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民俗与习俗

中国古代的民俗与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古代的中国人民遵循着各种各样的民俗和习俗。
这些民俗和习俗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还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民俗与习俗,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
1. 婚礼习俗古代中国的婚礼习俗多样而独特。
一般来说,婚礼分为聘礼、过大礼和婚宴三个环节。
聘礼是指男方向女方家庭送礼以示诚意,礼金和嫁妆的价值往往要经过双方长辈商量决定。
过大礼是指男方正式迎娶女方的仪式,包括行亲友三拜、订婚以及对新娘家人的感恩之礼。
婚宴是婚礼的最后环节,新人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喜悦。
2. 丧葬习俗古代中国人对丧葬有着严肃的仪式和习俗。
根据传统,丧事要举行丧家会议,邀请亲友帮助安排丧事。
在葬礼上,人们会焚香祭奠,举行告别仪式,并将逝者埋葬于坟墓之中。
丧服也是丧葬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要穿戴与普通服饰不同的孝服。
3. 节日习俗古代中国有许多重要的节日,每个节日都伴随着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贴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赏花灯等。
清明节是祭扫祖先和纪念逝者的节日,人们会扫墓、烧纸钱,并享用清明粽子。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方式来庆祝,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4. 饮食习俗古代中国人注重饮食养生和礼仪,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习俗。
例如,在传统餐桌上,人们通常要按照传统次序逐个品尝不同的菜肴。
重要的场合上,主人还要向客人敬酒,以示尊重。
此外,人们还会根据不同的节气和季节选择食材,追求饮食的平衡和变化。
5. 礼仪习俗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非常重要,代表了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准则。
在古代,人们要遵循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的原则,以及遵守社会礼仪。
对长辈要行三跪九叩礼,对师长要行师恩礼,对朋友要行揖礼等等。
这些礼仪习俗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非常普遍,并且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一、介绍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是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等方面。
这些民俗文化世代传承,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思想与生活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传统婚俗中国古代的婚俗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婚礼在古代被认为是人生大事,注重婚姻的祥和、团结和繁衍。
在古代,婚礼通常包括红妆、婚宴和送亲等环节。
新娘穿戴着华丽的婚纱,新郎手捧红盖头,夫妻拜天地和父母,象征着祝福和敬意。
三、节日庆典中国古代的节日庆典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为期15天,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与庆祝。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如贴春联、赏花灯、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和祈求来年的好运。
四、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人信奉多种宗教,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等。
儒教强调礼仪和道德修养,道教注重修炼和超脱,佛教弘扬慈悲和智慧。
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仪式和仪轨,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民间艺术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性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等各种形式。
古代中国人通过民间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传承了古代文化和智慧。
例如,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唱腔、身段和演技而享誉世界。
六、各地民俗文化差异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民俗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以北方和南方为例,北方多数地区以热闹喜庆的民俗文化为主,如丰收节、冬至等;而南方地区则更重视祭祖、祈福和纳福的习俗,如清明节、端午节等。
各地的差异使中国的民俗文化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七、现代价值与传承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也为现代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源。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是历史上极其丰富和独特的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信仰。
在这些民俗文化中,有许多习俗、礼仪和传统,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1. 农历和节日中国人在古代使用的是农历,这一传统至今仍然被许多人所遵循。
而在农历中,每年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时刻,更是人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例如舞狮、放烟火、赏花、吃饺子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人们的团结魂,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婚嫁礼俗婚嫁礼俗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视的一项民俗文化。
古代中国的婚礼通常是由家长和长辈等人来策划和安排的。
在新郎和新娘步入婚礼现场之前,双方家庭会准备一些象征意义的礼品,如吉祥物、红包、玉器等,以表达对彼此的尊敬和祝福。
同时,亲友们也会来到婚礼现场,为新人们送上祝福和祷告。
