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彩绘与纹样

合集下载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一:彩画布局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

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

中国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

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

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

古建彩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粕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1、彩画特征作用:油漆彩画涂在木料上本来为的是避风日雨雪的侵蚀。

随着历代帝王腐朽,颜色工料随着讲究,为中国古建筑上一种重要装饰。

分类:殿式和苏式。

苏式:是程式化象征的画题,如龙、凤、锦、旋子、西蕃莲、西蕃草、夔花等。

这些都用在最庄严的宫殿上。

苏式:以写实的笔法和画题为主,自然现象如山水、花卉、葡萄、莲花、牡丹、桃子、佛手等;器皿如鼎、砚、书、画等;动物如仙人、仙鹤、蛤蟆、蝙蝠、鹿、蝶等;字如福寿等。

殿式的分类: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和玺的分类: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金琢墨和玺、楞草和玺、连草和玺等。

它以图案来分类。

旋子的分类: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等,它以色彩来分类。

2、彩画分配:枋心:将梁枋大略分为等分的三段,中段称枋心。

枋心合梁枋彩画的中心,但只占全长三分之一。

箍头:箍头是梁枋左右两段的外极端,“箍”在枋的两“头”称箍头。

第三章?清代的建筑彩画

第三章?清代的建筑彩画

第三章?清代的建筑彩画第三章清代的建筑彩画按照清式彩画主要特征分五类(图前附):1.和玺彩画2.旋子彩画3.苏式彩画4.宝珠吉祥草彩画5.海墁式彩画第一节和玺彩画根据不同内容等级不同,和玺彩画分为:1.金龙和玺2.龙凤和玺3.凤和玺4.龙草和玺5.龙凤方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6.梵纹龙和玺及六字真言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

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

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古建筑彩画工艺之一。

即用装有胶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状物的尖端有孔的管子,按彩画图案描出隆起的花纹,上面涂胶后贴以金箔,以求图案有立体感。

)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枋心(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

长度约占整个梁枋的三分之一。

)藻头(俗称找头,指梁枋彩画的枋心与箍头之间的部分。

)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箍头(梁枋彩画左右两段的外端,有“箍在枋的两头”之意。

)盒子(彩画箍头内略似方形的部分。

当梁枋构件太长时,则在箍头和藻头之间添加盒子,内画图案。

盒子也有菱形或其它形状者。

)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和玺彩画的绘制术语之一。

古建彩绘与纹样

古建彩绘与纹样

运用实例
吸取了旋子彩画 中的元素,为了 统一协调和突出 主题减少了色彩 的数量
运用实例
旋子彩画俗称学子、 蜈蚣圈,等级仅次于 和玺彩画,其最大的 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 了带卷涡纹的花瓣, 即所谓旋子。旋子彩 画最早出现于元代, 明初即基本定型,清 代进一步程式化,是 明清时期汉族建筑中 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 类型
商业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彩画的改 良
胶料的改良 传统建筑彩画用胶料主要是骨胶作粘接剂,用作调制沥粉及各 种颜料的,对这种用胶作法的彩画,一般通称为“胶做彩画”; 少量以光油代替骨胶作为粘接剂,一般通称为“油做彩画”。 传统胶料有粘接性好、无污染等优点,但也有工序复杂夏天易 霉变等缺点。 因此,现代条件下传统胶料的改良提出了现实意义。经试验发 现,现代化工胶料有诸多优点,并且可行。 1)醋酸乙烯乳液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胶料,是世界产量最大 的50种化工产品之一。运用于彩画具有经济性好、干燥快、 粘接力强、工序简单、与辅料亲和性好等优点。 2)聚乙烯醇。聚乙烯醇树脂系白色固体,外型分絮状、颗粒状、 粉状三种;无毒无味、无污染。其水溶液有很好的粘接性和成 膜性;用于建筑彩画可以用水做媒介剂,具有粘接型号、成膜 快、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缺点是有刺激性、低毒性。
近代
1949 年后,厦门现代主义 建筑盛行,主要建筑材料 为涂料、砖石、水泥砂浆、 外墙饰面砖、石材、玻璃 等,形成以中高明度、中 纯度的黄色或黄红色为主 辅色的色彩特征。1978 ~ 1990年期间,建筑色彩再 次随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 而转变,特别是因为水泥、 涂料、水刷石、马赛克和 瓷砖等建筑材料的丰富, 建筑色彩的用色自由度提 升,中明度的无彩色白, 中明度中纯度的红色、黄、 蓝色成为主辅色。
传统建筑彩画的工艺

古建彩绘与纹样..

