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彩绘知识一
古建筑油漆彩画

古建筑油漆彩画是指用油漆彩绘的一种装饰工艺。
有建筑物外墙壁画、门窗框心和柱子的彩色画等多种类型。
在青砖上彩绘图案,题材大多为花鸟虫鱼和民间传说。
古代著名建筑彩画以北京故宫的“五百罗汉图”最具规模。
古建筑油漆彩画也叫彩画。
油漆彩画就是彩画,是装饰性很强的木雕、砖雕、石刻、壁画等美术品。
这些作品或出于某种需要,或取决于某种审美情趣,而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装饰图案,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7。
五福捧寿(壁画) 5。
悬壁飞丹(壁画) 5。
博古纹样3。
博古云龙(壁画) 3。
双凤朝阳(图) 2。
狮子滚绣球(壁画) 2。
二龙戏珠(图) 2。
万古长春(壁画) 2。
喜鹊闹梅(壁画) 2。
牡丹花石榴图(图) 2。
喜鹊登枝(图) 2。
八仙过海(图) 2。
三阳开泰(图) 1。
连年有余(壁画) 1。
红梅报春(壁画) 1。
一帆风顺(壁画) 1。
吉祥花草(壁画) 1。
水浪花纹(壁画) 1。
松鹿图(壁画) 1。
群仙祝寿(壁画) 1。
狮子滚绣球(壁画) 1。
佛手卷书(壁画) 1。
古代宫廷壁画7。
七擒孟获(壁画) 6。
龙马负图(壁画) 6。
封神榜(壁画)6。
梅开五福(壁画) 6。
鹤鹿同春(壁画) 6。
日月合璧(壁画) 6。
松竹梅岁寒三友(壁画) 6。
天官赐福(壁画) 6。
麻姑献寿(壁画)6。
二龙戏珠(壁画) 5。
流云百福(壁画) 5。
百鸟朝凤(壁画) 5。
三阳开泰(壁画) 5。
连升三级(壁画) 5。
宝相花(壁画) 5。
莲池采莲(壁画) 5。
江山锦绣(壁画) 5。
如意吉祥(壁画) 5。
松竹梅岁寒三友(壁画) 5。
三羊开泰(壁画) 4。
鸳鸯荷花(壁画)4。
狮子牡丹(壁画) 4。
三星拱照(壁画) 4。
百年好合(壁画) 4。
孔雀开屏(壁画) 4。
牡丹绶带(壁画) 4。
花好月圆(壁画) 4。
步步高(壁画) 4。
百鸟朝凰(壁画) 4。
绶带鸟(壁画) 4。
凤穿牡丹(壁画) 4。
古建筑彩绘详解

古建筑彩绘详解唐盛唐是我国彩绘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营造法式》“彩画作”总结了隋、唐、五代以来流行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工艺及作法,规范了按工艺程度、图纹用意及材料划分若干等级,按等级的不同施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上。
《营造法式》规范了六种基本做法: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解绿结华装、丹粉刷饰和杂间装。
唐式五彩装彩画图案大多以红色作底,青、绿、朱、白、黑五色攒退,色彩鲜艳,以暖色为主,图案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样多以花草为主,布局没有三廷之分,总体效果疏朗大气。
唐式朱墨彩画朱墨彩画的特点是色调淡雅,一般不是用纯色,两笔起晕。
图案边缘用朱红色勾线,这是不同于五彩装和碾玉装之处。
图案以花叶为主,多是两方连续纹样,构图翻卷折叠,起伏回旋似水波,舒卷万千,风雅之至。
宋宋代的建筑形式比唐代规模更宏大,变化也愈加繁多,彩绘的表现手法也更为丰富。
其特点是用墨更讲究笔法的流畅飘逸、线条的刚劲挺拔,花纹图案也变得活泼多样。
在操作技法上,宋代以线条轮廊和图案造型为主、以退晕技法为辅、以青绿为主色、以红黄为陪衬,风格清淡雅致。
由于宋代禁止民间私设金炉溶金,所以彩绘中很少用金饰,这也成为宋代彩绘的一大特色。
宋式五彩遍装彩五彩遍装是在唐代五彩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青、绿、朱三色为主色调的一种彩画形式。
图案外缘以青、绿、朱三色叠晕,枋心内饰以五彩花纹或者五彩锦纹,一般来说,红底饰以青绿花纹,青底饰以红绿花纹,色彩相间形成对比色,认色攒退,精工细作宋式碾玉装彩画元元立国不到百年且战乱不止,现今留存的彩绘很少,只有山西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几处实物。
但分析研究这些仅存的实物可以得知,元代彩绘对我们建筑装饰的发展仍有一定的贡献。
主要是以青绿为主调、同时辅以黑白线作各部图案的轮廊线,使作品更加明晰典雅。
元代还首创了在建筑物的枋心添加泥塑图案这一新的技法。
明明代是建筑和彩绘的繁荣时代,其主要品种有云龙彩画和龙草彩画,旋子彩画技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格考试古建彩绘常识一

老北京的宫殿、王府、官邸、庙宇、住宅……无不遵循着“官式”建筑。
这是一种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物上的体现。
如果不按一定的规矩建,即为“逾制”,会受到惩罚。
官式建筑已经融于古建之中,成为建筑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金碧辉煌,不过等级也十分森严,这与连续几个朝代在北京建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官式建筑中,殿顶就有很多变化,也都有讲究,一般可分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就是这种殿顶。
重檐歇山顶除了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现在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单檐庑殿顶就是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单檐歇山顶则是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
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
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硬山顶也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殿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
攒尖顶一般有多种形式,也容易辨认。
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
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
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1.将间彩:将间彩是指在古建筑的屋檐、廊柱和梁架等构件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以砖雕、木雕或线刻的装饰图案为基础,运用红、黄、绿、蓝等颜色进行填充和描绘。
2.壁画:壁画是指在古建筑的墙壁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描绘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
