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827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试题

温州大学827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试题
温州大学827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试题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复习资料整理第五章

1.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 (Q )=0.04Q 3-0.8Q 2+10Q+5,计算该企业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中南财大2001试) 解:由STC (Q )=TVC (Q )+TFC 得TVC (Q )=STC (Q )-TFC =0.04Q 3-0.8Q 2+10Q 所以AVC (Q )=0.04Q 2-0.8Q+10 令AVC (Q )=y 则由 08.008.0=-=Q dQ dy ,得Q =10 又 21010 2 0.080.80Q Q d y Q dQ ====> 可知,当Q =10时,AVC 取得最小值为6。 2.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TC=70Q -3Q 2+0.05Q 3 (1)确定平均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 (2)确定边际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南京大学2005试) 解:(1)由企业的总成本函数:3205.0370Q Q Q TC +-= 可求得平均成本函数: 205.0370Q Q Q TC AC +-== 对产量一阶求导,得: Q dQ dAC 1.03+-= 又 22 0.10d AC dQ => 所以,当,01.03=+-Q 即30=Q 时,平均成本最低。 (2)由企业的总成本函数:3205.0370Q Q Q TC +-= 可求得边际成本函数:215.0670Q Q MC +-= 对产量一阶求导,得: Q dQ dMC 3.06+-= 又 22 0.30d MC dQ => 所以,当03.06=+-Q ,即20=Q 时,边际成本最低。 3.假定某厂商需求如下:P Q 505000-=。其中,Q 为产量,P 为价格。厂商的平均成本函数为: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考研法理学试题库

法理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 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 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律心理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 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 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 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 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 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标关系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 标关系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的一面。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提高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需要向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会导致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从而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实现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增加进口,往往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滞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大目标的关系如表16.1所示。 表4-1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0 - * + 充分就业- 0 + - 经济增长* + 0 - 国际收支平衡+ - - 0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 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20分)九通四书六艺七略九州 二、请介绍一部你熟悉的工具书:(应包括体例、内容、特点、检索方法、功用等项,最好能举例说明。20分)三、翻译下列短文(40分)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鬭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四、问答题(70分)1、谈谈你对《汉书·艺文志》的认识。(30分)2、试就学术研究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0分)3、举出十部重要史传文献,并就其中一部谈谈你的认识。(20分)文献阅读基础(150分)一、解释下列每组词义的差别(10)后後、征徵、余餘、游遊、适適、谷穀、雕彫、无毋、發髪、乾榦二、许慎关于“六书”的论述中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怎样下定义的?除许慎所举的例字外,各举5个例字加以说明(20) 三、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30分) 1、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公五年)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左传·宣公二年) 4、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左传·成公二年) 5、宋多责赂于郑。(左传·桓公三十年) 6、今王之地方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战国策·楚策) 7、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礼记·礼运) 8、王若隐其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9、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报

武大城乡规划历年考研试题分类整理

武大城乡规划历年考研试题分类整理(2001-2012) 规划前沿问题 1. 怎样加强人居环境特色的可持续性规划?(问答03) 2. 结合你所熟悉的城市,指出其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论述03) 3. 谈谈经济全球化将给我国城市规划带来哪些影响?(论述04) 4. 提出中国社会持续存在的社会分化而形成的城市空间分异现象的看法。(论述07) 5. 论述城市环境容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论述08) 6. 中国城市发展和西方发展模式的比较。(论述08) 7. 西方国家城市蔓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国当代城市扩展与西方城市蔓延有何类似与不同?(论述11)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建史 1.画出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平面布局图,指出其布局特点及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影响。(问答03)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于何时,其主要规划思想是什么?(简答04) 3.中国古代的城市中居住区称“________”。(填空05) 4.《周礼.考工记》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是什么?并根据其思想绘制草图并进行说明。(简答05) 5.《考工记》记载:___________说明道路宽度有等级。(06) 6.简述荆州古城位置变化的历史。(简答06) 7.以北京为例论述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论述06) 8.简述《周礼.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古代城市型制的影响。(简答07) 9.南朝都城________位于今天的_______。(填空07) 10.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地段称为__,宋代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的地段称为_。 11.平江,是历史上______时期,_______城的名称。(填空08) 12.清代平遥及太谷城市___的中心,清代景德镇是___中心城市。(填空08) 13.绘制历史中西安附近都城位置变迁图,并简述都城与环境的关系及各都城之间的位置关系。(简答08) 14.咸阳位于今天的_______市,是历史上______的都城。(填空09) 15.中国古代的城市居住区称______,宋代以后城市中的市有多种形式,西南地区称________。(填空09) 16.论述泉州宋元时期繁荣发展以及明代以后衰败的原因。(论述09) 17.南宋都城为______,也即是今天的______。(填空10) 18.简述中国古代城市中塔、阁楼在城市中的布局及其作用,举例并绘制简图说明。(简答10) 19.《考工记》记载:___________,说明周代王朝道路宽度是有分级制度的。(填空11) 20.汴梁是我国当今市(填空12)

