚀及防腐措施;化工设备材料的选择。

教学要求:了解化工设备选材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掌握金属材料分类及牌号;掌握碳钢、低合金钢、特殊性能钢的种类;了解化工设备选材的原则;熟练运用化工设备选材原则解决选择材料问题。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机械类课程。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以力学基础、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化工容器设计、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化工设备常用零部件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掌握化工设备设计、使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指数和基本技能为教学目的,逐步培养和深化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设计思路:结构化学是学生从高等数学、物理相关学科向化工设备设计应用的过渡学科。

首先通过力学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为深入学习化工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受力分析打下基础,进而掌握基本的应力计算和强度设计方法。

通过对化工基本材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化工设备材料,为化工设备的设计选材打下基础,最终掌握化工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基本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包括四部分的内容,各部分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化工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受力这部分内容在第一至第四章讲授。

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理论,常用化工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及结构设计方法;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熟悉化工容器的应力计算和强度设计方法。

化工设备材料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七章中讲授。

要求重点掌握化工设备材料的种类、机械性能、编号、用途;钢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处理后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在合金钢中的作用、合金钢的分类和牌号所代表意义及其不同品种的性能;常用的有色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化工设备传动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八至第十章中讲授。

要求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基本类型、重要技术参数;带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受力情况;带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传动比的计算;带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及产生后果,带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基本设计准则和方法。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 Chemical Process Equipment 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非机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各专业)开课学期第 5学期总学时30(4)总学分 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原理并修课程/课程简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高校非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化工设备的材料选用、应力分析、强度设计、稳定性设计、零部件设计和典型设备的机械设计。

通过课程教学,使非机类学生熟悉和掌握中低压容器的常规设计方法,具备全面考虑、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化工设备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刁玉玮,王立业主编.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建议教材社 ,2013[1] 卓震 . 《化工容器及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委员会. 《化工容器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参考书[3]郑津洋 . 《过程设备设计》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4]GB150-2011 《压力容器》 .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1[5]GB151-2014 《热交换器》 .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4二、课程目标1、掌握化工设备材料选择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有合理选择设备材料的能力;2、掌握压力容器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压力容器应力安全与否的判断能力;3、掌握中低压容器的常规设计方法,具有根据容器的承压状况选择设计方法并开展设计的初步能力;4、了解和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具有一般化工设备机械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毕业要求指标点1-3 掌握工程制图、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工程材料和机械设计等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应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具备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取有效结论对应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1,2,目标1:掌握化工设备材料的3,4选用。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化工工艺类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包括工程力学基础(静力学、材料力学)、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和机械传动三大部分。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从事化工设备机械的设计、使用、管理和维护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教学应贯彻应用性原则和重视素质培养原则。

要求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相结合,理论教学主要是讲清概念,学会应用,对数学推导一般不作演绎。

要重视分析实例、课堂讨论、习题等教学环节,同时将课程内容与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工程力学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好其他部分内容的基础,应着重抓好。

其余教学内容则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安排学时(或学分)的多少选择讲授。

对化工工艺专业则要抓好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而机械传动部分可不作为重点。

讲课要结合化工行业的实际,并允许对教学内容做必要调整和组合。

考核方式以闭卷为主,平时成绩在期评成绩中应占有一定的比重。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6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1.静力学基本概念;2.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图;3.分离体的受力图;4.力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5.力矩、力偶;6.力的平移;7.平面力系的简化、合力矩定理;8.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9.空间力系。

重点:是受力图和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难点:约束、约束反力和一般力系的简化。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6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1.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2.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3.拉伸和压缩的强度计算,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4.应力集中的概念;15.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重点:轴力、应力、应变和截面法的概念,拉伸与压缩的强度计算,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难点:分析低碳钢在受力和变形过程中所表现的力学性质。

第三章扭转(4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2.扭转时外力和内力的计算;3.纯剪切;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5.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6.圆周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32067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 Base of Chemical Equipment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6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包括工程力学基础(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化工设备材料基础两大部分。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工程力学和材料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力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化学工程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

