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脊髓脑干小脑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一) —神经系统
垂体瘤(巨大腺瘤伴出血)
颅内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亚急性期硬膜下出血
黑色素瘤
肝豆状核变性
脑囊虫病
多发性硬化
急性脑梗死
丘脑急性出血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小脑扁桃体疝
正常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二) —肌肉系统
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 2、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等)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脊 髓
1、位于脊柱椎管内; 2、发出31各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包括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及1个尾节; 3、有灰质(神经核团)和白质(传导纤维); 4、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
脊髓节段 (spinal segment)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的范围为一个脊髓节段。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颅内结构
大脑
额叶
顶叶
枕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胼胝体
*
ppt课件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感觉性失语(Wernicke区) 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听觉中枢 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钩回和海马回前部:嗅觉中枢 癫痫 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 象限盲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并协调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包括它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身体系统的关联。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控制中心,由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丘脑等组成。
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等基本功能;小脑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大脑半球是思维、记忆和感觉的中心;丘脑参与调节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脊髓贯穿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脊液(脑脊髓液)、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脊液充当着护理和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角色,它环绕在脑脊髓空腔中,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脑神经直接从大脑和脑干发出,并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其功能范围广泛,包括呼吸、咀嚼、听力、视觉和平衡等。
脊神经则是从脊髓发出,负责传递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三、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其中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是短小的突起,负责接受其它神经细胞传来的信号;轴突是较长的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而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用于信号传递。
四、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传递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信号经过神经元的树突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时,细胞体受到刺激,产生电化学信号。
信号随后通过轴突传出,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这种传递过程依赖于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突触传递信号到另一个神经元。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
通过神经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和协调身体的运动、感觉、内分泌、循环和消化功能等。
这种调控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来实现。
脑干名词解释

脑干名词解释脑干(brainstem)是大脑的最底部结构,它是连接脑和脊髓的重要构造。
脑干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中脑下部、小脑和脊髓,是大脑的基础。
它接受来自脑及其他结构到脊髓的信息,同时又将脊髓的信息传送回去,是大脑和脊髓的桥梁。
它能控制许多身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呕吐以及血液压力的调节等。
脑干的功能脑干的功能主要由三个结构构成:中脑下部、小脑和脊髓。
脑干承担着大脑与脊髓之间传递和接收神经信息的重要任务,可以控制身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呕吐以及血液压力的调节等。
中脑下部帮助控制着自主神经系统,即体内构成机体体内稳定的一系列神经反射,它们可以调节和控制体内许多自动运动,如分泌和消耗激素、作用在肢体活动中的兴奋和抑制,以及涉及呼吸、心跳和血压的控制作用等。
小脑主要负责控制着身体的运动功能,尤其是手指运动,尤其是调节躯体和手足的协调运动,并负责调节一些非运动性功能,如学习和记忆。
脊髓作为皮层信息的连续路径,可以把脑发出的信息传递到全身各个器官,包括骨骼肌肉和内部器官,负责器官的活动和运动等的调节。
此外,脊髓还可以连接脑和特定的感官细胞,收集并把信息传给大脑,帮助维持大脑机能的正常运行。
脑干的病毒脑干的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感染、飞沫、血液或体液传播给人体,而且它们可以直接传播给脑干,甚至可以影响体内器官,导致许多疾病。
脑干病毒类型广泛,可以导致脊髓灰质炎、多动病、中风、糖尿病脑病、神经源性瘤等疾病。
所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脑干功能的损害,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睡眠、运动能力和记忆力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脑干病毒的传播,并采用药物和补充剂治疗脑干病毒引起的疾病。
