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_Simulink的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ATLAB仿真研究

改进模型,考虑更 多影响因素,提高 仿真结果的实用性 和可靠性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对仿真结果进行 验证和优化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仿真研究光 伏并网发电系统的 性能和特性
实验要求:实现光伏 电池板、逆变器、电 网等关键部分的仿真 模型搭建与验证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的MATLAB仿真结 果分析
光伏电池板输出功率曲线
逆变器输出电流与电压波形
电网频率与电压的稳定性分析
系统的效率与损耗情况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比值 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输出性能
调整仿真参数,提 高仿真精度和稳定 性
优化算法,提高计 算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创新:随着光 伏技术的不断进步, M AT L A B 仿 真 将 更 加精确地模拟光伏 并网发电系统的性 能,为新技术的研 发提供有力支持。
优化设计:通过 M AT L A B 仿 真 , 可 以更加高效地优 化光伏并网发电 系统的设计,提 高系统的能效和 稳定性。
智能控制:借助 M AT L A B 仿 真 , 可 以实现光伏并网 发电系统的智能 控制,提高系统 的自适应性和鲁 棒性。
光 伏 并 网 发 电 系 统 仿 真 模 型 建 立 : 使 用 M AT L A B 建 立 光 伏 并 网 发 电 系 统 的 仿 真 模 型,可以模拟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性能参数。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发电效率、 稳定性等。
MATLAB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价值:使用 MATLAB进行仿真研究,有助于 优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丰 富 的 应 用 工 具 箱 : M AT L A B 拥 有 众多应用工具箱,涵盖了信号处理、 图像处理、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
基于Simulink的三相逆变SVPWM的仿真实现(精)

Simulink 是MTALAB 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在实际设计之前利用Simulink 进行仿真不仅可以降低设计成本,还能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
本文给出了基于Simulink 的SVPWM控制策略仿真的全过程和结果。
1SVPWM 的原理介绍SVPWM ,即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法,它的主要思想[1]是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三相对称电动机定子理想磁链圆为参考标准,以三相逆变器不同开关模式作适当的切换,从而形成PWM 波,以所形成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其准确磁链圆。
传统的SPWM 方法从电源的角度出发,以生成一个可调频调压的正弦波电源,而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法将逆变系统和异步电机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模型比较简单,也便于微处理器的实时控制。
相比于传统的SPWM 法,SVPWM 有如下特点[2]:1)在每个小区间虽有多次开关切换,但每次开关切换只涉及一个器件,所以开关损耗小。
2)利用电压空间矢量直接生成三相PWM 波,计算简单。
3)逆变器输出线电压基波最大值为直流侧电压,比一般的SPWM 逆变器输出电压高15%SVPWM 控制的实现[3]通常有以下几步:(1)坐标的变换三相逆变系统有三组桥臂,设a 、b 、c 分别表示三组桥臂的开关状态,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关断时其值为1,反之则为0。
那么可以得到三相逆变器输出的相电压和线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V a V b V c 22222222=V dc 2-1-1-12-1-1-1222a b 22c(1)其中,V dc 为逆变桥直流电压,令U=[a,b ,c]表示一个矢量,当a 、b 、c 分别取1或者0的时候,该矢量就有8中工作状态,分别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如果我们用U 0和U 7表示零矢量,就可以得到6个扇区,三相控制可以用一个角速度为W=2πF 的空间矢量电压U 表示,当U 遍历圆轨迹时,形成三相瞬时输出电压,理论证明,当U 落入某一扇区后,用该扇区两边界矢量和零矢量去合成U 可以得到最佳合成效果。
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作者:缑新科张明鑫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5年第12期摘要:为了真实地模拟光伏发电并网系统,针对光伏发电并网的最大功率点追踪,给出了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控制方法,提高了光伏电池阵列的工作效率。
利用Boost电路实现MPPT 控制,以SVPWM变换形成PWM波,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出发,建立了一套两级式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模型。
最后,通过仿真对所搭建模型的动态性能进行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实际运行特性,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关键词:光伏并网系统;光伏阵列;并网逆变器; SVPWM中图分类号: TN71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5)12⁃0159⁃040 引言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直接对光能进行能量转换从而产生电能的一套装置,但是由于太阳光本身的不稳定等因素,光伏发电并网会对当前电网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光伏发电并网的相关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近年来,我国对光伏发电并网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关键性的进展,文献[1]对光伏发电并网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扰动法和Boost电路实现MPPT,对比光伏并网的电流控制方式,以双闭环控制对联网逆变器进行控制以及孤岛检测的优化等,该文献为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献[2]是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了一个直流光伏发电模型,该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任意光照强度下的光伏I⁃V特性,但未对三相光伏并网系统进行仿真。
