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分析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本 组 2 8例 , 19例 , 5 . 0 男 4 女 9例 , 年龄 3 7 8~ 5岁 , 均经 左侧 开 胸 手 术 , 后 病 理 组 织 术 学 确诊 , 中鳞 状 细胞癌 1 1 , 其 6 例 腺癌 3 2例 , 混合 癌 l 5例 。胸 中段食 管 癌 1 6例 , 下 段食 管 癌 6 0 胸 8例 。 贲 门癌 3 4例 。颈部 吻合 8 6例 , 动脉 弓上 吻合 7 主 8 例 , 动脉 弓下 吻合 4 主 4例 。
例, 临床 资料 进 行 比较 分 析 。结 果 : 胃食 管 反 流 十 分 普遍 , 病 率 较 高 达 8 % 。2 8例 中 8 手 术 后 出 现 胃食 管 发 8 0 4例
反流症状 , 生率 4 . % , 发 0 3 主动脉 弓下 吻合 胃食管反 流比例 >主动脉弓上吻合 >颈部吻合 。结论 : 食管 癌贲 门癌 切除术后吻合平面越高 , 反流越轻 , 食管 胃颈部吻合术式具有更好 的减轻 术后 胃食 管反流 的作用 , 能改善病 人的
Hale Waihona Puke 例 , 生率 3 .% 。主 动脉 弓上 吻 合 组 中 有 胃食 癌 发 72 反 流症 状 3 3例 发 生 率 4 . % , 动 脉 弓下 吻 合 组 23 主
有 胃食癌 反流 症状 1 发 生率 4 . % 。食 管 癌 贲 9例 32 门癌 切 除术后 吻合 平 面越高 , 流 越轻 , 动脉 弓下 反 主 吻合 组 高于 主动 脉 弓上 吻 合组 胃食 管 反 流 率 , 主动 脉 弓上组 高于 颈部 吻合 组 胃食 管 反 流率 ,均 有显 著
欧 阳励 , 滨江 , 唐 唐建 国, 曾晓莉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宋继东;付天泽;许金生【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及抗反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1我科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20例,其中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组96例(A组),胸内吻合组184例(B组),胃代食管经胸腔途径吻合组140例(C组),并对其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比例C组>B 组>A组(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后胃经纵隔行颈部吻合可显著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率,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次之.【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0(016)001【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胃食管反流【作者】宋继东;付天泽;许金生【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焦作,454850;河南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焦作,454850;河南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焦作,454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食管癌切除术后的重建术绝大多数采用食管胃吻合术,但患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是术后长期甚至终生存在的并发症,而且大多数认为是食管切除手术不可避免的结果,其发生率高达50%~70%[1]。
本文通过对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0-01~2008-01我科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 420例,其中男272例,女 148例,年龄 37~76(平均62)岁。
其中胃经食管床途径颈部吻合96例(A组),胸内吻合184例(B组),胃代食管经胸腔途径吻合140例(C 组)。
1.2 随访情况采用家访、电话、及门诊复查相结合方式,3组病例随访1年,随访间隔为2个月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有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如颈部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酸、呕吐等。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的相关因素及处理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的相关因素及处理
吴仕光;万桂玲;李晓娟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06(14)1
【摘要】随着高位食管胃吻合数量的不断增加,食管癌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已经成为食管外科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综合了近年来在此方面研究的大宗病例分析,各种手术改进方法的对比,现今食管癌临床病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以及近年来胃排空延迟治疗方面研究的新认识,从术前、手术和术后的各个环节及病理、生理等角度,分析了可能导致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的各种相关因素,并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总页数】4页(P75-78)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
【作者】吴仕光;万桂玲;李晓娟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临沂市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R656.61
