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彩绘简介
古建筑油漆彩画

古建筑油漆彩画是指用油漆彩绘的一种装饰工艺。
有建筑物外墙壁画、门窗框心和柱子的彩色画等多种类型。
在青砖上彩绘图案,题材大多为花鸟虫鱼和民间传说。
古代著名建筑彩画以北京故宫的“五百罗汉图”最具规模。
古建筑油漆彩画也叫彩画。
油漆彩画就是彩画,是装饰性很强的木雕、砖雕、石刻、壁画等美术品。
这些作品或出于某种需要,或取决于某种审美情趣,而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装饰图案,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7。
五福捧寿(壁画) 5。
悬壁飞丹(壁画) 5。
博古纹样3。
博古云龙(壁画) 3。
双凤朝阳(图) 2。
狮子滚绣球(壁画) 2。
二龙戏珠(图) 2。
万古长春(壁画) 2。
喜鹊闹梅(壁画) 2。
牡丹花石榴图(图) 2。
喜鹊登枝(图) 2。
八仙过海(图) 2。
三阳开泰(图) 1。
连年有余(壁画) 1。
红梅报春(壁画) 1。
一帆风顺(壁画) 1。
吉祥花草(壁画) 1。
水浪花纹(壁画) 1。
松鹿图(壁画) 1。
群仙祝寿(壁画) 1。
狮子滚绣球(壁画) 1。
佛手卷书(壁画) 1。
古代宫廷壁画7。
七擒孟获(壁画) 6。
龙马负图(壁画) 6。
封神榜(壁画)6。
梅开五福(壁画) 6。
鹤鹿同春(壁画) 6。
日月合璧(壁画) 6。
松竹梅岁寒三友(壁画) 6。
天官赐福(壁画) 6。
麻姑献寿(壁画)6。
二龙戏珠(壁画) 5。
流云百福(壁画) 5。
百鸟朝凤(壁画) 5。
三阳开泰(壁画) 5。
连升三级(壁画) 5。
宝相花(壁画) 5。
莲池采莲(壁画) 5。
江山锦绣(壁画) 5。
如意吉祥(壁画) 5。
松竹梅岁寒三友(壁画) 5。
三羊开泰(壁画) 4。
鸳鸯荷花(壁画)4。
狮子牡丹(壁画) 4。
三星拱照(壁画) 4。
百年好合(壁画) 4。
孔雀开屏(壁画) 4。
牡丹绶带(壁画) 4。
花好月圆(壁画) 4。
步步高(壁画) 4。
百鸟朝凰(壁画) 4。
绶带鸟(壁画) 4。
凤穿牡丹(壁画) 4。
古建筑彩绘详解

古建筑彩绘详解唐盛唐是我国彩绘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营造法式》“彩画作”总结了隋、唐、五代以来流行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工艺及作法,规范了按工艺程度、图纹用意及材料划分若干等级,按等级的不同施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上。
《营造法式》规范了六种基本做法: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解绿结华装、丹粉刷饰和杂间装。
唐式五彩装彩画图案大多以红色作底,青、绿、朱、白、黑五色攒退,色彩鲜艳,以暖色为主,图案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样多以花草为主,布局没有三廷之分,总体效果疏朗大气。
唐式朱墨彩画朱墨彩画的特点是色调淡雅,一般不是用纯色,两笔起晕。
图案边缘用朱红色勾线,这是不同于五彩装和碾玉装之处。
图案以花叶为主,多是两方连续纹样,构图翻卷折叠,起伏回旋似水波,舒卷万千,风雅之至。
宋宋代的建筑形式比唐代规模更宏大,变化也愈加繁多,彩绘的表现手法也更为丰富。
其特点是用墨更讲究笔法的流畅飘逸、线条的刚劲挺拔,花纹图案也变得活泼多样。
在操作技法上,宋代以线条轮廊和图案造型为主、以退晕技法为辅、以青绿为主色、以红黄为陪衬,风格清淡雅致。
由于宋代禁止民间私设金炉溶金,所以彩绘中很少用金饰,这也成为宋代彩绘的一大特色。
宋式五彩遍装彩五彩遍装是在唐代五彩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青、绿、朱三色为主色调的一种彩画形式。
图案外缘以青、绿、朱三色叠晕,枋心内饰以五彩花纹或者五彩锦纹,一般来说,红底饰以青绿花纹,青底饰以红绿花纹,色彩相间形成对比色,认色攒退,精工细作宋式碾玉装彩画元元立国不到百年且战乱不止,现今留存的彩绘很少,只有山西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几处实物。
但分析研究这些仅存的实物可以得知,元代彩绘对我们建筑装饰的发展仍有一定的贡献。
主要是以青绿为主调、同时辅以黑白线作各部图案的轮廊线,使作品更加明晰典雅。
元代还首创了在建筑物的枋心添加泥塑图案这一新的技法。
明明代是建筑和彩绘的繁荣时代,其主要品种有云龙彩画和龙草彩画,旋子彩画技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1.将间彩:将间彩是指在古建筑的屋檐、廊柱和梁架等构件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以砖雕、木雕或线刻的装饰图案为基础,运用红、黄、绿、蓝等颜色进行填充和描绘。
2.壁画:壁画是指在古建筑的墙壁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描绘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
常见的壁画样式有刻线法、描绘法和写实法。
3.砖雕线刻彩绘:砖雕线刻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砖雕和线刻装饰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细致的颜色和精致的线条,以增加装饰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4.文字彩绘:文字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匾额、对联和楹联等文字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书法艺术和彩绘技巧相结合,以凸显文字的意境和美感。
1.配色:首先需要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彩绘。
一般来说,应当选择与古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的色彩,以营造出历史感和艺术美感。
2.打底:在进行彩绘之前,需要先对古建筑进行打底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墙面清洁、修补裂缝和平整表面,以保证彩绘的质量和持久性。
3.看样和定稿:选择合适的彩绘样式和图案,进行彩绘的布局和设计。
在确定了样式和图案后,进行彩绘前的最后审定。
4.画线:根据定稿,使用铅笔或细线条,将彩绘的线条、图案和文字进行勾画。
这一步骤需要非常仔细和精确,以确保彩绘的准确和美观。
5.上色:根据画线完成的轮廓,使用涂料进行上色。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对颜色的运用和层次的掌握,以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和立体感。
6.着色:在彩绘完成后,根据需要对彩绘进行着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涂抹透明的着色剂和清漆来增加彩绘的光亮度和抗污性。
7.润色和修饰:润色和修饰是指对彩绘进行最后的修整和润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增加彩绘的细节和质感,提升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8.保护:最后,需要对彩绘进行保护处理。
可以使用防水、防火和防腐等涂层,以增加彩绘的耐久性和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
综上所述,古建筑彩绘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艺,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修养。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
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
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
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雕梁画栋——中国古建筑彩绘(1)