为进一步学习化工设备的设计、使用、管理与维护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类化工设备中常见工程力学问题的类型、熟悉计算方法与过程,了解化工设备所用材料的性能指标等基本要素。

了解简单的贮运类压力容器的机械设计。

(三)实施说明课程的教学应强调应用性。

要求工程问题分析与实例计算方法相结合。

理论教学主要是讲清概念,学会应用,对数学推导一般不作演绎。

课堂讨论、习题等教学环节要重视分析化工生产的实例,将课程内容与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工程力学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化工设备材料基础部分在讲课中要结合化工行业的实际,允许对教学内容做必要调整和组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应在化工原理和化工制图课程完成后开设本课。

(五)对习题、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以工程计算类题目为主。

每次理论课后应安排1-2道计算类题目,全课约安排20-30道题,安排习题课2课时(机动使用)。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工程力学基本问题的计算能力和对化工设备材料的基本了解状况3.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占50%(包括随堂测试、出勤、作业等),期末综合测试占50%。

(七)参考书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赵军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工程力学》,陈维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刁玉玮等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工(制药)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学分:2.5学分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工(制药)设备机械基础是一门非机械类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授课对象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等专业,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对杆件类工程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固咨询题有明确的差不多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工程实际运算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把握化工设备差不多常识、压力容器的差不多理论、压力容器的设计规范、简单压力容器的设计,把学生培养成既明白工艺又明白设备的化工(制药)工程技术人员,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工程技术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把握工程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材料的性能及各类材料的特点;学会化工设备材料的选择方法;把握内压薄壁容器常见筒体封头的应力运算和强度设计,明白得容器机械设计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了解外压圆筒及容器零部件的强度设计及标准选用,明白得设备结构与分类,了解附件的结构与作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差不多要求*解决此类咨询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并建立变形 和谐条件,要弄清解决超静定咨询题的方法和步 骤,使学生初步了解材料力学是如何处理咨询题 的。

第二章简单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稳条件, 力偶系的简化与平稳条件力偶平面要求明白得平面汇交力系的概念; 把握平面汇交 力系的简化及其平稳条件, 合力投影定理,如何 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稳咨询题。

要求明白得力对点之矩, 力偶与力偶的性质;把 握平面力偶系的简化及其平稳条件, 如何求解平 面力偶系的平稳咨询题。

要求把握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力向一点平移,平面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 的平稳条件要求把握平面任意力系的概念; 把握平面任意力 系的简化,合力矩定理,固定端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技术基础课学时:48适用对象:精细化工专业使用教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高安全编着,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社参考书:1、《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赵军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潘永亮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3、《化工轻工机械设计基础》陈经梅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化工工艺类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化工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对一般化工设备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化工工艺过程研究、设计和生产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从事化工设备机械的设计、使用、管理和维护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路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专情境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化工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对一般化工设备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化工工艺过程研究、设计和生产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从事化工设备机械的设计、使用、管理和维护打下基础。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效、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一)知识目标1.(1)了解化工设备对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及韧性等的要求。

(2)了解低温条件对材料韧性的影响,高温对低碳钢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的影响。

理解材料的蠕变、蠕变极限、持久极限等概念。

(3)掌握碳素钢、普通低合金钢、不锈钢及铸铁牌号的意义。

(4)了解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

(5)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

(6)理解钢的热处理。

(7)了解化工设备用钢(8)了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

(9)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10)理解材料发生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条件。

(11)了解均匀腐蚀和非均匀腐蚀的区别及设计上的处理方法。

(12)了解防腐蚀的方法2.构及等面积补强设计。

(5)了解容器各附件。

(1)了解容器的主要分类方法。

(2)了解容器零部件的标准化(3)了解压力容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4)了解强度理论及其强度条件(5)理解内压作用的圆筒、球壳的设计公式及设计参数的选择。

(6)了解容器压力试验的目的、方法,以及试验压力的确定和试验条件下应力应满足的条件。

(7)理解规定容器最壁厚的目的及具体要求。

(8)理解各种封头的结构及其特点,以及各种封头的设计方法。

(7)理解常压容器的设计方法。

3. (1)了解法兰密封的原理、法兰的结构及法兰标准。

(2)了解容器支座的型式、结构及标准。

(3)理解应力集中和应力集中系数。

(4)了解开孔补强的结4. (1)理解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型管换热器的特点及使用条件(2)了解管子与管板连接的方法及特点。

