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氏煤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报告第一节概述一、职业安全与卫生概况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担忧全因素和隐患,有可能危害职工的身心安康与安全。

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边坡稳定性、煤层自燃、运输安全、粉尘、噪声、采场防排水等。

以上存在的这些危害因素如不实行有效的治理措施,都将会产生严峻的影响和后果,如工人长期在粉尘浓度高的环境中作业,会引起尘肺病;噪声超标会引起听觉损伤,危害身心安康等。

二、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主要有: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中的Ⅲ类标准;3.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3 中的II 类标准;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3 中的2 类标准;5.露天矿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20426-2023〕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1.0mg/Nm3〕;6.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3 中的二级标准;8.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标准;9.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23 中的2 类标准。

本设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做到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其次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标准一、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1.扬尘与粉尘露天矿扬尘主要产生在采掘场、排土场、汽车运输等、工业场地锅炉房与地面生产系统运输、裂开、转载、储存等各个生产环节,主要污染物是煤〔粉〕尘、SO 、NOx、TSP。

2粉尘主要产生在煤炭、剥离物运输系统及裂开煤炭工作中。

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煤尘后,可得尘矽肺病,最终可使人的肺部失去功能而窒息死亡。

新矿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心洗煤厂二期(4.0Mt_a)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新矿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心洗煤厂二期(4.0Mt_a)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1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14)《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1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本次评价以“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庙西部矿区中心选煤厂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包括原煤储装系统、主再洗工艺、浓缩压滤系统、辅助生产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维修系统)等。
本次预评价是对项目投产后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预评价。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
(3)《新矿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心洗煤厂二期(4.0Mt/a)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服务合同》,2013年4月。
1.3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7)《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T50034-2004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10)《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方法》GBZ/T160-2004
(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2007
(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19-2003

煤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煤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煤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煤矿职业病的危害进行预评价,以提供对煤矿工人健康保护的指导。

煤矿职业病是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报告将采取逐步思考的方式,对煤矿职业病的危害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2. 煤矿职业病的定义煤矿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接触煤尘、矽尘、煤矿有害气体等因素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尘肺病、矽肺病、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喉癌等。

这些疾病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但患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3.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3.1 煤尘煤矿工作环境中煤炭破碎、运输和堆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工人长期吸入煤尘会引起尘肺病和矽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3.2 矽尘煤矿中的岩石、矸石等含有二氧化硅,工人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环境中会吸入大量矽尘,导致矽肺病的发生。

矽肺病是一种慢性职业性疾病,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3.3 有害气体煤矿工作环境中存在多种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爆炸、中毒等严重事故。

4. 煤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了评估煤矿职业病的危害程度,需要进行以下步骤:4.1 收集煤矿工作环境数据收集煤矿工作环境中的煤尘、矽尘、有害气体等数据,包括浓度、工作时间、工作区域等信息。

4.2 评估工人暴露情况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工人在煤矿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包括煤尘、矽尘、有害气体的接触剂量和频率等。

4.3 分析职业病发生风险根据工人的暴露情况,结合已有的煤矿职业病发生风险评价模型,分析煤矿职业病的发生风险,并预测可能导致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4.4 提出预防措施根据对煤矿职业病危害的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工作场所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定期健康检查等,以降低工人患病的风险。

5. 结论通过对煤矿职业病的危害进行预评价,可以有效指导煤矿企业和工人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预防措施,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煤矿作为一个传统的能源行业,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几十年,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煤矿行业也在不断地提高产能、提升效率。

但是,煤矿工作本身带有强大的危险性和风险,工作环境也较为恶劣,对煤矿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中国煤矿工人的众多癌症病例和职业病例中,有很多是由于长期处于塵浓、空气潮湿的地下煤矿环境所导致。

因此,为了对煤矿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煤矿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灰尘煤矿工作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粉尘。

煤炭本身具有很强的粉尘产生能力,而地下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振动和工人活动会进一步加剧粉尘污染。

