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
边城边疆风情领略中国边疆地区的独特力

边城边疆风情领略中国边疆地区的独特力中国的边疆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风情和独特力量的地方。
这些边城边疆地区在中国的边境线上,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多民族交汇的地带。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边疆的独特风景、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边境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为您带来对中国边疆地区的风情的领略,让我们一同探索这片富有魅力的土地。
一、壮丽的自然风光中国的边疆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其蕴含的独特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神奇的喀喇昆仑山脉还是壮美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边疆地区以其美丽景色吸引着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在中国西部,有着广袤雄浑的青藏高原,这片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远离尘嚣的高原上,大片的草原、雄伟的雪山和湍急的河流在阳光的照射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而在中国东北,有着广袤的黑龙江流域,这里的原始森林、湖泊和草原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不仅如此,边疆地区还拥有独特的沙漠风貌。
比如中国西北的库尔勒沙漠,这片无边无际的沙漠中,沙丘和沙脊形成了一幅宏伟的沙漠风景。
不同于我们对沙漠的一般印象,这里的沙漠并不是一片荒凉,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多彩的民俗文化边疆地区作为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为这里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在中国的西南边境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例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是傣族的聚居地,这里的傣族人民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节日。
水灌节、泼水节等传统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他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独具魅力的傣族文化。
而在中国的西北地区,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和马术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并且能够亲身体验到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情。
同时,藏族的神秘宗教文化、传统舞蹈和节庆活动也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边疆地区的多民族聚居为中国增添了文化的多样性,也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传统文化。
三、边境的历史渊源边疆地区作为中国的边境线上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
这里曾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见证了中国的边防建设和边境贸易的兴衰。
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3周 平内容提要:边疆是用以标志国家与边界相连区域的概念。
在我国,边疆概念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所赋予的丰富内涵。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边疆治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地解决了面临的边疆问题,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资源。
今天,我国的边疆问题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影响深远,这就需要对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反思,并根据新的形势调整边疆治理的方式,构建新的治理结构,加强边疆治理。
关键词:边疆;边疆问题;边疆治理;族际主义;区域主义我国的边疆,面积广大,资源丰富,民族众多,人口结构复杂,战略地位重要,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边疆的状况,还会影响到我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地缘战略的实现。
因此,如何把边疆治理好,这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是,同现实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则明显滞后,鉴于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我国的边疆和边疆治理的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以期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我国的边疆治理。
一、边疆与边疆治理的概念“边疆”是用以标志国家与边界相连区域的概念,既有地理的意义,也有政治的意义,还有文化的意义。
然而,边疆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环境中,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
我国的边疆概念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语境中,边疆之“边”,既有边缘之意,也有边远之意;边疆之“疆”,则既有边界之意,也有国家管辖的土地之意。
因此,从字面上解释,边疆乃一个国家的边界性的疆域,包括陆疆和海疆,不过更多的时候指的是陆地边疆。
然而,实际的边疆概念,却取决于人们尤其是统治者的看法。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边疆的看法和理解有很大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边疆观。
传统的边疆概念是在秦统一中国后逐步形成的。
秦统一以后的中国,并非近代意义上的国家。
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是建立在一定民族认同基础上的主权国家,即民族国家。
【初二作文】边疆

【初二作文】边疆边疆是指国家或地区的边缘地带,通常位于国家的边境地带。
边疆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有着独特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国的边疆地区。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大边疆地区的国家,包括西南、西北和东北三个大边疆地区。
这些地区地处边境地带,与邻国相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中国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西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
西北地区则是中国的干旱区,但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风能、太阳能资源。
