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倍上颌中切牙雕刻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实验目的:1、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新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2、熟悉雕刻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一、上颌中切牙的具体外形特征:为切牙中最大,最易显露,最易受伤。
1、牙冠:ⅰ、唇面:近似梯形,长度大于宽度;近中缘长而较直;切缘较直,远中略倾向舌侧;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稍圆钝,为钝角,介以区分左右。
唇面光滑平坦,有两条发育沟,三个切缘结节。
颈线呈弧形沿颈线部分稍突起为颈嵴,其上常有几条水平线为釉质横纹。
唇面形态与面形协调一致:尖园型,方圆型,卵圆型。
ⅱ、舌面:似唇面,但较小(向后内收)。
中央凹陷成窝——舌窝;四周为嵴——切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颈部有舌隆突。
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
ⅲ、邻面:近,远中面相似,均为三角形。
近中面大而平,远中面短而圆突;颈部有“V”字形的颈边缘。
邻面外形高点在邻接区:近中靠近近中切角;远中较近中略高。
ⅳ、切嵴:唇面平为切缘,舌侧园突成切嵴。
侧面观,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2、牙根:粗壮而直的单根;根长大于冠长唇侧宽于舌侧,横剖面象圆三角形;圆锥状,颈1/3处最宽,根尖变细,稍偏向远中。
二、切牙组各牙的异同:同:①位置:上下颌骨前部、中线两旁。
弧线排列,形态相似。
共8颗②解剖特点:牙冠呈铲形(梯形),刀刃状ⅰ唇面:近似梯形,光滑平坦。
ⅱ舌面:中央凹陷形成舌窝;颈部突出为舌隆突。
ⅲ邻面:牙冠楔形、颈部最厚;切端渐薄、形成切嵴;形如刀刃、切断食物。
ⅳ牙根:均为单根,功能较弱③功能:用于切割食物(功能较弱,不及后牙,单根)④切牙的形态,位置及排列影响面容。
异:①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深,变异形态较多②下颌中切牙:全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对称,离体后难分辨左右③下颌侧切牙: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切缘略向远中倾斜④体积:上1 上2 下2 下1三、雕牙步骤(见书P21)比例:1:2,牙位:右上颌中切牙四、工具的使用持刀方式有三种:1、切蜡块时使用2、掌拇指握式:修切牙冠各面3、握笔式:精细雕刻注意:刀具要注意安全,切勿伤及自己和他人板书:上颌中切牙的雕刻实验目的:1、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新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2、熟悉雕刻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一、上颌中切牙的具体外形特征:形态特征标志牙冠唇面梯形颈嵴,颈缘曲线,发育沟,切缘结节近种切角—直角,远中切角—钝角唇面形态与面形协调一致舌面似唇面舌窝,切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舌面隆突邻面楔形近中面>远中面;‘V’形颈曲线;接触区牙根圆锥形单根,‘圆三角形’根尖偏远中,二、切牙组各牙的异同:三、雕牙步骤(图1、2、3)四、工具的正确使用(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上颌中切牙牙体雕刻流程图

二面体 四面体 多面体
描绘二面体
二面体形成 描绘四面体 四面体形成
画轴嵴 第一次1/2等分线成形
第二次1/2等分线成形
牙颈线成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牙根成形 唇面成形
五面成形
邻面成形
上颌中切牙 牙体雕刻
舌面成形 切缘成形 最终检查
刻流程图
描绘各面中轴 描绘外形高点、邻接点 描绘近远中面观 检查 切割2面体 补画标志物 检查 描绘唇舌侧观 检查 切割4面体 补画标志线、标志点 检查 描绘各面轴嵴 检查 描绘第一次1/2等分线 切割第一次1/2等分线 检查 描绘第二次1/2等分线 切割第二次1/2等分线 检查 补画标志物 计测、转移牙颈线 描绘牙颈线 勾勒牙颈线 沿牙颈线从牙根往牙颈形成台阶 削除牙颈部的台阶 牙根与牙颈部衔接 削除牙颈1/2等分线 检查 牙根雕刻 根尖成形 形成凹陷与舌隆突衔接 检查 调整近中边缘嵴的高度 调整远中边缘嵴的高度 调整中央嵴切1/3的突度 形成唇侧牙颈部 形成唇侧发育沟 检查 描绘舌侧近远中边缘嵴 雕刻邻面三角凹陷 形成近中面 形成远中面