古建彩绘与纹样..

现代
1990 年之后,高技派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的风行,致使厦门建筑色彩趋向冷色调, 形成以无彩色系的N、金属银与中高明度、低纯度B、B G、PB、G 等为主的主辅 色调。 由此可见,现代彩画主色调以亮色为主,灰色为辅。而不是从前的红色等鲜艳的 颜色为主。
Hale Waihona Puke 彩绘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古建筑依然被众多城市所运用, 自然有它毅然不倒的道理,特别是经过精心雕琢的 古建筑,古建筑彩绘更是为古建筑增添加彩。先前 的建筑物可能会偏向浓重的色彩,后期的古建筑由 于彩绘的广泛运用,图案则千变万化,出现了古建 筑彩绘的几种表现形式。 苏式彩绘、旋子彩绘、和玺彩绘都为现代古建筑 彩绘所运用。其中和玺彩绘是配合着和玺彩绘、苏 式彩绘一起用的,苏式彩绘是用在四合院、花园里 的。如此则是对古建筑彩绘更简单化点,在居室、 店面、酒店等都有广泛的运用的。
商业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彩画的改 良
工艺的改良 传统建筑彩画的工艺较复杂,有几十道工序。操作难度较大, 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人力成本较高。针对这些局限性,在现代 条件下,提出以下改良方案: 针对丈量、配纸、起谱子三道工序,可以利用现代pc技术来 提高效率和效果。用电脑cad软件先设计纹样,再出图。 针对起谱子、扎谱子工序,可以利用工程放样、工程复印来提 高效率。 针对传统建筑的木作基材,传统建筑彩画是用一麻五灰工艺, 要用麻丝铺裹木件,以增加抗开裂的拉结力。施麻前后要抹五 道灰,以平整美观方便彩画施工。由于现代仿古建筑多是混凝 土面和抹灰面,有些古建构建是GRC材料,这些现代材料的防 腐蚀能力跟防开裂能力较强,针对此情况,一麻五灰的工艺可 改良为二道灰:基层处理——满刮中灰一道——打磨——清 理——满刮细灰一道。基层混凝土和抹灰层必须干透,以免灰 层起壳影响质量。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1.将间彩:将间彩是指在古建筑的屋檐、廊柱和梁架等构件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以砖雕、木雕或线刻的装饰图案为基础,运用红、黄、绿、蓝等颜色进行填充和描绘。

2.壁画:壁画是指在古建筑的墙壁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描绘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

常见的壁画样式有刻线法、描绘法和写实法。

3.砖雕线刻彩绘:砖雕线刻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砖雕和线刻装饰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细致的颜色和精致的线条,以增加装饰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4.文字彩绘:文字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匾额、对联和楹联等文字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书法艺术和彩绘技巧相结合,以凸显文字的意境和美感。

1.配色:首先需要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彩绘。

一般来说,应当选择与古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的色彩,以营造出历史感和艺术美感。

2.打底:在进行彩绘之前,需要先对古建筑进行打底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墙面清洁、修补裂缝和平整表面,以保证彩绘的质量和持久性。

3.看样和定稿:选择合适的彩绘样式和图案,进行彩绘的布局和设计。

在确定了样式和图案后,进行彩绘前的最后审定。

4.画线:根据定稿,使用铅笔或细线条,将彩绘的线条、图案和文字进行勾画。

这一步骤需要非常仔细和精确,以确保彩绘的准确和美观。

5.上色:根据画线完成的轮廓,使用涂料进行上色。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对颜色的运用和层次的掌握,以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和立体感。