此外,在婚礼中,还有许多特定的习俗,例如敬茶、跨门槛、洞房花烛夜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婚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
在古代中国,人们信仰的对象主要有儒教、道教、佛教等。
这些宗教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教义,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和信仰。
这些宗教信仰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在古代中国,人们十分注重饮食的礼仪和食物的品质。
在饮食方面,人们会根据季节和气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此外,在饮食礼仪方面,人们也有着独特的传统,如瓷器和餐具的选择、礼仪的行为和接待客人的方法等等。
5. 服饰文化服饰文化也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
在古代,人们的服饰不仅是简单的穿着,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的服饰文化通常分为官服、士服和民族服饰等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民俗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从春节习俗、龙舟节和中秋节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
一、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春节习俗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贴春联、包饺子和放鞭炮等。
贴春联是一种寓意吉祥和喜庆的传统,人们会在门上贴对联,上联和下联都用红色的写成。
包饺子是一项寓意团圆和幸福的活动,人们会全家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也象征着一家人的团聚。
此外,放鞭炮也是春节习俗之一,人们相信闹鞭炮可以驱走恶鬼,迎来好运。
二、龙舟节龙舟节是中国又一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庆祝活动源于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龙舟节的传统活动是划龙舟比赛,参赛的龙舟盛装而来,划手们齐声高呼,呈现出一幅壮观的场面。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舞龙舞狮和吃粽子等传统活动。
舞龙舞狮通常是由人们扮演龙和狮子的形象,伴随着鼓乐和锣声,表演出优美的舞蹈。
吃粽子则是节日传统食物,寓意着保护身体,避邪驱瘟。
三、中秋节传统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民俗文化中独具风味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和谜语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赏月祈福,赏月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在中秋节,人们也会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物,味道丰富多样,有豆沙、莲蓉、五仁等种类。
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
灯谜是用布置在灯笼上的谜语,猜中者能够得到小奖品,猜灯谜也是一种体验智慧和文化的传统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春节习俗、龙舟节和中秋节传统都是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例子。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生活习惯,也传承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通过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一、概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本文将从婚嫁、祭祀、节庆等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
二、婚嫁习俗1. 婚礼仪式中国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拜堂、过大门、敬茶、交换婚戒等环节。
这些环节代表着家族的传承、祖先的祝福和夫妻间的承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婚礼仪式也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2. 嫁妆与聘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嫁妆与聘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新娘的家人会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寿礼、锦囊、首饰等,这些礼品代表着祝福和财富。
聘礼则是新郎一家给予新娘家的礼物,表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三、祭祀习俗1. 祭祀祖先中国人非常重视祖先,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活动。
祭祖有固定的时间,如农历清明节和中秋节等。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将食物、酒水等供奉在神龛或祖先牌位前,并烧香祷告,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2. 祭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界也抱有敬畏之心,因此,祭祀自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习俗。
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会在户外放飞孔明灯,表达对自然的尊重,祈求平安和福运。
四、节庆活动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
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赠红包等,表达对亲友间的关爱和祝福。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也是保护民俗遗产的节日。
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和预防疫病。
此外,还有粽叶装饰、赛龙舟等民间游戏和活动,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结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传统观念。
通过婚嫁习俗、祭祀习俗和节庆活动,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习俗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习俗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中国的十大传统文化习俗。