检查 描绘舌侧边缘嵴 雕刻舌侧边缘嵴 雕刻舌窝 雕刻舌隆突 检查 描绘切缘 修整切缘厚度 形成切缘舌侧最突处 形成切缘节结 切缘与四面衔接 检查 检查唇面观 检查近中面观 检查舌面观 检查远中面观 检查切缘观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资料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上颌中切牙的雕刻实验目的:1、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新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2、熟悉雕刻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一、上颌中切牙的具体外形特征:为切牙中最大,最易显露,最易受伤。
1、牙冠:ⅰ、唇面:近似梯形,长度大于宽度;近中缘长而较直;切缘较直,远中略倾向舌侧;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稍圆钝,为钝角,介以区分左右。
唇面光滑平坦,有两条发育沟,三个切缘结节。
颈线呈弧形沿颈线部分稍突起为颈嵴,其上常有几条水平线为釉质横纹。
唇面形态与面形协调一致:尖园型,方圆型,卵圆型。
ⅱ、舌面:似唇面,但较小(向后内收)。
中央凹陷成窝——舌窝;四周为嵴——切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颈部有舌隆突。
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
ⅲ、邻面:近,远中面相似,均为三角形。
近中面大而平,远中面短而圆突;颈部有“V”字形的颈边缘。
邻面外形高点在邻接区:近中靠近近中切角;远中较近中略高。
ⅳ、切嵴:唇面平为切缘,舌侧园突成切嵴。
侧面观,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2、牙根:粗壮而直的单根;根长大于冠长唇侧宽于舌侧,横剖面象圆三角形;圆锥状,颈1/3处最宽,根尖变细,稍偏向远中。
二、切牙组各牙的异同:同:①位置:上下颌骨前部、中线两旁。
弧线排列,形态相似。
共8颗②解剖特点:牙冠呈铲形(梯形),刀刃状ⅰ唇面:近似梯形,光滑平坦。
ⅱ舌面:中央凹陷形成舌窝;颈部突出为舌隆突。
ⅲ邻面:牙冠楔形、颈部最厚;切端渐薄、形成切嵴;形如刀刃、切断食物。
ⅳ牙根:均为单根,功能较弱③功能:用于切割食物(功能较弱,不及后牙,单根)④切牙的形态,位置及排列影响面容。
异:①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深,变异形态较多②下颌中切牙:全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对称,离体后难分辨左右③下颌侧切牙: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切缘略向远中倾斜④体积:上1 >上2 >下2 >下1三、雕牙步骤(见书P21)比例:1:2,牙位:右上颌中切牙四、工具的使用持刀方式有三种:1、切蜡块时使用2、掌拇指握式:修切牙冠各面3、握笔式:精细雕刻注意:刀具要注意安全,切勿伤及自己和他人板书:上颌中切牙的雕刻实验目的:1、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新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2、熟悉雕刻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一、上颌中切牙的具体外形特征:二、切牙组各牙的异同:三、雕牙步骤(图1、2、3)四、工具的正确使用。
倍比雕刻上颌中切牙

4.初步形成唇面
将准备好的唇面图形用加热的蜡刀贴在蜡块的唇面,用竖切法初 步切除多余的蜡,接近图形时用横切法,初步形成唇面。注意不 要破坏近远中面的外形高点的位置,同时应预留足够的根尖蜡型。
5.初步形成邻面
将准备好的邻面图形贴在蜡型的 邻面,注意贴图时应保证图形与 冠长线重合。用竖切法初步去除 牙冠多余的蜡,接近图形时使用 横切法,注意不要破坏唇面和舌 面标识的外形高点线。
4.初步形成唇面时为保证近中切角直,此处的蜡可以先保留
5.形成雏形时根尖的蜡应适当保留,以便后期修改 6.雕刻表面的细节时,应考虑生长叶的构成,不能太过明显
6.形成雏形
使用记号笔标记 切嵴、近远中接 触区的位置,在 不破坏医生标记 的情况下消除舌 侧多余的蜡初步 形成牙冠舌面; 修整线角使牙冠 与牙根各面相交 的线角圆钝、切 方线角较锐、近 中线角最。
7.形成颈缘曲线并进行细节雕刻
实验注意事项
1.形成外形轮廓时应保留1mm的空间,以便后期修改 2.张贴邻面图形时,由于蜡块存在弧度,应保证冠根分界线保 持一致 3.初步形成邻面时切端要预留足够的蜡块,以便形成切嵴