雕梁画栋——中国古建筑彩绘(1)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古建彩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彩绘就是俗称的丹青,指古代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是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彩绘最初为了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
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我们按朝代来说说彩绘的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没有留下来彩绘相关的完整遗物。
中国夏商西周时代是绘画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这一时期的典型产品是青铜器,又称为青铜时代。
现在发现的此期绘画实物主要是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和漆木器的纹饰,基本上都是装饰性图案。
根据商代贵族墓葬的夯土中遗留下来的表面呈朱红色的饕餮(tāo tiè)纹和雷纹的模印,可以推断表面涂色的雕刻技术已经使用于地面建筑,特别是宫室、坛庙等高级建筑。
妇好墓遗址——商代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四大凶兽之一。
雷纹周朝时的绘画主要画于布帛、金属、竹器、丝织物、墙壁上,壁画是那个时代最为光盛之物。
这个时期的布帛技术进步了很多,帛画繁多,布的颜色也有青、白、赤、黑、黄五种,并且能够和谐搭配、调和,衍生出更多的色彩。
周朝时期,十二章纹已明确形成。
章服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东汉初年,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
十二章纹彩绘二十八宿图衣箱——东周文物二、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人物活动的纪事性绘画作品,则是与礼崩乐坏、个人地位上升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
春秋时期有了彩绘的雏形。
秦汉时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艺术主要包括宫廷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及汉代帛画三个部分。
画像砖石艺术也是秦汉绘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秦汉时期,西蜀成都已经出现种类繁多的精美漆器,都是彩绘技术不断进步的说明。
秦彩绘云龙纹圆铜镜秦汉时期蚕茧型彩陶壶冰石汉代画像砖汉墓壁画三、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西晋开始,佛教建筑广泛兴起,卷草、莲瓣、宝珠等一些与佛教相关的花纹都成为建筑彩绘的创作主题,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提高了以往的建筑装饰传统。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和特点中国古建筑彩画是指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的彩绘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和特点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包括壁画、彩绘雕梁、彩绘门楣等。
壁画是在建筑的内墙上绘制的图画,常见于寺庙、宫殿等地;彩绘雕梁则是将彩绘艺术应用于建筑的梁上,常见于民居、庭院等地;彩绘门楣是指在门楣上绘制的彩画,常见于古代官府、豪华住宅等建筑中。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特点是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构图严谨。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色彩鲜艳丰富,常使用红、黄、蓝等鲜明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线条流畅是指彩画中的线条流畅自然,线条粗细适度,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构图严谨是指彩画的构图合理,画面整体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意境和寓意。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彩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因此,彩画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比如,在寺庙的壁画中常常绘制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寓意着修身养性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而在宫殿的彩绘雕梁中常常绘制吉祥图案和吉祥动物,寓意着吉祥和福运。
中国古建筑彩画还注重细节的表现和艺术的精湛。
在彩画中,细节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确的细节处理,使彩画更加生动、立体和具有艺术感。
同时,中国古建筑彩画的制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和技巧,需要画师具备高超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一幅精美的彩画作品。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和特点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它以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构图严谨为特点,注重意境和寓意的表达,同时追求细节的精湛和艺术的精神。
中国古建筑彩画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浅谈古建彩绘

