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第12周高二星班语文周测试卷(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周练十二试题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周练十二试题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周练十二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6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绝森林火灾,技防更要人防。

数据显示,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我国曾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也都是野外用火烧荒。

一次次惨痛的教训,防火必须先防住人。

要从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角度,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防火意识,让群众切实担负起森林防火宣传员、情报员、巡逻员职责,增强防火自觉性、主动性。

要牢牢把握住野外火源和可燃物管理两个关键,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患于未然,杜绝森林火灾,严查还要重处。

虽然下了条条严令,设了道道关卡,做了层层部署,但难免有人对禁火令、封山令,造成森林火灾事故。

这说明肇事者不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也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

对肇事者要依法严惩,让所有人杜绝侥幸心理,,真正树立起防火意识。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面对无情的山火,我们要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一条不能突破的红线和底线,( ),对森林防火形势的严峻性和艰巨性作出准确判断,不讲条件地把重担挑在肩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不仅说明肇事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防火宣传也不到位,防火工作有死角,关卡防线有漏洞。

B. 这不仅说明肇事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还证明防火宣传不到位,防火工作有死角,关卡防线有漏洞。

C. 这说明肇事者不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还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

D. 这不仅说明肇事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而且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始终保持警钟长鸣的危机感,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B. 保持警钟始终长鸣的危机感,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C. 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始终保持警钟长鸣的危机感D. 始终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保持警钟长鸣的危机感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罪魁祸首表示充耳不闻引以为鉴B. 首当其冲表示置若罔闻引以为戒C. 首当其冲说明充耳不闻引以为鉴D. 罪魁祸首说明置若罔闻引以为戒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语文考试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语文考试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语文考试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基因组计划”不仅找到了各种人类基因,积累了大量基因组数据,还积累了由基因组转录出来的各种RNA(核糖核酸) 数据,以及由mRNA翻译产生的各种蛋白质数据。

RNA的集合称为转录组,蛋白质的集合称为蛋白质组,机体所有代谢产物组成代谢组,此外还有表观遗传组等。

通过大数据研究这些“组”及其相互关系的工作即称“组学大数据”研究,组学大数据的介入成为当代生物医学发展的典型特征。

精准医学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

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的本质和基础,还能够通过对健康人和病人组学大数据的比较找到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因。

我们已经知道,有6 000种以上的人类疾患是由各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有人估计与癌症相关的原癌基因约有上千个。

精准医学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

例如“基因治疗”,就是将正常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插入病人的适当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得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变异或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疾病。

目前,基因治疗的对象已经由单基因遗传病逐步拓展到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

再如,“靶向药物”。

当我们知道哪些基因序列变化会导致疾病,就可以通过测量局部基因序列来鉴定导致疾病的基因。

比如,特定基因的突变可引起癌症,这些突变了的基因就是肿瘤治疗的目标,也就是“靶向”,针对这些靶向设计的药物就是靶向药物,靶向药物的治疗目标是具体的、精确的。

比如,赫赛汀就是以特定基因为靶向设计的乳腺癌治疗药物。

精准医学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把医疗的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

关口前移指的是重视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和预警预测,重心下移指的是将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和基层,加强健康管理,这样就比医生一个一个诊治病人高效得多。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英语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英语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英语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短对话1.Who needs to improve the cooking skill?A.Lily.B.Timmy.C.Grace.2.What will the speakers have for dinner tonight?A.Sandwiches.B.Cheese.C.Tomato soup. 3.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Mother and son.B.Master and servant.C.Tour guide and tourist. 4.What is the man doing?A.Making a consultation.B.Renting a guitar.C.Organizing a party. 5.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A.Hand out the books.B.Help the man carry books.C.Buy some books.二、长对话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6.Why was the aerobics class canceled?A.The instructor got ill.B.Many people were absent.C.The training room was occupied.7.What made the woman tired?A.Jogging in the park.B.Climbing stairs.C.Using a StairMaster.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8.Which sports does the woman like best?A.Running.B.Swimming.C.Tennis.9.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 Sunday?A.Have a dinner with the woman.B.Play tennis with the woman.C.Visit the woman’s home.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江西省上饶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试题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试题答案