东北地区则是中国的重要的农业、工业基地,拥有肥沃的黑土和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边疆地区有着多样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团结的象征。
西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藏族、彝族、傣族等。
西北地区则是汉族和回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地区。
东北地区则是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有朝鲜族、满族等民族。
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边疆地区文化。
中国边疆地区在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南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潜在的消费需求,是内地企业的重要出口市场和投资热点。
西北地区则是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东北地区则是中国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区,与俄罗斯、朝鲜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中国边疆地区也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
边境地区的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边疆地区容易出现民族矛盾和地区纷争,需要加强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中国的边疆地区在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需求,加大对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边疆地区呈现出美丽的风景线,为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刊文样稿范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刊文样稿范文标题:探寻中国边疆史地:一份刊文样稿范文导言在中国庞大的领土范围内,边疆地区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边疆的丰富历史和地理,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历史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为主题,深入探究边疆地区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特点,并围绕这一主题撰写一份刊文样稿范文。
一、中国边疆史地的概述中国边疆地区涵盖了广袤的疆域,包括西部的新疆、内蒙古、西藏,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不仅地理位置特殊,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历史渊源和地理特点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地理格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边疆地区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历史的内涵,而且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性的认识。
三、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方法在进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时,可以采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和史料考证,全面探求边疆地区的历史与地理变迁。
也可以借助地图、卫星影像等现代技术手段,深入了解边疆地区的地形地貌,从而全面把握其地理特点。
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新视角在进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时,可以突破传统的视角,注重从跨学科的角度来审视边疆地区的历史和地理。
可以结合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深入挖掘边疆地区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特色,从而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五、中国边疆史地的未来展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边疆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国边疆史地与国际接轨,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探讨边疆地区的历史与地理问题,为推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总结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涉及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不仅可以拓展中国历史的视野,而且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通过深入探究中国边疆史地,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目前对边疆的管理制度

中国目前对边疆的管理制度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疆域和众多的边疆地区。
边疆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制度一直备受重视。
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不断探索和完善对边疆的管理制度,始终保持着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一、历史回顾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拥有众多的边疆地区,从古代开始就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
早在古代,中国就在边疆地区设置了边关,进行边防巩固,防范外敌的入侵。
在清朝时期,中国曾经在新疆地区设置了“将军府”,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
在近代,特别是20世纪初,中国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也经历了许多变革和调整。
二、边疆管理的现状中国目前对边疆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中国对边疆地区进行统一的治理,保障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在经济方面,中国大力开发边疆地区的资源,扶持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文化和民族方面,中国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边疆地区的多元文化,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三、管理制度的特点中国对边疆的管理制度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实行的是统一的管理制度,保障国家统一和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
