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腹部查体

合集下载

腹部体格检查流程

腹部体格检查流程

沭阳县人民医院腹部体格检查流程准备:护士:衣帽整齐,修剪指甲、七步法洗手,站在病人右侧,核对,告之查体注意事项物品:听诊器、笔、尺、表体位:低枕仰卧位,上肢伸直置于躯干两侧,两膝关节屈曲,腹肌放松,充分暴露腹部。

一、视诊方法:检查者站右侧,按顺序自上而下观察,必要时将视线降至腹平面,从侧面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内容:1.腹部外形:正常:平坦对称;异常:全腹/局部膨隆,全腹/ 局部膨隆凹陷;2.呼吸运动:男性和小儿以腹式为主,成年女性以胸式为主;3.腹壁静脉:一般不显露;4.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除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经产妇、极度消瘦者)5.其他(皮疹、色素、腹纹、瘢痕、体毛)二、听诊1.肠鸣音:肠蠕动时肠腔内气体和液体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

肠鸣音正常:4--5次/分。

,声响和音调变异大;肠鸣音活跃:>10次/分,音调不高亢。

见于急性胃肠炎,胃肠大出血等;肠鸣音亢进:多>10次/分,声音响亮、高亢或呈金属音。

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肠鸣音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一次。

见于低钾,老年性便秘、胃肠动力低下等;肠鸣音消失: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一次肠鸣音,见于急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

听诊部位:脐周;右下腹;听诊时间:>1分钟;有时持续3—5分钟2.血管杂音动脉性杂音: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

腹中部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瘤或狭窄;左、右上腹部提示肾动脉狭窄。

静脉性杂音:脐周或上腹部三、叩诊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与间接叩诊法,多用间接叩诊法。

间接叩击法:检查者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叩击2-3下。

腹部叩诊:检查者从左下腹→右下腹→脐,逆时针方向叩诊全腹,正常情况下,除肝脾区、增大的膀胱和子宫、两侧腹部近腰肌处为浊音外,其余均为鼓音。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腹部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听诊、叩诊和触诊四个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首先是观察,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腹部外形和皮肤情况。

腹部外形的观察包括腹部的对称性、腹壁的外形、是否有腹部肿块等情况。

对于皮肤情况的观察则主要包括是否有皮肤瘀斑、皮肤下出血、皮肤变色等情况。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腹部的整体情况,有无明显异常。

其次是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可以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声音情况。

主要包括肠鸣音和血管杂音。

肠鸣音是指肠道内气体和液体通过肠道时所产生的声音,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则的、持续的。

而血管杂音则是指血管内血液流动时所产生的异常声音,可能是由于血管狭窄或者瘤体等原因引起。

通过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血管情况。

接着是叩诊,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叩诊应该产生清音,而当腹部腔内有肿块或积液时,叩诊会产生浊音。

通过叩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是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形态和敏感度等情况。

触诊主要包括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

浅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肌肉的紧张度和腹部肿块等情况,而深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和形态等情况。

通过触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压痛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腹部体格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细节,全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腹部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状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进行腹部检查。

一、观察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的形态,是否对称,是否出现膨隆或凹陷。

1.2 皮肤: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瘀斑、皮疹、疱疹等。

1.3 腹壁静脉:观察腹壁静脉是否扩张,是否出现静脉曲张。

二、触诊2.1 腹部肌肉紧张度:通过触诊判断腹部肌肉的紧张度,是否有腹肌紧张。

2.2 腹部压痛:检查患者是否有腹部压痛,是否有明显的压痛点。

2.3 腹部包块:触诊腹部是否有包块,包块的性质、大小、位置等。

三、叩诊3.1 腹部声音:通过叩诊判断腹部是否有异常音响,如鼓音、实音等。

3.2 腹部腹水:叩诊腹部是否有移动性浊音,判断是否有腹水积聚。

3.3 腹部肝脾:叩诊腹部肝脾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有肝脾肿大。

四、听诊4.1 肠鸣音:听诊腹部是否有正常的肠鸣音,判断肠道蠕动是否正常。

4.2 血管杂音:听诊腹部是否有血管杂音,是否有动脉瘤或动脉狭窄。

4.3 腹部搏动:听诊腹部是否有腹部搏动,是否有主动脉瘤等疾病。

五、其他检查5.1 肝功能检查:根据腹部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5.2 彩超检查: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腹部彩超检查,更清晰地观察腹部器官结构。

5.3 CT或MRI检查: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结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

医护人员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细致入微地检查每个环节,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腹部检查评分标准能够对医护人员进行腹部检查提供参考和指导。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体检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是否对称、平整或者隆起,有无腹肌紧张、肌肉萎缩等异常情况。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瘀斑、疱疹等异常,以及有无疤痕、肿块等病变。