高二语文答案1.D【解析】A.原文“当旧建筑被视为‘重写本’时,则允许不同时期的历史痕迹共存,不断被改造利用。

”既然有利用,就存在保护和恢复。

而且原文“‘重写本’并不是否定建筑遗产保护”说明旧建筑需要保护。

B.原文第二段是“今天的更新同样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和改变,以适配新的生活方式、功能业态、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为目的关系,而“需要适配的……”为条件关系。

C.原文第四段是“要使用当代技术手段,更新和改良传统工艺”,而不是“代替”。

2.D【解析】结尾“恰当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与开头“对待旧建筑不同视角”内容照应,行文结构是总分总关系。

3.B【解析】“保留一个建筑或场地”错,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是“历史街区的更新不是简单保留一个建筑或场地所有要素的实践,而是重新创造、重新思考一个更为优化的城市空间的机会”。

4.D【解析】见材料三第2段“粮食播种面积止跌回升”,可见之前粮食播种面积在下跌,一直趋于上升之势说法错误。

5.B【解析】A项见材料二第一段“周边各国竞相发布暂缓粮食出口的消息,让我们意识到‘粮食安全’并不像字面上的这样简单”,说明还是有影响,事实上我国大豆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C项以偏概全,材料三第三段的理解应是有的消费者好面子;D项一果多因,“原因是双季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错,原文说是“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6.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粮食生产与安全高度重视,理念上作出指示。

②国家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

③政府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

④新闻媒体积极响应号召,倡导“践行节约”理念,做好宣传工作。

⑤农民加强田间管理,积极抗灾减灾,减轻农业灾情对粮食生产影响。

⑥人人力行节约,杜绝粮食浪费现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进一步营造勤俭节约之风。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7.B【解析】“母亲没有深入思考孩子的未来”说法错误,让小铃儿学手艺就是母亲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只是母亲学识有限,这是她所能想到的孩子最好的出路。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附答案上饶广丰中学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附答案上饶广丰中学

上饶广丰中学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线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桑葚(rèn)殒身不恤(yǔn)踯躅(zhú) 机杼(zhù)B. 呕哑(yà)长歌当哭(dāng)桀骜(ào)踟蹰(zhí)C. 牡蛎(lì)风云变幻(huàn)暮霭(ǎi)菲薄(fēi)D. 仇雠(chóu)羽扇纶巾(guān)修葺(qì)编纂(zu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骐骥葳蕤苍海雕栏玉砌B. 烽火豆蔻悲愤舞榭歌台C. 垂死红尘寥落羽翼丰满D. 淡薄挽歌落寞直截了当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黯然(忧伤)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对酒当歌(当作)B、立仆(倒下)悯然(忧郁)夙兴夜寐(早起)C、三匝(周,圈)深味(味道)殒身不恤(抚恤)D、沉勇(深沉)落寞(冷落寂寞)广有羽翼(鸟的翅膀)4、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 《康熙王朝》是一部以事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5、下列句子中句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B. 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C.“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D. 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

上饶市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B (A 靡丽mǐ天遂suì人愿C厢庑wǔD椎chuí心泣血)二、A (B 大放厥词C城郭切中肯綮D百战百胜)3、B (A石破天惊:形容情形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C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悍然不顾干到底。

D锱铢必较:形容超级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

)4、D (A项,结构混乱,应删去“有了”;B语义重复,删去“第一个”;C搭配不妥,在“300余种美食”前加“寻觅”。

)五、C (抓住逻辑联系,如“璀璨王冠”与“奇珍异宝”,“报国志”与“故乡情”和词牌名的搭配。

)六、D (两个女婿没有出席葬礼,只是派了两驾空车跟在棺木后面。

)7、B (“更新”错。

)8、A (答非所问,A项不是具体方式的表述。

)9、C (“容易做假身份证,从而致使腐败”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属于强加因果。

)10、D (规模:才具气概)11、B(A项前为侧面,后为正面;C项均为正面;D项后项不符,其为性格。

)12、C(依照语意及文言标志性虚词和句式结构的对称性,可知答案。

)13、(1) 现在正在搜捕兵变者的余党,你莫非不是个好人?(2) 我被你看破了身份来历,应当从此而隐退。

(3) 方式行得通就能够够用来获取天下,不成功也能够割据一方称王。

【评分】第一题中“方”、“得”、“长者”各1分,语意连贯1分;第二题中被动句、“行藏”、“退”各1分,大意1分;第三题中“道行”古今异义、“能够”、“王”各1分,大意1分。

