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ppt
第四章 第三节 聚合规则

3)添加:X ——>XY,例如: They come ——> They don’t come 他吃 ——> 他不吃
4)替换:X ——>Y,例如: I like me ——> I like myself 墙上挂着一幅画 ——> 墙上挂了一幅画
5)复写:X ——> XX,例如: They have no classes today. ——> They have no classes today, do they? 你去北京?——> 你去北京不去?
3.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主要依 据句法功能标准。一般认为,划分词类 的标准有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其中 功能是实质标准,其余两个是参考标准。 下面分别讲述。
1)功能标准: A)什么是词的功能:指的是词的句法功 能,既词在句子结构组合中表现出来的 功能特征,包括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 份的能力,是词的语法特征的本质体现。
四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格式不同,但是都 表 示 “ 施 事 (John)- 动 作 (open) 一 受 事 (door)-工具(key)”这样的语义结构。 如果把“John”换成“Tom”,把“open” 换成“cut”,把“door”换成“rope”,把 “key”换成“knife”,我们同样可以造出 四句一组的同一语义结构的句子来。可 见同义关系不是具体句子间的关系,而 是句子格式间的关系。
2)各个原句式之间在语义关系上必须一 致,请看下面这几个变换是否和1)属于 同一个变换类型: 书(受事)在地上堆着 ——> 书堆在 地上 饭(受事)在桌子上放着 ——> 饭放在 桌子上
3)变换式与原句式之间,其同现的共现 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相同。请看下面 这几个变换是否和1)属于同一个变换类 型: 他在马背上(动作发生的场所)跳着 — —> 他跳在马背上(位移的终点) 他在墙上(动作发生的场所)画着 —— > 他画在墙上(动作结果的目的地)
《语言学纲要》42语法组合规则及聚合规则

• (三)语法手段
• 构成语法形式的方式(手段)就是 语法手段。
• 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下面几 种:
• 1、选词 • 能否相配:
• 组合成基本结构的词,当然要在词 义上相配,例如“喝粥”"吃粥"。
• 意义改变: • 再如:猎人和狗 猎人的狗
• 句子成分的选词:
• 基本结构的各个项都要求一定词类 里的词来充当。例如“水、火、太 阳、饼干”之类一般所说的名词, 很少可能充当主谓结构里的谓语。
2、述宾结构
• 这种结构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 作支配的事物(宾语)的关系。汉 语中的述宾结构都是述语在前,宾 语在后。例如:
• 切/西瓜 • 洗/衣服 • 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宾语。
3、述补结构
• 在述语的后面,也可以加上一些成分 以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 这叫做补语。由述语和补语构成的结 构叫做述补结构。汉语的述补结构是 述语在前,补语在后。
• (二)语法形式:
• 各种基本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必须通 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
• 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
• 语法意义是概括出来的;任何语法意 义都是通过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
•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 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表现语法 意义,语法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形式才 能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以对方为存在 条件。如汉语“同志们”中的“们” 和英语“comrades”中的s 。
• 例如: 急/哭了 • 站/稳 搬/出去 • 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补语。
4、偏正结构
• 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 如: 人民的/力量 高/水平 (定中)
• 马上/出发 加倍/努力 (状中)
组合和聚合的关系

组合和聚合的关系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扩展资料:
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就是结构类,如通常所说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就是组合关系也是结构关系;组合关系在语言的各个子系统中普遍存在,如语义系统中,施事、动作、受事等就是语义上的组合关系;词语之间的组合是有规则的,较小语言单位只有按一定规则组合才能构成较大的语言单位,才能构成组合关系;语单位之间的组合是有层次性的,词语组合的结果从表面上看是线性的,但是成分与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通常却并不是单层的链条式关系,而是立体的层次关系。
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具有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能互相替换,不过说能互相替换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能互相替换,而只是说在某种场合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但聚合类有不同的层次,较大的聚合类又可以分成若干较小的聚合类,不同的较小聚合类之间,聚合关系有同有异;聚合关系也普遍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子系统,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之间都有聚合关系。
