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和显微镜分析
显微镜与放大镜有什么分别呢

显微镜与放大镜有什么分别呢?
显微镜和放大镜都是用来帮助人们观察到人眼观察分辨不到的图像的,从这一点说两者的使用目的是一样的,通常很多人知道放大镜,同时也喜欢将显微镜称为放大镜,其实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两者的区别到底有哪些呢?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相同的作用,就是将近距微小的物体成一放大的像,该像对人眼的张角远远大于人眼直接看该物体时的视角。
二者不同的是,放大镜的放大率不高,一般在8倍-15倍;而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却可以达到1000多倍。
放大镜组成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只是一组镜头(部分进口产品除外),本质是一次放大,倍数为固定的档位;而显微镜组成结构较为复杂,一般是两组镜头,本质是二次放大。
显微镜的二次放大原理是先利用一块焦距较短的镜头将微小的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即将物体横向放大若干倍,然后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即显微镜中的目镜)去观察这个已被横向放大了的一次像。
因此,从这里我们也能理解出,显微镜中的核心部件为物镜,即第一次将物体放大的部件,这也直接的影响到显微镜的成像效果,因此小编再次提醒各位用户,如果需要增大放大倍数从而清晰观察图像的话,应该选择高倍的物镜比较适合,如物镜不变,选择高倍的目镜的话,则很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哦!。
显微镜下看别人,放大镜下看自己例子(一)

显微镜下看别人,放大镜下看自己例子(一)显微镜下看别人1. 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言辞•显微镜放大别人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行为动作、言辞表达、表情变化等。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言辞,可以更准确地推测他们的情感、态度、意图等。
2. 研究别人的思维和心理•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可以深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机制。
•从他们的行为中,可以推断出他们的动机、价值观、习惯等。
3. 分析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显微镜下放大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他们的能力和价值。
•通过辨析他人的优缺点,可以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合作或取长补短。
4. 观察别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别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职场关系等。
•通过观察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沟通技巧。
放大镜下看自己1. 自省和反思•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自省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反思自己的行为动机、心理状态等,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心智品质。
2. 挖掘潜力和发现问题•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待改进的方面,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通过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3. 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友情、合作关系等。
•通过观察自己在关系中的表现和互动,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和影响力。
4. 审视个人的情绪和思维方式•放大镜可以让我们审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波动和思维偏向,可以更好地处理压力、调整心态,提高情商和智商。
以上是针对“显微镜下看别人,放大镜下看自己”的一些例子和详细讲解。
通过运用这两种观察方式,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人,并深入了解自己,从而提高人际关系、个人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
5. 观察个人的行为和习惯•通过放大镜观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和显微镜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观察细小的物体并放大其细节。
然而,对于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了解。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探讨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通过将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得目标物体看起来更大。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定义为焦距与眼睛和物体之间的距离之比。
例如,假设焦距为10厘米,而距离为30厘米,那么放大倍数就是3倍。
这意味着物体在通过放大镜观察时,看起来比实际大三倍。
然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并非仅取决于焦距和距离的比值。
眼睛的视力也是影响放大倍数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的视力不同,有些人的视力可能比较好,而有些人的视力可能相对较差。
因此,在确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时,还需要考虑视力的修正。
一般来说,正常视力的人在观察物体时使用的放大倍数应该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除以2。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通过光学透镜和物镜的组合将细小的物体放大到可以看清的程度。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定义为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而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那么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就是400倍。
然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还可以通过其他组合方式获得。
换句话说,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放大倍数。
一般来说,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多个不同的放大倍数,而目镜通常只有一个固定的放大倍数。
因此,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根据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组合选择适合观察的放大倍数。
在实际应用中,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非常重要的。
放大倍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观察物体的清晰度和细节的分辨。
太低的放大倍数可能无法满足观察需求,而太高的放大倍数可能导致图像模糊或失真。
因此,在确定放大倍数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观察需求和实验目的进行选择。
总而言之,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需要考虑到仪器的光学性能以及观察者的视力。
放大镜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第一种:将需要进行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第二种:将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物体,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放大镜放大倍数与焦距的关系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的一种使用,它是使物距小于焦距,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
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规律是:1/物距+1/像距=1/焦距。
对于放大镜使用又规定:使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所以能推导出以下公式:放大倍数=1+25/f。
其中f是焦距,单位是厘米。
用以上公式可以算出:1、30倍的放大镜,焦距f=0.86厘米;2、焦距2cm的放大镜,倍数是13.5倍。
另外,建议你自制天文望远镜时,选物镜时,口径尽量大些,焦距50厘米以上;目镜的口径大小不限,焦距5厘米左右就行了。
放大镜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
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
放大镜的放大率: Γ=250/f'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
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
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
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放大镜与显微镜的区别