文献[3]通过实际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运行数据,系统的介绍了光伏发电并网后对电网的影响,对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光伏发电功率、孤岛检测和大功率光伏发电并网后对电网负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未来的光伏发电并网的调度、负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光伏发电的并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但没有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案。
基于MATLAB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0 5 罱
光伏 电池组发 电原理 等效 电路 如图 3 所 示。
,
光 伏 电 站 并 网发 电 已 经 成 为 人 类 利 用 太 阳能 的
一
个重 要途径 . 因此 . 对 于 光 伏 发 电 系 统 并 网 发 电 过
模 型 如 图 2所 示
l = I p h - l o { e x p [
n, c』
H 卜
h
( 1 )
式中, , 0 为 反 向饱 和 电 流 , q为 电子 电荷 , n为二 极 管 因子 . k为 波 尔兹 曼 常 数 . 为 绝 对 温 度 。 根 据 光 伏 电池 的工 程数 学模 型 . 在 MA T L A B中 建 立 的 仿 真 模 型
如 图 4所 示 。
图 1 双 级 式 光 伏 并 网 系统 结构
图 4 光 伏 电 池 的 仿 真 模 型
1 . 3 DC — D C变 换 器 模 型
采用 B o o s t 斩 波 升 压 电路 实 现 光伏 电 池 的最 大 功
s i n g l e D C ̄ AG CO N T ROL
图 3 光 伏 电 池等 效 电 路
为光伏 阵列产 生的光生 电流 , 厶为二极管 反 向
饱 和 电流 , C i 为结 电容 可忽 略 , 为 串联 电阻 , R 并 联 电阻 根 据 光伏 电 池 原 理 得 出最 基 本 的 光 伏 电池 的
方程 :
l光伏 并网发 电系统模型
新 能 源 簿 麟瓣
基于 MA T L A B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并网型变流器教学仿真

索的问题 。许多高校在 “电力 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 中将计算机仿真引入课堂 ,可 以弥补单纯课堂理论 教学 的不 足 。
Matlab是 一 种高性 能 的数值 计算 和可 视化 数 学 软件 ,被誉 为 “巨 人 肩 上 的 工 具 ”_3 J,是 面 向科 学 与
工程 的优 秀 、高 效 的科 学计 算 应 用 软 件 。在 电力 电 子装 置仿 真 中 ,Matlab一方 面可 提 供 面 向系 统 传递 函数 、基 于控 制 系 统 工 具 箱 的仿 真 方 法 ,另 一 方 面 ,在 其 PSB(Power System Blockset)工 具 箱 ,包 含 许 多 电 力 电子 器 件 (GTO、IGBT、DIODE、MOSFET 等 )以及 电 感 、电容 、电 阻 等 无 源 器 件 的模 型 。将 Simulink和 PSB共 同使 用 可 完 成 连 续 控 制 系 统 系 统 、离 散控 制系 统 、电力 系统 、电能 变换 、电机 控制 等
件进行分析 。仿真分析 与演示 丰富了教学 内容 ,加深学生对 PWM逆变 电路 内容 的理解和掌握 ,使教学 内容具体化 ,提高教学质量 。
关键词 :Matlab/Simulink;三相 PWM整流器 ;仿真教学
中图分类号 :TM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686(2017)02- 0143- 04
Abstract:Grid—connected convertor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Power Electronics Teachnology course.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new energy d generation system ,frequency conversion driving system ,active power filter,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equipments.In this paper,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ree phase PW M conver ter and phase locked loop are described. M athem atical m odel,sim ulation and SO on are elaborated.The results of sim ulation and analysis en— 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PW M rectif ier,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matlab/simulink;three phase PW M rectifier;simulation training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h r e e - P h a s e P h o t o v o l t a i c Gr i d - Co n n e c t e d S y s t e m Ba s e d o n Ma t l a b , S i mu l i n k