倍比雕刻上颌中切牙
修复工艺教研室 喻娜
实验内容
上颌中切牙形态回顾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上颌中切牙形态回顾Fra bibliotek唇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切端观:
唇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切端观:
唇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切端观:
唇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切端观:
近中面
远中面
唇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切端观: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外形绘制与雕刻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外形绘制与雕刻](https://img.taocdn.com/s3/m/6c4680d87f1922791688e85a.png)
[实验二] 上颌中切牙的外形绘制与雕刻一、目的:1、通过实习,加深对牙体表面标志的认识,掌握切牙类牙齿的解剖特点并能加以识别;2、学会雕刻刀及蜡刀的使用方法。
二、内容:1、绘出右上中切牙唇面,近中面及切端的外形(1:3);2、雕刻1| 小蜡牙(1:1)三、材料:雕刻刀、蜡刀、酒精灯、红蜡片及一副牙列模型。
铅笔自备。
四、标本:切牙的大牙模型、石膏牙模型、离体恒切牙。
五、方法:教师示教右上中切牙的绘制要点、雕刻方法与步骤,同学自己完成绘图并雕刻一个1:1的小蜡牙。
六、数据:上颌中切牙平均值(mm)放大三倍值(mm)冠长11.534.5根长11.333.9冠宽8.625.8颈宽 6.318.9冠厚7.121.3颈厚 6.218.6七、绘图:八、雕刻步骤:1、化蜡:在酒精灯上烤化蜡片,待有蜡油滴落时才能卷成蜡块,置牙列缺失处,咬合;2、去除多余蜡:待蜡块稍硬后,用雕刻刀将唇,舌面及切端多余蜡去除。
3、唇面外形初步雕刻:颈缘、近远中缘的雕刻,唇面切1/3趋于平坦,颈嵴稍突;4、切端外形初步雕刻:由近中渐斜向远中,与相邻中切牙切端平齐;5、舌面外形初步雕刻:颈缘,近远中缘雕刻成形后,雕出舌面窝,修整切嵴及舌隆突;6、精修各面外形,最后在唇面切1/3雕出二条平等的发育沟。
九、思考题:1、雕刻完成后的右上切中切牙的牙体形态,应具备哪些解剖特点?2、颈曲线是一条曲线,冠长与根长在作图时如何确定?3、冠宽、颈宽、冠厚、颈厚分别是指哪能两点间的距离?如何正确作图?4、红致雕刻唇面后,从切端观唇侧轮廓线应是怎样的?5、为什么要求最后雕刻舌窝?6、如何正确使用雕刻器械?。
上颌中切牙雕刻的收获

上颌中切牙雕刻的收获
技术技能提升:进行上颌中切牙雕刻的过程中,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我可以更好地掌握牙齿解剖学知识,熟悉牙齿的形态和解剖特点。
这种实践能够帮助我发展出准确而熟练的手法,提高我的雕刻技能。
美学感知加强:上颌中切牙的雕刻过程使我对美学感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观察和模仿自然牙齿的形态和细节,我能够更好地把握美学原则,提高对牙齿美学的认知。
这对我在其他牙科治疗中的美学评估和设计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治疗能力提升:通过进行上颌中切牙雕刻,我能够提高自己的治疗能力。
对牙齿进行精确的雕刻可以有效地修复缺损或改善牙齿的外观。
这种技能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牙科治疗,提高他们的口腔健康和满意度。
沟通技巧加强:在上颌中切牙雕刻的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我学会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
通过仔细聆听患者的意见和反馈,我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自信心提升:通过不断练习和完善上颌中切牙雕刻技能,我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心。
我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并提供出色的治疗结果。
这种自信心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益,也能够传递给患者,增强他们对我治疗能力的信任。
总结起来,上颌中切牙雕刻带来的收获包括技术技能的提升、美
