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实验整理

合集下载

16个物理小实验

16个物理小实验

16个物理小实验,物理小实验对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不可以忽略的,而且,初中物理的小实验不但具有趣味性,而且还具有实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16个物理小实验,一起来看看吧。

16个物理小实验(一)1、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3、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15个初中物理实验

15个初中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3。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原文作者:高山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帮助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魅力。

实验一:食物与热量的关系材料:一杯水,一个烧杯,一根长木棍,一块巧克力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一杯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巧克力放在木棍的一端,用火烤熔巧克力。

3. 当巧克力融化时,立即将木棍插入水中,让巧克力与水接触。

4.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巧克力熔化时释放出热量,当与水接触时,热量会传递给水,导致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二:气体的膨胀与收缩材料:一个塑料瓶,一只橡皮球,一根吸管步骤:1. 在瓶子的底部打一个小洞,将吸管插入洞中。

2. 用热水冲洗橡皮球,使其变得柔软。

3. 将橡皮球套在瓶口上,并用橡皮筋固定住。

4. 将瓶子放在冰水中,观察橡皮球的变化。

实验原理: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瓶子里的空气受到热水的加热,导致气体膨胀,使橡皮球充气。

当瓶子放在冰水中时,瓶内的气体受冷收缩,橡皮球也会变小。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材料:一个小磁铁,一些小金属物品(如铁钉、小钥匙等)步骤:1. 将小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小金属物品逐个靠近磁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这是由于磁铁产生的磁场与铁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当小金属物品靠近磁铁时,它们会被磁铁吸引并粘附在一起。

实验四:光的折射材料:一个半满水的玻璃杯,一支笔,一个小硬币步骤: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注视杯子内的水平面。

2. 将笔斜插入杯子中,使其部分浸入水中。

3. 观察笔在水中的形状,并注意到水平面的位置。

4. 将小硬币放在杯子旁边的桌子上,而不是放在水中。

5. 通过杯子的边缘观察小硬币。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光速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会改变方向。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材料:一个空气密封的塑料袋,一个电子秤
步骤:将塑料袋封好后放在电子秤上,记录下重量。

然后将塑料袋挂起来,再次记录重量。

你会发现挂起来的塑料袋比放在电子秤上的重量轻了一些,这是因为空气的重量被计算在了原来的重量中。

2. 水的密度
材料:一个竹制的小船,水
步骤:将小船放入水中,观察小船的位置。

然后将一些盐加入水中,再次放入小船。

你会发现加了盐的水比普通水密度大,小船会浮得更高。

3. 反射光
材料:一面平的镜子,手电筒
步骤:将手电筒照向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

你会发现光线经过镜面后反射出来的角度和入射角度相等。

4. 音叉的共振
材料:音叉
步骤:轻轻敲击音叉,观察它产生的声音。

然后将音叉放在桌子上,再次敲击。

你会发现音叉在桌子上产生的声音比在空中更响亮,这是因为桌子共振了。

5. 磁铁的吸附力
材料:磁铁,金属钉
步骤:将磁铁放在金属钉上方,观察它们之间的吸引力。

然后将
磁铁翻转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之间的吸引力。

你会发现只有磁铁的一面能吸附住金属钉。

6. 摩擦力
材料:玻璃板,砂纸,木块
步骤: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然后将木块放在砂纸上。

用力拖动木块,观察它们之间的摩擦力。

然后将砂纸换成光滑的玻璃板,再次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7. 蒸汽的压力
材料:一个玻璃瓶子,一杯凉水,火柴
步骤:将火柴点燃,将瓶子口倒置放在火焰中,等待几秒钟后迅速放入杯中凉水中。

你会发现随着热气的扩散,瓶子会产生负压,瓶子便会被吸附在杯子底部。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声学- 1 -- 2 -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

初中物理有趣的实验

初中物理有趣的实验

初中物理有趣的实验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如果你想在初中学习物理时更加有趣,那么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实验。

1. 热膨胀球
你可以用一颗小球来演示热膨胀的原理。

首先,取一颗小球,然后把它放到一个玻璃杯中。

接下来,用热水把杯子里的水加热,你会发现球会逐渐变大,这就是因为球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然,当杯子里的水冷却下来时,球也会缩小。