常见的壁画样式有刻线法、描绘法和写实法。
3.砖雕线刻彩绘:砖雕线刻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砖雕和线刻装饰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细致的颜色和精致的线条,以增加装饰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4.文字彩绘:文字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匾额、对联和楹联等文字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书法艺术和彩绘技巧相结合,以凸显文字的意境和美感。
1.配色:首先需要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彩绘。
一般来说,应当选择与古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的色彩,以营造出历史感和艺术美感。
2.打底:在进行彩绘之前,需要先对古建筑进行打底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墙面清洁、修补裂缝和平整表面,以保证彩绘的质量和持久性。
3.看样和定稿:选择合适的彩绘样式和图案,进行彩绘的布局和设计。
在确定了样式和图案后,进行彩绘前的最后审定。
4.画线:根据定稿,使用铅笔或细线条,将彩绘的线条、图案和文字进行勾画。
这一步骤需要非常仔细和精确,以确保彩绘的准确和美观。
5.上色:根据画线完成的轮廓,使用涂料进行上色。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对颜色的运用和层次的掌握,以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和立体感。
6.着色:在彩绘完成后,根据需要对彩绘进行着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涂抹透明的着色剂和清漆来增加彩绘的光亮度和抗污性。
7.润色和修饰:润色和修饰是指对彩绘进行最后的修整和润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增加彩绘的细节和质感,提升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8.保护:最后,需要对彩绘进行保护处理。
可以使用防水、防火和防腐等涂层,以增加彩绘的耐久性和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
综上所述,古建筑彩绘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艺,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修养。
古建筑彩绘施工详细介绍

古建筑彩绘施工详细介绍
古建筑彩绘施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包括选定设计方案、准备彩绘所需的颜料、工具和设备,并对施工场地进行准备工作,如搭建脚手架等。
2. 打底涂料:在要彩绘的表面涂上底漆或者打底涂料。
打底的目的是使彩绘更加牢固。
3. 布线定位:利用绳、直尺等工具进行线性的定位,把图案和草稿映射到实际墙体上。
4. 镜花水泥:将细致雕琢的石雕浮雕雕塑等装在墙上或者彩绘内,该环节并不是每个古建筑彩绘施工项目都需要。
5. 基础颜色:涂上整体的基础颜色,这里需要根据要求仔细选好彩料,以保证彩绘的持久性。
6. 局部着色:根据设计方案、手稿和现场实际情况,在基础颜色的矿工上进行局部着色。
7. 视觉检查:完成静态视觉检查后,进行动态视觉的检查,并在检查记录上详细注明。
8. 粘贴金箔:将金箔粘贴到彩绘上方,用胶水等工艺将其固定的表面。
9. 保护处理:考虑到古建筑彩绘的保护性,需要对彩绘表面做好一些防护工作,如采用特殊的防尘材料等。
10. 完工验收:对刚结束的工程进行综合验收,主要检查项目有:彩绘是否完整,颜色是否真实等。
以上是古建筑彩绘常规的施工步骤,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
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
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
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古建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它以古建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勾画和鲜艳的色彩,展现出古建筑的雄伟、庄严和美丽。
古建彩画的布局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布局结构:古建彩画一般采用对称布局和层次布局。
对称布局是指画面中建筑物的左右对称分布,整体形象稳定而庄重。
层次布局则是指画面中建筑物的前后分布,远近有序,给人以深度感。
这些布局结构有助于突出建筑物的美感和空间感。
二、色彩运用:古建彩画以鲜艳的色彩为主要特点。
在使用色彩上,古建彩画注重明暗对比和颜色的概念。
明暗对比是指通过色彩的明暗度,突出建筑物的主体部分和细节。
颜色的概念是指色彩的变化和组合,通过对不同颜色的运用,突出建筑物的重要部分,表达建筑物的独特之美。
三、线条描绘:四、人物插画:在古建彩画中,人物插画常常被用来增加画面的生动感和艺术气氛。
人物插画一般以建筑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表现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这些人物插画以小品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不仅展示了建筑物的尺度和功能,还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五、文字补充:古建彩画中的文字补充是为了增加画面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文字一般以古代的字体形式出现在画面的上部或下部,内容多与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有关。
通过文字的添加,古建彩画既起到了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又增加了画面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古建彩画的布局和特征主要体现在布局结构、色彩运用、线条描绘、人物插画和文字补充等方面。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古建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古建筑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彩绘风格、技法和材料选择都会对建筑的整体气氛和风貌产生影响。