1.3 肚脐检查:观察肚脐是否突出、凹陷或者有分泌物,以及有无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程度和位置。

2.2 腹部包块:通过触诊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包块等异常,观察其大小、质地和挪移性。

2.3 肝脏和脾脏触诊:通过特定的手法触摸腹部,检查肝脏和脾脏是否肿大,以及有无异常的硬度或者结节。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听诊,观察肠鸣音的频率、音量和性质,判断肠道是否正常蠕动。

3.2 血管杂音: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血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提示血管狭窄或者破裂等问题。

3.3 腹部血管搏动: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主要血管,观察血管搏动的频率、节律和力度,评估血管功能是否正常。

四、敲诊检查4.1 肝脏敲诊: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特定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响度和音调,判断肝脏是否有肿大或者异常。

4.2 胃肠气体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分布和音调,判断胃肠道内是否有过多的气体积聚。

4.3 腹水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特点,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可能是腹水的表现。

五、特殊体位检查5.1 腹部压痛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位置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定位病变。

5.2 腹部肿块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肿块的位置、形态和挪移性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和来源。

5.3 腹部脏器移位体位:通过改变体位,观察腹部脏器的位置和挪移性,有助于判断脏器是否有异常的位置偏移。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仔细观察、触摸和听诊腹部,医生可以获取重要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查、触诊、听诊、叩诊和肠鸣音评估。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形状,包括是否对称、是否膨隆或凹陷等。

异常的腹部形状可能与脏器肿瘤、腹水或腹肌松弛等疾病相关。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纹理、湿度等。

黄疸、皮疹或瘀斑等皮肤病变可能与肝脏、胆囊或肾脏疾病有关。

1.3 腹部脐部:观察脐部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脐疝、脐部炎症或脐部出血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触诊:2.1 表面触诊:用手轻轻触摸腹部表面,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肿块、硬结或压痛。

这些异常可能与肿瘤、炎症或脏器扩大等疾病有关。

2.2 深部触诊:医生会用手指轻压腹部,检查脏器的位置、大小和硬度。

脾脏、肝脏、肾脏和肿块等疾病可能通过深部触诊来评估。

2.3 手法触诊:医生会使用特定的手法,如反跳痛和肌肉紧张等,来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疼痛反应。

三、听诊:3.1 肠鸣音: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

正常的肠鸣音是连续且均匀的,异常的肠鸣音可能与肠道梗阻、炎症或肠胃功能紊乱等有关。

3.2 血管杂音:医生还会检查腹部的血管杂音,以评估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情况。

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与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等有关。

3.3 腹部听诊:医生会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以检查是否有腹部腹水、气体或肠鸣音异常。

四、叩诊:4.1 针对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叩诊,医生会用手指敲击腹部,以评估脏器的位置、大小和密度。

异常的叩诊音可能与肝脾肿大、腹水或肿块等有关。

4.2 叩击边界:医生会在腹部不同区域找到脏器边界,如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以确定其大小和位置是否正常。

4.3 叩诊音:医生会根据叩诊音的不同,判断腹部脏器是否正常,如鼓音、浊音或实音等。

五、肠鸣音评估:5.1 频率和强度: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并评估其频率和强度。

腹部查体操作流程及标准

腹部查体操作流程及标准

腹部查体操作流程及标准
腹部查体操作流程及标准如下:
1. 材料准备:清洁手套、体温计、听诊器、浅表探诊器或指压器。

2. 提示病人:告知病人进行腹部查体,解释目的和过程。

3. 病史采集:询问病人有关腹痛、呕吐、腹泻、排便情况等症状和疾病史。

4. 体位:病人仰卧位,膝关节略屈曲,双下肢自然放松,上身轻度抬起。

5. 观察外观:观察腹部皮肤颜色、下腹是否隆起、脐部情况等。

6. 触诊:用干净的手套,用掌面从右上腹部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以轻微均匀的压力逐渐向下进行触诊。

触诊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和回应。

7. 深表探诊:触诊后,使用手套涂抹少量的凡士林或乳霜,以手指指腹轻轻按压腹部,并向深部推进,以探查腹部器官。

8. 打击症:用手掌依次轻轻敲击腹部四个象限,并观察声音和病人的反应,以评估腹部内脏状态。

9. 听诊:使用听诊器,从右上腹部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
行听诊,听取四个象限的肠鸣音和血管杂音。