结论脑干是大脑与脊髓之间传递和接收神经信息的重要结构,它可以控制身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呕吐以及血液压力的调节等。
脑干的功能由三个部分组成:中脑下部、小脑和脊髓,它们控制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协调调节体内的各种活动,控制身体的运动能力和记忆等功能。
学前卫生学-神经系统

四、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1、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表现为容易激动,易疲劳,注意力很难持久,控制 自己的能力较差。随着年龄增长,抑制过程加强, 幼儿学会行为自控和精确活动,一般到8岁左右就能 较好地控制活动。 2、条件反射建立少:一般婴幼儿对外界的感知 较少,大脑皮质条件反射的建立相对较少,因此对 一切事物都感兴趣。表现为好奇、好问、好模仿、 有强烈的求知欲。
一、概述
(一)中枢神经系统
2. 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高级部位,主要包括大脑、 小脑、间脑和脑干。
躯体运动中枢:在额叶中央沟前回,支配对侧肢体运动的 高级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在顶叶中央沟后回,是管理对侧皮肤、肌 肉感觉的高级中枢; 听觉中枢:在颞叶颞横回,是听觉的高级中枢; 视觉中枢:在枕叶内侧面,是视觉的高级中枢;
一、概述
(一)中枢神经系统
2. 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高级部位,主要包括大脑、 小脑、间脑和脑干。 (4)脑干:位于大脑之下,包括中脑、脑桥和 延髓。脑干上连间脑,下接脊髓,背部与小脑相连。 延髓的灰质中有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中枢(生命中 枢)。脑干的白质中有重要的上、下行传导路径, 是大脑、小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重要通路。
二、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
(一)反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人体对外 界和内部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 构是反射弧。
人体八大系统之神经系统标准版资料

脑干的主要功能
脑干在脑的中央部位,由间脑、中脑、脑桥
和延髓组成。自上而下由延髓、脑桥和中脑
脑干也是脑的组成部分,3部分组成,
下部与脊髓连接ຫໍສະໝຸດ 间脑:大部分被大脑半球遮盖,喜、怒、哀、
乐等高级调节
大脑
延髓:生命中区,控制心跳、呼吸、血压, 这个部位的严重受损可引起心跳与呼吸停止、 血压下降而导致死亡。
脑干 脊髓 小脑
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
系 传导: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 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区、传出神经核效应器等5部分组成。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统 到大 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 具有感觉、语言、运动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脑神经:12对,来自脑部,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通过小脑下脚、中脚和上脚与脑干相连。
❖ 心跳 ❖ 呼吸 ❖ 血压
大脑:功能 具有感觉、语言、运动等多种神
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中枢 脑 小脑:功能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神经 脑干 功能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 最反基射本 的的结活构动基形础式称是为反反射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区、传出神经核效应器等5部分组成。
人体八大系统之 神经系统
脑与四肢、内脏、眼,
脊髓与四肢之间都有
神经联系。
各
类
神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
经
神经组成。分为中区神经系统和周围
神经系统。中区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
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的联系来调节全
身各部分的活动。
另外还有自主神经,分布在内脏、心 血管和腺体等组织。
大脑
脑脊髓的名词解释

脑脊髓的名词解释脑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承担着传递神经信号和调节身体功能的重要任务。
它由脑和脊髓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结构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脑的概念。
脑是位于头部的重要器官,是神经系统的最高指挥中心。
人的大脑主要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
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协调和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认知功能。
它负责感觉、思维、记忆、情绪、行为以及各种自主的生命活动。
脑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有许多不同的区域和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大脑皮质是大脑表面的一层,是大脑最外层的灰质组织。
它是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主要中心,包括感官信息的处理、思维、决策和学习等。
小脑位于颅后窝,负责协调和调节身体运动、平衡和姿势的控制。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承担着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脑内的丘脑、杏仁核、海马等各类结构也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脊髓的概念。
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一根长而细的神经组织管道,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部分。
脊髓主要负责信息传递,将大脑的指令传达给身体各器官,同时将器官的感觉信号传递回大脑。
脊髓上有许多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响应并进行信号传递。
脑脊髓是高度互联的结构,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
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脊髓则负责将脑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部位。
脑脊髓的联络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系统,可以实现感觉、运动和内脏功能的协调。