14、(1)李杜二人的诗都高度赞扬了孟浩然超凡的作诗才华。

不同的是,李白除赞美孟浩然的诗才外,更多地表达了对孟浩然鄙视功名富贵、不受世俗羁绊、归隐山林、潇洒自适的风度的钦慕。

(同2分,异2分)(2)①用典,“高山”用了《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②侧面衬托,以李白的揖敬之态突出孟浩然的品质;③比喻,将孟浩然的清高品质比作“高山”、“清芬”(每点2分,答出2点即得总分值)15、(1)观流水兮潺湲(2)三顾频烦天下计(3)栗深林兮惊层巅(4)江娥啼竹素女愁(5)水面清圆(6)三峡星河影动摇(7)吞声踯躅不敢言(8)那么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6、(1)题王熙凤(1分)①李衙内看上张小姐,可小姐已经受了前任长安守备公子的聘礼。

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第十二次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特长班).pdf

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第十二次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特长班).pdf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袒露(lù)璀璨(cuǐ)隽永(juàn)血脉贲张(fèn) B.踱步(duó)深邃(suí)裙裾(jū)鳞次栉比(zhì) C.描摹(mó)古刹(chà)眩晕(yùn)焚膏继晷(guǐ) D.胝掌(zhī)珐琅(fǎ)灼热(zhuó)人影幢幢(chuá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委屈 委曲求全 事故 人情世故 报怨 以德抱怨 B.直接 直截了当 渊源 源远流长 艰苦 坚苦卓绝 C.置疑 无可质疑 震灾 捐款赈灾 截流 开源节流 D.犄角 犄角之势 题名 金榜提名 原型 原形毕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刻,火星5576万公里外的天庭同地球凝目相望天象大戏望远镜,火星这一红色星球的神秘面貌。

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同情以利己为基础,由出发,推己及人,替别人想两者不可缺。

D.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报告说,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五一”,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量同比下降20%(包括新房和二手房)。

5、下列句子表意清楚,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B.在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形势下,我们要调整那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C.在与默克尔就欧债问题交换意见时,温家宝表示,中国支持维护欧元稳定,但要想真正解决欧债问题,关键在于欧盟自身起决定性作用。

D.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高考学习网、下列各项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堂吉诃德梦中行侠仗义,挥剑到处乱刺,把客店里盛满红酒的皮袋当作巨人给刺破了。

江西省上饶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去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

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

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敦煌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

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

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

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纤纤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

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

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

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

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试看晚唐五代敦煌壁画中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它们本是现实生活的写真,却涂抹在供养佛的庙堂石窟里,并且占有那么显赫的位置和面积。

在中原,吴道子让位于周昉、张萱,专门的人物画家、山水花鸟画家在陆续出现。

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虽然其中有些是为了配合佛教经文,许多却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它们表现了对真正的现实世俗生活的同一意兴。

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第12周高二星班语文周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赍.发(jī)迤.逦(yí)眄.庭柯(miǎn) 或棹.孤舟(zhào)B.朝菌.(jǔn) 坳.堂(ào) 舍簪.笏(zān) 除臣洗.马(xiǎn)C.夭阏.(è) 撮合..(cuō) 堡子里(bǔ ) 因噎废食(yē)D.鞶鼓(pán) 棕.叶 (zōng) 审容膝.(qī ) 心惮.远役(dàn)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酒馔辩护唉声叹气盛筵难再B.接壤逻辑门衰祚薄舸舰迷津C.俨然角隅腹犹果然叨陪理对D.蓬蒿沾辱萍水相逢梓泽丘虚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

但金融市场能否稳定,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②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外围市场粮食价格飙升,国际粮食市场风云,中国忧“胀”不惧“涨”。

③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些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A.日趋变幻耸人听闻B.日趋变幻耸人听闻C.日益变换骇人听闻D.日益变换骇人听闻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B.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治理?那里的两岸居民将怎么办?C.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D.公诉方认为:被告人叔文秀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入秋以来,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接连下了两场雨。

C.她9岁起就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被一些文集选录。

D.“9•11”恐怖事件造成美国人民生灵涂炭,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滑坡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情节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壮志、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