6.着色:在彩绘完成后,根据需要对彩绘进行着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涂抹透明的着色剂和清漆来增加彩绘的光亮度和抗污性。

7.润色和修饰:润色和修饰是指对彩绘进行最后的修整和润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增加彩绘的细节和质感,提升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8.保护:最后,需要对彩绘进行保护处理。

可以使用防水、防火和防腐等涂层,以增加彩绘的耐久性和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

综上所述,古建筑彩绘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艺,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修养。

传统建筑彩画的图案纹饰研究

传统建筑彩画的图案纹饰研究

实上,古代建筑构件早期就曾用带花纹的丝 龙草相间图案的为龙草和玺彩画,用于皇帝 多民间的匠师,他们可以随便选题材绘画。
织品裹为装饰,长期与彩画共存。如著名的秦 敕建的寺庙中轴建筑上。画人物山水、花鸟 例如北京的许多寺庙的彩画富于地方特色风
咸阳宫就是“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北宋所 鱼虫的为苏画和玺彩画,用于皇家游览场所 味,不按官式做法,由当地匠师自由绘画。这
同。作为建筑装饰手段,彩画是附属于建筑的 坛、月坛等建筑上。龙凤图案相间的为龙凤
除宫殿彩画外,还有民居建筑、寺院、贵
一种工艺美术形式。而建筑彩画与纺织、印 和玺彩画,一般画在皇帝与皇后皇妃们居住 族府第等建筑上装饰的彩画。这些彩画均不
染、刺绣等工艺美术,本来就有密切联系。事 的寝宫建筑上,以表示龙凤呈祥的意思。画 能按宫廷建筑的样式来进行。而彩画的作者
1.和玺彩画
彩画”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画,一般都用“金 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旋子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或者官式彩 龙和玺大点金”,特别是在主梁上大都用这 彩画在每个构件上的画面均划分为枋心、藻
228
艺术理论 2010·09 美术大观
头和箍头三段。这种构图方式早在五代时虎 化,主要以锦纹、西番莲、博古、写生画、团 独特艺术语言。主要表现两方面:一是色彩
ART PANORAMA 2010·09 艺术理论
传统建筑彩画的图案纹饰研究
On the Patterns i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olor Paintings
文/张 驰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建筑彩画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
厚。无论是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还是南方的
苏式彩画都在当代有所发展。随着中国社会

中国古代建筑-彩画

中国古代建筑-彩画

中国古代建筑-彩画彩画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的装饰,⽤⾊彩、油漆在梁、枋、⽃拱、柱、天花板等处刷饰或绘制花纹、图案乃⾄⼈物故事等,这些被绘画出来的各⾊纹样与图案就是彩画。

彩画除了具有装饰作⽤外,还可增加⽊料的防腐防蛀性。

我国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彩画的雏形,⾄秦汉时已很发达,出现了龙、云等纹样,南北朝时期受佛教的影响,彩画中⼜增添了卷草、莲花、宝珠、万字等纹样。

随着不断地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画法与名称也逐渐增多,明清时渐成定制。

明清时期的彩画,不仅已经发展到了⼗分成熟的阶段,⽽且它还对建筑的⾊彩起到了⼀个协调作⽤。

明清时期的整个建筑的⾊彩配置⾮常讲究。

由于琉璃⽡,尤其是明亮的黄⾊琉璃⽡被较多地使⽤,为了在⾊彩上更显突出,组合更耀眼、明丽,屋檐下的装饰⼀改宋代以前的暖⾊基调,⽽变为以青绿为主的冷⾊,所以,我们常说清代的彩画为青绿彩画。