清华大学827电路学考研真题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清华大学827电路学考研真题 二、分述 1、(1)理想变压器+并联谐振:理想变压器的副边借有并联的电感与电容,告诉了电感与电容支路的电流表读数相等,由这个条件可求出电路工作的频率值,再代入原边的电感值计算得到原边电路的阻抗,最后求出原边电流;(2)卷积:是一个指数函数和一个延时正比例函数的卷积,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可以把指数函数选作先对称后平移的项,这样只需分三个时间段进行讨论即可; 2、三相电路:(1)电源和负载均为星形连接,且三相对称,直接抽单相计算线电流;(2)共B接法的二表法测电路的三相有功功率,要画图和计算两块功率表的读数,注意的读数为负数;(3)当A相负载对中性点短路后求各相电源的有功,先用节点法求出各相电流,再计算各相电源的有功功率; 3、理想运放的问题:共有2级理想运放,其中第一级为负反馈,第二级为正反馈,解答时先要判断出这一信息,然后(1)求第一级的输出,因为第一级运放是负反馈,故可以用“虚断”和“虚短”,

得到输出(实为一个反向比例放大器);(2)求第二级的输出,因为是正反馈,所以“虚断”仍成立,但“虚短”不成立,不过,由正反馈的性质,运放要么工作在正向饱和区,要么工作在反向饱和区,即输出始终为,故可以假设输出为其中一个饱和电压,比较反相输入端和非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即可确定第二级的输出(实为一个滞回比较器); 4、一阶电路的方框图问题:动态元件是电容,它接在方框左端,首先告诉了方框右端支路上的电流的零输入响应,由此可得从电容两端看入的入端电阻,即为从方框左端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阻,其次可得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然后改变电容值,改变电容的初始电压值,并在方框右端的支路上接上一个冲激电压源,求电容电压的响应:可以利用叠加定理,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求解,零输入响应可根据前述Thevenin等效电阻直接写出,零状态响应可以先用互易定理(因为方框内的元件全是线性电阻,满足互易定理)结合前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得到左端的短路电流,再由Thevenin等效电阻进而得到从电容两端向右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路,然后先求阶跃响应,再求导得到冲激源作用下的冲激响应;最后叠加得到全响应; 5、列写状态方程:含有一个压控电流源的受控源,有2个电容和1个电感,用直接法,最后消去非状态变量即可得解答; 6、含有互感的非正弦周期电路(15分):(1)求电感电流,互感没有公共节点,无法去耦等效,只能用一般方法解,该题的电源

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专题七 经济周期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假设经济行为人面临跨期约束,其效用函数为: ()11121212211,ln ln 11L L U L L C C W ηηβηη--??--=-+- ?--? ? 其中C 1,C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L 1,L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劳动投入,行为人第一期的单位工资为W 1,第二期的单位工资为W 2,第一期储蓄S ,利率为r ,β为第二期效用贴现值,η<0。现在假设行为人没有初始财富,所有消费均来自劳动所得,并且两期内消费完所有收入。试问行为人最大化其效用的两期劳动投入比L 2/L 1为多少?( ) A .()1 1211W r W ηηβ-??+?? ????? B .()11121W r W ηηβ-??+?? ????? C .()1121W r W ηβ-??+?? ????? D .()1 121W r W ηβ??+?? ?????

