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月球
小学科学《月球探秘》2024年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月球探秘》2024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表面地形等。
(2)学生能够知道月球的运动规律,如月相变化、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3)学生能够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月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2)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1)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
(2)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对地球上观察到的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对月球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月球的特征和现象。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月球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2、实验器材,如月球模型、手电筒、篮球等。
3、学习资料,如月球探秘的科普书籍、杂志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美丽的月球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月球。
2、接着提问:“你们对月球了解多少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月球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1、月球的基本特征(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和相关数据,介绍月球的形状(近似球体)、大小(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表面地形(有山脉、平原、陨石坑等)。
(2)让学生观察月球表面的图片,找出不同的地形特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学科学活动探索月球的表面特征

小学科学活动探索月球的表面特征在小学科学活动中,探索月球的表面特征是一项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任务。
通过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学生们可以拓宽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科学活动的方法和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探索月球的表面特征。
一、月球的表面特征简介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的表面特征与地球有很大的不同。
月球表面可以分为高山地区、平原地区以及陨石坑等。
高山地区通常呈现出崎岖的山峦,而平原地区则比较平坦。
陨石坑是由于陨石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凹陷区域。
二、观察月球表面特征的实验1. 利用模型观察月球表面特征学生们可以利用泥土或黏土制作一个简单的月球模型。
他们可以将模型分成高山地区和平原地区,并用小石子表示陨石坑。
通过观察不同部分的形状和高低差异,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
2. 利用放大镜观察月球表面特征学生们可以在晴朗的夜晚使用放大镜观察月球的表面特征。
他们可以围绕着月球观察,尝试观察到不同地区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在观察过程中,他们可以注意月球的阴影和明亮区域,看看是否能观察到陨石坑等特征。
三、探索月球表面特征的探究活动1. 制作地质地图学生们可以利用地图制作工具,根据观察到的月球表面特征绘制地质地图。
他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高山地区、平原地区和陨石坑,并添加适当的图例。
通过制作地质地图,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月球的地貌特征。
2. 探索陨石坑形成原理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陨石坑是如何形成的。
他们可以使用乒乓球或小石子代表陨石,将其从一定高度投掷到泥土或黏土上,观察形成的凹陷区域。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陨石坑形成的原理。
四、月球探索的意义月球探索不仅仅是科学活动的一部分,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观察月球的表面特征,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地球和其他天体的不同之处,并对宇宙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月球探索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月亮简介(小学科学课)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 月球探测器。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 轨道。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 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 几张美丽的超级月亮照片
谢 谢!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左上图为人类登月照片 上图为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船长阿姆斯 特朗的脚印。(名言:“这是一个人的 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 右图为月球上看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
我们中国的登月计划
我们月亮,古称太阴, 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
的自然天体 。
在地球看月球(好漂亮呀)
用望远镜观察,却是这样的(上面好多 环形山,是因为月球没有空气,陨石撞 击造成)
在1969年7月21日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 先登陆月球的人类。
月亮的雅称: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 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 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 嫦娥、玉羊等
月亮的歇后语: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月亮跟着太阳转——借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登上月球》PPT课件

登上月球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人类探索月球 的历程
1、公元前1400年, 中国出现过日食、 月食的记载。
2、1609年,意大利 的伽利略用望远镜观 测月球,并绘制第一 幅月面图。
3、1883年,俄国 齐奥尔科夫斯基提 出使用火箭发射宇 宙飞船的设想。
4、1919年,美国 戈达德预言火箭能 克服地球引力到达 月球,开创了航天 飞行的时代。
5、1958年,前苏 联发射的“月球3号” 探测器绕过月球, 第一次拍摄到月背 照片。
6、1969年, 美国的 阿姆斯特朗等乘“阿
波罗11号”宇宙飞船 于7月21日成功登上 月球表面。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 ——”嫦娥工程”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三期: 1、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 2、将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 3、将发射机器人登上月球。
38.4万千米
13.5天
80天11年Fra bibliotek1.3秒
3、月球表面的环 形山有什么特点?
4、月球上有空气、 水、动物和植物吗?
冰 127ºC –183ºC
冰
冰 127ºC –183ºC
整个计划约耗时20年。
思考题:
1、月球的体积与地球相比有多大? 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有多远,说明了什么? 3、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什么特点? 4、月球上有空气、水、动物和植物吗? 5、月球表面的其它情况?
1、月球的体积与地 球相比有多大?
1/49
2、地球到月球的 距离有多远,说明 了什么?
冰
冰 127ºC –183ºC
冰
冰 127ºC –183ºC
冰
冰 127ºC –183ºC
冰
冰 127ºC –183ºC
小学科学课件:月球——地球的卫星

观察探究
月球的特征
关于月球,我们还想关心 什么问题?把它们写下来。
课外延伸
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
月球上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月球上面的环境并不适 合生物的生存,就更别说人了。它上面没有水、没有大 气,不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且月球上昼夜温差 非常大,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适应它的环境。
课外延伸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 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 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 律的涨潮和退潮。
谢谢观看
观察探究
模拟制造环形山
让我们来模拟环形山,准备一下材料。
托盘和细沙
大小不同的球Βιβλιοθήκη 观察探究模拟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 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撞击时注意球要从同一高度落下
观察探究
模拟制造环形山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球大小轻重不 同,撞击出的深浅和大小都不同。
观察探究
观察月球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载 人飞船第一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宇航 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 次登月成功。
观察探究
观察月球
月球正面
月球背面
观察探究
观察月球
比一比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都是球形的,但是正 面和背面的颜色不同。
观察探究
观察月球
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为什么颜色不同呢?
因为地形不同,造 成了颜色深浅不同。
观察探究
观察月球
月球上是怎样的地形呢?让我们 进一步的了解月球。
观察探究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月球的地形特点
月海盆地
儿童月球小知识