【相关文献】
1.食管癌病人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的护理 [J], 袁恒兰;曾伟;李娜;刘玲
2.管状胃宽度与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研究 [J], 何家贤;陈桂荣;黄俊;徐汉杰;玉富盛;周琦云
3.左金丸加减方改善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及胃排空延迟皀研究 [J], 张毅
4.管状胃宽度与中老年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 [J], 张克;李德冰
5.食管癌病人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的护理 [J], 袁恒兰; 曾伟; 李娜; 刘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癌两种不同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比较

食管癌两种不同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比较目的探讨食管癌两种不同吻合术式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
方法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10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不同吻合手术治疗,在术后3个月行电子胃镜检查。
其中55例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术(A组),45例行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术(B组)。
结果A组胃食管反流率为36.36%,B组为57.7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术具有较低的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反流;食管癌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早中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食管胃吻合术是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而术后的食管反流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甚至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肿瘤复发。
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使用不同吻合方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进行比对,发现胃食管床颈部吻合具有更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100例均为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1~75岁,平均(52.17±3.31)岁。
将100例按术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5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B组45例,为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即是切除食管绝大多部,仅保留颈段食管部分,将胃提至颈部与近端食管吻合手术;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即是切除食管远端部分,在胸腔内行近端食管与胃吻合手术;前者手术创伤较大,切除食管组织较多,吻合位置偏高,后者手术简单易行,创伤较小,二者是目前食管癌切除比较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
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电子胃镜检查。
食管、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Z A og, t 1 ( h i t epe op a o icu n Ynh a 50 1 hn ) H NG Yn e a. T eFr ol ̄H si l f n h a , i un7 00 ,C ia sP t Y c
[ btat Obet e oivsgt ter a o ew e rx l sbo l at c m o cri acr negigs pe A s c] r jci T et a lt nbtenpoi u ta s et yf ad ccne dron t ld v n i eh e i ma tg r o r a u a
张[ 要] 目的 摘 勇 高 ,平 王 ,
胜
探讨食管癌 和贲 门癌术后食管 胃机 械吻合 术后重建 食管与 胃食管反 流之 间的关系 。方法 食管造 影检查反流为 7 % , 0 弓上吻合反流低 于弓下吻合 ( 0 0 ) 胃镜检查 8 %有异 常 P< . 5 ; 6
对 2 4例食管癌 和贲 门癌 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多 指标 检测方法 , 中食管造影检查 16例 、 1 其 0 电子 胃镜检查 18例并取 0 病理检查 4 3例 。结果 表现 , 其发生与术后 时间长短无关 ( 0 0 )反 流性食管炎评分 弓上吻合明显低于 弓下 吻合 ( P> .5 , P<0 0 ) .5 。结论
T e ewe e7 % p t n sh d r f n e o h g s r d o r p y e a n t n,r f x i n eg i g e o h g g sr tp e a t mo i h r r 0 ai t a e u i s p a u a ig a h x mi a o e l x i e u n u d r o n s p a o a ti sa l d a so ss l c n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吻合 口部位形成瘢痕使之 在吞咽食物 时不 能扩张 , 在非进 食状 态下也不能关 闭, 得残余 食 管和胸 腔 胃之 间可 能 自由互 通 , 使 吻合 口部根本不 存在 抗反 流作 用。尽管 我们 在进 行食 管 胃吻 合时尽量使 胃壁保绕残余 食 管 , 之类似 于 Ns n抗食管 反流 使 ie s 手术 , 但仍起 不到抗反流 的作用 。Wag n 等在进行食 管下段 和贲 门癌切除术 时先行食 管 胃器械吻合 , 再行 Ns n胃底折叠术 , ie s 结 果l 9例患者 中 l 例经 2 H监测存在 胃食 管反流 , 8 4hp 胃镜检查 发现反流性食管炎 的发生率 高达 8 %。王其 彰等 ’ 对 一组 0 食管癌切除但未行 胃上提包套 吻合 口的患 者术后进 行测压 , 结