【答案】A 【解析】将目标函数关于L 1求导,得:-L 1-η-βL 2-η(?L 2/?L 1)=0。由题意可知约束条件为:C 1+S =W 1L 1,C 2=(1+r )S +W 2L 2,整理得:L 2=[C 2-(1+r )(W 1L 1-C 1)]/W 2,将其对L 1求导得:?L 2/?L 1=-(1+r )W 1/W 2,代入-L 1-η-βL 2-η(?L 2/?L 1)=0,得: ()1122111L W r L W ηηβ-??=+?? ????? 2.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 A .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B .农产品的生产 C .资本品的生产 D .没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投资过度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不是投资过少,而是投资过多。投资过多是指生产资本品(和耐用品)部门的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部门的发展。经济扩张时,资本品(和耐用品)增长的速度比消费品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和耐用品)下降的速度也比消费品快。因此,资本品(和耐用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经济的波动。 3.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总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是因为( )。 A .技术的变化

武汉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武汉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分子生物学科目代码:879 一、名词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Missence mutation polysome Non-Watson-Crick base pairing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Shine-Dalgarno sequence tmRNA allostery activation Blue-white screening Attenuator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请描述两个经典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翻译过程中需要哪四种组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3、在遗传物质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如何确保其准确性? 4、真核细胞转录和加工中哪些过程是相偶联的?它们是如何偶联的? 5、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利用其什么特点建立起来的?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在真核生物转录中,有哪三种序列构成核心启动子?请说明Ⅱ型启动子中有哪些因子构 成起始复合替,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是构成复合体所必须的?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2、人的基因组大概有2.5~3万个基因,但它们构成的生物体蛋白质种类却有20多万种。 人的基因组是怎样以有限的基因形成如此多的蛋白质的? 3、有一研究生想使他所感兴趣的一大肠杆菌的基因严格受碳源控制,在葡萄糖供应时,该基因不表达,当供应乳糖时,该基因大量表达?你如何帮助他实现这种想法?依据是什么? 4、miRNA在癌细胞中有的高水平表达,有的低水平表达。请解释什么是miRNA?并推测上面两种类型的miRNA各有什么生物学功能?有一种miRNA-21在癌细胞中高水平表达, 请设计实验得到该miRNA的生物学功能。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试卷】 武汉大学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分子生物学科目代码:475 一、名词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Transcriptome 2、Translesion replication 3、Riboswitch 4、Synonymous mutation 5、Tandem gene cluster 6、Frameshift 7、Nucleosome positioning 8、Non-autonomous transposon 9、Holliday junction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数学分析各校考研试题与答案

2003南开大学年数学分析 一、设),,(x y x y x f w -+=其中),,(z y x f 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xy w 解:令u=x+y,v=x-y,z=x 则z v u x f f f w ++=; )1()1()1(-++-++-+=zv zu vv vu uv uu xy f f f f f f w 二、设数列}{n a 非负单增且a a n n =∞ →lim ,证明a a a a n n n n n n =+++∞ →1 21 ] [lim 解:因为an 非负单增,故有n n 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1 1 21)(][≤ +++≤ 由 a a n n =∞ →lim ;据两边夹定理有极限成立。 三、设? ? ?≤>+=0 ,00),1ln()(2 x x x x x f α试确定α的取值围,使f(x)分别满足: (1) 极限)(lim 0x f x + →存在 (2) f(x)在x=0连续 (3) f(x)在x=0可导 解:(1)因为 )(lim 0x f x + →=)1ln(lim 20x x x ++ →α=)]()1(2[lim 221420n n n x x o n x x x x +-++--→+ α极限存在则2+α0≥知α2-≥ (2)因为)(lim 0 x f x - →=0=f(0)所以要使f(x)在0连续则2->α (3)0)0(='- f 所以要使f(x)在0可导则1->α 四、设f(x)在R 连续,证明积分ydy xdx y x f l ++?)(22与积分路径无关 解;令U=22 y x +则ydy xdx y x f l ++?)(22=2 1du u f l )(?又f(x)在R 上连续故存在F (u ) 使dF(u)=f(u)du=ydy xdx y x f ++)(22 所以积分与路径无关。 (此题应感小毒物提供思路) 五、 设 f(x)在[a,b]上可导, 0)2 (=+b a f 且 M x f ≤')(,证明 2) (4)(a b M dx x f b a -≤?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历年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行政管理学 一、名次解释(5*4) 1、名誉市长制 2、例外原则 3、行政协调 4、头脑风爆法 5、责任行政 二、判断说明(5*5) 1、行政职能具有动态性 2、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兴趣主要在于政治与行政分离 3、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关系的唯一表现形式就是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 4、行政执行具有强制性。 5、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特征。 三、案例分析(15) 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个先进镇坦言,担任此职务实属不愿意。因为这个镇太“富”了……前任为了追求"政绩",在统计报表上作了手脚,造成了该镇十分富裕的假象,不久又到县里做了局长。这位新镇长认为,如果想追求“政绩”,很简单,只需照着前任的样子,在其基础上继续在报表上弄虚作假就是了。但如果这样做,就会增加农民负担,恶化政民关系,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如果不这样做,老老实实上报,短期内不但没有政绩,还会给上级留下一个“工作不力”的印象,进而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发展前程。于是乎,也只得跟着弄虚作假、