ABS TRACT:T h i s p a p e r e s t a b l i s h e s a g e n e r a l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o f t h e P V a r r a y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t s o u t p u t v o l t - a mp e r e c h a r a c t e - r i s t i c s .B a s e d o n t h i s ,i t p r o p o s e s a k i n d o f a d a p t i v e d u t y c y c l e d i s t u r b a n c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me t h o d,a n d e s t a b l i s h e s a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w i t h t h e b o o s t c i r c u i t a s t h e c o r e .T h e ma x i mu m p o we r p o i n t t r a c k i n g i s r e a l i z e d a n d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e f i f c i e n c y i s i mp r o v e d o f t h e P V a r r a y s b y c o n t r o l l i n g t h e B o o s t DC— DC c o n v e r t e r .F o r t h e t h r e e - p h a s e p h o t o v o h a i c g r i d - c o n n e c t e d
分布式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发电单元仿真设计.doc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发电单元仿真设计分布式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动化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仿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发电单元仿真设计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xx年xx月摘要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分布式发电技术不断发展,光伏发电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和发展前景的一种。
然而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对大电网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微网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微网作为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是各国目前研究的热点。
考虑到建立微网实验系统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目前常采用软件建立微网动态仿真模型,用以研究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微网运行控制以及智能电网相关问题。
因此,建立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及微网运行控制仿真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建立微网运行控制仿真平台为目标,在仿真环境中建立了光伏电池以及、云三种典型微网运行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
在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模型结构和参数设计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仿真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分布式电源并网和接入微网运行控制问题的仿真研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拓展性。
该实验,依据光伏电池原理建立了通用的光伏电池工程仿真模型, 并采用扰动观察法通过控制电路占空比实现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仿真表明模型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良好的动态性能。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4)二、光伏电池建模与仿真分析 (5)1.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6)2.光伏电池仿真模型 (8)3.仿真结果 (10)4.仿真结果分析 (12)三、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模型与仿真分析 (12)1.最大功率跟踪原理 (12)2.最大功率跟踪算法模型 (15)(1)DC-DC变换器模型 (15)(2)MPPT 模型 (16)(3)脉宽调制的建模 (17)3•仿真结果 (17)4. MPPT仿真结果分析 (20)四、实验总结与感想 (20)五、附录 (2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目前世界各国仍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能源结构。
基于MATLAB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与并网性能测试的开题报告

基于MATLAB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与并网性能测试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工业、生活、农业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展。
然而,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天气、阴影、温度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发电效率下降。
同时,由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性较大,如何将其有效地并网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中,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与并网性能测试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次选题将利用MATLAB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仿真,并测试其并网性能。
通过该研究,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目的1.建立MATLAB光伏发电系统模型,模拟其在不同天气、阴影、温度等条件下的发电效率。