例如,当手接触热物体时,手的感觉神经会将信号传递到脊髓,脊髓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同时大脑指示手肌肉收缩以避免受到热损伤。
此外,脑脊髓还涉及到人体其他重要系统的调节。
例如,脑通过下丘脑和脊髓传递指令给内分泌系统,以调节激素的分泌。
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脊髓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保持血压和心率的平衡。
这些调节机制使我们的身体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状态。
总之,脑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信息传递和调节身体功能。
躯体运动中枢的名词解释

躯体运动中枢的名词解释躯体运动中枢是指人体中控制运动的重要部位,它包括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
作为身体运动的调节中心,躯体运动中枢在维持人体平衡、姿势和协调运动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脑皮层在躯体运动中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大脑皮层是人类进化中最高级的运动中枢区域,它负责人体主要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通过运动传导纤维,大脑皮层可以发送和接收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信息,使得我们能够做出精确、协调的运动反应。
比如,当我们想要抬起手臂时,大脑皮层会发送指令给肌肉来完成这个动作。
躯体运动中枢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虽然它只占大脑的1/10大小,却在躯体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脑通过平衡和协调运动,保持我们身体的稳定性。
当我们行走、跑步或进行其他复杂的运动时,小脑会接收来自身体的信息,然后计算和调整肌肉的活动来保持平衡和姿势的稳定。
小脑的损伤会导致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桥梁,也是躯体运动中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脑干中有许多运动核团,它们负责调控包括呼吸、眼动、面部表情等在内的基础运动功能。
在脑干发生损伤时,人体的某些基本运动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呼吸困难、面部肌肉麻痹等。
最后,脊髓是躯体运动中枢的延续部分,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传导通道。
脊髓负责将大脑发送的运动指令传递给肌肉,以及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传递回大脑。
脊髓还协调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使得我们可以进行精细的运动控制。
脊髓损伤会导致运动障碍、肌力减退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躯体运动中枢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躯体运动中枢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脑如何控制运动、小脑如何协调运动、脑干如何调节基础运动以及脊髓如何传递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
这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康复技术和改善人类运动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
神经系统解剖学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学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这些结构与功能紧密相连,协同工作,以确保身体各部分的正常运行和信息传递。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包括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一. 脑脊髓的解剖学结构1. 大脑:大脑位于颅骨内,是人体最大的脑部。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脑桥和中脑以及脊髓相连。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意识产生,而白质则负责传递信号。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紧邻脑干。
它对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小脑的脑叶通过躯干小脑齿状核与脑干相连,从而将信息传递到不同的身体部分。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是身体许多重要功能的中枢。
它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
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4. 脊髓:脊髓位于脊柱内,是神经系统的主要信息传递通道之一。
脊髓内有许多神经元,负责传递来自大脑和周围神经的信息。
它还负责调控一些反射活动,如膝反射等。
二. 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
神经元分为三部分:树突、细胞体和轴突。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以进行信息传递。
1. 传感神经:传感神经负责从身体各个部分向神经系统传递感觉信息。
它们通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身体各处的刺激,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脊髓和大脑。
2.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负责从神经系统向身体各部分传递运动指令。
当我们意识到某种动作时,大脑发送指令到脊髓,然后通过运动神经传递到肌肉,从而实现运动。
3. 联络神经:联络神经负责在神经系统内部传递信息。
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神经回路,以协调不同的神经元活动。
联络神经在大脑皮质和脊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非常广泛,涵盖了认知、感觉、运动等方面。
1. 感知与感觉:神经系统负责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和感觉。
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等,获取外界刺激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后角 接受后根的 传入纤维。核团自后向前 包括后角边缘核、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和胸核。
脊髓胸部水平切面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前角 含有大量运 动神经元,内侧群见于 脊髓全长,支配颈肌和 躯干肌;外侧群在颈膨 大和腰骶膨大处发达, 主要支配四肢肌。