学感知的加强、治疗能力的提升、沟通技巧的加强以及自信心的提升。
这些收获使我成为一名更优秀和有信心的牙医,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牙科治疗。
雕刻上颌中切牙的实训报告心得

雕刻上颌中切牙的实训报告心得
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雕刻上颌中切牙是一项重要的实训项目。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牙齿雕刻和修复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首先,我学到了如何准确测量和切割牙齿。
在雕刻上颌中切牙之前,我们需要先用测量工具测量牙齿的大小和形状,然后根据测量结果使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
这个过程中,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以确保切割的准确性和牙齿的对称性。
其次,我学到了如何精细雕刻牙齿。
在雕刻上颌中切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各种雕刻工具进行精细雕刻,例如使用砂纸、各种不同形状的雕刻刀等。
这个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以确保雕刻的精度和美观度。
最后,我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我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在雕刻上颌中切牙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但是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合作,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通过这次雕刻上颌中切牙的实训项目,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牙齿雕刻和修复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技能将对我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
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颌中切牙实验雕刻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上颌中切牙实验雕刻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上颌中切牙实验雕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 雕刻过程中切牙结构不够清晰,导致无法准确模拟真实牙齿形态。
2. 雕刻工具的使用不当,造成牙体表面不平整或出现切痕,影响美观和功能。
3. 操作精度不够,导致雕刻出的切牙与要求的尺寸和形态存在偏差。
4. 雕刻完成后,切牙与周围牙齿的咬合关系不协调,影响咀嚼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思考和对策:
1. 在进行雕刻前,对上颌中切牙的结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和观察,明确理想的形态和比例比例,为雕刻过程提供参考。
2. 使用合适的雕刻工具,如钻头、磨头等,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工具,提高雕刻的精度和效果。
3. 雕刻过程中注重细节,尽量保持牙体表面的光滑和均匀,避免出现切痕和不规则凹凸。
4. 在操作中保持平稳的手势和节奏,提高雕刻的准确度,可以通过增加练习次数和使用模型进行模拟训练来提升技术水平。
5. 在雕刻完成后,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调整,确保切牙与邻近牙齿的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正常。
6. 雕刻实验后,及时记录和总结问题,对下次实验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一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雕刻技术一、目的要求1.通过对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的雕刻,牢固掌握其解剖形态及生理特点。
2.掌握牙冠各轴面外形高点的确定和描绘方法。