在建筑学界,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与施工工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将从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和介绍施工工艺步骤。
一、古建筑彩绘分类古建筑的彩绘历史悠久,从宋代开始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彩绘活动,到清代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期。
根据历史的演变和艺术形态的不同,古建筑彩绘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文化彩绘文化彩绘以释经、佛教畫、道教畫为主,每种教派有其特有的绘法,具有不同的宗教意义,例如天花板上的十二生肖和吉祥图案等。
2、建筑彩绘建筑彩绘主要体现在建筑部件和建筑装饰方面,如石雕、木雕和石窗花等。
在建筑彩绘中,色彩丰富、浓烈,其主要功能是美化和丰富建筑的艺术形态。
3、人物画人物画主要是针对寺院等地方的彩绘,其画面包含佛祖、仙圣、名贵僧侣肖像等,人物明显、构图规整,颜色鲜艳,层次分明。
二、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步骤展开说明古建筑彩绘作为一门高层次艺术,其成品的质量要求严格,步骤也非常繁琐。
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主要包括筹划和设计、调配彩料、基层打磨和修补、刻制、绘画和保护等环节。
1、筹划和设计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的第一步是进行筹划和设计。
根据彩绘的设计图纸,确定要使用的颜色、材料和制作工艺,以及随后的施工流程和时间表。
2、调配彩料调配彩料是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颜料的品质、色彩均一度和质地稳定性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彩绘的效果。
考虑到古建筑有其特殊的性质,低污染、低腐蚀、防腐保护等是选择配色的重要依据。
3、基层打磨和修补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的第三步是基层打磨和修补。
基层处理包括木石材的打磨、涂刷基础涂料、梗架组装等。
基层打磨、基础涂料施工和底漆调整通常需要多次反复进行。
4、刻制刻制是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制作效果。
其中,飞白、线刻和电切都是常用的刻制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的宫殿、王府、官邸、庙宇、住宅……无不遵循着“官式”建筑。
这是一种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物上的体现。
如果不按一定的规矩建,即为“逾制”,会受到惩罚。
官式建筑已经融于古建之中,成为建筑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金碧辉煌,不过等级也十分森严,这与连续几个朝代在北京建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官式建筑中,殿顶就有很多变化,也都有讲究,一般可分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就是这种殿顶。
重檐歇山顶除了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现在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单檐庑殿顶就是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单檐歇山顶则是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
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
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硬山顶也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殿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
攒尖顶一般有多种形式,也容易辨认。
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
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
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盝顶也分多角,但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的数目与角数相同。
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如故宫御花园及太庙中的井亭,即是六角盝顶。
卷棚顶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陇一脉相通。
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物件,一般有大吻(正脊吻)和垂脊吻之分。
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
目
前国内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
太和殿的大吻,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明清时代宫殿正吻的典型作品。
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
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
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风仙人”,也叫“仙人骑风”,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风”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
从“仙人骑风”向后上方排列着若干小兽,均称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数目也不一。
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1个。
