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就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上册《信息技术》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的认识转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来。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的含义与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含义与它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就是信息技术的开篇内容,为以后学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打下基础,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就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就是她们在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与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与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内容很好的迁移与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

处理思路:讲授,演示

五、教学环境(资源)

教室

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理论性较强,“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主体验以及游戏为辅助

2、教学流程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讲解信息定义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讲解信息技术定义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新教材

首先请大家把我们这节课的课本拿出来,就是什么课啊?(学生回答)

那我们把书翻开到目录,我们大概的来瞧一下这门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它与您过去的计算机课本有什么不同?它有《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应用文档的设计》、《数据统计与分析》《图片的获取与处理》《音视频获取与处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呢信息技术课不相当于同学们眼中的计算机课,通过今天的学习呢,我们就能理解什么就是信息,什么就是信息技术了。

下面就开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什么就是信息

老师: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如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我们从报纸上可以获得当

天发生的消息,……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

哪些属于信息?

学生:(举例)

老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可见,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与利用信息,那同学们举

了这么多关于信息的例子,在您们眼中什么才就是信息呢?

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我们来了解下书上对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与意义。同学们之前说了很

多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其实不同的领域对于信息的理解就是不同的,

但这里呢,同学们只要掌握书上的含义就可以了,如果对其她科学家

的理解感兴趣呢,可以上网查瞧一下。其实信息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说语言(广播),文字(报纸)、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

表达信息。

知道了信息的定义与表达方式之后,我们来通过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在

生活中就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与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与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那同学们就是怎样来把这三种液体分辨出来的呢?

学生:(闻,瞧,尝)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三种方式很快就可以将这三种不同的液体分辨出来了,可见,不同事物所包含的信息就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

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

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就是人类的感官

功能就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瞧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

取信息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

老师:那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再比如我们平时用的摄像机、照相机,它延伸的我们的视觉;

瞧的电影、电视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听觉……;网络更就是创造了一

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

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

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就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

老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不?您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

老师:那我们就不用再去拿个温度计测了

那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又该如何获

取这些信息呢?

学生:(天气预报。)

老师:对,那直接去室外感受还有用不?

所以呢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

求与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那了解的信息的含义与来源的多样性,那信息本身也具有许多特征,下

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

实践学习二:将班级分成若4个小组,各组准备一张纸条,每张纸条上写4个电话号码。每组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将纸条上的内容依次传递给每位组员,然后由

的问题了,那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

学生:……

老师:这就说明了信息的可传递,可存储(纸条、磁盘文件)、

那请网虫组的同学打开各自的文件,您们的信息丢失了不?

学生:(没有)

老师:这说明了信息的可共享。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您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

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您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

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所以呢,我们这里说的共享性就就

是一种精神共享,不就是物质共享。

在这其中呢,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纸条上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加工,方便下一个同学更好的记忆,这又体现了信息的什么呢?

学生:……

老师:这体现了信息的可加工。

那如果没有这些纸条啊,网络共享啊,还有语言的传递啊,我们能很快

的知道这些信息不?

学生:不能

老师:这就说明了信息的另一个特征,就就是载体依附性,载体呢就就是用于记录、传输、积累与保存信息的实体,就像老师讲课的声音,空气

就就是载体,我们瞧的报纸,纸张就就是一个载体……

那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信息的这几个特征,那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来体现信息的这些特征呢?下面请同学想一想告诉老师。

学生:……

老师: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那么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

变化?

学生:……

老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广播、电视、电话、E-mail、QQ、MSN、邮局邮寄信件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

度、结果又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

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

获取、信息的传输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与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含义与

主要特征,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

(四)信息技术(简称IT)

老师:从我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的演变,也出现了相应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指对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与发布过程中涉及的

相关技术。

包括: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

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它主要运用在

军事通信,火力控制,情报侦察、医疗检测等方面。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电路基础、通信系统原

理、交换技术、无线技术、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电子

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光纤通信等。像我们现在用的

移动、联通、电信都就是一种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核心):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

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与数学

等紧密结合,发展很快。它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方

面。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

术的三大支柱。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瞧成处理

与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瞧成传递信息的

“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就是“感觉器官”。

它主要运用在航天、红外线方面。

其实信息技术运用的范围很广,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瞧见信息技术的存在。比如书上讲到的电子商务,现在我们用的智能手机,CAI(网络课堂,远程教学),CAD(ps,3dmax)一些计算机辅助技术……它都就是一种信息技术,它主要就是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取与传递的。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信息技术,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课后去了解下。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老师: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电报、电话、广

播、电视的发明与应用;⑤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的结合

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来瞧下对未来的发展,这里介绍两种:

虚拟现实:就是指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与网络技术生成的一种具有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效果的现实模拟环境,可以通过人体自身的技能进行交互,在交互过程中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3d,4d电影)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

就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与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

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

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

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

别、自然语言处理与专家系统等。

(六)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做一个小测试

(1)下列属于信息的就是 (C)

A.电视中显示的图像

B.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

C.广播中播报的明天天气情况

D.最新一期《读者参考》杂志

(2)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中,韩信主要利用了信息的 (A)

A.真伪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载体依附性

(3)下列有关信息与载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

①信息可以不依附于载体而独立存在②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③点燃的烽火就是信息的载体④信息不会随着载体的物理形式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大家去我们的网络课堂去瞧瞧,里面还有很多的题目,下课后可以去做做。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纸、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请大家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填写书上P9的表格。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网络语言悄然兴起,并不断变化,您又就是如何瞧待的,同学们课后都去讨论下,我们下节课进行讨论。

3、那人类借助语言、动作、文字、图像等符号表达与传递信息,那怎样才能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加工、处理、与交流信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信息的数字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