一、春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人民团聚和祭祀祖先的时刻。
人们会走亲访友,贴对联、剪窗花,吃饺子、团年饭等。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拜祭祖先,烧香祈福,希望新的一年能平安顺利。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是人们祭扫墓地,悼念祖先的时刻。
人们会扫墓,烧纸钱,并在墓前祭奠祖先。
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节,家人朋友可以一起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等。
端午节与屈原有着密切关系,人们会通过各种仪式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赋诗作赋。
中秋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一起吃团圆饭,共度佳节。
中秋节还有各种有趣的习俗,如玩柚子灯、拜月等。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最早起源于古代的驱邪祈福仪式。
龙象征着祥瑞和权势,狮子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舞龙舞狮表演热闹、欢快,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庆典活动。
六、戏曲艺术中国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戏剧形式,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戏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等元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七、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被誉为中国的国饮。
中国人讲究茶道,追求茶香,重视泡茶的过程。
泡茶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茶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八、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等。
1、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2、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3、灯笼画,民间美术品种之一,是彩绘于传统灯笼之上用于美化装饰灯笼的一种特殊画种,也是我国优秀的民间美术品种之一,在我国已有千余年历史。
4、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5、花灯,又名灯笼。
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
民俗文化是指特定群体共同的传统行为、行事习惯、风俗礼仪以及民间传说等。
这些传统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
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以及传统婚礼习俗。
一、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中国菜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闽菜是最具代表性的。
每一种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调味和烹饪技巧,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充满了无限的变化和美味。
中国人还有许多饮食习俗和禁忌。
比如,过年时一定要吃饺子,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团圆;切菜时不能把菜切断,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在宴会上敬酒时,要碰杯,并且让杯底相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祝福。
这些饮食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二、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纽带。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有许多,如放鞭炮、舞龙舞狮、贴春联等。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互赠礼物,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春节,还有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被称为月饼节。
人们举行团圆宴、赏月、吃月饼,并将月饼作为一种礼物赠送给亲友。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并举行龙舟竞赛。
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三、传统婚礼习俗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婚礼通常包括三大环节:娘家送亲、婚礼仪式和新婚夜。
在娘家送亲环节中,新郎要带着花轿、礼金和婚嫁物品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
婚礼仪式则包括行拜天地、敬祖先和交杯酒等环节。
新婚夜则是新婚夫妇第一次同房生活的重要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章
一、
㈠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㈡民俗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事项进行调查、整理、研究、阐述其本质结构、特点与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之规律的一门人文科学。
于1846年创立于英国,早期含义是指关于民众知识或智慧的科学。
㈢民俗概念的理解:①文化遗留物说②精神文化说③民间文学说④传统文化说
㈣民俗事象可分为四部分:①物质民俗②社会民俗③精神民俗④语言民俗
㈤民俗学的内容:①民俗学原理②民俗史③民俗志④民俗学史⑤资料学⑥民俗学方法论23
我们主要了解中国汉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及其文化内涵
二、
㈠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集体性与地域性
2.民俗的传承性与扩布性
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由复杂到简单;由简单到复杂
4.民俗的类型
5.民俗的规范性
㈡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 4.调节功能
三、中国民俗的起源发展
㈠史前民俗: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
没有国家政权,一切按习俗办事
民俗事原始社会生活的唯一规范。
(特点)
㈡古代民俗: 从夏王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前的这段期间的民俗