随着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如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大都是5个。
每个垂脊兽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含意,从前面向后上方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有鳞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是封建社会皇帝的代称。
凤: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是封建社会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狮: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
天马:意为神马。
汉朝时,对得自西域良马的统称。
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狻猊: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押鱼:海中异兽,亦可兴云作雨。
獬豸: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亦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即虬、螭之类,虬有独角,螭无角。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
垂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行什”开始,最前面的“龙”较稳定,不易被减掉。
瓦件的种类、尺寸、颜色、质料等,亦是区别殿宇等级的明显标志。
其中的彩绘,是古典建筑木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一种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彩绘主要出现在檩枋部位。
檩枋部位一般分成枋心、找头、箍头、盒子以及皮条线:枋心是檩枋中心,可随檩枋本身的长短面增减,但其长度以不影响协调感为宜;找头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间部位,由找头本身、皮条线、盒子、箍头等部分组成,如檩枋较长,找头部分可延长,皮条线沿边用双线,加箍头、盒子等;箍头是指檩枋尽端处的彩绘线;盒子是找头部分的一段小空间;皮条线是五大线之一,亦是组成找头的一部分。
彩绘同样有种类和等级的差异。
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
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特别的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
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绘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及龙草和玺之分。
金龙和玺的整组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
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头向下)。
盒子中画坐龙。
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
降龙之处,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龙凤和玺的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
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
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
龙草和玺的级别又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
绿地画龙,红地画草。
大草图案配以“法轮”,又称“法轮吉祥草”,简称“轱辘草”。
除和玺彩绘外,还有旋子彩绘、苏式彩绘和其他彩绘。
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
这种彩绘用途极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
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绘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用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
旋花的中心称为旋眼;旋子花圈则由三层组成,最外一层为一路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瓣,一般找头内由一个整圆的旋子图案和二个半圆旋子组成一个单元图案,俗称“一整两破”。
找头图案部位,经常出现的图案也不一样。
找头部位大于“一整两破”的面积时,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和“一整两破加两道”等形成;找头部位小于“一整两破”单元图案时,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与半旋花,共用一路瓣。
“勾丝咬”,即只用一路瓣组成图案。
“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两个半旋子的一半。
旋子彩绘中同样有等级之分。
金琢墨石碾玉是旋子彩绘中的最高级,各大线及各路瓣都沥粉贴金,相当华贵;烟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级旋子彩绘,图案中“五大线”贴金,各路瓣用墨线。
旋子彩绘中的等级,基本上以用金量多少为依据,其等级依次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
苏式彩绘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绘,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四合院。
苏式彩绘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
颐和园中的长廊,应是苏式彩绘的样板画廊。
金琢墨苏画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则是
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主要线条用贴金法。
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
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