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科版期中试卷(难)

--

2017 年初二物理教科版期中模拟试卷B(难)

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题2 分,共24 分)

1.(本题2 分)正确使用仪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事先不必进行调零

D.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2.(本题2 分)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 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3.(本题2 分)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4.(本题2 分)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75m=3.75m×100=375cm

B. 3.75m=3.75×100cm=375cm

C. 3.75m=3.75×10-2cm=0.375cm

D. 3.75m=3.75m×100cm=375cm

5.(本题2 分)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 图像,则下列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 图像的是( )

A. B. C. D.

6.(本题2 分)甲、乙两人进行100m 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 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 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A. 同时到

B. 甲先到

C. 乙先到

D. 不能确定

7.(本题2 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 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 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8.(本题2 分)如图所示,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C.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9.(本题 2 分)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0.(本题2 分)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日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11.(本题2 分)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

--

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A. B. C. D.

12.(本题2 分)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图 4

二、填空题(共6 小题,每空1 分,共16 分)

13.(本题4 分)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像(以上两空均填“实”或“虚”)。从图(甲) 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14.(本题2 分)测量需要使用多种仪器,如①刻度尺②量筒③温度计④弹簧测力计⑤电流表。使用前需调零的仪器有(填序号),使用时超出量程会损坏的仪器有(填序号)。

15.(本题2 分)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是 cm。张阳同学跑1000米的成绩如图,则该同学的成绩为。

16.(本题2 分)如图,不透明容器底部A 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侧壁B 处形成一个亮的光斑。当向容器中加水至EF 处时,亮斑在B 点的,当水面到达CD 时,亮斑在B 点的。(均选填“上方”“下方”或“原处”)

17.(本题4 分)在班上的一次元旦晚会上,男生小平放声高唱一首歌,女生小丽为他轻声伴唱,他们是靠声带的产生声音的,由于他们的声带不同,所以他们发出的声音的不同,我们还知道(小平、小丽)的响度大,而(小平、小丽)的音调高。

18.(本题2 分)图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是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F 点共运动了cm 的路程,小球从B 点到E 点的平均速度为m/s。

图7

三、作图题(共4 小题,每题2 分,共8 分)

19.按题目要求作图

(1)在图中域出反射光线和反射角(标明度数).

(2)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A′B′.

(3)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示意图.

(4)在图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四、综合题(共1 小题,每题1 分,共7 分)

20.(本题7 分)2013 年12 月2 日1 时30 分,“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奔向 38 万千米外的月球;12月 15 日 4 时 35 分,“嫦娥三号” 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实现了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

(1)玉兔抵月除留下深深的“足迹”,也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如图所示),“倩影”形成是由于的结果;

(2)“嫦娥登月”让人联想到“小猴捞月”的故事,如果井水深 10 米,则“井中月” 距离水面;

(3)据介绍,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后,将进行两器互相拍照“留影”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然后再将信息传回地球.这里的“留影”是指成立、缩小的像.不能利用声波传回信息的原因是;若用光传递,从月球上发射到地球收到需要约s(保留2 位小数);

(4)接下来的 3 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玉兔月球车要在月球高达 300 摄氏度的温差等恶劣的环境下探测,请展开想象,说两句和玉兔相关的话(可以是赞叹、感慨或是担忧):;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实验题(共4 小题,除明确标出其余每空1 分,共27 分)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如图① 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并由此推理可知。

22.(14 分)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

实验序号物距μ/cm像距ν/cm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

5 倒立、缩小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⑴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1 分)

⑵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2 分)

⑶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表中实验序号2 中像的性质为、、。(3 分)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2 分)

③表中实验序号4 中像距为cm

⑷实验中,某同学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下图所示(P 点是2 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2 分)

⑸再把蜡烛移到 B 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2 分)

⑹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右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 C、D 两处会得到清晰缩小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 处的烛焰,在光屏上(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 分)

2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

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

水透镜的焦距为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如图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所示),当

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2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若测得纸锥在 A、B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cm/s.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六、计算题(共3 小题,共18 分)

25.(本题8 分)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 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 n2 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 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 与P2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 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米/秒,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

(1)图b 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s。

(2)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

(3)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

(4)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26.(本题4 分)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L=664 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时间△t

=1.87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V=332m/s,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27.(本题 6 分)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上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

= =

参考答案

1.A

【解析】A 、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 故

A 正确;

B 、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 B 错误;

C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使用前必须调零,否则读数不准确.故 C 错误;

D 、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 D 错误.

故选 A .

2.A

【解析】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这是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后运动,可能情况为甲车静止不动,乙车在后退;甲车向前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在向前运动,乙车在向后运动;甲乙都向后运动,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甲乙都向前运动,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一定不存在甲乙都静止的情况;答案选 D 。

3.A

【解析】试题分析:距离-时间图象描述物体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题意可知小鸟离地面的距离先减小,然后静止在地面;然后再远离地面,离地面的距离在增大,故只有 A 正确,故选A 。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4.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1m=100cm ,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3.75m=3.75×100cm=375cm ,故选 B .

考点: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故 5.C

【解析】由甲图可知知: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速度,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所以是匀速运动。

A.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保持一定数值,位置没有变化, 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路程,开始路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后半段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C.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路程,路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且增大程度相同,也就是成正比,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符合题意;

D.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路程,路程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最后为零,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6.B

【解析】甲、乙两人进行 100m 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 10m 到达终点.假设此时他们用的 时间为 t ,则甲的速度为v = 100m ,则乙的速度为v = 90m ,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 10m t t

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当他们到达终点时,则甲通过的路程为 110m ,时间t 1

110m

100m t

11 t ,则乙通过的路程为 100m ,时间t = 100m

= 10 t ,

10 t 1?t 2 ,所以甲先到,故选 B 。

7.B

2 90m 9

t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 A 错误;

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 B 正确;

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 C 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D 错

误.故选 B.

8.C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解: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明确在敲击瓶子时,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水柱;吹时,发声的物体是空气柱.

9.D

【解析】

试题分析: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A 错;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 B 错;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的,故 C 错;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故 D 正确;应选 D。

【考点定位】声音的要素

10.A

【解析】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并且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没有装水的情况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杆的左面会形成杆的影子;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来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因此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故选A.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1.B

【解析】试题分析: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故选B。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2.B

【解析】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

D 错误

故选B.

13.虚实远离影仪(或幻灯机)

【解析】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是放大正立的,凸透镜成像时,只有成虚像时像是放大正立的,故看到的是字的虚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倒立放大的,此时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故他看到的是字的实像。因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