《语言学纲要》音位的聚合和组合

04 音位组合规则探讨
音节结构与音位组合限制
音节构成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由声母、韵母 和声调组成。在音位组合中,声母和韵 母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组合,形成不同 的音节结构。
VS
音位组合限制
音位组合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某些辅音音 素不能出现在某些元音音素前面或后面, 某些音节结构在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不存 在等。
省略现象
在语流中,由于语速快或发音习惯等原因, 某些音素可能会被省略不发。省略现象在口 语中尤为常见,但不影响语义的表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弱化现象
在语流中,某些音素可能会因为发音部位或 发音方法的变化而弱化,变得不够清晰。弱 化现象也是口语中的常见现象,需要注意区
分和辨认。
05 聚合与组合在语言学中应 用
语音系统构建中的聚合与组合
最小对立体与音位变体现象
最小对立体
两个音位之间的对立关系可以通过最小对立体来体现。最小 对立体是指除了某一音位特征不同外,其他音位特征都相同 的词或音节。例如,/pin/和/bin/就是一组最小对立体,它 们的区别仅在于/p/和/b/的对立。
音位变体
同一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具体实现形式称为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之间不构成音位对立,但它们在语音实现上存在差 异。例如,/p/在词首时送气较强,而在词尾时送气较弱,但 它们都是/p/音位的变体。
聚合关系中的链移和音变现象
链移现象
在语音演变过程中,一个音位的发音特征可能逐渐向另一个音位靠近,最终取代该音位的位置,这种 现象称为链移。链移现象通常会导致一系列音位的变化和调整。
音变现象
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发生的变化。音变可以发生在音位内部,也可以发生在音位之间。常见的音变 现象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音变现象是语音演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推 动力之一。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数据挖掘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都是用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性的方法,但是它们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
一、组合规则组合规则是指在数据集中发现两个或多个项之间的关联性,这些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属性或特征。
组合规则可以用来发现频繁项集,即在数据集中经常出现在一起的项集。
例如,在购物篮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组合规则来发现哪些商品经常被一起购买。
组合规则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市场篮子分析、网络流量分析、医学诊断、文本挖掘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预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Apriori算法来实现组合规则。
Apriori 算法是一种基于频繁项集的生成方法,它通过逐层扫描事务数据库来生成频繁项集,并使用这些频繁项集来生成关联规则。
二、聚合规则聚合规则是指将多个数据点或记录汇总成一个单一的值或结果。
聚合规则通常用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等。
聚合规则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SQL语句来实现聚合规则。
SQL语句提供了多种聚合函数,例如SUM、AVG、MAX、MIN等。
三、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区别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都是用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性,但是它们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
组合规则主要应用于事务数据库中,通过发现频繁项集来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
而聚合规则主要应用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多个数据点进行汇总来提取有用信息。
在实现方式上,组合规则通常使用Apriori算法来生成频繁项集,并使用这些频繁项集来生成关联规则。
而聚合规则通常使用SQL语句中提供的聚合函数来计算汇总结果。
四、结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组合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预测;而聚合规则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章一鸣(2004年10月14日)一、组合关系和和聚合关系的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语言学纲要》上说:“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P33)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会讨论这个问题。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著名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
他在第五章“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中深刻地阐述了这对关系。