浮夸虚报。 试运用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该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何在?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该案例所反映的问题? 四、简答(5*10) 1、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2、法约尔是如何理解“管理”这个概念的? 3、简述行政程序法定化的重要意义。 4、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5、奥斯本认为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的主要区别何在? 五、论述(2*20) 1、韦伯的官僚知论评析。 2、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试论应当如何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利配置关系。 综合知识 一、辨析题(指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5*10) 1、乡人民政府与镇人民政府 2、法治(Rule of law)与用法来治(Rule by law) 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 5、系统议程与政府议程 二、简答题(5*1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要有哪些职权?

经济学考研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真题

经济学考研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投资不足,则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A.政府失业救济金增加 B.税收减少 C.出口增加 D.以上都是 2下列最符合持久收入假说的说法是()。 A.人们在收入减少时要维持其生活水平 B.人们有了暂时收入就购买耐用消费品 C.暂时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D.收入的暂时增加被全部消费掉 3在IS曲线上,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以上都不正确 4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部分投资者持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效应永远是乘数效应的一半,MPC 等于0.9,政府支出应该增加()。 A.100亿元 B.500亿元 C.900亿元 D.1000亿元 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货币当局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控制货币供给量()。 A.降低贴现率 B.降低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

D.以上方法都可以 6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的比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数量,即货币量→物价;与此相反,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来影响总需求,即货币量→利息率→总需求 B.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以及法定准备金率政策;货币主义主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力主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 C.在政策目标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用利息率调节消费和投资,进而改变社会总需求;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不是刺激总需求,而应该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D.在货币政策的具体运用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在萧条时期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而在繁荣时期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主义主张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货币供给量 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当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下列哪一项时,人均消费将达到极大?() A.sy/(n+δ) B.sy-(n+δ) C.s-(n+δ)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

1.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2004试) 答:(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

投入量可以很容易的通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3)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共同原因是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且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假设前提。其区别表现在:边际报酬递减是短期生产函数或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性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其所生产的最大产量的之间的关系。 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反映了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性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11.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它说明了什么问题?(浙大1999试) 答: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在企业开始生产的最初阶段,由于最初要素的投入带来了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合理的、先进的管理进一步充分发挥了各要素的组合功能,所以最初阶段企业的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递增收益的因素吸收完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因此规模收益转为常数状态;接下来如果再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效率的下降。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企业要保持生产的效率,各生产要素的投入的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附答案)整理第六章(00001)

3 计算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上,目前存在三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q表示各企业的产量。各企业的生产成本函数如下:企业1的短期生产成本函数为C1(q)=18+2q2+20q,企业2的短期生产成本函数为C2(q)=25+q2,企业3的短期生产成本函数为C3(q)=12+3q2+5q。试求: (1)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处于何种范围时,短期内三家企业的产量都为正(请说明理由)。 (2)短期市场供给曲线与长期市场供给曲线。(上海财大2005试) 解:(1)短期内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进行生产: 分.)企业1的平均可变成本AVC1=2q+20,其中,q>0,该企业进行短期生产的条件是P>Min(AVC1),(删除此处红色部 ....... 即P>20; 根据MC(q)=AVC(q)的原则,对应不同的成本函数得到以下结论: C1 = 18+2q2+20q→MC1=4q+20, AVC=2q+20 MC(q1)=AVC(q1)→4q+20=2q+20→q min=0 P1=AVC=20 C2=25+q2→MC2=2q, AVC2=q MC(q2)=AVC(q2)→2q=q→=0, p2=AVC2=0 C3=12+3q2+5q→MC3=6q+5 AVC3=3q+5 MC(q3)=AVC(q3)→6q+5=3q+5→q3=0 P3=AVC3=5 (删除此处红色部分 )只有市场价格P≥20时,才可能三家企业都选择短期生产。 ........ 综合上面三个条件可知,只有市场价格P≥20时,才可能三家企业都选择短期生产,即产量都为正。 (2)①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等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边际成本曲线。 企业1的边际成本为:MC1=4q+20;由于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边际收益MR=P。 企业1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即4q+20=P 所以其短期供给曲线为: q=(P-20)/4,(P>20) 同理可得:企业2的短期供给曲线为:q=P/2,(P>0) 企业3的短期供给曲线为:q=(P-5)/6,(P>5) 把各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横向加总,将得到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a.当5≥P>0时,只有企业2进行生产,此时市场供给曲线为:Q=P/2; b.当20≥P>5时,企业2和企业3进行生产,此时市场供给曲线为:Q=P/2+(P-5)/6=(4P-5)/6; c.当P>20时,三个企业都将进行生产,此时市场供给曲线为:Q=(P-20)/4+P/2+(P-5)/6=(11P-70)/12。 ②长期市场供给曲线