两阶段:汉末以前,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民俗系统形成期
汉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
㈢近现代民俗: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俗
中国近现代民俗发生着很大变化,一些不适应的封建民俗逐渐消亡,一些西方民俗传入中国,交流融合,人们又不断创造出一些新民俗(既合适我国情况,又适应现代生活)。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物质生产民俗——由广大民众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从事物质生产高,商品交换等活动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事象,包括
农业生产,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
第一节农业习俗
一、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㈠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以阴历定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节气歌:春雨惊蛰满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双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㈡“正月建寅”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占天象,测试农事的习俗
㈠观天象测天气(阴晴雨雪早满)
年前立春过年暖,过年立春二月寒\立春节日露,秋来水满路
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雨落小暑头,干死黄秧渴死牛
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屋
㈡观测天象测生产
㈢观测天象测收成
三、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
四、农业禁忌习俗
五、农业祭祀习俗
1.打春牛与迎句芒神
2.祭社神——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社”
2.祭土地神4.敬果树5.敬五谷神6.敬龙神7.敬牛王神
六、农业娱乐风习
1.唱X草锣鼓——鄂西北地区盛行
2.糊泥巴——仅汉川汉阳一带农村,插秧季节盛行
3.苍苍子——枝江一带农村盛行
七、农业生产过程习俗
1.击鼓崔春
2.关冬X与烧生田
3.早春备耕
4.烧荒与烧火粪
5.浸种与播种
6.开秧门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由广大民众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有关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文化事象。
第一节饮食风俗
一、日常食俗
㈠主食:南方——水稻;北方——麦稷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不同,对主食的加工制作也就不同
南方——米饭为主食,用米制成糕饼,汤圆,米粉米耙等
北方——馒头,包子,饺子,面条,饼子等
青藏高原——青稞,豌豆面,糍粑,拌酥油茶食用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多喜食糯米
㈡副食:主要是蔬菜,肉类,奶类和饮料等,其制作方法也因地而异
汉族八大菜系——鲁菜,淮扬菜,川菜,粤菜,浙菜,徽菜,湘菜,闽菜
东汉豆腐出现是饮食业的一大发明
㈢酒类
商(甜米酒)——周——汉(酒类专卖政策)——魏晋南北朝(北方大曲,南方小曲出现)——唐(酒冠以“春”的雅号,太宗时宫中酿成葡萄酒),宋(南宋出现蒸馏酒,迄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黄酒——周代可能已有制黄酒之法
浙江绍兴酒,福建沉缸酒,山东即墨老就,江苏惠泉酒,丹阳封缸酒
*白酒名品
贵州怀仁茅台酒,山西汾酒杏花村汾酒,四川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泸州老窖,古井贡酒,遵义董酒等
*本省:黄鹤楼,白云边,孝感米酒,房县黄酒
二、节日食俗
除夕——“团圆饭”一般要做12道菜,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
有些菜的象征意义:鱼——年年有余 芹——勤快 葱——聪明 蒜——算计等 “冬至馄饨夏至面”
节庆宴席:婚丧喜庆等
湖北宴席的特点:无汤,无圆,无鱼不成席
三、祭祀食俗
腊祭:供灶神,武当山十二个祭灶饼
清明节:扫墓时要做上几样死者生前爱好的食品供祭
中元节:要以各种菜肴食品祭祀祖先
重阳节:食重阳糕
三、待客食俗
坐席方位宾客位置,进食不语,尊长吃完离席等礼节
大冶招待贵客多用鸡肉下面,客人接受面条后,不能喝完,须留下一半汤或剩下鸡腿作为“回
碗”
第二节 居住建筑民俗
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
第一阶段 :是利益自然空间
第二空间: 是人造居住空间,半穴居,并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二、我国居住建筑的典型形式
中国居民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
干栏式住房是另一种广泛流行的居民建筑
三、中国居民建筑民俗特点
㈠ 聚族而居
㈡ 房屋式样大体相同
㈢ 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
㈣ 房屋低于官府
㈤ 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随处可见:
a太极和八卦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居民建筑的中量,门头等多画有太极和八卦图 b居民多坐北朝南,除了便于采光,还与阴阳学说有关,传统习俗,居中面阳为尊,面东西者次之,面北者最低,正房,上房住长辈,晚辈子媳住两侧,居民还十分注意阴阳适中,以利于延年益寿。
c居民讲究风水,包含一些积极成分,但受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学说的影响,认为地理环境,山川形势与人的祸福吉凶乃至子孙的命运前程有关,无论选生宅还是墓地,都请地理先生看风水
第三节 服饰民俗
一、服饰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间服饰包括的内容
㈠衣着
㈡各种附和的装饰物
㈢对人体自身的装饰
㈣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宗族组织民俗
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第一节 社会组织民俗概说
一、社会组织概念
通常指有意识地建立,以便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例如军队,企业,本章的“社会组织”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各种形式的具有稳定的互动关系的人们共同体。
例如家族,行会,帮会,钱会,老会,姊妹和庙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民俗的构成
㈠关于组织目标的民俗
㈡关于组织成员民俗
㈢关于组织整合的民俗
㈣关于组织活动条件的民俗
第二节 宗教组织民俗 五服和九族
称谓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