索绪尔说的“句段关系”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组合关系”,也可称为“配置关系”、“搭配关系”等;“联想关系”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聚合关系”(这个名称是由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建议改称的),也有称作“类聚关系”、“会同关系”等的。
索绪尔说:语言各项要素间的关系和差别都是在两个不同的范围内展开的,每个范围都会产生出一类价值;这两类间的对立可以使我们对其中每一类的性质有更好的了解。
它们相当于我们心理活动的两种形式,二者都是语言的生命所不可缺少的。
一方面,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
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语言的链条上面。
这些以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可以称为句段(syntagmes)。
所以句段总是由两个或几个连续的单位组成的(例如法语的re-lire“再读”;contre tous“反对一切人”;lar vie humaine“人生”;Dieu est bon“上帝是仁慈的”;s’ il fait beau temps,nous sortirons“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出去“,等等)。
一个要素在句段中只是由于它跟前一个或后一个,或前后两个要素相对立才取得它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话语之外,各个有某种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
组合与聚合

解析
• 从其横组合关系上来看,这个句子里有好 几个完全合乎规则的组合:“思想睡觉” 为“主语+谓语“结构;“无色的绿色思 想”为“形容词+名词”结构;“愤怒地 睡觉”为“副词+动词”结构。从纵聚合 关系看,“思想”作为抽象名词可以跟许 多其他抽象名词组成系列;其他成分如 “睡觉”、“无色的”、“愤怒地”分别 作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可跟别的成分结 成纵聚合关系。
• 在语音方面的体现:如在[buk]中,[b]、[u]、 [k]处于一种组合关系, • 而[buk]、[kuk]、[luk]、[huk]或[buk]、[baik] 则处于一种聚合关系
乔姆斯基名句欣赏
•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 (无色的绿色思想愤怒地睡觉。)
• 例如“白云”和“云白”、“味香”和 “香味”、“热水”和“水热”等。
• 可见,我们从语言这个巨大的材料库中抓 一把词语出来,不是随便往外一撒就组成 了句子,而要把这些词语按一定的规则、 顺序组合成句子,才能构成表达意义的单 位。
• 又例如: • 我干活。 • 我活干。 • 活我干。 • 活干我。
• 但是即使这些语言成分按照正确的语法规 则组合起来,这个句子还是不能传达明确 的意义。因为要完成“睡觉”这一动作需 要有一个具有+animate(有生命的)特征 的主语来完成,而此处的主语“思想”却 不具有这个特征。因此结构特征仅仅是句 子的一个方面,句子存在的意义还在于能 够传达一定的意义,而对意义的理解又依 赖于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 • • • • •
又比如:The man beat the boy. 根据聚合关系可替换成: The student read the book. The boy kicked the dog. My mother cleaned the house. The young man watched the football match.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章一鸣(2004年10月14日)一、组合关系和和聚合关系的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语言学纲要》上说:“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P33)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会讨论这个问题。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著名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
他在第五章“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中深刻地阐述了这对关系。
索绪尔说的“句段关系”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组合关系”,也可称为“配置关系”、“搭配关系”等;“联想关系”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聚合关系”(这个名称是由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建议改称的),也有称作“类聚关系”、“会同关系”等的。
索绪尔说:语言各项要素间的关系和差别都是在两个不同的范围内展开的,每个范围都会产生出一类价值;这两类间的对立可以使我们对其中每一类的性质有更好的了解。
它们相当于我们心理活动的两种形式,二者都是语言的生命所不可缺少的。
一方面,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
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语言的链条上面。
这些以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可以称为句段(syntagmes)。
所以句段总是由两个或几个连续的单位组成的(例如法语的re-lire“再读”;contre tous“反对一切人”;lar vie humaine“人生”;Dieu est bon“上帝是仁慈的”;s’ il fait beau temps,nous sortirons“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出去“,等等)。
一个要素在句段中只是由于它跟前一个或后一个,或前后两个要素相对立才取得它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话语之外,各个有某种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中还保留极少量以“中心 语+修饰语”构词的词:
熊猫:是熊,还是猫? 蚕蚁:是蚕,还是蚁? 虾米:是虾,还是米?