煤矿粉尘可以导致肺部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矿工们长期受到粉尘污染的危害,容易引发塵肺、肺癌等疾病。

2、高温在地下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煤层深度较大,地下空气变得非常潮湿、闷热。

工人长时间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导致脱水、中暑等各种危害,从而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3、有毒气体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有毒气体,比如说甲烷、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会对煤矿从业人员造成重大危害,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疾病,为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二、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为了对煤矿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煤矿需要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是通过对工作、工作场所和工作制度进行检测,发现并定量分析职业危害因素,以便制定防护措施从而达到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目的。

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四种。

(1)空气采样法空气采样法是通过划分或固定采样点,并在采样时间段内采集空气样本进行测试以确定污染物浓度和采样点的定位。

这种方法比较常见需要先测量煤矿场地空气中各种有害因素的浓度,再结合作业工人工作环境,估算他们受到的污染物暴露量。

xxx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备案稿)

xxx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备案稿)

xxx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备案稿)1. 评价背景该报告书旨在评估xxx煤矿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并提供必要的备案材料。

2. 评价目的通过对xxx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的评价,旨在了解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

3. 评价范围本次评价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煤矿作业环境评价- 职工职业病健康体检结果- 职工职业病防护装备使用情况- 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4. 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实地调查:对煤矿作业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作业环境情况。

- 数据收集:收集职工职业病健康体检结果、防护装备使用情况以及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的相关数据。

-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现状。

5. 评价结果经过评价,得出以下评价结果:- xxx煤矿存在较大的空气污染问题,可能对职工健康产生较大危害。

- 部分职工职业病健康体检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 部分职工在作业过程中未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装备,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

- 部分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实施不到位,需要完善和加强。

6. 评价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煤矿作业环境管理,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职工职业病危害。

- 定期组织职工职业病健康体检,并加强对异常结果的跟踪和处理。

- 强化职工职业病防护装备的培训和使用监管。

- 完善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其有效实施。

7. 备案材料本报告书作为评价的备案材料,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跟进。

以上为评价报告书内容,特此备案。

日期:评价人:审核人:。

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附报告)

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附报告)

XXXXXX有限公司XXXXXX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报告编号:浙江某某XYP[2016]00xx【资料性附件】浙江某某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九月十五日附件目录附件1 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2评价依据 (2)1.3评价目的 (5)1.4评价范围 (6)1.5评价单元 (7)1.6评价内容 (8)1.7评价方法 (8)1.8评价程序 (9)1.9质量控制 (11)1.10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11)附件2 工程分析 (16)2.1工程概况 (16)2.2产品和原辅料 (22)2.3总体布局 (24)2.4生产设备布局及设备自动化 (25)2.5开采方案与采矿工艺简介 (26)2.6施工过程分析 (30)2.7建筑卫生学 (30)附件3 类比调查 (32)3.1类比企业的选择 (32)3.2类比调查内容 (36)3.3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44)3.4类比调查结论 (52)附件4 职业病危害评价 (54)4.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54)4.2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67)4.3拟设置的个人防护用品及评价 (70)4.4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及评价 (71)4.5总体布局分析及评价 (73)4.6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及评价 (75)4.7建筑卫生学分析及评价 (77)4.8辅助用室分析及评价 (78)4.9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分析及评价 (79)4.10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分析与评价 (80)附件5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及建议 (81)5.1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的补充措施及建议 (81)5.2职业卫生管理的补充措施及建议 (83)5.3个体防护建议 (86)5.4应急救援建议 (88)5.5警示标志设置建议 (88)5.6辅助用室设置建议 (89)5.7职业健康监护建议 (89)5.8建设项目施工期职业卫生管理建议 (89)附件6 评价结论 (91)附件7 其他附件 (95)附件1总论1.1 项目背景XXXXXX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为嵊泗中心渔港(新港区)扩建工程提供石料的工程性矿山,于2010年10月29日取得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开采规模177.34万立方米/年,矿区面积0.1708km2,有效期至2013年10月23日。

