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玛雅农业
案例借鉴

1880年起大峡谷地区开始发展畜牧业,到1890年,当时这里尚
是高山草原,有10万头牛,25万头羊在这里放牧。但到1906年成立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时,大多数牧场主被迫改行,因为过度放牧,使 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的半干旱草原变成了灌丛和荒漠,畜牧业难以 为继,业渐占主导地位。
至1901年,铁路修到南岸,更使之迅速发展。1919年成为国家
案例借鉴
Case reference
1
国外成功案例
(一)科罗拉多大峡谷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全长446公里,平 均宽度16公里,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
直至美国内战时期,大峡谷还鲜为人知。1869年被美国独擘炮 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
放《大峡谷》,吸引全世界游客向往。开发一些特殊的项目能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 电影、广告、摄影的营销:大峡谷里面的纪念谷就是著名电影《阿甘正传》公路长跑镜头的取景地,也是万宝
路香烟广告和很多美国西部片的取景地。通过电影的宣传,纪念谷变得大名鼎鼎,有非常多的游客量。一部好的电
影或广告的宣传对于鲜为人知的景区是种有效的手段。
“前店庄别墅
会议楼及酒店
蟹泉池SPA、水疗、游泳休闲中心
GOLF练习场
会议中心
“后园”主要功能
北京蟹岛休闲生态农庄
--经验和借鉴
项目理念特色:以开发、生产、加工、销售农产品为本, 以旅游度假为载体, 集生态、生产、生活 ——“三生”理念于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农业庄园项目 项目功能布局特色:实现“前店后园”的功能布局,园塑造大面积的绿色旅 游环境,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店是消费场所,虽然规模有限,但为园的产 品提供顾客,保证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与融合 项目规划设计特色:充分与乡村特有的自然生态风格融合,还原独特的乡村 风味,让游客能够真正的脱离城市的束缚,充分投入对乡村生态、生产、生 活的体验 项目经营特色:通过“吃、住、玩、游、购”等方面全方位打造乡村体验, 并通过“农”、“游”两条渠道实现收益的叠加与放大;“前店”以专业人 士和专业公司进行运营,保证运营的专业性以及收益,而“后园”则以承包 责任制分配到个人,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并能使其充分参与到项目整体 中,增加其收入
生态农业案例

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如今在中国,生态农业的浪潮也已扑面袭来,做生态农业成了这个时代颇为时髦的一件事。
怎么做才能让名号响起来,让盘子大起来,让腰包鼓起来,成就一番虽不轰轰烈烈但细水长流的事业,是个值得各位农人们思考的问题。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看看其他国家在怎么做生态,也许会对您有所启示。
来源:吾谷网作者:窦晓妍1、世界生态农业典范——菲律宾玛雅农场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其中以玛雅农场最具有代表性。
玛雅农场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建设,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麸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
随着农场的发展,经营主开拓了一块24公顷的丘陵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
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玛雅农场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
另外,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
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
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
像这样一个大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
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学原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
1980年,在玛雅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与会者对该生态农场给予高度评价。
2、缺水少地也能做生态节水先行的以色列生态农业以色列是一个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全国一半以上土地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此土地和淡水资源十分匮乏。
生态农业

2. 河北丘陵山区发展“围山转”模式布局合理的 是
A 山坡种茶种药
B 山坡竹林缠腰
C 山下养鱼放牧
D 山下瓜果梨桃
河北的气候特征 河北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 区,而茶与竹则主要是在我国亚热带气候区 分布。山下养鱼则需要更多的水,一般适合 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河北则属于旱作农业 区,水资源相对不丰富。苹果、梨、桃等则
世界生态农业典范——这5个 国家的生态农业做绝了
菲律宾玛雅农场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1. 依据 “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山顶 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 种桑放哨”,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是
A 重庆
B 青海
C 上海
D 海南
➢ 我们根据“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的定义, 可以首先把上海排除掉,因为该种生态农业 是在山区存在的,而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地 区,属于平原;再根据“间果竹缠腰,山下 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的描述,可以看 出当地适合发展竹、水稻、桑、鱼,特别是 水稻,应该是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发展, 而青海属于西北地区,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再者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不适合竹、桑的生长;海南位于我国热带地 区,而我国的竹子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山
03
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十 几个沼气生产车间
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 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 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 04 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 循环。
世界生态农业典范:菲律宾玛雅农场