3.掌握牙冠切缘的确定和描绘方法。
4.掌握牙冠各面轮廓线的描绘方法。
5.掌握石膏牙的雕刻方法、步骤、操作技术。
6.掌握石膏牙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训内容1.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框架成形。
2.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二面体成形。
3.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四面体成形。
4.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多面体成形。
5.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四面成形。
6.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精修完成。
三、实训器材1.5cm×1.5cm石膏棒、牙形尺或牙体浮雕图、牙体雕刻多面体图、直尺、铅笔、橡皮、石膏切刀、雕刻刀、储水盆、小毛巾、红蓝铅笔、垫板、牙刷、爽身粉等。
四、方法和步骤一、石膏框架成形1. 测量牙体规格摹刻离体牙时,需预先测量并记录牙体规格。
图1 牙体规格表现方法2.描绘框架及标志物参考图2把牙体规格及外形高点、邻接点、牙尖根冠分界线及四个轴面的中轴用耐水铅笔转移到石膏棒上。
方法:图2 上颌中切牙五面观要求:上述标志物应尽可能精确。
3.石膏框架切削成形方法:用石膏切刀从唇舌面、近远中面入手切削均可。
先休整二侧,再修整另二侧。
如有必要,可预先在石膏棒上记录方位(颊、舌、近中、远中)。
底座四周应平整,见图3。
要求:切削成形的框架应与牙体规格一致。
图3 框架假想图4.刻入中轴、根冠分界线方法:为防止后续操作中标志线的消失,现阶段用小雕刻刀在四个轴面沿着尺刻入中轴、根冠分界线。
沟痕浅为好,不宜过深。
要求:刻入的中线需与描记的中线一致。
二、二面体形成1.描绘近中牙体形态方法:参照线近中图,正确描绘近中牙体形态,见图4。
因近中面大于远中面,远中沿近中切削,故无需描绘远中牙体形态。
要求:为防止沾水后,铅笔印痕消失,需使用耐水铅笔。
描绘后,需用牙形尺检查。
检查时,需使尺和石膏牙的中轴和图4近中形态根冠分界线的“十字”相吻合。
2. 二面体切削成形方法:用石膏切刀上下推拉,切削到线。
为提高工作效率尽量不用小雕刻刀。
再次用牙形尺检查二面体形态。
要求:近远中牙体形态应与牙形尺一致,不多切,不少切。
三、四面体成形1.描绘唇面形态方法:参照远中线图,正确描绘唇侧牙体形态,见图5。
因唇侧大于舌侧,故无需描绘舌侧形态。
要求:同描绘近中形态。
图5 唇侧形态2.唇舌面切削成形方法:用石膏切刀沿上述边缘线切削成形。
要求:轴面外形轮廓需与线图一致。
近远中邻接点不应成为悬突。
正确保留牙根底部的形态。
四、多面体成形1.多面体成形原理切缘面观各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及其轴面角以弧线的方式存在,多面体的成形原理是不仅用直线形式表现切缘面观的各个弧线,同时通过1个轴面角2个斜面的形式,使牙体形态呈现出更多的斜面,使其更接近于符合牙体特征的弧线,见图6。
图6 切缘多面体与线图的关系图7 各轴面外形多面体图2.正确描绘各个轴面的多面体方法:参照外形多面体图形(图7)的边缘线(或按照切缘观),估算该线与中轴、根冠分界线、外形高点之间的距离,并将其正确转移到石膏棒上。
雕刻技能熟练后,可不参考多面体图形,通过切缘面观推测多面体的合理位置。
要求:在正确理解多面体成形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多面体边缘线与多面体图形(或与切缘观图形的伸展)相一致。
3.切削多面体方法:按照多面体边缘线切削各斜面,见图8。
要求:切削多面体时,不得损坏唇侧牙颈突度。
如同一轴面角有2个以上的轴角,可预先形成其一,再形成其二。
图8 多面体形态图五、唇侧成形唇侧成形的操作范围包括:唇侧牙根成形(至牙根的近远中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唇侧颈缘突度、唇侧中1/3成形、近唇轴面角、远唇轴面角成形。
概述:1.唇侧牙根成形方法:假想牙根的形态为圆三角形(见图9)。
用小雕刻刀修整唇侧牙根形态(至牙根的近远中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见图10、图11。
图10 唇侧牙根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图11 近远中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要求:在牙根的末端,不要内收。
特别注意近中根冠连接的形态。
2.形成唇侧颈缘突度方法:参照唇面、近远中线图,在石膏牙上用铅笔正确转移牙颈线。
用小雕刻刀轻轻刻入牙颈线。