神经系统对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活动起主导作用。神 经系统接受内、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至 中枢不同部位,整合后经传出神经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 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维持体内微环境的稳定, 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人类大脑在情感、思维、语言、学习和记忆等复 杂高级神经活动方面有特殊功能特点。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薄束、楔束 位于后索。来自T5以下的脊 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组成薄束,而T4以上的脊 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组成楔束,向上分别终止 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分别传导同侧、上半身的 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细胞构筑特点可将脊髓灰质可分为10个Rexed板层
Rexed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Rexed板层
相对应的核团
第Ⅰ层
后角边缘核
第Ⅱ层
胶状质
第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第Ⅴ层
后角颈
第Ⅵ层
后角底,仅见于颈、腰骶膨大
第Ⅶ层
中间带内的中间内、外侧核和骶副交
感核以及胸核
第Ⅷ层
前角底部,颈、腰骶膨大处为前角内
侧部
第Ⅸ层
前角内、外侧核
第Ⅹ层
中央灰质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以前、后外侧沟分为前索、外 侧索和后索。在灰质前连合前方的白质称 白质前连合。白质主要由纤维束组成,包 括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和短的固有束。上 行纤维束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传至脑,下行 纤维束将脑的不同部位的神经冲动传至脊 髓,固有束发出的纤维上升或下降,完成 节段内反射和节段间反射。
反射弧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一节 概述
(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灰质和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形成灰质,神经 纤维聚集形成白质。
皮质和髓质 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称皮质,深部的白质称髓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 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中央管周围是灰质,灰质周 围是白质,灰质中部两侧与白质 之间有网状结构。
灰质 每侧灰质向前后伸出 前角和后角,前、后角的移行部 分称中间带。中间带在T1 ~ L2 或T1 ~ L3向外侧突出形成侧角。
在脊髓整体上,灰质纵向形 成前柱、侧柱和后柱。
第二篇 大体解剖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脊髓 第三节 脑干 第四节 小脑 第五节 间脑 第六节 端脑 第七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八节 脊神经 第九节 脑神经 第十节 内脏神经系统 第十一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一节 概述
脊髓胸部水平切面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中间带 侧角的中 间外侧核是交感神经低 级中枢。在S2 ~ S4的中 间带外侧部有骶副交感 核,是副交感神经低级 中枢。中间内侧核占脊 髓全长,接受后根传入 的内脏感觉纤维。
脊髓胸部水平切面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 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脊髓
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
感觉纤维 运动纤维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
指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 激作出反应,是神经系统 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活动 方式。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 分别位于外侧索前部和前索。起自灰质Ⅰ和Ⅳ ~ Ⅶ层(后角边缘核和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 合至对侧,上升1 ~ 2节段后参与组成脊髓丘脑侧、 前束,上行止于背侧丘脑。脊髓丘脑侧束传导躯 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 略触觉、压觉。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 位于外 侧索周缘。脊髓小脑后束起自同侧胸核,向 上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皮质。脊髓小脑前束 主要起自腰骶膨大节段的Ⅴ~ Ⅶ层的外侧部, 大部分交叉至对侧上行,小部分在同侧上行, 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皮质。两束传导下肢和 躯干下部的反射性本体感觉。
脊髓表面有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 前、后外侧沟分别有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根丝出入。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相连的脊髓部分称一个 脊髓节段。
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其中颈髓8个,胸髓12个, 腰髓5个,骶髓5个和尾髓1个。
形成的结构分别称神经核和神经节。 纤维束和神经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
构成纤维束,而在周围神经系统称神经。 网状结构 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元胞体或神经核散在
其中的结构。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 第1腰椎体下缘。脊髓呈圆柱形,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分别与上 肢、下肢神经相连。脊髓下端称脊髓圆锥,向下续为终丝。
概述 脊髓 脑干 小脑 间脑
第二节 脊髓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C1 ~ 4) 下颈髓(C5 ~ 8)、
上胸段(T1 ~ 4) 中胸段(T5 ~ 8) 下胸段(T9 ~ 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椎骨
同序数椎骨 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椎体
同序数椎骨的上方的第2节椎体 同序数椎骨的上方的第3节椎体 第10 ~ 12胸椎 第1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