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地域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域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域差异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域差异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历史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地域差异是中国多样性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中国地域差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理差异、气候差异、人文历史差异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

一、地理差异1. 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地域差异首先表现在其自然地理条件上。

中国地域广阔,包含了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沙漠、草原、森林、湖泊、河流等多种自然环境。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

比如,西南地区的山地和湖泊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而东北地区的平原和森林资源适宜发展农业和林业。

2.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南北地区的地形特点迥异。

南方地区地势多为丘陵高原,山地密布;北方地区则大多平坦开阔,有大片草原和沙漠。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影响着生产生活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城乡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也是中国地域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3. 自然资源中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盛产稻谷和水果;而北方地区的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这些自然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二、气候差异1. 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气候等。

南北差异、地形差异、纬度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温暖潮湿,多雨季节集中在夏季;而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 气候变化中国各地的气候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西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持续时间长,雨量充沛;而东北地区的季节性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形成鲜明对比。

气候差异对土壤肥力、农作物类型选择、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也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概述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概述
西部地区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 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 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地区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 术、资金匮乏,生态脆弱。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大意义呢?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 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富裕; 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 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因 素
…通信条件 、 市场经济…
劳动力素质较高
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 发育比较早,多种所有制经 济发展比较快
中、西部地带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
较低 落后 较低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劳动力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相对落后 市场经济发育相对落后

1、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的依据 和范围? 2、比较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 的差异 3、对外开放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 增长?(p18) 4、西部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5、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 行政区?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 广西、海南(暂未包括港、澳、台)
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原因:(1)东部地带的自然条件优越,濒临海洋,具有
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差,长期处于 较封闭的状态。(2)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东部好于 中西部地带。(3)历史时期形成的人们的心里特征也有 差异,东部地带的人们在经济竞争面前危机感和紧迫感较 强。

南北方东西部差异

南北方东西部差异
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 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b)
七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
P61-68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填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季 风

秦岭
淮河
1我、国我南国方南和方北和方北在方 南方地区
的哪地里理?它分们界都线位是于什 么__?______区?
P64页自我测评2:东部和西部的差异
方面 东 部 地 区 西 部 地 区
地形 多为平原、丘陵
多为高原、山地、盆地
气候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资源 耕地资源丰富 人口 人口稠密
草场、矿产、能源丰富 人口稀疏
城市 规模大而稠密
大城市少,城市稀疏
交通 海陆运输便利畅通 缺少水运,公路和铁路为主
三线接近 秦岭-淮河一线: 分南北 一月0°等温线:分亚热带和温带
800毫米等降水线:分湿润和半湿润、 水田和旱地。
3、中国东部和西部
•仔细观察课本62页《西部地区范围示意》, 注意东西部的范围。
•东、西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西部包括 了12个省
东部包括 了22个省

•政府的发展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资源优势 • 经济优势
缩 小 东 西 差
共 同 富 裕距源自经济 经济发达,缺少能源、矿产资源
资源丰富,有待开发
4、怎样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的)
•东西部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
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资源与能源等。 (举例:主要的资源与能源调配工程)

比较南北方、东西部差异

比较南北方、东西部差异
刘联军火攻创造了条件。经过此 役,曹军伤亡不计其数,曹操率 领残军逃回北方。
赤壁之战主要发生在哪条河流之上?
长江
水土不服,不熟悉水战是曹操大军失败 的一个重要原因。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解 释曹操大军为什么会失败。
曹操大军来自秦岭—淮河以北的 北方地区,该地区河流少,水量小, 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日常生活主 要靠陆路,因此曹操大军不熟悉水战, 导致失败。
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 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 差异(b)
见七社上61—68
复习教材,联系已学知识,思考下 列问题:
1、根据季风的影响,我国可以划分为哪两大区域? 2、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如:水分、热量和地形),
我国又可以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3、我国区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什
饮食习惯
以面食为主
以米饭为主
民居特色 严密、注重防寒
注重通风、防雨
课 208年,曹操带领20万大军 从江陵(今湖北江陵)南下,企
堂 图一举统一南方。孙权派周瑜带 领孙刘联军4万人,在赤壁拦击
探 曹军。曹军由于水土不服,不熟 悉水战,初次交锋就受到挫折。
究 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 以减少风浪颠簸,便于士兵能够 平稳地在船上行走。而这却为孙
5、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地是哈尔滨和广州的年平均气温曲线图, 读完后完成下列各题。
(1)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_4_0__ oC,40 气温oC 甲地 乙地 七月两地相差约__5__ oC;由此说明
两地气温相差最显著是在_1_月。 30
20
(2)甲乙两地中位于南方的是__乙__, 10
(3)哈尔滨是_甲_曲线,广州是_乙_曲线 0
-10
(4)如果想在春节期间看冰灯的最好 -20 去处是__甲__,如果想在春节期间欣