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XX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目录1总论 (4)1.1项目来源 (4)1。

2评价依据 (4)1.3评价目的 (8)1。

4评价范围 (8)1.5评价内容 (9)1。

6评价方法 (9)1.7评价程序 (10)1。

8质量控制 (11)1。

9评价单元 (13)2工程分析 (14)2.1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 (14)2。

2兼并重组后情况 (15)2.3兼并重组前职业卫生管理 (15)2.4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16)2.5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2)2。

6矿址选择 (25)2.7总平面布置 (26)2。

8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36)2.9建筑卫生学 (53)3类比调查 (55)3。

1类比企业的选择 (55)3.2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56)3。

3类比煤矿工艺流程 (65)3。

4类比煤矿建筑卫生学 (69)3.5类比企业辅助用室 (70)3.6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70)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114)4.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114)4.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9)4。

3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126)4.4职业卫生管理 (133)4.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33)4.6辅助卫生用室 (133)4.7应急救援措施 (133)4.8职业卫生经费概算 (140)5改、扩建矿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评价 (140)5.1矿址选择 (140)5.2总体布局 (143)5。

3建筑卫生学评价 (149)5.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 (150)5.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评价 (160)5。

6应急救援措施评价 (161)5.7辅助卫生用室评价 (163)5.8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165)5.9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投资评价 (166)6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 (167)7控制职业病危害补充措施 (167)7。

1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 (167)7.2应急救援补充措施 (171)7。

煤矿某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煤矿某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煤矿某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标签:煤矿矿井;扩建项目;职业病;职业病本项目为某煤矿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工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0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该扩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1 评价范围本次评价是对某煤矿年产60万吨扩建项目井下生产系统、井下辅助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及地面辅助生产系统投产试运行期间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的健康損害、拟采用的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等内容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测和评价。

1.2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矿井选址、总体布局(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厂房设计、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的评价。

1.3 评价方法类比法和检查表分析法。

1.4 生产工艺该项目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综掘、综采、井下支护、原煤运输、井下辅助运输、地面运输、锅炉房、木工房、机修车间和水处理系统。

1.5 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生产工艺,该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矽尘、电焊烟尘、木尘、噪声、高温、热辐射、手传振动、全身振动、工频电场、紫外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臭氧、锰及其化合物、二氧化氯、甲烷等。

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是井下生产系统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高温、热辐射主要存在于锅炉房。

电焊烟尘、紫外辐射主要存在于电焊作业。

2 结果2.1 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2.2 本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1)防尘设施采煤工作面进行煤层预注水,保持煤体湿润;采煤机采用内外喷雾系统;在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设置风速传感器,监测各巷道风速;经常检测风流中的粉尘含量,定期清扫和冲洗巷道周壁;综采工作面皮带顺槽和轨道顺槽安装风流净化水幕,水幕雾化好,能封闭全断面;掘进工作面配备湿式除尘风机,预防粉尘产生;运煤转载处、煤仓上口等易产生粉尘的地点设置喷雾降尘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1.2Mt/a)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1.总论1.1项目背景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公司原名鄂尔多斯天隆淖尔壕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由国家能源局于2010年12月批准作为该核准项目的实施主体,该项目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管辖。

鄂尔多斯市天隆淖尔壕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该公司是由2004年5月成立的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2008年7月成立的鄂尔多斯市呼能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注资,由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煤炭企业。

鄂尔多斯市呼能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和原准格尔旗神山煤炭集团公司的基础上,经过产权梳理后重新组建的一家崭新的能源企业。

集团以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业,以房地产开发建设和运输业等为辅业,在不断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相关的辅助产业,形成了主辅分明,结构合理,风险分散,获利能力较强,管理科学的良好发展局面。