10. 结束:询问病人是否有不适或疼痛感,清理现场,并对病历进行记录。

腹部查体的标准如下:
1. 腹部外观:皮肤光滑、无肿块、无红肿或静脉曲张。

2. 腹部触诊:腹壁柔软,无肿块、压痛或深部抵抗,脏器可触及,大小正常。

3. 腹部深表探诊:可探及的脏器,如肝脾等,质地正常,边缘光滑。

4. 腹部打击症:声音清脆,无呼吸性亢进或频率异常。

5. 腹部听诊:肠鸣音正常,无血管杂音。

以上为一般腹部查体的操作流程及标准,具体情况应根据病人的症状和医生的判断进行调整。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进行腹部检查,并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形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平坦的,无明显隆起或凹陷。

1.2 腹壁皮肤:检查腹壁皮肤的颜色、纹理和有无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壁皮肤应该是光滑、均匀的,无明显红斑、瘀斑或皮疹等异常。

1.3 腹部肿块:触摸腹部,检查有无肿块。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柔软的,无明显肿块或包块。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肌肉紧张度: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肌肉,评估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情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是柔软的,无明显紧张。

2.2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无痛的,无明显压痛。

2.3 腹部包块触诊:用手指触摸腹部不同区域,检查有无包块。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无包块的,无明显异常触感。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应该听到正常的肠鸣音,即持续而有规律的声音。

3.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血管杂音,评估血管状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听不到血管杂音,无明显异常声音。

3.3 肝脾触诊:用手指触摸腹部肝脾区域,评估肝脾大小和质地。

正常情况下,肝脾应该是无肿大的,质地均匀。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评估共鸣音的强度和音调。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清脆的共鸣音。

4.2 腹部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评估浊音的强度和音调。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浊音,但不应过于浊响。

4.3 腹部移动性浊音:用手指敲击腹部,观察浊音的移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移动性浊音应该在腹部不同区域移动。

五、病理征象5.1 腹部肿块:触诊腹部时发现有肿块,应进一步评估其性质、大小和质地等特征。

5.2 腹部压痛:触诊腹部时发现有压痛,应进一步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和部位等特征。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和触摸腹部,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腹部检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观察腹部的形状:正常腹部应呈圆形或扁平形,无明显畸形。

1.2 观察腹部的皮肤:皮肤应光滑,无明显瘀斑、疤痕或皮疹。

1.3 观察腹部的蠕动:正常情况下,腹部应有规律的蠕动。

二、触诊检查2.1 腹壁触诊: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2.2 肝脾触诊:通过触摸腹部左右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肿大。

2.3 肾脏触诊:用手指敲击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肾脏区域的疼痛。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判断是否正常。

3.2 血管杂音:听取腹部血管区域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

3.3 肠鸣音持续时间:观察肠鸣音的持续时间,判断是否正常。

四、叩诊检查4.1 肝脾叩诊:用手指轻轻叩击腹部左右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有异常。

4.2 肠鸣音叩诊:通过叩击腹部听取肠鸣音,判断是否有异常。

4.3 肾脏叩诊:用手指敲击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肾脏区域的疼痛。

五、特殊检查5.1 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内部器官的情况。

5.2 CT扫描:在必要时进行腹部CT扫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

5.3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的血液指标是否正常。

结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触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希望以上介绍的腹部检查评分标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腹部检查的方法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呼 吸 运 动
正常人: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腹式呼吸减弱消失: 见于腹膜炎、腹水、剧烈腹痛、 腹内巨块、妊娠、膈肌麻痹。
腹式呼吸增强: 见于癔病、胸水。
三、腹壁静脉曲张
腹壁静脉曲张
检查静脉血流方向
检查静脉血流方向方法:指压法 门静脉阻塞静脉血流方向分布:脐上向上, 脐下向下。 下腔静脉阻塞静脉血流方向分布:均向上。 上腔静脉阻塞静脉血流方向分布:均向下。
肝脏触诊
单手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肝脏触诊应详细描述
大小 质地 表面状态和边缘 压痛 搏动 肝区摩擦感 肝震颤

脾脏触诊
脾脏肿大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第Ⅰ线测量:甲乙线 第Ⅱ线测量:甲丙线 第Ⅲ线测量:丁戊线

脾肿大分度
轻度肿大 中度肿大 高度肿大
大小(size)“三线”、“三度”

匀称体型者的正常肝界
右锁骨中线:上界在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 下缘。肝上下径,约为9-11cm; 右腋中线: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 骨水平; 右肩胛线:上界为第10肋间。

三、胃泡鼓音区(Traube space)


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圆形,为胃底弯窿含气而 形成。 上界:膈及肺下缘 下界:肋弓 左界:脾 右界:肝左缘。 正常情况下应该存在(除非在饱餐后),大小则受胃泡含 气量的多少和周围器官组织病变的影响。 明显缩小或消失 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 大,也见于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
scar
疝 hernia
腹部听诊
肠鸣音 血管杂音 摩擦音 搔弹音