考点10: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考点10: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暑假时,某偶像歌手将在广州、西安、 拉萨、乌鲁木齐举办室外演唱会,入场券上 标明“遇雨取消”字样,请问,哪座城市取
消的机会最大 (A )
A.广州
B.西安
C.拉萨
D.乌鲁木齐
西部大开发
我们怎样缩小东西部差距,改 变西部落后面貌?
资源优势
转化为 经济优势
西气东输工程
西电东送 工程
青藏铁路全长1963 千米,估计投资219亿 元。青藏铁路纵贯青海、 西藏两省区,是沟通西 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 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 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 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 后,将彻底解决“进藏 难”的 问题。
3、哪条等温线大致经 过秦岭—淮河一线?
0℃等温线
1、7月份最高温 和最低温分别是多 少?南北最大温差 为多少?
2、7月份平均气 温自南向北呈怎样 的变化?
夏季气温南高北 低,但南北温差 不大,南北普遍 高温(夏季气温 分布规律)
等 降 水 量 图
1、南北方降水量有何差异? 南方多,北方少
2、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8河00一毫线米? 等降水量线
C.耕地多为旱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D.人们喜食米饭,民居斜坡大,注意通风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
线,它是( B)
①南北地理分界线
②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
③800毫米年降水量的分界线 ④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⑤一月份零度等温线分界线
A.① ② ③ ④
B. ① ③ ④ ⑤
C. ① ② ④ ⑤ D. ② ③ ④ ⑤
“西部之光”人才招聘会现场
2002年 全国的硕士、 博士毕业生 中有15%的 人积极响应 国家号召, 到西部发展 自己的事业。

专题精析 (二)南北方 东西部

专题精析 (二)南北方 东西部

材料 :“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 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 “中部崛起”成为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 五年前的“西部大开发”、两年前的“振兴东 北”之后的第四轮冲击波
思考:材料说明当前我国针对中部地区正在
实施什么战略 ?
中部崛起战略
材料一: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 ①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 江西和安徽6个省,承东起西,连接南北;名山大川气 ②旅游资源丰富 势磅礴,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改革开放以来,创造或提 供了全国50%的原煤、55%的有色金属、40%以 ③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 上的劳动力输出,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西部的矿产储量的比例
矿种 天然 煤炭 铅矿 铬矿 钾矿 气
西部 57.6 61.2 (%) 56.3 89.4 99.6
2、你认为我国东西部地区应如何加强 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①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 ②东部地区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 对西部进行支持, ③西部地区要通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等工程,为东部地区输送能源资源 ④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东西部人口差异
东部人口:密集
西部人口:稀疏,少数民族多
东西部交通运输差异
东部交通:交通便利,水、陆运输发达
西部交通:交通不便,缺少水路运输
东西部资源差异
东部资源:人才资源丰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西部资源: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水资源
短缺,人才资源不足 东西部经济水平差异
东部经济:经济相对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西部经济:经济较为落后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秦岭-淮河 分南北方 区域差异 东西部 差异显著
南方与北方 的差异

中学地理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学地理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差异。

这些差异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之间产生了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和资源分布。

以下是中国的主要地理差异:1.北方与南方:–北方地区通常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冬季寒冷而夏季炎热。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相对较为温暖。

这种气候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农业生产模式。

–还可以说北方人与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差异。

北方以米面条饭和炖菜为主食,南方则以米饭和菜为主食,并有更多的海鲜和水果供应。

2.西部与东部:–西部地区主要是高原和山脉,地势高大崎岖。

东部地区相对平坦,有广阔的平原和丘陵。

这导致了西部地区气候和植被的重大差异。

西部地区通常干燥寒冷,植被稀疏,而东部地区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而东部地区则更多地依赖于工业和经济发展。

3.沿海与内陆:–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温差较大。

沿海地区有更多的港口城市和经济活动,内陆地区则更多地以农业为主导。

–沿海地区常常受到海洋的影响,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繁荣。

内陆地区则相对较远离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4.西南与东北:–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有许多高山和峡谷。

气候多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寒冷,其冬季温度极低。

这些巨大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业和农作物类型。

5.广东与广西:–广东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广西地区也属于亚热带气候,但相对较干燥。

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广东地区比广西地区工商业更发达,而广西地区则经济相对落后,并以农业为主。

总结起来,中国地理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地势、植被、经济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中国庞大的国土面积。

不同地区的差异为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添了魅力,并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这些差异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丰富了中国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差异

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差异

南北方、东西部自然和人文环境1、识别:能在图上找到南北方的界限;知道西部地区的范围与省份。

2、区分:能区分南北方、东西部自然、人文环境差异的表现3、推断:能根据不同的生产生活特色推断所处的自然环境;并知道造成地区特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4、扩展: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能进行信息整理。

一:自主复习1.读图,识别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记住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4.形成南北方不同人文环境的原因是什么?7.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什么?二、课堂检测1.“太湖美……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歌曲《太湖美》充分体现了我国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