青绿彩画与⾦黄⾊的琉璃⽡顶、朱红⾊的柱⼦组合,把整座建筑衬托得更为辉煌壮丽。

清式彩画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北京故宫内的彩画即是清式彩画。

清式彩画⼤体可分为三⼤类,包括和玺彩画、旋⼦彩画和苏式彩画。

每种彩画主要都是由箍头、枋⼼和藻头等⼏部分构成。

和玺彩画是明清建筑彩画中等级最⾼的,在故宫的建筑中很常见。

较突出的有太和殿和乾清宫。

以青、绿为主⾊,它的两个主要特征是:藻头为横“M"形,箍头、藻头、枋⼼上均画有象征帝王的龙纹。

旋⼦彩画多⽤在次要的宫殿、配殿或其他建筑上。

与和玺彩画的区别在于其藻头部分⽤的是⼀种旋⼦图案,在故宫的宁寿宫西庑的檐廊上⽤的就是旋⼦图案。

在宁寿宫花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上使⽤的多是苏式彩画,苏式彩画不再⽤龙、凤作图案,⽽⽤各式的⼈物、⼭⽔、花草、⾍鸟,布局上也灵活多变,在青绿⾊之外加⽤红黄等⾊,更显丰富多彩⽽⽣动有致。

此外,还有⼀种彩画是将和玺、旋⼦、苏式三种彩画的形式、图案混合运⽤,其表现⼿法更为灵活,但不能归于三⼤类中的任何⼀类,所以称为“杂式彩画”。

寺庙、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寺庙、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彩绘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三个等级。

和玺彩绘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

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

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

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彩绘与纹样
山西古建彩绘特色
1.晋祠
2.双林寺
3.王家大院
山西·太原晋祠,是古建筑及宋代 彩绘的历史瑰宝。辽代献殿,宋
代圣母殿,中国最早的立交桥,
晋祠最帅的帅哥宋代铜像,难老 泉...... 可惜祠内处处显得脏乱破旧, 文物也似被埋汰在布满蜘网的角 落......最爱那2000多年的大柏树, 它站了千年,静看时光流失,看 往日成昔。
侍女泥塑为宋代塑像,是我国古代 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共有43尊之多,为 圣母殿最著名的艺术品。邑姜居中而坐, 神态庄严,凤冠霞帔,雍容华贵,强烈 地表现出皇后的仪容与风采。其他彩塑 侍女像有的捧饮食,有的侍起居,有的 奏乐歌舞,有的捧文印翰墨等,身材的 尺寸都和真人大小差不多,这些侍从都 是根据秦制度六尚(尚冠、尚衣、尚食、 尚沐、尚席、尚书),唐宋因袭其制, 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 “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 “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 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廊结构上的斗拱、额坊、雀替、坊头等处的 木刻件及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件,形 式多样,做工极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北 方民居“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
双林寺,保存着中国现存明朝泥塑、彩塑、 悬塑、壁塑,工艺色彩之精美,有着中国最 多的彩绘,可媲云岗石窟中的彩绘。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 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 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在王家大院里,精美的石雕木雕随处可见。木雕主要集 中在梁架、斗拱、额枋、衬枋、挂落、垂花、雀替等建 筑细部,雕艺精湛,朱地金华,星光闪烁,一派富丽
她们或幽怨、或忧郁、或愠怒、或哀思, 神态自然逼真,面目俊俏可爱,造型生动, 眉目传神,表达出被禁锢深宫,身心备受摧 残的宫女的强烈不满情绪。其塑造手法突破 了古代寺院中宗教题材的平淡,采用现实主 义的创作手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 人物形象,是中国古代泥塑的精品,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平遥县城西南六公里处的双林寺,与县 城东北的镇国寺遥遥相对,堪称古老晋中大 地的一对艺苑奇葩,其中镇国寺以五代时期 的建筑风格享誉于海内,而双林寺则以两千 多尊彩绘泥塑及壁画闻名中外。双林寺原名 中都寺,因其地本为西汉时期中都县故城得 名。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 (1011)姑姑之碑。现存庙宇、围墙均为明清 建筑,寺院坐北朝南,庙群占地约一万五千 平方米,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 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 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 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 贞义祠,寺庙外围建高大夯土围墙,上置箭 垛,外观颇似一座城堡。
பைடு நூலகம்
王家大院的楹联匾额,如同 院内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 “三雕”艺术品一样,无不 贯注着深深的文意,引人注 目,启人联想。为王家大院 装饰艺术的又一大特色。在 整个大院里,凡堂必有楹联, 凡门户必有匾额。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