(3)了解折流板、导流筒、挡板等的作用。

(4)了解设置膨胀节的目的与结构。

(5)了解影响固定式换热器管板强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浮头式和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的计算。

5. (1)了解板式塔中的整块式和分块式塔盘的结构。

(2)了解填料塔中的液体分布装置的型式及特点,以及填料塔中的液体再分器和填料支承的结构。

(3)了解塔体和裙座的强度计算。

6. (1)理解罐体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以及传热附件(夹套和蛇管)的结构。

(2)了解搅拌器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搅拌附件的结构和作用。

(3)了解电机和减速器选型的依据。

(4)了解临界转速、刚性轴、柔性轴等概念。

(5)了解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的密封原理、结构及其特点。

(二)能力目标本课程是工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它必须反映出最新工程应用标准。

教学中主要介绍化工容器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共分三部分,即化工设备材料,化工容器设计,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其中以化工容器的工程设计方法为主线,以此来分析容器的应力(重点放在中低压容器设计),设备的结构与设计,容器的材料的选择及最新工程应用标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家学会如何全面考虑、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容器设计思想。

(三)素质目标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际制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48,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学习情境1:化工设备材料(约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了解化工设备对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及韧性等的要求。

(2)了解低温条件对材料韧性的影响,高温对低碳钢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的影响。

理解材料的蠕变、蠕变极限、持久极限等概念。

(3)掌握碳素钢、普通低合金钢、不锈钢及铸铁牌号的意义。

(4)了解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

(5)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

(6)理解钢的热处理。

(7)了解化工设备用钢(8)了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

(9)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10)理解材料发生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条件。

(11)了解均匀腐蚀和非均匀腐蚀的区别及设计上的处理方法。

(12)了解防腐蚀的方法。

技能点:学会查阅有关材料的国家标准学习情境2:化工容器设计知识点(1)了解容器的主要分类方法。

(2)了解容器零部件的标准化(3)了解压力容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4)了解强度理论及其强度条件(5)理解内压作用的圆筒、球壳的设计公式及设计参数的选择。

(6)了解容器压力试验的目的、方法,以及试验压力的确定和试验条件下应力应满足的条件。

(7)理解规定容器最壁厚的目的及具体要求。

(8)理解各种封头的结构及其特点,以及各种封头的设计方法。

(7)理解常压容器的设计方法。

(8)了解法兰密封的原理、法兰的结构及法兰标准。

(9)了解容器支座的型式、结构及标准。

(10)理解应力集中和应力集中系数。

(11)了解开孔补强的结技能点:会查阅有关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学会阅读和绘制零部件图学习情境3:(1)理解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型管换热器的特点及使用条件(2)了解管子与管板连接的方法及特点。

(3)了解折流板、导流筒、挡板等的作用。

(4)了解设置膨胀节的目的与结构。

(5)了解影响固定式换热器管板强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浮头式和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的计算。

(6)了解板式塔中的整块式和分块式塔盘的结构。

(7)了解填料塔中的液体分布装置的型式及特点,以及填料塔中的液体再分器和填料支承的结构。

(8)了解塔体和裙座的强度计算。

(9)理解罐体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以及传热附件(夹套和蛇管)的结构。

(10)了解搅拌器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搅拌附件的结构和作用。

(11)了解电机和减速器选型的依据。

(12)了解临界转速、刚性轴、柔性轴等概念。

(13)了解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的密封原理、结构及其特点。

技能点:学会绘制设备装配图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课时分配表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音,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7.在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所完成电路工艺及整体美观方面的引导。

8.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施工进度基本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意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一)对学生的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课考核方式:考试占70%;平时作业占30%1.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出勤情况)30%3.理论考核70%以上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四、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建议教材选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高安全主编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主要参考书1、《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赵军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潘永亮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3、《化工轻工机械设计基础》陈经梅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信息技术应用(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岗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和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