浅谈古建彩绘古建彩绘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彩绘名目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即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
坛庙、寺院多用旋子彩画,宫殿建筑多用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则用于一般园林住宅建筑。
旋子彩画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图案。
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茎细长,缠络他物之上,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色淡红,又名鼓子草。
汉《神农本草图经》上有“鼓子革,又称旋子花”之说。
可见旋子花的名称来历颇早。
这种旋花纹状,以图案形式应用在器物的装饰上,早在汉代出土的瓦当上就发现了。
据现存实物考查,宋辽时期旋花变形图案就已使用在建筑彩绘上。
如辽统和二年(公元984)重建的蓟县独乐寺的梁枋上就出现了椭圆形旋花图案。
北宋时期,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第十四卷彩画部分也有一些旋花图案。
旋子彩画在元代初步形成,但尚为简单不成熟,如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梁枋彩绘。
梁枋两端藻头部位采用不等形式的圆形花瓣分布在中央的石榴花与如意头花心的周围,可见当时还没有被什么规矩所限,更未形成环状旋子花的格式与一整两破的图案布局。
元代不足一酉年的时间,又屡经战乱,在旋子彩绘图案的布局上虽然尚未定型,但对下一代的明清建筑旋子彩画起到了奠基作用。
明代迁都北京以后,开始大兴宫殿及寺庙建筑。
从此彩画工艺在建筑上的应用逐步扩大、图案题材多变,为建筑彩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明代建筑彩画的施用虽较广泛、但在文字上记载不多,仅从保留的实物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图案形式,一是金云龙彩画,用金量较大,多绘于宫殿及与皇帝有关的建筑上。
如故宫乾清门内檐大梁及西山潭柘寺大殿内粱等彩画,这种彩画图案在北京地区保留的不多了,应引超重视。
第二种是旋子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较简单,为一般庙寺祠堂建筑彩画,北京西山法海寺,东城智化寺,以及府学胡同文天祥祠等建筑都属于这个时期的旋子彩画。
明代旋子彩画具有四大特点。
(一)在梁枋的中心(枋心)部位一般不绘制图案,大多采用青绿叠晕的空枋心。
雕梁画栋——中国古建彩绘之美

雕梁画栋——中国古建彩绘之美
彩绘,在中国自古有之,被称为丹青,常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后来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被两者广泛运用和发扬光大。在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绘主要绘于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主要以梁枋部位为主,成语“雕梁画栋”便由此而来。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古建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彩绘简介
中国古建彩绘是我国独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一般分为三类: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其它的还有一些地方彩绘。
一,和玺彩画
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
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特别的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
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绘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及龙草和玺之分。
金龙和玺的整组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
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头向下)。
盒子中画坐龙。
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
降龙之处,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龙凤和玺的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
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
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
龙草和玺的级别又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
绿地画龙,红地画草
二,旋子彩绘
旋子彩绘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图案。
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茎细长,缠络他物之上,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色淡红,又名鼓子草。
汉《神农本草图经》上有“鼓子革,又称"旋子花”之说。
可见旋子花的名称来历颇早。
旋子彩画在元代初步形成,但尚为简单不成熟,如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梁枋彩绘,但对下一代的明清建筑旋子彩画起到了奠基作用。
明代迁都北京以后,开始大兴宫殿及寺庙建筑。
从此彩画工艺在建筑上的应用逐步扩大、图案题材多变,为建筑彩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
这种彩绘用途极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
明代建筑彩画的施用虽较广泛、但在文字上记载不多,仅从保留的实物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图案形式,一是金云龙彩画;二是旋子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较简单,为一般庙寺祠堂建筑彩画,北京西山法海寺,东城智化寺,以及府学胡同文天祥祠等建筑都属于这个时期的旋子彩画。
清代在明代建筑旋子彩绘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使建筑彩绘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旋子彩绘颇为盛行,成了当时庙寺建筑彩绘的主要形式。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了规制。
无论是图案的线路、做法、设色,题材以及用金最多寡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因此多年来画作工匠称旋子彩画为“规矩活”。
三,苏式彩画
苏式彩绘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四合院。
苏式彩绘
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
颐和园中的长廊,应是苏式彩绘的样板画廊。
金琢墨苏画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主要线条用贴金法。
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
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
四,地方彩画
地方彩画是根据国内局部地方习俗审美的一种彩画技术。
多由苏轼,旋子,和玺彩画演变而成。
其美观程度与其他彩绘效果大致一样,却体现了当地的特色习俗与审美。
地方彩画的规矩性模糊,并不与其他彩画的规矩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