---------------------------------------------------------------最新资料推荐------------------------------------------------------ 世界生态农业典范:菲律宾玛雅农场世201本文生态并把物与世界生6-07-25 17文转自:创态农场是运把贯穿于整与非生物环生态农:07 意农场运用生态学的整个系统中的环境间的能量农业典的观点和手的各种生物量转化和物范:菲手段,以农物群体,包括物质循环联系菲律宾农场作为农括植物、动物系起来。
宾玛雅农业生态系统物、微生物雅农场统的一个整物之间,以及场场整体,及生对环衡,生态的桑生态环境生物改善土地态农场既是桑基鱼塘、蔗态农场的雏物系统进行科地利用环境特是生产的单位蔗基鱼塘、雏型。
科学合理的特别是农业位,又是环境果基鱼塘等的组合,以达业坏境质量为境净化和保等均为在长达到获得最适为目的的一保护的单位长期的农业生适生物产量一种农业发展。
如中国广生产实践中量和维护生态展新模式。
广东珠江三角中所创造的一态平角洲一种菲律玛雅玛雅立了农场雅农律宾是东南雅农场最具雅农场的前了养畜场和场的发展,农场。
南亚地区开展具有代表性。
前身是一个面鱼塘;为了增经营主开拓展生态农业面粉厂,经营增加农场的拓了一块 24业建设起步较营者为了充的收入,建立4 公1 / 3顷的丘较早、发展较充分利用面粉立了肉食加丘陵地,扩大较快的国家粉厂产生的加工和罐头制大了生产规家之一,其中的大量麸皮制造厂。
随规模,取名为中以,建随着为玛玛雅农场雅农场位于场的农林牧于菲律宾首都牧副渔生产形都马尼拉附形成了一个附近,从 20 世个良性循环的世纪 70 年代的农业生态代开始,经过态系统。
过 10 年建设设,为了车间另外的沼农田了控制粪肥间,每天产外,从产气沼液经藻类田生产的粮肥污染和循环产生沼气十几后的沼渣中类氧化塘处理粮食又送面粉环利用各种几万立方米中,还可回收理后,送入粉厂加工,种废弃物,玛米,提供了农收一些牲畜入水塘养鱼养进入又一次玛雅农场陆续农场生产和畜饲料,其余养鸭,最后次循环。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