放大镜与显微镜的区别放大镜:放大镜一般就是指一个凸透镜,只是把一般的东西放大。
显微镜:1.结构: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
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
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
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
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阑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
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
一般的显微镜可用普通的灯光,质量高的显微镜要用显微镜灯,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有些需要很强照明,如暗视野照明、摄影等,常常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
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
2.原理: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二、普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观察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用显微镜、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和外形PPT课件

分析观察结果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草履虫 的运动和外形特点,探究 其生物学特性。
总结与报告
撰写观察报告,总结观察 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思考。
04
观察结果展示和讨论
展示观察到的草履虫运动和外形特征
观察到的草履虫运动特征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通过旋转摆动其身体在水中移动。观察结果显示,草履虫的运动轨迹呈现一种旋转或 螺旋形的路径。
03
观察步骤和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
准备显微镜
确保显微镜干净、稳定,调整焦距,以便清晰 观察。
采集草履虫样本
从池塘、河流等水源中采集草履虫样本,使用 清洁的吸管或滴管将样本滴在载玻片上。
观察草履虫运动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轨 迹和方式,注意其纤毛摆动的频率和方向。
放大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外形
1 2
3
光学显微镜
利用透镜原理,将微小物体放大成像。常见的有明视野显微 镜和暗视野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利用电子代替光线成像,具有更高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荧光显微镜
利用荧光物质激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增强微小物体的可视性 。
放大镜的种类和原理
凸透镜放大镜
利用凸透镜的折射原理,将物体放大成像。
凹透镜放大镜
利用凹透镜的折射原理,将物体缩小成像。
草履虫的外形特点
草履虫的外形呈倒置的草鞋状,体表覆盖着细小的纤毛,这 些纤毛不仅有助于产生运动,还能够帮助草履虫在水中获取 食物和进行呼吸。此外,草履虫的身体颜色和大小也有助于 其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伪装和保护。
讨论草履虫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
01
伪装和保护
草履虫的绿色或灰色体色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有助于伪装和保护。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