参照近远中线图、唇侧浮雕图,用小雕刻刀形成唇侧牙颈突度,见图12-13。
图12 唇侧颈缘突度与近远中牙颈线要求:注意近远中面的根冠连接特征。
注意此时的牙颈线仅为大致的位置。
图13 唇侧边缘嵴与牙颈突度注意不要改变唇侧牙根的厚度。
3.形成唇侧中1/3外形方法:参照浮雕图(图13),在石膏牙上勾勒唇侧近远中边缘嵴。
参照图14,用小雕刻刀修整唇侧中1/3过剩的石膏,使之与唇侧牙颈衔接。
要求:从近远中观察唇侧,需成三面体。
唇侧近远中边缘嵴应成丰满的U字型。
图14 唇侧中1/3的形态模式图4.形成唇侧近远中缘(近唇及远唇轴面角)方法:从近远中面线图观察唇侧近远中缘与邻接点的位置关系。
从切缘线图观察近唇及远唇轴面角的角度,见图15。
用小雕刻刀形成近唇及远唇轴面角,及根冠衔接的特征见图16。
图16 唇侧根冠衔接模式图图15 唇侧近远中轴面角模式图要求:近唇轴面角锐利,远唇轴面角圆钝。
近唇轴面角高于远唇轴面角。
近唇及远唇轴面角需与唇侧颈缘流畅衔接。
六、近中面成形方法:在石膏牙的舌侧描绘舌侧近中边缘嵴,见图17。
图17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用小雕刻刀从近唇轴面角起,沿邻接点下方,向舌侧平直内收,见图18。
内收到舌侧近中边缘嵴附近,牙根需与牙冠流畅衔接。
图18 近中平直示意图要求:此时不得切除舌侧近中边缘嵴和邻接点。
近中邻接点上方暂不内收。
七、远中面成形方法:在石膏牙的舌侧描绘舌侧远中边缘嵴,见图17。
图17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用小雕刻刀从近唇轴面角起,沿邻接点下方,向舌侧成弧形内收,以此表现远中的圆突,见图19。
内收到舌侧远中边缘嵴附近,牙根需与牙冠流畅衔接。
图19 远中圆突示意图要求:此时不得切除舌侧远中边缘嵴和邻接点。
远中邻接点上方暂不内收。
八、舌面成形1.舌侧近远中边缘嵴的成形方法:参照牙形尺,在石膏牙的舌侧描绘近远中边缘嵴的内侧边缘,见图20。
图20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内侧边缘线图21 舌窝模式图用小雕刻刀沿该边缘线刻入沟,使其有一定的厚度。
用小雕刻刀去除近远中边缘嵴内侧间过剩的石膏,见图21。
用小雕刻刀雕刻舌侧近远中边缘嵴,从近远中面观察,使其轮廓线与近远中线图一致,并与舌隆突流畅衔接。
要求:舌侧近中边缘嵴锐利,远中边缘嵴圆钝,见图22。
舌侧近中边缘嵴窄,远中边缘嵴略宽。
注意恢复舌侧近远中边缘嵴最突出部分的连线,见图23。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止于舌隆突之前(不到达舌隆突)。
图23 舌侧近远中的形态图22 切缘截面图2.切缘成形用铅笔在唇舌、近远中、切缘描绘中轴。
参照切缘线图,在石膏牙的切缘上描绘切缘形态(虚线和实线),见图24。
图25 舌窝模式图用小雕刻刀从舌侧切削,直到鸟翅的实线处。
去除下方石膏的过剩部分,使其与舌窝流畅衔接,见图25。
图24 切缘形态方法:参照图24,在唇侧切1/3,用小雕刻刀沿虚线鸟翅切除过剩的石膏,见图29。
用小雕刻刀使唇侧的切1/3与中1/3流畅衔接。
方法:图29 唇侧切1/3形态参照唇舌面观线图,用小雕刻刀沿近远中邻接点上方修整近远中切角形态,见图30。
在舌侧,用小雕刻刀从虚线往实线修整成弧线形态,在正确保留切缘厚度的前提下,形成切缘厚度,见图31。
方法:图30 唇侧近远中切角形态图31 切缘厚度用小雕刻刀的勺部,沿切缘下方修整近远中边缘嵴的起源处形态,见图32。
参照图33,在石膏牙切缘的下方描绘舌侧最凹处的连线,并用用小雕刻刀的勺部雕刻成形,见。
再用勺部使凹陷与其上下方的突起衔接。
方法:图32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起源图33 切缘下方的凹陷要求:切嵴和中轴的位置关系需正确。
“鸟翅”型虚线为切嵴,实线为切缘最厚处。
近中切角锐利,远中切角圆钝。
舌侧近中边缘嵴的起源高于舌侧远中边缘嵴的起源。
唇侧切1/3的近中为唇侧切1/3最突处(切缘面观),原则上唇侧切1/3的近中除轴面角外不能切削过多。
3.舌隆突和牙根成形参照切缘线图和舌侧浮雕图舌隆突的大小,从石膏牙舌隆突的左右两侧,各画2条线,见图26。
图27舌隆突的俯视观方法:参照近远中、舌侧线图,正确形成牙根形态,见图27。
图26 舌隆突与凹陷要求:舌隆突需与牙根流畅衔接。
舌隆突需与近远中面流畅衔接。
舌隆突的厚度需与图29一致,不能过厚或过薄。
舌窝不宜过深。
九、牙颈成形参照图28的牙颈线与根冠分界线的位置关系,将其描绘到石膏牙上。
用小雕刻刀的刀腹沿该线勾勒成形。
参照图29,用小雕刻刀沿舌隆突下方形成舌侧牙颈突度。
用小雕刻刀的刀腹再次勾勒舌侧牙颈线。
方法:图28 各轴面的牙颈线形态图29舌侧牙颈突度要求:近中牙颈线高,远中牙颈线低。
唇舌牙颈线不得高于舌侧,至少需平齐。
牙颈线各处的宽度需协调一致。
如轴面角的牙颈线无法正常衔接,表明该轴面角不协调,需先修改该轴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