果 显示食管 、 吻合 口和胸 胃形成 了一个共 同 的压 力腔 。通 过对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管 、 胃正常 的解剖 结构 决定 了其正 常 的生 理功 能 , 而食 管 胃交界部的生理功能尤 为复杂 , 食管下 括约 肌 、 胃底 、 隔脚 和 Hs i角的存在 , 除能允许食物从食 管顺 利人 胃以外 , 更重 要的是 防止酸性的 胃内容物 向食管反 流 , 维持食 管 胃结 合部 的抗 反 对 流机制至关重 要。食管癌 、 门癌 手术 时 , 仅食管 大部 、 管 贲 不 食
胃结合部 , 至近 端 胃也被 切除 , 后势 必会 造成 上 述结 构 的 甚 术
移位或破坏 , 反流屏 障消失 , 余食 管与 胃之 间形 成共通 腔 , 抗 残
即发生 胃食管反 流。同时 因食 管癌 及贲 门癌 术 中损 及 胃的迷
组贲 门癌切除患者 的术 后测压 、 胃镜检查 、4hp 2 H监 测 、 放射
管状胃成形术在对食管癌切除术后预防胃食管反流的价值分析

表1 三组食 管2 4 h p H 监测情 况
f 5 4 . 4 ±1 0 . 5 ) 岁 ;病变 部位 :胸 上段 6 例 ,胸 中段 3 l 例 ,胸 下 段 9例 ;肿物 直径 3  ̄ 9 e m,平 均 ( 5 . 3- i - 1 . 1 ) c m;癌变类 型 :高 分 化鳞癌 7例 ,中分化鳞 癌 2 5例 ,低 分化鳞 癌 1 4例 ; T N M 分 期: I 期3 例 ,I I a 期2 3 例, I I b 期l 5 例 ,Ⅲ期 5 例 。选 取 5 0 例 常 规体 检 的健康 人 为对 照组 ,三 组患 者一 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 。
1 . 2 手术方法
与健康对照组 比较 , P < 0 . 0 5;△与传统手术组 比较 ,P < 0 .流机制 与食 管上括 约肌 、下 括约 1 . 2 . 1 传 统手术组 在右 胸后外侧 和腹 正 中切 口径路 ,常规切 肌 、Hi s 角和隔食管韧带 固定作用等关 系密切 ,其 中食管下括约 除肿 瘤病变 部位食管 和病变 近段 胃,然 后提残 胃至胸顶 与近段 肌 产生 压力有效 阻止 胃食管 反流 占主要 因素 口 】 。因此 ,有 效预 食管 , 常规行端 一 侧吻合术 。 防和改 善 胃 食 管返流对提高食 管癌切除术的手术 疗效尤为重要 。 1 . 2 . 2 管 状 胃手 术组 在 腹正 中切 口、右胸 外侧切 口和 颈部 口 作 为 最 为 敏感 的评 价 指 标 和判 断 “ 金 标 准 ”[ 4 】 ,动 态 监 径路 ,通过右 胸游离并 切 除病 变部位 ,在腹正 中切 口处 游离 胃 测食管 2 4 h p H值 和反流百分率能够评估手术疗效,本研究 部分 ,保 留 胃网膜右 血管 以及 胃右 血管 ,选择 胃小弯 胃角处 为 管 状 胃手 术 组 出现有 不 同程度 的 胃食 管反 流 症状 ,但 明 显低 起点 ,然后沿 胃大弯 侧与 胃小弯侧做 一平行 曲线到 胃底部 ,距 于传 统手 术 组 ,可能 与 传 统手术 术 中切 除下 括约 、肌 腹 段食 离 胃大弯侧大约 5 c m左 右。最后 ,施术者 沿该 平行线切 除部 分 管 以及贲 门 中下段食 管 等关 系密 切 ,导致 食 管下 括 约肌 抗反 胃小 弯组 织和贲 门 ,常规保 留 胃底部 ,在 胃切 缘穿过 间断全层 流 能 力差 有 关 。同 时 ,术 后 胃体 受 胸 腔正 压影 响 ,正 常 胃逆 缝合 和浆肌层 包埋 ,形成 一管状 胃 ,内经约 3 c m,然后将管状 蠕 动 和 胃食 管压 力梯 度 改 变导 致食 物 反流 所 致 。当残 胃提入 胃提 至右 颈部 , 最 后再 近端食管行端 一 侧 吻合术 。 胸 腔后 ,胃底 与食 管 间 的弹簧 夹 作用 消失 ,导致 胸 腔 胃张 力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4 5 . 7 1 %。A组 胃食管 反流率明显低于 B 、C组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结论 :食管 癌切 除 胃食管床颈部 吻合术对于 防止食 管癌 术
后 胃食管反流效果 明显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关键 词 】 食管癌 ; 切除术 ; 胃食管反流 ; 临床研究
1 . 2 随访 情况 于 患者 出院后 1周开 始第 1 次 电话 随访 , 其后采用电话及 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后续随访 ,平均 每 2个月随访 1 次 ,全部患者均成功随访 1 年以上。 1 . 3 统 计学处 理
2 结 果
肌 、胃底与食管 问 H i s 角 、横膈悬 吊等食 管抗反流机制遭到 不 同程度的破坏 ,胃部受部分食管切除影响而提入胸腔 ,胸 腔负压及腹腔正压促发 胃内容物通过 吻合 口发生反流 。 另外 , 有研究表 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有 胃排空延迟现象 ,延 迟时间约为 3 ~ 4 h 口 l 。因此 ,也有人认为 胃食 管反流的发生 与
胃食 管反流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
在5 0 % 以上 ,是 引发食 管癌切 除术后反 流性食 管炎 的直接 原因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食管癌
切 除 术 患 者 消 化 道 发 生 解 剖 学 重 大 改 变 ,其 原 本 的食 管 括 约
例为食 管癌切 除胸腔 胃吻合 。