2.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性能进行测试,探究其并网特性和与电网之间的协同运行模式。
3.利用仿真结果分析光伏发电系统性能及并网特性,提出优化建议。
三、研究内容及思路1. 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利用MATLAB建立基于材料的光伏电池模型,模拟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2. 光伏发电系统性能仿真在MATLAB中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仿真,模拟天气、阴影、温度等多种因素对其发电效率的影响,以及其发电变化趋势。
3. 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性能测试利用MATLAB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特性和与电网之间的协同运行模式,在仿真平台中对其进行测试。
4. 研究结果分析与优化建议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优化建议,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提升和并网能力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研究难点及解决措施1. 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难点: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池材料、工作条件、光谱分布等。
解决措施:参考现有的材料光伏电池模型,结合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仿真与修正。
2. 光伏发电系统性能仿真难点:光伏发电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气、阴影、温度等,仿真过程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基于Matlab/ Simulink的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院系:姓名:学号:导师:目录一、背景与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1.并网逆变器的状态空间及数学模型 (3)1.1主电路拓扑 (4)1.2三相并网逆变器dq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4)1.3基于电流双环控制的原理分析 (5)2.LCL型滤波器的原理 (6)三、实验设计 (8)1.LCL型滤波器设计 (8)1.1LCL滤波器参数设计的约束条件 (8)1.2LCL滤波器参数计算 (8)1.3LCL滤波器参数设计实例 (9)2.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 (10)2.1网侧电感电流外环控制器的设计 (10)2.2电容电流内环控制器的设计 (11)2.3控制器参数计算 (12)四、实验仿真及分析 (12)五、实验结论 (16)一、背景与目的伴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紧缺,石油价格的飞涨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些问题促使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诸多优点,使其研究开发、产业化制造技术以及市场开拓已经成为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主要热点。
近年来世界太阳能发电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九十年代后期世界光伏电池市场更是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促进了发展速度。
目前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光热利用,光伏利用和光化学利用等三种主要形式,而光伏发电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 无污染:绝对零排放-没有任何物质及声、光、电、磁、机械噪音等“排放”;2. 可再生:资源无限,可直接输出高质量电能,具有理想的可持续发展属性;3. 资源的普遍性:基本上不受地域限制,只是地区之间是否丰富之分;4. 通用性、可存储性:电能可以方便地通过输电线路传输、使用和存储;5. 分布式电力系统:将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从抗御自然灾害和战备的角度看,它更具有明显的意义;6. 资源、发电、用电同一地域:可望大幅度节省远程输变电设备的投资费用;7. 灵活、简单化:发电系统可按需要以模块化集成,容量可大可小,扩容方便,保持系统运转仅需要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安装快速化,没有磨损、损坏的活动部件;8. 光伏建筑集成(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节省发电基地使用的土地面积和费用,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及发展的前沿,也是相关领域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也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能源方面的重要选择。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压力不断加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二、实验原理1.并网逆变器的状态空间及数学模型1.1主电路拓扑图1.1所示为三相并网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图中,i dc1为直流输入电源,C1为输入直流母线滤波电容 , T1~T6为三相逆变桥的6个IGBT开关管 , R1为滤波电感L1的内阻和由每相桥臂上、下管互锁死区所引起的电压损失,R2为滤波电感L2的内阻,L1、L2、C2组成三阶LCL 滤波器。
图1.1 三相并网发电系统拓扑结构图1.2三相并网逆变器dq坐标系下数学模型滤波器状态空间模型的具体形式与所选状态变量有关,为了建立采用LCL滤波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这里选择L1的电感电流i1、电容c1的电压u c。
以及并网电感L2上的电流i2为状态变量 ,在三相平衡的情况下根据PARK变换可得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为:式中u d 、u q 、u sd 、u sq 为三相桥臂电压与电网电压的dq 分量。