2、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可以归纳为主谓、述宾、 述补、偏正、联合五种。
(1)主谓结构 这种结构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 的关系,它的作用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对这个话 题作出说明。话题的部分称为主语,说明的部分称 为谓语。汉语的主谓结构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例如:
各个成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都不会超出这 几种基本的结构类型。所以句子中通常分出 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 些成分。
我已经听懂了老师的话。
人类语言空间位置的表达有三种位置: 1、前置型:表达空间关系的语言成分谓语谓语动词之
前。如日语:
(1)tsukue-no-ue-ni-hon-ga-issatsu-arimasu 桌子-的-上面-ni-书-ga-册-有 桌子上有一本书 (2)hon-ga-tsukue-no-ue-ni-narabete-arimasu 书-ga-桌子-的-上面-ni摆放-有 书摆在桌子上 (3)karela-wa-eigakan-te-aimasu 他们-wa-电影院-de-见面 他们在电影院见面
在古代汉语里,空间方位成分也多出现在谓 词性成分的后面。例如:
流共工于幽州(《今文尚书》)
入于幽谷(《周易》)
3、前后并存型:标引空间方位关系的成分既可以 出现在谓词性成分之前,又可以出现在谓词性成分 之后。例如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
On the table there is a book. 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有人认为,这类说法是受了壮侗语族各语言 的影响。其实,这是上古汉语在泉州方言中 的遗存。
《国风·将仲子》有“无折我树杞”、“无折 我树桑”、“无折我树檀”,其中的“树 杞”、“树桑”、“树檀”当是杞树、桑树、 檀树。
古代地名、人名也有许多是把修饰成分放在 后面的。例如:“城濮之战”就“濮城之 战”。今天河南省南界的“鸡公山”即“公 鸡山”。
联合结构 几个并列的成分联合在一起叫联合结构。 例如:
北京、上海、天津是我国的三学教育
联合结构的结构成分可以是两项,也可以是两项以 上。但不管有多少项,各个结构成分在语句中只能 成为一个统一的语法单位,例如上述的“北京、上 海、天津”是作主语用的。
陈老师/来了 张三/迟到了 语言学/真难
述宾结构 这种结构的意义比较复杂,大抵反 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宾语) 的关系。汉语中的述宾结构都是述语在前, 宾语在后。例如:
复习/汉语
写/作业
打/瞌睡
日语、韩语的述宾结构都是宾语在前,述语 在后
述补结构 在述语的后面,也可以加上一些成 分以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这叫 做补语。由述语和不予构成的结构叫做述补 结构。汉语的述补结构是述语在前,补语在 后。例如:
鸡翁、鸡母(公鸡、母鸡)北魏·张丘建《算 经》中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 钱三。”元杂剧关汉卿的《刘夫人庆赏五侯 宴》还有“鸡母你如何叫唤?”的说法。
人客(客人)杜甫《感怀》诗有:“问知人 客姓,诵得老夫诗。”之句。
历日(日历)唐朝太上隐者《答人》诗中有: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元关汉卿杂 剧《温太真玉镜台》还保留“历日”一词。
语言学概论·2011
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
本节主要内容
1、组合规则: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词组合成短语的规则 词、短语组合成句子的规则
2、聚合规则: 词类
词形变化 语法范畴
一、组合规则
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
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 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做 句法。
这里先讲构词法。
请列举出汉语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 的一些规律。
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具有一定的规则。 如:
皮鞋 红旗 膏药 鸡蛋 修饰语+中心语
提高 改进 扩大 阐明 动作+结果
每一个语言/方言都有自己的组合规则。 如泉州方言“中心语+修饰语”:
菜蔬、历日、 鞋拖、 风台、人客、 头额、 头前、菜花、 面线、 墙围、 台前、钱银、 药膏、 鸡翁、 鸡母、狗母、 猪哥、 猫 母、 牛港(公牛)
外语的情况
越南语:
Anh ta năm nay mười tuổi.(他今年十岁)
词译:他 年 今 十 岁
汉语:我们学校的一位年轻女老师。
越: Một
tôi.
cô giáo trẻ
của trường chúng
词译: 一 女老师 年轻
的 学校 我们。
3、词、短语组合成句子的规则 句子是由基本结构套起来形成的,句子里面
他在北京住。 他住在北京。 在花园里她看见一条狗。 她看见一条狗在花园里。
关系从句
现代汉语:核心名词在关系从句之后 古代汉语:名词+关系从句
急/哭了
站/稳
搬/出去
偏正结构 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例如:
人民的/力量
高/水平
马上/出发
加倍/努力
斜线前面的是修饰语,后面的是中心语。这种由修饰语和中 心语构成的结构叫偏正结构。汉语的偏正结构都是修饰语在 前,中心语在后,
上面所列的四个偏正结构的例子,头两个跟后两个很不一样, 头两个的中心语是名词,也叫定中结构,或叫名词性偏正结 构 ;后两个的中心语是动词(出发)或形容词(努力), 也叫状中结构,或叫动词性偏正结构。
2、后置型:如俄语
Mali uvidela v sadu sobaku 玛丽-看到-了-在-花园-的狗(单数) 玛丽在花园里看到一条狗
Oni vstretilis’ v kinoteatre 他们-见了面-在-电影院-e(处所格) 他们在电影院见面
On upominal o tebe v pisime 他-提到过-关于-你-在-信-e(处所格) 他在信中提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