2. 磁铁吸铁钉
磁铁吸铁钉的实验可以展示磁力的基本原理。

你需要一块小磁铁和一些铁钉。

把磁铁放在铁钉上,你会发现铁钉会被吸附在磁铁上。

这是因为磁铁产生了磁场,吸引了铁钉上的铁元素。

3. 静电吸附
静电吸附实验可以让你感受到静电的力量。

你需要一块橡皮板和一些小纸片。

把橡皮板和小纸片摩擦起来,然后将橡皮板靠近小纸片,你会发现小纸片会被橡皮板吸附住。

这是因为橡皮板和小纸片之间产生了静电,吸引了小纸片上的电荷。

4.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实验可以展示光的基本性质。

你需要一块玻璃板和一些光线。

把玻璃板放在光线上方,你会发现光线会在玻璃板表面发生弯曲。

这是因为光线在通过玻璃板时会折射,改变了它的传播方向。

以上的实验只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物理,你可以尝试更多的实验,让自己更有趣的学习物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小实验整理(部分)● 鸡蛋类1.做测量实验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

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

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

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

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

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

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

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

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

制成一个“不倒翁”。

10.分子运动现象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

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 饮料瓶类1.钟声响起将两个饮料瓶都剪去底部并做成喇叭状,用细线系在瓶口的瓶盖上,再用细绳的中间部分系住一把钢勺。

将两个喇叭口罩住两只耳朵并贴紧耳根,并用钢勺去撞击桌子等物品时,你能听到什么?继续让一个学生手提着细线并用钢勺碰撞课桌,再谈谈手上的感受。

2.水中的振动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下抖动细绳,你听到了什么?3.听到自己的心跳剪下饮料瓶上半部并在瓶盖上打孔后插入一段塑料软管后,将做好的漏斗部分靠近胸部,软管另一端靠近右耳。

移动漏斗的位置,一定要仔细听听,可以找到心跳最强的位置处于胸部左侧。

4.频率计将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壁剪成齿状,瓶盖钻孔后用筷子紧紧插入,做成频率计。

用右手捻转筷子,同时用齿去碰纸片,当快转或慢转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5.独弦琴将一个饮料瓶剪去底,瓶盖钻孔后用牙签和一段细线系住作为音箱,另一端系在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

左手拿着音箱并控制弦的张紧程度(瓶子不要离开地面),同时右手拨动琴弦。

这样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调和演奏效果,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

如果拨弦力量大时,发声就响。

如果细绳被拉得越紧,发声音调就会越高。

如果将绳子变短,音调将会发生变化。

如果改用粗绳子,音调也将会发生变化。

假如改用细铜丝后,会听到与刚才不同的音响效果,说明音色也发生了改变。

同一个实验,可以不断改变某一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理解声音的特征。

6.打击乐器收集几个相同的大饮料瓶,向瓶内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仔细调节水量,可使各瓶发出不同的音调。

7.排箫振动的瓶体和水能够发声,瓶内被吹动的空气也可以发声。

将饮料瓶从大到小排列,口部排齐后用胶带绕在瓶壁上,把3个瓶子固定在一起。

双手握住瓶壁,嘴唇分别靠近瓶口吹气,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8.水哨取一吸管,用剪刀在吸管中央开一个小口,不要剪断,让吸管一端插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

将吸管弯成直角,用嘴连续吹气,同时调节吸管插入水的深度,能听到悦耳的哨声吗?9.潜水艇模型。

● 铅笔类1.惯性实验只用铅笔即可,将铅笔扔出,铅笔离开手之后仍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只用铅笔,将铅笔扔出,铅笔将由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两手用力折铅笔,铅笔可以被折为两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用器材只是铅笔,用力捏铅笔时发现手指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说明手也受到铅笔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重力的存在和方向将铅笔从高处自由丢下,铅笔将竖直向下落,说明铅笔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压强的大小因素用一端削好的铅笔,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7.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若将铁块放在多只铅笔上重做上述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8.利用积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所用器材有细铜丝,刻度尺和铅笔,将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L,数出铜丝匝数N。