儿童月球小知识
儿童月球小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月球的基本信息: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并且相对固定地保持在天空中的某个位置。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相当于地球的0.27倍。
2. 月球的构造:月球表面有许多撞击坑和环形山,这是由于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月球的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由岩石和尘埃构成。
3. 月球上的气候: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没有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由于缺乏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变化非常大,在白天可以达到120摄氏度,而在夜晚则可以低至零下180摄氏度。
4.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导致了地球上海洋的潮汐现象。
同时,月球还能够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和轴向倾角等。
5. 月球上的探测器:人类自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向月球派遣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气候和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以上是儿童月球小知识的一些方面,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特性和历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上《看月亮》+图文

目前,人类已经发射了多枚月球探测器,包括无人月球车、月球轨道器和月球探测器等。这些探测器 通过各种手段对月球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研究。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月球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月球探测技术将更加注重高精度、高分辨 率和智能化的发展。
月球探测未来展望与挑战
未来展望
撞击坑
月球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坑洞 ,其中一些坑洞是陨石撞击月球表面 的结果。这些坑洞通常呈圆形或椭圆 形,深度可达数百米。
04
月球内部结构及演化过程
月球内部结构模型
月球内部结构
月球内部由月壳、月幔和月核三部分组成。月壳是月球最外层的薄壳,主要由玄武岩构 成;月幔是月壳下面的区域,主要由斜长岩构成;月核位于月球中心,可能由硫化铁等
调整望远镜
将望远镜对准月亮,调整 焦距和角度,以便更好地 观察月亮的细节。
观测技巧
使用望远镜时,注意保持 稳定,避免抖动,同时注 意观察月亮的表面特征、 月相和颜色变化。
月球探测器观测方法
01
准备工具
选择一个合适的月球探测器,并确保其稳定性和清晰度。
02
发射探测器
将月球探测器发射到月球表面,并确保其稳定着陆。
03
观测技巧
通过月球探测器传输回来的图像和数据,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表面
特征、月相和颜色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探测器获取月球的化学成分
、地质构造等信息。
03
月球表面特征及分布
月海与月陆
月海
月球表面分布着一些暗色的平坦区域,称为月海。月海主要由玄武岩构成,是月 球早期火山活动的结果。
月陆
月球表面分布着一些高地和山脉,称为月陆。月陆主要由岩石和尘埃组成,是月 球早期撞击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2024年小学科学《登上月球》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科学《登上月球》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宇宙探索》中的第1课《登上月球》。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月球的基本认识,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难点: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人类探索月球的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球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月球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月球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如陨石坑、山脉等。
(2)月球与地球的关系:通过地球仪和月球模型对比,讲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介绍地月系统的基本知识。
(3)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介绍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的成就。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款月球探测车,并画出设计图。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月球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月球的基本特征2.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3.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①美国阿波罗计划②我国嫦娥系列探测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以“我心中的月球”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配以文字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月球的相关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六、板书。
17、月球
一、月球表面的概况。
没有空气没有水昼夜温差很大
没有生物
二、月球圆缺的变化及其原因。
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光
明,称为满月,又称望。在月球的
背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黑的,称
为新月,又称作朔。
月球的圆缺变化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月球表面上
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物不能生存,从中引导
学生认识各种自然现象之球仪演示月球围着地球转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月球、地球、太阳的相互位置的变化。
(2)组织学生讨论:
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时,月球、地球、太阳的相
(5)提问:
什么是月相?教师讲解由于月球每个月绕地球公转一周,从地球上看,月球的受光面积有时
课时教学过程
时间
备注
大、有时小。月球上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
叫做月相。月球的这种周期性圆缺变化就叫做月
相变化。
(6)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理解月
相变化情况。
(7)教师在学生答的基础上,进行综述:
的?
课时教学过程
时间
备注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人类登月的插图,简介人
类对月球的探索。
(2)让学生读有关人类登月的插图,简介人类对月
球表面的一般情况: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昼夜温差很大,所以,
月球上不可能有生物。
(3)请学生看月球上环形山的插图,说说环形山与
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
(4)教师提问:
月球上,生物能生存吗?为什么?
教
后
感
课时教学过程
时间
备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你知道月球吗?
人类首次登月在什么时候?
你知道月球上有些什么?
你知道上月球为什么有时候圆?有时候不圆
呢?它又是怎样转动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月球》这一课。教师
板书课题。
三、新授。
1、月球的概况。
(1)教师提问: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观察和研究月球
杭州市楼塔小学常识科课时计划
任课教师:章建峰
课题
17、月球
教时
17-40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月球表面的一般情况。知道月球的公转和月球圆缺变化
的原因。
2、仿做月球圆缺变化的实验。
3、培养探索月球秘密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月球公转和圆缺变
化
难点:月球圆缺变化原因
学法指导
教具准备
日、地、月三球仪。月球圆缺变化图或投影片。
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
互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指出月球围着地球转动时,月球和太阳的位
置有时位于地球的两侧,有时位于地球的同侧。
(3)教师出示月球圆缺变化图。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在月球围着地球转动时,太阳、
地球、月球相互位置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弄懂
月球圆缺变化图所表示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做模拟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游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月球圆缺变化发生的过程。
月球不停地绕地地球公转,公转时,太阳、地球、
月球的相互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引起月球圆
缺变化的原因。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测月球,月
球几乎全部光明,称为满月,又称望。在月球的
背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黑的,称为
新月,又称作朔。
四、课堂小结。
提问:说说月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
人类首次实验登月是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