3.1 生态农业面积
据德国生态与农业基金会提供的数据,2002年末世界生态农业面积达2
300万hm2,比2000年增长了31.4%。生态农业遍布几乎世界各国,在耕地中的比重和从事生态农业的农场都在增长。从图1、2显示:
hm2,以色列和中国各约4 000hm2。
3.2 生态农产品产值
据国际贸易中心(1TC)报道,除德国外。欧洲生态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有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产品种类包括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2003年澳大利亚有机食品销售额为1亿澳元,国内市场有机食品销售量每年的增长速度为60%。2005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额为4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14%
3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广大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量,不仅在其世界主要市场的欧洲、北美和日本,而且在许多其它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增长。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它农副产品中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疯牛病灾难、二英恶性事件,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论等,都使得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生态食品,从而推动了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 万年历查询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站内搜索: 信息网 贸易网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热点: 冬种 防冻
政
务
版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 公开承诺 | 领导信息 | 机构设置 | 部门职能 | 规划计划 | 财政公开 | 人事信息 | 统计数据 |
党风廉政 | 工作简报 | 广西农业概况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环境保护》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农村环境保护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分校班级: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B)。
A.65% B.71% C.69% D.79%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A)。
A.500亿元 B.600亿元 C.700亿元 D.800亿元3.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水(C)。
A.18吨 B.19吨 C.20吨 D.21吨4.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C)。
A.1500亿元 B.1800亿元 C.2000亿元 D.2200亿元5.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北半球居(A)。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6.下面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7.下面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8.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C)。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9.在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流动的过程中,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转移效率约为(B)。
A.5% B.10% C.15% D.20%10.著名的玛雅生态农场位于(D)。
A.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墨西哥 D.菲律宾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
2.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和活动场所的周围环境。
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
3.能量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由低到高划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4.生态农业: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是一条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一、生态农业的概念都市现代农业首先必须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品质作出贡献。
生态农业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符合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基本理念。
生态农业简称ECO,有狭义的生态农业,也有广义的生态农业。
狭义的生态农业,是指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物质、能量的自然转换功能,以食物链形式构建农业的生态循环系统,通过生态系统,提高作物的太阳能吸收率、固化率;提高动物对于生物能的转化率;微生物对于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或者实现重复利用,以达到取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农业的低碳、高效、能源再利用、生态保护等综合性效果,使农业再生产保持良性循环。
广义的生态农业泛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能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强调以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产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的要求,通过物种优化组合,达到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现代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生态农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瑞士、英国等国家形成生态农业的雏形,60年代欧洲地区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符合国情的生态农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均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建设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普世价值。
根据有关资料,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起步阶段。
大约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介绍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介绍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利用物种多样化微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成就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
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生态资源搭建独立成熟的单一或多种复合农业模块的经营方式,充分利用地大物博的优势,既根植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改善,又跨区域调配资源,形成更广义空间上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福建省生态建设促进会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努力为会员单位指导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开拓农业发展新形势,做好政府与企业的对接窗口。
促进会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乡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生活幸福感。
促进会常设机构有顾问委员会与专家委员会,汇集数百位著名专家学者,构建“三位一体”大型综合服务体,在帮扶企业提高品牌标准化建设、经济管理水平、开拓市场营销、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科普惠农示范工程,提供良种选育、水土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帮助会员企业采用新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原料浪费、污染等问题,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一、物质再利用模式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
如沼气、畜禽粪便等的利用。
1.沼气综合利用。
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等工作,探索“一气两沼”综合利用模式。
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
2.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生态农业呢?
• 生态农业的概念
是由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阿尔伯里奇 首先提出的。他看到有机农业确能克服 石油农业的种种弊端,但有机农业仅限 于农业内部的封闭循环,生产力不高。 因此,他认为理想的替代农业,应是生 态上能自我维持,经济上又有高效益的 农业。
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 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业。
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 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 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 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 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 一。
• 发展历程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世 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 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 ,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 ;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 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中国式生态农业发展之 路
• 稻田养鱼、桑基鱼塘等模式
• 生态农业建设的县已达300多个,其中国家 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102个,省级试点示 范县200多个,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经验与借鉴:
• 农林牧副渔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不用 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 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这样的剩菜过程符合生态学 原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了生物物资的充分循环的利 用。
第四,畜禽——稻作——沼气型。
大棒+胡萝卜:老牌农业帝国的生态农业之 路
一:美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有完善的法律法规
美国 体系作为保障。早在1990年,美国颁布的
《污染预防法》中就对生态农业做出过明 确规定
二:有力的财政扶持就是生态农业持续壮大 的基础。目前美国已有2万多个生态农场,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便开始对农业进行 “绿色补贴”,
➢(一)理论基础上不完备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三)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四)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五)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六)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 ➢(七)推广力度不够
特点
①高效性:实现经济增值 ②综合性: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 ③持续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以色列是一个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 国家,以色列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 展了滴灌和其他微量灌溉技术的生态 农业,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以色列 • 此外,以色列研究利用废水进行农田 灌溉的再循环利用。将废水通过不同 的过滤装置,降低其污染物质和细菌 含量,使废水面为适宜灌溉的水源。 灌溉时,综合考虑水质、土壤质地与 状态,制定出合理的灌溉策略与方式 ,并选定适宜的作物,以利于水中物 质的分解和避免地下水质的污染。
日本农业资源有限,因此日本的生态农业的 形式往往因地制宜 第一,再生利用型。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生
日本 利用,减轻环境负荷。
第二,有机农业型。不采用通过基因工程获 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 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 质,
第三,稻作——畜产——水产三位一体型。在 水田种植稻米、养鸭、养鱼和繁殖固氮蓝 藻的同时,形成稻作、畜产和水产的水田 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
• 意义
(一)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
(二)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建设
(三)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一)深化改革,推动整体协调 (二)加大投入,增强农业后劲 (三)重点突破,加快科技进步 (四)优化配置,保护生态资源
原理: 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
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的主渠道
即,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 量被分层次利用
原来他们这样做!
生态农业典范 ——玛雅农场
玛雅农场前身
利用里厂产生的大量麸皮
面粉厂
养畜场和鱼
塘 增加农场的收入 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
丘陵地,扩大了生产规模 玛雅农场
• 到了1981年,农场已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 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 利用各种废弃物,他们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 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 所需要的能源。另外,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 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 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 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
依据“整体,循环,协调,再生”的要求,合理的组织农 业生产,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结合起来,把种 植业与林业,渔业结合起来,吧生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 结合起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的统一。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