然后根据D=L/N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9.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铅笔两端都削好,若将铅笔芯和灯泡连入电路,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若将外部木材和灯泡连入电路时,灯泡不亮,说明木材是绝缘体。

10.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将铅笔的木材劈开露出铅笔芯,将铅笔芯的两端连入电路,这时灯泡发光,调节其中一端线头在铅笔芯上的位置,即减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时灯泡变亮;若再增加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时,灯泡变暗。

说明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11.光的直线传播将铅笔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光的折射现象用玻璃杯、水和铅笔做光的折射实验,在玻璃杯中装入半杯水,再将铅笔插入水中,发现铅笔的水中部分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现象。

13.探究声音的传播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

发现后者的声音比前者大得多。

因为前者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到耳膜的,后者声音是经过牙齿、骨骼传到耳膜的。

14.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把铅笔的下端绕上几圈铁丝,按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放手后,铅笔上浮,最后竖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铁丝匝数后,可使其下沉,以此来验证物体的沉浮条件。

15.演示导体和绝缘体把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将铅笔木质部分或铅笔芯串联在电路中,看灯泡是否发光,从而可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 乒乓球类1.演示微小形变在乒乓球上打一孔并插入一支透明细胶管或玻璃管,内装有颜色水,用手挤压球两侧,可看到管中水位明显发生变化:说明体积变化,即球向内有形变。

2.显示振动用细线系一黄色(为了醒目)乒乓球靠近音*放置,用锤敲音*的一边,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不断地弹开。

3.浮力产生原因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当球下部集满水后,乒乓球会很快上浮。

4.浮沉条件三个相同的黄色乒乓球A是原装,B注适量水并封闭,使ρ=ρ水,C是注入足量水,然后将三个球同时放入水中,A漂浮,B悬浮,C下沉。

结论:浮沉与F浮和G的大小有关系,ρ与ρ水有关系。

5.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玻璃漏斗口朝下,将乒乓球置于瓶颈处释放,球会掉下;若从上端吹气,则球会贴在颈处不会掉下。

把黄色乒乓球置于倒扣的玻璃杯底上,让水笼头中的水流出,可以看到球并没有被冲走,而是在杯底上晃动。

6.转动力学──“去而复还”。

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在乒乓球的内侧,用力压出,球滚出去后会自动返回,很有趣。

7.动能势能转化球从一定高度落下,速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表面弹起上升,速度越来越小,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动能转化为势能。

8.弹性碰撞在研究碰撞现象中,对碰撞结果的分析理论较难理解和记忆,用乒乓球演示运动的小物体与静止的大物体相碰结果;大物体不动,小物体被原速弹回效果明显,人人可做。

9.惯性“反常”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让球停留在中间位置,突然加速减速,发现球的运动方向与外界变化相同,即加速时球向前,减速时球向后。

10.水平仪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将玻璃管放在桌面上,当球停留在中间位置时,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 试管类1.可以托住水的窗纱取一小号试管,先向管中注满水,用一小块窗纱盖住瓶口,再用细线沿管口将窗纱扎紧,再用手将管口按住,小心地将试管倒转过来,放开后,虽然窗纱上有许多小孔,但水却流不出来。

在讲解大气压强时,辅助以这个实验,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兴趣,效果更加强烈,直观。

2.吸不走的饮料准备一个干净的试管,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根干净的细玻璃管,在试管中装满饮料后,用橡皮塞将瓶口密封好,然后请同学用力吸,结果任你怎样吸,饮料就是吸不出来。

这是由于没有大气压的作用,瓶中的饮料压不上来。

3.自动上升的试管取一只粗试管,再取一只口径比粗试管稍小一些的细试管。

首先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大约一半深度处时,迅速将两试管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并没有落下来,而是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

这是由于细试管的上端没有大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细试管上升。

由于篇幅有限,如直尺类、纸张类、硬币类、橡皮筋类、小平面镜类等等就不一一列举。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小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创造、分析、探索等能力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