武大文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08年-04年

2008古代汉语外国文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魏晋六朝文学何以称之为“文学的自觉”。 2.略述赋体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3.简述“诚斋体”的主要特色。 4.简述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的反叛性。 5.从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看黑色幽默文学对存在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1.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从“逼上梁山”的角度分析《水浒传》的有关描写。 3.试论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自我”之谜。 4.试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表现。 武汉大学2008年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以意逆志 2、文学消费 3、爱美剧 4、中间人物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写出下面这首诗的出处,并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竹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2、写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并简述它的文学理论内涵。 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它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模仿者,那么他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3、论述郁达夫《沉沦》的思想艺术特色。 4、论述铁凝《哦,香雪》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怎样论述“第三种悲剧”的、 2、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有何意义? 3、…中国新诗派?的思想艺术特征。 4、试论新时期文学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意义和局限。 四、文学评论写作(30分)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07年真题 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4题,共20分) 1、传奇 2、乐府 3、乡土文学 4、《归来的歌》 二、简答题(共6题,共70′)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 T S C M X G I C ++=-+++)(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 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⑵储蓄函数:)(Y S S =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 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Y S C Y ++=+=βα ∵0I I S == (I 0为自主投资) 于是 0I Y Y ++=βα ? β α-+=10I Y ——(Ⅰ)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 ∴Y Y Y C Y S )1()(βαβα-+-=+-=-= Y C βα+=)]([Y C C =即S I =S I Y +=

又∵)(0I I S == ∴0)1(I Y =-+-βα β α-+=?10I Y ——(Ⅱ) 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 0, T=T 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 d =Y=T 0,于是有: )(0T Y Y C d -+=+=βαβα 于是:0 00)(G I T Y Y G I C Y ++-+=++=βα β βα-++-=10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 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 β -=11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111I I Y 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 β -=11dG dY ,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β-?=-? ?=?111G G Y 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 β β--=1dT dY ,即为税收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ββ -?-=--??=?11T T Y ⑷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支出同时变动。即,把⑵和⑶中乘数相加: 1)1(11=--+-β ββ,也就是说,平衡预算乘数为1。于是,政府支出及税收同时变动ΔG (或ΔT )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

考研教育硕士各校教育综合试题真题汇总

2016浙师大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2.流体智力 3.经学教育 4.苏湖教法 5.实科中学 6.初级学院运动 二.简答 1.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2.(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学记》的基本内容 4.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论述 1.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2.论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3.结合实际,谈谈教师的素养 4.结合实际,谈谈教学过程的性质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真题回忆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互联网+教育 2.恩物 3.昆西教学法 4.孔子《六经》 5.课程设计 6.苏湖教学法 二.简答 1.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2.德育过程的特点 3.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4.教学的基本环节 5.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2.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3.比较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

2016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学制 2. 培养目标 3. 道德教育 4. 教师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重大作用 中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蒙学教材与特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蔡元培五育并举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 简述国防教育法内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卢梭自然主义以及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 精细加工策略 2. 同化 二、论述题(20分) 论述观察学习的过程及在教育中的作用。 2016年北师大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班级上课制 3.榜样法 4.校长负责制 5.接受学习 6.心智技能 二、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