B.《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

小说一开始,描写汉末大乱,各路英雄陆续登场。

C.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之地,派蜀将马岱前去作战,马岱不负众望,七擒七纵南蛮的首领孟获,终于使孟获心服口服,至此平定了南蛮,蜀地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D.由于马谡骄傲轻敌,不听王平的劝告,致使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不使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为了执法严明,诸葛亮只得挥泪斩了马谡。

二、现代文阅读诗人的审美角色莱笙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陷入后现代语境之中的非史诗遭遇。

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是理想界的生物,是现实中的怪物。

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

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以审丑取代审美,从口号诗的极端走向口水诗的极端。

诗坛上的所有美学纷争都可以从诗人角色问题上找到根源,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从解决诗人自身问题入手。

树立恰当的诗人角色成为当前诗歌发展的重要课题。

鉴此,我提倡诗人要充当“禅师式”的审美角色。

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

由于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倒是很能沟通,所以诗歌出禅意,禅师也作诗。

但大多时候,诗人仅仅停留在以禅喻诗,而没有深入达到以禅师喻诗人,诗人没有注意到引入禅师的处世方式来升华自己。

禅宗是儒释道三家的融汇,既是宗教,又不是宗教。

一般宗教普渡众生,认为自己在岸上,众生在海里,伸手或以其它方法从海里把众生救起来;而禅宗不这样认为,禅师自己就在海里,禅师与众生同在,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伸手拯救,禅师通过与众生打成一片,从而潜移默化感化、点化众生,使之立地成佛。

显然,这样一种禅师处世方式更容易被众生接受,诗人吸收禅师的这种处世方式没什么坏处。

这意味着,一方面自己要成佛,也就是说诗人自身要有极高的涵养;另一方面要与众生一体,感悟和点化众生,也就是说诗人要融入到公众生活中、读者心灵里,在融入中使人接受你的作品。

诗人的禅师式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素养上的三种追求:面对现实,感化大众,这是“禅师”似的素养追求。

面对现实,不能消极面对,而必须积极面对。

诗人不是救世主,也不可能成为救世主,但是诗人应当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从这个高度来处理现实生活内容,从而使之“诗化”,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品行要正,充满正气。

品行不正,何以为人?更何以为诗人?诗人是传播精神之人,自身要正,要弘扬正气,培养“独立不迁”的人格。

诗人的境界提高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

为此,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天人合一”是灵气的根源,更应是当下诗人人格素养的境界追求。

“对立统一”是灵气的体现和运用,是诗人智慧世界的生态。

“始终如一”既指诗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又指诗人精神升华的成果,返璞归真,使审美集中化、简约化。

诗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禅师式的审美角色是一种比较高的定位,引导我们跨越崇高与卑微的界限、宏大与琐屑的隔阂、传统与未来的栅栏,使自己的话语解放与时代的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获取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7.下列关于诗人“‘禅师式’的审美角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要求诗人有极高的涵养,并与众生一体,作众生的榜样,引导众生立地成佛。

B.“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借鉴和吸收了禅宗中禅师的处世方式,众生都能接受。

C.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在人格素养上,强调诗人要有三种追求。

D.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属较高定位,让诗人获得了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8.(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

这是因为两者有不少相同之处,容易沟通。

B.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因而使得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大为减弱。

C.诗人追求境界提高要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

D.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

9.(小题3)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下诗坛上所有的美学纷争,其根源都在于诗人角色问题,要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先解决诗人自身的问题。

B.说禅宗“是宗教”,是因为它和一般宗教一样都普渡众生;说它“不是宗教”,是因为它普渡众生的方式不同。

C.诗人要达到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

D.诗人只要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就能使现实生活内容“诗化”,从而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25分)不染袁炳发高三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

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

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样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这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被人连坐几庄,又抱怨:“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叽没了。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的,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

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敦厚些的邻居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

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挤到小屋来。

杨直的妈妈咯咯地笑:“你们随便‘咧’,我儿子听不见,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

”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砖墙”说:“看到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风采。

”邻居们心里狐疑,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不瞎扯呢吗?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里开着一个最为低级的赌场。

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

小小的屋子炕上一桌,地上两桌,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

赌客们弄到深更半夜时,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

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只五元。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

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自己一定要“养活”。

高一军训时,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

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的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

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是借上儿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盯着棋盘。

吴爷爷就一眼不眨地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

”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道是‘多’的意思?非也,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吴爷爷,俩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杨直迎来了高考。

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主意,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

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

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

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

但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并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