1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3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6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7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8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9月球是地球的卪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秮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10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11星座是远近不同皅恒星在夨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12宇宙昮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13人们在生洸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垂圾,垃圾危害环境。
14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15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6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17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8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0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如:(食盐)、(水晶)。
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是(像金字塔)。
2、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它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微观世界。
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他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还观察了(雨水)、(污水)、(牙垢)等。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
u
.
f
..0 (因v1比 fo大得多),为物镜的线
22 e 11 o
放大率。因而式(2)可改写成
..
Dfe
.
.
fo
..0. .e (3)
由式(3)可见,显微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放大率和目镜视觉放大率的乘积。在 fo、 fe、.和D已知的情
像而调节显微镜与被观测物的距离称之为调焦。由图可见,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为
yD y
tan w// y
..
tan w
.
3/
.
y
3.
y
2 (2)
yD
1 21
y3 DD y2 v1 .
式中,
y
.
u
.
f
..e,为目镜的视觉放大率;
显微镜被用于观测微小的物体,望远镜被用于观测远处的目标,它们的作用都是将被观测的物体对人眼的
张角(视角)加以放大。显然,同一物体对人眼所张的视角与物体离人眼的距离有关。在一般照明条件下,
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处相距为0.05~0.07mm的两点。此时,这两点对人眼所张的视角约为 1/,
形下,可利用式(3)算出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
(三)、望远镜及其视觉放大率
望远镜是帮助人眼观望远距离物体,也可作为测量和对准的工具,它也是由物镜和目镜所组成。远处物体
...
PQ发出的光束经物镜后被会聚于物镜的焦平面 Fo上,成一缩小倒立的实像 PQ,像的的大小决定于物镜
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当焦平面 Fo
按顺序摆放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六、实验思考题(必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判断。 • 1,所有晶体的几何外形都相同。( ×) • 2,柏油、雪花、水晶、味精都是晶体 。 ( ×) • 3许多岩石都是由矿物晶体组成。( √ ) • 4.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
• 一.填空。 • 1.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 组合起来, 明显提高放大能力,这就是 早期的显微镜 。 • 2.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 倍。 • 3.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 的 微观世界 。 拓宽 了人类的视野。 • 4.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学家 列文虎克 发明了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 结构的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 。
• 3.放大镜下的晶体 • 一.填空。 • 1.同种物质的晶体颗粒形状是 相同的 。 • 2.放大镜下观察,白糖、食盐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 的 •晶体。。 • 3.晶体的形状 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 规则 。有的 像 立方体 ,有的像 金字塔,有的像 一簇簇的针…… • 4.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 多的 物质 世界。 • 5.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或由 晶体 组成。 • 6.晶体有的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用放大镜或 显微镜 才能看见。 云母 、石英 等矿物的晶体。 • 7.花岗岩中含有 长石 、
• 四.问答。
•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 答:(1)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2) 调整好两个凸透镜的距离 • (3)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用纸筒和胶带固定好两个凸透镜
• (4)
•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 一.填空。 •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是由五部分组 成: 目镜 、 物镜 、 、 、 。 载物台 反光镜 调节旋钮 •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 成 玻片标本 ,才能够看到它的 精细 结构。 •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 • 4.显微镜下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得结构,是洋葱 的 细胞 。 •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 目镜 的倍数乘以物镜 的放大倍 数。如目镜是10×,物镜是20×,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就是 200 倍。
• • • • •
三。分类。 珍珠 冰块 水晶 玻璃 沥青 蜡烛 钻石 琥珀 松香 云母 铁锅 水垢 晶体:冰块 水晶 钻石 云母 铁锅 水垢 非晶体: 珍珠 玻璃 沥青 蜡烛 琥珀
松香
• • • • • • • • •
二.判断。 1放大镜能让我们看清物体的细微特征。 ( √ ) 2.没有显微技术,人们无法观察微小世界 。( ) √ 3.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倍数高,能更清楚地看清 物体。( ) √ 三.选择。 1,下列仪器中,( )最适合观察细菌。 A A.显微镜 B.放大镜 C .三棱镜 2.下面物体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透明玻璃球 B.透明杯 C.烧杯 A
• 二.选一选。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看到的范围就( A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2.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C ) A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3.最早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的人是( B ) A.列文虎克 B. 培根 C. 格罗斯泰斯特 三.判断。 1,小水滴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2.公安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精密仪器修理工等在工作中常用到放大 √ ) 镜。( 3.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是因为光线通过凸透镜发生了反射。 ( ×) 4.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 ( √ ) × ) 5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6.无色透明的玻璃球就是一面高倍放大镜。( √ ) 7.使用放大镜是把物体放大了( × ) 8.近视眼镜的镜片是放大镜。( )
• 二.判断。 • 1.显微镜要对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 ) •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移动物体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同。( × ) • 3.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 ) • 4.自制的显微镜不能看到细胞。(√ )
放大镜和显微镜 第一课 放大镜
一.填空。 图像 1.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他不仅能放大物体的 ,而且能让我 细微之处 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 凸透镜 边缘薄 放大 中间厚 2.放大镜也叫 ,镜片的特点是 , ,具有 的功能。 3.计算机和 电视机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 组成的。 色彩点 4.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 。 视野 5.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觉器官更丰富的 信息 ,但 人 的最高视力 也只能看清 1/5 毫米大小的物体。 6.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扩大了我们的 ,让我们发现了微小世界的许 视野 多 奥秘 。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 有关。 凸度 8.放大镜由 、 和 组成。 镜片 镜柄 镜框 9.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 水晶 琢磨成的。
• 二.判断。 • 1.在放大镜下观察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相 同。( ×) • 2.我们用眼睛只能看到蚜虫是密密麻麻的一片, √ 在10倍放大镜下能看清它们的身( ) • 3.即使用放大镜,我们也不能看到蚜虫妈妈生小 蚜虫的过程。( ×) • 4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这是我们用放大 镜看到的。( √ ) •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是和它的 翅膀有关。( × )
×
• • • • • • • • •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胸、腹 三部分。头上有一 对 触角 , 胸部长有 三对足 。 2.通过放大镜 可以观擦到蟋蟀的耳朵长在 足的内侧 。 3.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他靠吃 蚜虫 而生 活。 4.苍蝇的眼是由许 多正六边形的小眼组成的 复眼 。 5.昆虫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鼻子 ,这个鼻子能分 辨 各种气味 ,比人鼻子灵敏的多。 6.蝴蝶的翅膀布满彩色的 小鳞片 ,这些鳞片其实 是 扁平的细毛 。 • 7昆虫在自然界中 种类 繁多, 分布 很广,它们有着和 • 其它动物不同的 身体构造 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