流的发 生情 况。1 7 6例 均为本院 2 0 0 7年 5月 一 2 0 1 1年 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其 中 9 8例 为食管 癌切 除 胃食管床颈部 吻合 ( A组 ) ,4 3例 为 食管 癌切除 胃食 管胸内吻合 ( B组 ) ,3 5例为食 管癌切除胸腔 胃吻合 ( C组 ) 。结果 : A组 胃食管反 流率为 3 5 . 7 1 %,B组 为 4 1 . 8 6 %,C组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FGR 儿围生期发病率和病死率比正常儿高68倍病因有孕妇因素胎儿因素和胎盘脐带因素按胎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分为内因性均称型FG R 外因性不均称型FG R 和上述两型的混合型本文已排除内因性匀称型FG R 病例�主要讨论胎儿继发性生长发育不良孕早期胚胎发育正常至孕晚期才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所至的外因性不均称型FG R (2)肝素作为抗凝剂在临床上应用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肝素为带有强负电荷的粘多糖硫酸酯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4000V d 为0.06L/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在肝脏代谢经肾排出T1/2约为1可随剂量增加而延长肝素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无致畸作用可于妊娠期使用国外有文献报道�3�妊娠中晚期肝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预防妊高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并发症初步认为与肝素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肝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抗凝等多种作用此外还能调节血脂和脂蛋白激活脂蛋白脂酶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下降而使高密度脂蛋白有效循环从而使血脂代谢平衡肝素能阻断激素细胞因子及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生长抑制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具有消肿利尿降血压作用�4�最近有关FG R 的动物模型显示在抗磷脂抗体和血小板来源的磷脂促凝物介导的FG R 胎儿的胎盘上与有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如子宫胎盘血管栓塞和绒毛周围血液凝固提示胎盘血凝状态增强可能导致FG R 血液高凝状态是FG R 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肝素可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防止其在胎盘血管基底膜上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胎盘功能�从而调节宫内微环境�促进胎儿生长�5��(3)使用肝素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与建议肝素不能与右旋糖酐配伍�以免减低药效�肝�肾功能有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建议小剂量�低分子量�短疗程(7�10d )�间隙性用药�加强护理宣教�避免意外创伤�术前或产前4�6�停药�参考文献�1�韩小英�于荣�刘维靖.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 �.首都医学大学学报�2005�25(3)�34-36.�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139.�3�K ���e �W H A ��������������d a ���b �d �-a ���c �a �e d �e c ���e ����e ��a �c ��������e a ��e �������e �a ���a �d ���-d ��e a �����������e ���������-d ��e a ������a ���e �J �.A �JO b ��e �G ��e c ���2006�184�1788-1791.�4�胡先平�刘付强.丹参�肝素在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中的作用�J �.中国优生与遗传学杂志.2006�14(1)�119.�5�樊尚荣�董悦.胎儿及新生儿疾病�M �//顾美皎�主编.临床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5-494.(收稿2009-09-28)(E ������C ���e c �e d B �Sa c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宋继东付天泽许金生河南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焦作454850�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及抗反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1我科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20例其中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组96例(A 组),胸内吻合组184例(B 组),胃代食管经胸腔途径吻合组140例(C 组)并对其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比例C 组>B 组>A 组(�<0.05)�结论食管癌切除后胃经纵隔行颈部吻合可显著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率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次之��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胃食管反流�中国分类号�R 7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991(2010)01-0019-02������������,�������������������,.(D���������,,,,454850,C ����)T e e e e a e ���d ���a ����-e ����a �e a ��e ����a �d a ���-�e ����a ��e �e ����a �e a �ca �c ���� a.B e e c e a a 420ca e a e �����e ����a �e a �ca �c ����a ����J a �,2000��Ja �,2008������de �a ���e ��,96ca e ce ca e a a e c (G A ),184���a ����a c �c a �a ��������(G ����B ),140������a c �c a �a ����������e ����a ���a c b e (G C ),a d c a e c ca ��a ��������e �e ���e e ������.