根据式(1)所示的LCL 滤波器在dq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旋转3/2变换在系统的d 轴和q 轴之间引入了强耦合,d 、q 轴电流除受控制量u d 均和u q 影响外,还受耦合电压ωL 1i 1q 、−ωL 1i 1d 、ωL 2i 1q 、−ωL 2i 2d 和耦合电流ωC 2u cq 、−ωC 2u cd 以及电网电压u sd 、u sq 的影响。
如果不对d 轴和q 轴进行解耦控制 ,采用电流闭环控制时d 轴和q 轴的电流指令跟踪效果不是很理想。
1.3 基于电流双环控制的原理分析基于并网电流单环PI 控制无法使系统稳定运行 ,采用电感电流i 1作为内环电流反馈的电流双环控制对系统稳定性没有明显的改善,但采用如图1.3.1所示的电容电流i c 作为内环反馈的双环控制,在选择合适的内外环控制器参数情况下完全能够使系统稳定运行。
图1.3.1 电感电流外环电容电流内环系统框图1232k*2k 2k 12231(s)(s)(s)(s)(s)i i i 1(s)(s)(s)(s)(s)(s)=-+++i c c G G G G G G G G G G G (3) 式中1111(s)=+G L S R ;221(s)=G C S ;c c (s)=G K ;3221(s)=+G L S R ;i i (s)=+p KG K S。
将图 1.3.1等效变换为图 1.3.2所示的电流双环控制系统等效图,其参考信号为**22(K /s)=+r c p i I K K I 。
图1.3.2中,反馈通道的反馈信号由电容电流c I 和并网电流2I 及积分量分别乘以c K 、c p K K 、i p K K 3个常系数的总和形成。
如果把电容电流c I 和并网电流2I 及其积分量看成系统的3个状态变量 ,则图1.3.2是以*2r I 为输入量 , 以c K 、c p K K 、i p K K 组成状态反馈增益矩阵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可以看出,当改变内环控制参数c K 时 ,也同时改变了电容电流c I 和并网电流2I 及其积分量的反馈通道系数c K 、c p K K 以及i p K K,因此导致电流双环控制器无法通过改变i K 、p K 、c K 的数值将系统的闭环极点配置到所希望的位置上 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 也是下一步采用高阶极点配置的方法设计电流双环控制器参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
图1.3.2 并网逆变器双环控制系统等效框图2. LCL 型滤波器的原理LCL 与L 不同,它是三阶模型,如果设计不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分析LCL 滤波器的整体模型。
参数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满足网侧电流谐波含量标准外,还要使逆变器侧电流谐波和电容吸收无功功率小。
图2.2.1 单相LCL 滤波器拓扑结构针对单相LCL 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图2.2.1所示,(),,ri V i a b c =是逆变器侧输出交流电压,(),,si V i a b c =是电网侧电压,1L 和2L 分别为逆变器侧和电网侧的滤波电感,1R 和2R 分别为对应电感的等效电阻,f C 是滤波电容,d R是电容L支路的电阻。
相比于L 滤波器,LCL 滤波器多了2L 和f C ,电容支路对高频纹波电流呈现低阻抗通路从而旁路高频电流,电感2L 抑制电流2i i 中的高频纹波。
逆变器侧和网侧电阻1R 、2R 相比于感抗1L 、2L 较小,可以忽略。
图2.2.1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滤波器的结构框图如2.2.2。
图中看出,LCL 滤波器中,逆变器侧电感支路1L 与网侧电感支路2L 和电容支路f C 并联电路串联,求出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图2.2.2 LCL 滤波器的结构框图系统的串联阻抗为X :(2-1)逆变器侧电流1i i 为1i rii V X =,网侧滤波电感和电容分流关系: (2-2)由逆变器侧电流1i i 和公式(3-2)带入可以得到网侧电流2i i :(2-3)由上式可以得出从逆变器侧电压ri V 到网侧电流2i i 的传递函数:(2-4)在电路滤波器设计的过程中,功率开关元器件的纹波是设计的主要依据。
在给定纹波衰减率的条件下,可以由式(2-4)得出两个电感和电容的约束关系。
但是满足上述关系的参数可以是多组的并不唯一这给LCL 滤波器的设计增加了()()2321212121//C 221f f f f L f f f L L s R L R L C s L L sX sL X L C s R C s ++++=+=++22112211ff C f f i i i L C f f f X R C s i i i X X L C s R C s +==+++()()2232212121211f f ri f f ri rii f f f f f f f R C s V R C s V V i X L C s R C s L L C s R L R L C s L L s++=⨯=++++++()()()2321212121f f i ri f f f R C s i G s V L L C s L L R C s L L s+==++++难度,需要分析LCL 滤波器的运行特性,找出电感和电容的约束条件。
三、 实验设计 1. LCL 型滤波器设计 1.1LCL 滤波器参数设计的约束条件(1)LCL 滤波器的电容将引起无功功率增加,从而降低功率因数。
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功率因数,一般限制电容吸收的无功功率低于额定功率的5%。
(2)总电感值要小于,即,否则需要较高的直流电压来保证电流的控制性,这将会增大功率开关的损耗。
(3)为了避免开关频率附近的谐波激发LCL 谐振,谐振频率应远离开关频率,一般小于,但不能过小,否则低次谐波电流将通过LCL 滤波器得以放大。
一般谐振频率在十倍的基波频率到开关频率的一半之间100.5res sw f f f ≤≤。
(4)需增设阻尼电阻防止谐振,但阻值不能太大,以免带来过多的损耗,从而降低了效率。
1.2 LCL 滤波器参数计算(1)电感1L 的计算:1L =(3-1)U 为网侧相电压有效值,sip i 为谐波电流峰值,sw f 为开关频率。
(2)总电感值的约束条件:m L ≤(3-2)其中dc U 为直流母线电压,m E 为网侧相电压峰值,m I 为相电流峰值,且8dcsip swU L i f ≥(3-3) (3)计算电容C可先确定谐振频率r f ,sw r f f f 5.010≤≤,再根据公式:f C 0.1pu 0.1g L L pu +≤res f 0.5res fr f =(3-4) 计算得电容C 的值;也可以取电容消耗的无功功率为总功率的5%,利用约束条件:b C C %5≤,其中b b b z w C 1=,且p E z b 2=其中E 为网侧线电压有效值,b w 为基波频率。
(4)电容所串电阻d R1132d rR f π=(3-5) 有很多的限制条件,满足有功功率和无功的控制要求,总结如下: (1)滤波电容吸收的无功尽量少; (2)逆变器侧电流纹波尽量少;(3)谐振频率避免与开关频率及其倍数附近重合; (4)提高逆变器电压对电网侧电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