其次,中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扶持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边疆地区的人民生活。
再次,中国致力于保护边疆地区的多元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四、管理制度的优势中国目前对边疆的管理制度具备着许多优势。
首先,中国的管理制度是稳定的,能够有效保障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其次,中国的管理制度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能够全面保障边疆地区的发展。
再次,中国的管理制度是包容的,能够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五、管理制度的挑战中国对边疆的管理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边疆地区地势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边疆地区人口众多,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管理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周全。
人教版地理探索中国的边疆地区与边疆问题

人教版地理探索中国的边疆地区与边疆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拥有多个边疆地区。
这些边疆地区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还面临着许多独特的边疆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教版地理课程中关于中国边疆地区与边疆问题的内容。
一、边疆地区的概念与特点边疆地区是指位于国家边界附近的地区。
中国的边疆地区包括西部地区(新疆、西藏等)、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南部地区(云南、广西、海南等)以及东部沿海的部分地区等。
这些边疆地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地理位置独特:边疆地区位于国家的边境线上或近邻边境,与邻国交界或相隔甚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 自然环境复杂:边疆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包括高山、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因地区而异。
3. 多民族聚居:边疆地区不仅是中国国土的疆域,同时也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地区,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存。
二、中国边疆问题的主要特点中国边疆问题是指中国国土边疆地区面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领土争端、边境安全、边境发展不平衡等。
以下是中国边疆问题的主要特点。
1. 领土争端:中国与邻国在一些边疆地区存在领土争端,例如中国与印度在藏南地区的领土争议。
这些领土争端牵涉到国家主权的问题,是边疆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2. 边境安全:边疆地区的边境安全是中国边疆问题的重要内容。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一些历史原因,边境安全形势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边境贸易、非法移民、恐怖主义等多个方面。
3. 边境发展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中国的边疆地区与内地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边疆地区的相对落后和发展压力。
三、人教版地理教材对边疆地区与边疆问题的解析人教版地理教材在探索中国边疆地区与边疆问题的过程中,以多维度的视角展开讲解,旨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边疆地区的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1. 地理条件的解析:教材通过描述边疆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信息,使学生对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认知,从而理解为什么边疆地区具有独特性。
中国的边疆地理新疆西藏与内蒙古

中国的边疆地理新疆西藏与内蒙古中国的边疆地理:新疆、西藏与内蒙古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边疆的国家,其中新疆、西藏和内蒙古是其重要的边疆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起到了屏障作用,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本文将以新疆、西藏和内蒙古为切入点,探讨中国边疆地理的特点和意义。
一、新疆——多元民族的繁荣之地新疆是中国的西北边疆地区,位于中国的版图最西端。
它是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
新疆的边境横亘于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处亚欧大陆的枢纽位置,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其次,新疆地势起伏,山脉众多,自然景观壮美。
例如,天山山脉横亘于新疆北部,山川壮丽,积雪长存,成为登山爱好者及旅游者的胜地。
第三,新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矿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还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新疆是中国56个民族聚居最为集中的省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在此和谐共存。
这里融合了中亚、中东和汉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多元的文化风貌。
如维吾尔族的民族舞蹈、传统手艺等是新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西藏——神秘的圣地与高原文明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带,也是中国最为边远的地区之一。
作为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西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西藏的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藏地势高峻,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屋脊之称。
其次,西藏地域辽阔,包括藏北、藏南、昌都、林芝、日喀则等地,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差异明显。
再次,西藏拥有原始森林、高原湖泊、雪山、草原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同时也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边疆治理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积极应对着动荡变化的国际局势和国内边疆地区的治理需求。