这一地区是指()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2.下列能体现我国南方地区自然特色的是()A.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B.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C.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D.漓江水,琼海风,水天一色3、寒假,丽水某中学生小明和爸爸去外地旅游,到达旅游目的地时,身上的羽绒服换成了衬衣。

小明此次旅游的路线可能是()A.丽水→新疆B.丽水→东北C.丽水→西藏D.丽水→海南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气候差异C、生活习惯差异D、耕作制度差异5.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光照条件6.材料一:根据水分和热量等自然地理因素.可以将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读图一:A代表(填省级行政区名称)。

B代表 (填山脉名称),C代表 (填河流名称),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2)图二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第幅图(填序号)符合我国南方某地区的气候特征。

7.观察右图:一条温州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项目——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在11月3日动工,计划工期4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 产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到三熟
主要农作物
人文环境 小麦、玉米
水稻
饮食习惯 --生活 面食
米饭
南北方差异的形成,哪一因素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气候因素
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范围如何? 2、我国东部地区在地形、气候、资源、人口、 城市、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 点? 3、我国西部地区在地形、气候、资源、人口、 城市、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 点? 4、我国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经济腾飞 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5、为促进西部地区发展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 略?著名工程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6、东西部地区如何优势互补?
考点7 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 人文环境特征,分析“因地制宜、优
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c)
自学导航:
1、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线与哪条 等温线、哪条等降水量线接近? 2、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哪两种气候类型的分 界线?南北方是怎样划分的? 3、我国南北方人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存在很 大差异,哪一自然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我国北方地区在气候、河流、生产、生活 方面有什么特点? 5、我国南方地区在气候、河流、生产、生活 方面有什么特点?
12个省级行政区 2个自治州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市、自治区。本带 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 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 开发较早,技术条件较好,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 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加强传统工 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 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 新方向发展,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 的建设。限制耗能高、用料多、运量大、“三废”污染严 重的产业和产品的发展,逐步把一般产品转移到能源、原 材料资源充裕的地区生产。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 贸易的基地,培养和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 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促进和 帮助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
区域。秦岭—淮河以北为 北方 ,以
南为 南方

探索:为什么要以 秦岭—淮河 为界?
秦岭—淮河一线与哪条等温线、哪条等 降水量线接近?
0o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以南、以北地 区,差异显著。
比 较 南 、 北 方 的 区 域 差 异
北部: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大地一片枯 黄,河流冬季结冰。 南部: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摄氏度,大地一片绿 意,河流冬季不结冰。
人口稀疏,人才缺乏 城市较少 交通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 相对较发达
相对落后
结论:东部相对发达,西部落后。
南北方、东西部在发展本地区经济时, 要坚持什么原则?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 湖南等省、区。本带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 西部经济带之间。因此,本带最大的特点是过渡型的经济带。从 总的方面看比西部地带基础好,但不如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 资源比较丰富,水能和森林资源也很丰富。经济基础比较雄厚, 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科技力量比较强,历史开发比较早,传递信 息比较快。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建设,发 挥全国性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 城市和地区,积极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促 进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增长。大力发展同东部、西部地带的 横向经济联系。有计划地接收从东部地带转移过来的消耗能源、 原材料多的产业和产品,积极扶持地方采矿业发展,加强自西向 东的运输通道建设,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 移的重要纽带。
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可将 全国分为四个大区
秦岭
淮河
图中黑色线段以 东以南地区在气 候类型上的共同
点是什么? 季风气候。
该地区被称为 东部季风区。
习惯上把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
我国南北方的 分界线是什么?
秦岭 淮河
秦岭—淮河
(一)我国南北方是怎么划分的?
以 秦岭—淮河 为界,大体上
将 东部季风区 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
中东部分界线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中西部分界线是贺兰山和110经线。
西部风光
方面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气候 资源 人口 城市 交通
自 平原丘陵为主
然 环
较为湿润
境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人 文
人口密集,人才多
环 城市众多

交通发达
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干旱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800
北部:比较干燥,河流水量小,旱地。 南部:比较湿润,河流水量大,水田。
南北方差异
内容 区域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均温(气温)
0oC以下
0oC以上
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 河流特点
自 少于800毫米 然 环 温带季风气候 境 河流少,水量小,
冬季普遍结冰
800毫米以上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河湖众多,水量大, 冬季普遍不结冰
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 贵州、西藏、内蒙古、广西等省、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的西 部,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从总的方面 看,自然资源最丰富,而经济基础、科技力量、交通运输等条 件都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带。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林 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草原、牧区建设,种树种草,改善 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对现有铁路干线 的电气化改造,建设与中部、东部沿海地带联系的铁路干线, 大力抓好公路建设,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地方民用航空事业。 加强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发能源、矿产资 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工业。在经济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城市 和地区,积极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做好 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与东部、中部地带的合作与联合,加强西 部地带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横向交流。加快陆地边境口岸建设, 积极发展边境与对外贸易。国家对西部地带继续实行“六五” 计划时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各项基础设施,为今后大规模经 济建设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