集团下属的准格尔旗神山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准格尔旗呼能货物运销有限责任公司、伊金霍洛旗呼能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隆腾房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呼能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等子公司,在不断发展自身业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还积极热心于当地的社会发展事业,献策献力,尽着集团成员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原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8月向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登记了探矿范围,并于2005年9月14日取得批复意见,勘查许可证号33(为原勘查证),探矿权人: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勘查项目名称:东胜煤田淖尔壕区煤炭详查。

于2005年9月3日核发《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矿区范围调查意见,在原有探矿权范围的基础上,将东部的一部分整合划定。

2005年9月探矿人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在东胜煤田淖尔壕煤矿进行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

并在2007年1月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淖尔壕井田勘探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评审查后出具《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淖尔壕井田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6]54号)。

2008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8]1304号文批复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神东矿区东胜区总体规划》,淖尔壕煤矿属神东矿区东胜区总体规划中17个矿(井)田之一。

200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能煤函[2008]132号文出具了《关于内蒙古神东矿区淖尔壕煤矿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咨询复函》。

2010年4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神东矿区东胜区淖尔壕煤矿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10]764号)。

在此基础上鄂尔多斯市天隆淖尔壕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该矿井的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规定,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内蒙古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对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1.2Mt/a)新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2002年5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号,1987年(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第376号,2003年(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9号,2006年(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7)《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2002年(8)《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2012年(9)《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142号,2003年(10)《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63号,2002年(1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2011年(1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年(1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2012年1.2.2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7)《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8)《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1993(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1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1985(1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50034-2004(13)《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 (1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215-20051.2.3基础依据(1)《鄂尔多斯市天隆淖尔壕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初步设计》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关于鄂尔多斯市天隆淖尔壕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初步设计的批复》内煤整办字[2010]221号(详见附件1)(3)《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1.2Mt/a)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详见附件2)(4)《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1.2Mt/a)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合同书》(合同号:K12-092)(5)类比企业检测结果、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防治措施、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等资料。

1.3评价目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1.4评价范围本次评价以拟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包括:(1)矿井系统:包括掘进、采煤、运输、提升、通风、空气压缩、矿井排水;(2)地面生产系统:原煤运输、储存;(3)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修理车间、供热、供电、给排水等本次评价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不包括该项目建设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该项目评价范围详见表1-1:表1-1该项目评价范围1.5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内容如下:(1)选址(2)总体布局(平面布置、竖向布置)(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4)建筑卫生学要求(5)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7)辅助用室(8)应急救援(9)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10)职业卫生管理(11)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投资1.6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本次评价采用类比法、经验法、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定量评价。

(1)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2)经验法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

(3)检查表分析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1.7评价程序本次评价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实施阶段: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见下图:*:质控审查由本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召开专家评审会。

**: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国家规定执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1.8质量控制1.8.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8.1.1 资料审核的质量控制建立技术资料承诺制,要求建设单位书面承诺提供的技术资料是真实、可靠、齐全的;结合经验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认真解读和分析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遇到疑问,加强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

1.8.1.2 预评价方案编制的质量控制预评价方案编制采用统一规定的格式,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完成预评价方案编制工作后,项目负责人召开评价方案审核会,由中心内专家审查后填写方案审核意见表,评价方案审核意见表经专家签字后,连同预评价方案一起作为项目预评价工作的依据,并纳入项目档案。

报告编写人员按照方案审核意见修改评价方案。

1.8.2 评价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1.8.2.1 工程分析的质量控制工程分析时要注意:资料收集完整、真实、可靠;分析研究透彻、仔细、全面;项目组成员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各自承担一部分工程分析。

1.8.2.2 职业卫生调查的质量控制所选类比调查对象,要尽可能地与拟建项目建成运行的生产状况、作业环境、气候条件等资料相似,二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规模、原辅材料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可信程度低的资料宁可放弃,也不要随意应用。

不能完全依靠类比调查资料对拟建项目进行评价,只能把类比调查资料作为评价过程的佐证;调查后认真填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调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