边疆治理政策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我国政府对边疆地区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创新的治理理念,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边疆治理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边疆地区的治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内地与边疆地区在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讯等条件也比较落后,这些都给边疆地区的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新中国在边疆治理政策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 加强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组建了一系列边疆行政管理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边疆行政管理体系。
2. 改善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中国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包括修建公路、铁路、电力设施等,改善了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3. 推进民族团结和融合。
新中国也积极进行了民族团结和融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以上措施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边疆治理政策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边疆治理政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边疆治理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边疆地区治理政策更加注重了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积极推动边疆地区参与国家发展大局。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大对边疆地区开放政策的支持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对边疆地区的开放政策,积极扶持和引导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也鼓励内地企业到边疆地区投资兴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3. 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逐步加大。
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国家逐步加大了对边疆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了对边疆地区的财政支持和项目投资,为边疆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国外媒体一直惊呼中国崛起了现在国外媒体一直惊呼中国崛起了!!但是他们一边叫喊却是一边在无耻的啮噬着中国的领土耻的啮噬着中国的领土!!找张中国地图看看吧中国地图看看吧!!边疆千疮百孔边疆千疮百孔!! 今天在此清点一下中国边疆的失地.。
一、中国未收复领土台湾台湾((中国内政中国内政)):中国固有领土,却碍于美国、日本迟迟不得收复!失去台湾中国将失去一半海洋国土。
二、主权在中国却被他国占据1. 东海钓鱼岛东海钓鱼岛::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这已为大量历史文献所证明。
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
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
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
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湾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是中国领土。
1996年7 月1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加速钓鱼岛等岛屿的日本国土化。
东京都内的一个政治团体在钓鱼岛上设置了灯塔。
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 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
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获得15万吨以上的渔业资源,攫取中国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一半多。
妄图在军事上实现“千海里防卫”的设想。
据此,将其防卫范围由冲绳向西推远300 多公里,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舰、机抵近侦察和监视。
而且还可以削弱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大大不利于我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我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2. 中印边界中印边界: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
目前,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 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
其中东段9 万平方公里、中段2 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3.3 平方公里为我方控制。
印度1947年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的部分领土,还进一步扩大占领范围。
到1951年前后,印度军队先后侵占了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中段2000平方公里以及西段的巴里加斯,并企图侵占西段的3.3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印度政府还私自改画地图,把已占领和想占领的中印边界东段、中段、西段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版图。
:3. 南海南沙群岛南海南沙群岛: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数目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组珊瑚礁群。
其周围海域资源十分丰富,仅石油蕴藏量就达200 亿吨,确系中华民族繁衍发展所需的一个资源宝库。
我国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约为300 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美、日、菲、越、印尼、印度等国宣布的管辖海域面积却相当于本国陆地面积的3 倍以上,甚至达10倍。
南沙群岛由230 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虽然单个岛礁的面积很小(最小的太平岛只有0.43平方公里),但是分布面积却达24.4万平方海里,约8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南中国海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海上通道,每天约有400 艘船只通过这里。
南沙群岛不仅能扼制南海的海上交通线,而且能对马六甲、巽他和望加锡等海峡(美国要控制的咽侯点)产生重大影响。
各占据我南沙岛屿的国家都在把南沙问题推向国际化,以图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肆意掠夺南海资源。
按已知储量和目前开采量计算,南沙海域的海底石油尚能开采17年,天然气尚可开采40年。
在1986年以前,越南是石油进口国,石油产量只有6 万吨。
自从80年代开始大量掠夺南海石油以来,91年石油产量超过450万吨,目前石油产量已达700 万吨,使越南成为石油输出国,石油工业已成为越南经济支柱产业。