肠 鸣 音 bowel sound
1

肠鸣音
脐部附近,听诊至少一分钟。注意肠鸣音的
次数、音调强度,如未听到肠鸣音,则应延续听
到肠鸣音为止或听诊至少5分钟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约为4-5次/分
肠鸣音活跃:(肠鸣音>10次/分)但音调不
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触之柔软,虽稍有阻力但易压陷。
腹壁紧张度增加: -腹腔内容物增加 -板状腹 -揉面感或柔韧感 腹壁紧张度降低:多因腹肌张力减退或消失所致
压痛及反跳痛

压痛(tenderness)
-胆囊点压痛标志胆囊的病变 -McBurney点压痛标志阑尾的病变

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 -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

一、腹部叩诊音 the sound of percussion in the abdomen 正常情况下 鼓音:大部分区域 浊音:肝脾所在部位,增大的膀胱和子宫 占据的部位,两侧腹部近腰肌处。 病理性浊音或实音:脏器肿大、腹腔内肿瘤、 大量腹水。 病理性鼓音: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胃肠 穿孔
振 水 音(succussion splash)
在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 正常人在餐后或饮进多量液体时可有上腹振水音,但若在清 晨空腹或餐后6-8h以上仍有此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腹部叩诊
腹部叩诊音 肝脏叩诊 胃泡鼓音区 脾叩诊 移动性浊音 肋脊角叩痛 膀胱叩诊

方法: 意义(肾炎、肾盂肾
炎、肾结石、肾结核
和肾周围炎)
Assessing the punch tenderness over the renal angles.
肾脏叩诊
六、膀胱叩诊percussion
of bladder
Percuss for the fundus of the bladder from the level of the umbilicus.
胆囊触诊
Murphy征检查法
肾脏触诊
腹部包块
触到包块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⑴位置 (location) ⑵大小 (size) ⑶形态 (form) ⑷质地 (quality) ⑸压痛 (tenderness) ⑹搏动 (impulse) ⑺移动度 (moving degree)
液波震颤
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感到液波 震颤,或称波动感。 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
正常腹部检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实 习 项 目
1.腹部的体表标志和分区。 2.腹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检查。
腹部检查方法

视诊 听诊 触诊 叩诊
腹部的体表标志




肋弓下缘 剑突 髂前上棘 脐 腹直肌外缘 腹中线 腹股沟韧带 肋脊角
腹部分区---四区法
腹部分区---九区法
高亢。
肠鸣音亢进:肠鸣音频率增加,响亮、高亢 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声,提示机械性肠梗阻。 肠鸣音减少或消失:连续3-5分钟以上才 能听到一次或听不到。
血管杂音
腹部触诊内容
腹壁紧张度 压痛与反跳痛 脏器触诊肝、脾、胆囊、肾 腹部包块 液波震颤 振水音

注意事项

体位:仰卧,头低枕,下肢屈曲,腹肌放松, 平静呼吸,两上肢置躯干两侧。 医师站于病人右侧,手温暖柔和。 顺序:逆时针方向,先健康部位。
脾脏叩诊(percussion of and spleen)
宜采用轻叩法,在左腋中线上进行。 正常范围: 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 其长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临床意义: 浊音区扩大:各种原因所致之脾肿大 浊音区缩小: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等。
四、移动性浊音
A B
C
D
五、脊肋角叩痛

二.肝叩诊percussion of liver
Positioning of the hand when percussing for the lower border of the liver.
Percussion of the upper border of the liver.
肝脏叩诊
正常肝界
先浅部触诊法,后深部触诊法。
触诊的方法

浅部触诊法
Light abdominal palpation is performed using one hand

深部触诊法
①深部滑行触诊法 ②双手触诊法 ③深压触诊法 ④冲击触诊法
Deep abdominal palpation is performed using both hand

血流方向的检查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五、腹壁其他情况

皮疹色素ຫໍສະໝຸດ •疝 • 脐部
腹纹
瘢痕
• 腹部体毛
• 上腹部搏动
herpes zoster
Grey Turner sign
见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和肠绞窄
Cullen sign
见于腹腔内大出血,如宫外孕破裂等。
紫纹
满月脸
腋前、腹侧皮肤紫纹
purple striae
腹部视诊

仰卧位,暴露全腹,医生站于病人右侧 光线充足温和,从头侧或脚侧射来 必要时切线方向视诊 自上而下
腹部内容
腹部外形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 腹壁其他情况 (皮疹、瘢痕、疝等)

一、全 腹 膨 隆
肥胖
腹水
全腹膨隆
卵巢囊肿
全腹凹陷
可见于极度消瘦或严重脱水者,全腹呈舟状, 称舟状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