�������P ������������a ����-e ����a �e a ��e ����:G C G B G A (0.05).M ed a ����a �ce ���ca �a �a ��������a ��e �e ����a �e c ����ca �a ��a �e �������e ���e ����a -e a e a e ,a a a b e e a ����c a �c ��������e ���a ����e c �� d.食管癌切除术后的重建术绝大多数采用食管胃吻合术,但患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是术后长期甚至终生存在的并发症,而且大多数认为是食管切除手术不可避免的结果,其发生率高达50%�70%�1�本文通过对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0-01�2008-01我科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20例,其中男272例,女148例,年龄37�76(平均62)岁其中胃经食管床途径颈部吻合96例(A 组),胸内吻合184例(B 组),胃代食管经胸腔途径吻合140例(C 组)1.2随访情况采用家访,电话,及门诊复查相结合方式,3组病例随访1年,随访间隔为2个月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有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如颈部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酸,呕吐等�1.3统计方法组间差采用检验分析2结果A 组胃食管反流35例,发生率36.5%,B 组胃食管反流75例,发生率40.8%,C 组胃食管反流73例,发生率52.1%�A组胃食管反流率低于B 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0.05),C 组胃食管反流率明显高于A 组,2组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胃食管反流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甚至误吸而危及生命其原因是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由于解剖学的重大改变,使正常食管的抗酸反流机制如膈肌脚的"弹簧夹"作用,胃底与食管间的H角,腹段食管和食管下端括约肌作用遭到严重破坏,胸腔负压和腹腔正压促发通过吻合口的反流3为此,临床工作者探索了许多抗反流手术方式,但迄今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显示,A 组中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B 组,差异有显著性,这与S S 等�4�报道的结果一致,其原因�(1)胸内吻合吻合口在胸腔内,使胃腔,吻合口及残余食管形成等负压的共同腔,而吻合口在颈部不受胸腔内负压的影响�(2)吻合口周围颈部肌群及软组织对吻合口及残余食管的挤压,使之在腔内形成了高压区(3)在直立或半卧位的状态下,由于重力的作用高胃吻合较低胃吻合反流的机会少�(4)胃上提包套式吻合术使插入胃腔内的食管残端有防止反流的瓣膜作用�5��以上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胃内容物的反流�本组资料显示C 组中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1)胃在纵隔内维持了原解剖关系,有助于保持胸腔内脏器的正常位置和生理功能�(2)替代胃呈直线位无张力,利于胃内容物的排空�(3)心脏有节律的搏动传至胃壁加速了胃的排空,减少胃潴留,主动脉弓对胃壁的压迫形成了新的第二狭窄�6�,可引起"阀门"样作用因而减少了术后胃内容物的反流�为防止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学者们采取了许多办法,除采取半卧位和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外,还采用食管切除时附加抗反流手术,以期达到抗反流作用,改善术后反流的症状的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各种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综上所述,我们主张�(1)尽量行食管次全切除颈部包套式吻合�(2)胃代食管均经食管床�此术式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还有如下优点��减少切缘癌残留��防止再发癌的发生��发生吻合口瘘时,处理简单治愈较快很少危及患者生命��胃在纵隔内避免了对心肺的干扰和压迫�参考文献�1�刘彦中,张丽青.胸腔胃与纵隔胃的临床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869.�2�付茂勇,赵雍凡,阎齐,等.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3,10(2)�101-104.�3�傅诚强编译.食管切除术后反�J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31(5)�302,封面.�4�S �����S,F ����S,S ������R ,����H �����������������������������,����������������������������������������������������������-����������������J �.W ����J S ���2003,27�580-583.�5�邵令方,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 �.石家庄�河北科学出版社,2002�513-520.�6�杨林,张汝刚,毛友生,等.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J �.中华肿瘤杂志,1996,18�37-40.(收稿2009-11-03)(E ������C ��������B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