马来西亚自从在中国南海发展海上石油生产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石油出口总值已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0% ,海上石油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
就连文莱这个只有5770平方公里、人口27万的小国,也使从南海掠夺的石油成为其主要收益。
目前南沙岛群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岛礁名越南侵占南威岛08度39分114度54分1973年鸿麻岛10度11分114度21分1973年南子岛11度25分114度19分1973年景宏岛10度22分114度20分1973年东礁08度49分112度36分1988年西礁08度52分112度14分1978年中礁08度56分112度22分1978年柏礁08度10分113度18分1978年琼礁09度46分114度20分1989年毕生礁08度58分113度42分1978年无乜礁08度52分113度42分1988年日积礁08度39分111度40分1988年大现礁10度04分114度52分1988年六门礁08度49分114度00分1988年南华礁08度45分114度13分1988年舶兰礁10度24分114度34分1988年奈罗礁11度23分114度18分1988年鬼喊礁09度46分114度15分1988年蓬勃堡07度56分111度42分1989年广雅滩08度08分110度27分1990年万安滩07度32分109度43分1990年西卫滩07度55分109度58分1991年人骏滩08度02分110度37分1993年李淮滩07度47分110度28分1993年郭谦沙洲10度22分114度28分1973年安波沙洲07度54分112度54分1973年染青沙洲09度52分114度34分1978年菲律宾侵占马欢岛10度44分115度48分1970年费信岛10度49分115度49分1970年中业岛11度02分114度16分1971年南钥岛10度40分114度25分1971年北子岛11度27分114度21分1971年西月岛11度05分115度00分1971年双黄沙洲10度44分114度21分1978年司令礁08度22分115度13分1980年马来西亚侵弹丸礁07度24分113度48分1977年占光星仔07度37分113度56分1977年南海礁07度58分113度56分1979年南通礁06度20分113度14分1993年:韩国争夺我国苏岩礁:4. 韩国争夺我国苏岩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说:“苏岩礁是位于中国东海北部的水下暗礁。
因位于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区,所以反对韩方在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海域的单方面活动。
”三、主权在我国但政府已经默认它国占据琉球群岛琉球群岛;;琉球群岛是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与日本之间。
到目前为止,一直处于日本托管之下,但主权不属于日本,根据《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补充规定,日本应将金、马、彭、台、琉球诸岛归还中国,所以,琉球群岛法理上属于中国,琉球群岛主权属于中国。
琉球群岛以前有琉球国。
古代琉球国的疆域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
当前全世界各地,均有大量支持“琉球国复国的运动”或“琉球回归中国的运动”。
四、已成为它国领土:蒙古国:1. 蒙古国清朝入关前,漠南蒙古已经归属清朝,漠北、漠西蒙古也向清朝称臣纳贡。
后来,漠西蒙古分为互不统属的四部,即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
四部中以准噶尔部最为强大,噶尔丹夺得准噶尔部汗位后,合并了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并控制了南疆维吾尔族地区,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
关于土尔扈特部在明末由于与准噶尔部不和,本迁到伏尔加河下游,逐渐被沙俄控制,受到了民族歧视和奴役,于1771年由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
辛亥革命前夕,清朝政府的统治发生危机,俄国乘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俄国本来是要直接吞并,但受一战前巴尔干局势的牵制,时机未到。
外蒙古一些亲俄的封建王公和活佛也提出了联俄独立的问题,遭到不少爱国王公的反对。
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直接派军队进入库伦,以武力压制爱国王公的反对。
1911年底,在俄国的武力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立活佛(活佛在蒙古语中又称博克多格根)哲布尊丹巴为“大皇帝”,年号“共戴”,驱除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
第二年即1912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当局签订《俄蒙协约》(即《库伦条约》)及附属《专条》,规定俄国扶植外蒙古“自治”,同时沙俄在外蒙古享有广泛的权利。
这样外蒙古实际上就在俄国的控制之下了。
《俄蒙协约》的签订激起了中国各界的极大愤慨,孙中山通电袁世凯,认为“此事关系民国存亡”,必须坚决否认。
11月7日北京外交总长梁如浩照会沙俄政府,声明:“无论贵国与蒙古订何种条款,中国政府概不承认”。
11月25日新任外交总长陆徵祥也发表声明,宣布“蒙古国领土主权完全属于中华民国”。
从1912年11月底起,中俄代表在北京举行谈判,其间因发生“二次革命”而中断,历经一年,于1913年签订《中俄声明文件》“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中国政府为自治蒙古的宗主”,外蒙古与外国无签约之权。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除得到一个空洞的宗主权外,几乎丧失了对外蒙古的全部权利,事实上承认了沙俄对外蒙古的控制。
根据《中俄声明》,从1914年9月起,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开会,解决外蒙古的各项未决问题,三方代表都提出了各处的方案,由于意见不一,争执不下,至1915年6月,由于中方的连连让步,才于7日由三方代表签署了《中俄蒙协约》: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 哲尔尊丹巴取消“大皇帝”称号及年号“共戴”,其汗号由中华民国大总统册封;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自治”和沙俄在外蒙古的各种特权。
《协约》签订的当天,袁世凯就宣布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所有外蒙古王公喇嘛的爵职名号照旧不变,赦免全部参加外蒙古“独立”之人,两天后,库伦活佛致电北京政府,宣布取消“独立”。
7月19日北京政府颁布《库伦大员公署章程》和《乌、科、恰佐理专员公署章程》,在库伦设办事大员公署,并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恰克图设佐理专员公署,中国在名义上恢复了对外蒙古的宗主权,但没有驻军和向外蒙古移民的权力。
至此外蒙古实际上成为沙俄的殖民地。
在谈判前沙俄突然派军队进入外蒙古西北地区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强行霸占了这一块地方,并宣告大俄罗斯帝国“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置于她的保护之下”,沙俄的这一侵略行径,不仅当时的北京政府没有承认,以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也没有承认。
就在此时(1924年5月31日)中国与苏联共同制定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古完全为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尊重在该领土中国之主权。
但苏联说是这样说,实际上走的却是另外一条道路即支持外蒙古独立,并与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