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职业病危害监测与分析正式版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1. 引言本文件旨在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范本,以帮助组织进行相关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是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2. 范本内容2.1 监测与检测目的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目的是:- 确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2.2 监测与检测方法本次监测与检测将基于以下方法进行:1. 实地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巡查,了解各个作业区域的情况;2. 采样分析:采集空气、水、土壤等样本,并送实验室进行分析;3. 个人监测:通过佩戴个人监测仪器,收集相关指标数据。

2.3 监测与检测范围本次监测与检测的范围涵盖以下方面:-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细菌等指标;- 水质监测:包括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 噪音监测:评估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其他特定危害因素的监测。

2.4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到的监测与检测数据将经过以下步骤的分析:1.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分布等情况;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2.5 结果报告与建议根据监测与检测结果,将形成一份结果报告,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与检测数据分析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评估;- 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或控制措施。

3.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范本,帮助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能够帮助保障员工的健康,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适用于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情境。

关于对某煤矿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关于对某煤矿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关于对某煤矿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煤矿产业也获得发展,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数量日渐增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员都患有煤矿职业病,煤矿职业病成为了困扰人们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为了避免煤矿职业病的发生,相关煤矿单位必须要了解产生煤矿职业病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本文就关于对某煤矿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在介绍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某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在煤矿产业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能会引发爆炸,带来人员伤亡,同时,大量的粉尘被吸入人体会产生一些肺疾病;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瓦斯爆炸等等。

这些成为了影响煤矿从业人员安全问题的因素,导致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患有严重的职业病。

这些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对某煤矿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意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危害人们的不仅是粉尘,还包括一些噪音和化学物质,煤矿工作人员长期从事煤矿生产,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他们带来影响,导致他们产生职业病。

首先,一旦有煤矿工人因为粉尘而患上肺病,这是无法治愈的,会对煤矿工人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

另外,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很容易发生一些爆炸事件,一旦发生爆炸会危机从业人员生命安全。

为此,为了保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煤矿企业必须要采取一些防治方法,做好防治措施,才能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二、影响某煤矿职业病产生的因素2.1受化学性毒素的影响,会产生职业危害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一些化学性毒素会对人体的机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一些毒素可能会产生病变,甚至产生癌变、变异等。

例如,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它会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一旦人们吸入浓度较高的硫化氢时,就会产生头痛、乏力、共济失调等,严重时可引起眼炎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这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来说非常不利。

2.2受噪音或者振动的影响,产生职业危害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必须要采用凿岩工具或者挖掘机等大型机器进行工作,这时矿井内会产生大量的噪声,这些噪声来源于通风机、压风机、提升绞车、输送机等设备,煤矿从业人员长期在这种嘈杂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会使自身的听力下降,严重时造成职业性噪声聋。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范本(2篇)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范本(2篇)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范本《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一、背景介绍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之同时,煤矿工人职业病发病率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到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职业病,提高煤矿工人的生产安全和劳动环境,本规划旨在制定全面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1. 减少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确保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2. 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素养,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3. 完善煤矿工人职业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职业病病例。

4. 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设备的建设,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

三、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1. 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职业病知识培训,加强工人对职业病防治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2. 建立健全煤矿职业病监测体系,加强职业病病例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提高煤矿救护体系的建设水平,确保煤矿工人在发生职业病意外时能够获得及时救治和保障。

4. 强化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大防尘、防毒、防噪和防辐射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力度,有效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

5. 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对煤矿工作场所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保障矿工的良好工作环境。

6.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定期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7. 规范煤矿作业行为,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作业规范,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暴露。

8. 加强煤矿工人职业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早期发现职业病病变,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四、预期效果与保障措施1. 预期效果:- 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 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素养和安全意识显著提高。

- 职业病监测体系完善,及时发现和报告职业病病例。

-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设备建设有序推进。

2. 保障措施:- 强化职业病防治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XX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XX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XX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切实保障职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2015)总局令第73号》和《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有毒有害物质、噪声、热害等。

三、矿通风队在矿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矿作业场所粉尘、化学毒物、井下各产噪地点噪声的日常检测,地面产噪地点由机电队检测,监督检测由矿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委托禹州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对矿井一些地点的粉尘浓度、分散度、二氧化硅含量、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含量、氨等进行一次检测;建立本矿的职业病危害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置职业病危害监测仪器设备,进行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工作。

(一)粉尘危害的日常监测管理1.粉尘检测人员及设备配备。

通风队王森兼职粉尘日常检测。

2.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要求。

3.粉尘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如下:4.粉尘监测周期如下:(二)热害的日常监测管理。

1.煤矿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2.在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在线监测。

(三)有毒有害物质日常监测1.煤矿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限值如下:2.化学毒物监测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地点。

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为控制消除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规范我矿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检)测工作,预防职业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我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检)测管理设在职防科,组织机构由通风科长、工会主席、安全科科长、企管科长、职防科长、后勤科长组成。

我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与评价工作,需要做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分工1、矿职业健康领导组为本矿职业危害因素监(检)测工作的领导机构,通风科长、工会主席、安全科科长、职防科长、后勤科长组成为成员单位。

2、职防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审核各单位确定的职业病危害监测点,并按国家规定的监测周期和项目安排进行监(检)测及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3、职防科负责协调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及功能检测评价工作。

4、各单位配合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检)测工作,并对现场监(检)测进行监督及认可。

5、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6、职防科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队组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7、要求各队组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8、职防科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9、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卫健委和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10、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分析】XX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分析】XX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关键字】分析XX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我矿生产技术部于2014年6月16日—17日对煤矿职业危害因素——粉尘、噪声、毒物进行监测。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目的1.1检测和评价工作场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2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3评价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2.评价依据及标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2.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休息保护条例》2002年4月30日2.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2.5卫生部《卫生防疫工作规范》(休息卫生学分册)2.6《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三版)2.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卫生部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及现场调查监测,确定我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下表:凹河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4.1 监测内容4.2测试方法4.3样品测定、分析检验方法硫化氢采用GB/T16033-1995对氨基二乙替苯胺比色测定方法;氮氧化物采用GB/T16032-1995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测定方法;一氧化碳采用AT INST型一氧化碳检测仪直接测定分析;粉尘采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的规定测定,粉尘浓度采用滤膜称量法分析,粉尘游离SiO2采用焦磷酸法分析,粉尘分散度采用滤膜溶解涂片法分析;生产性噪声测定采用AW A5633A声级计按照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进行监测;气象条件测定按照有关规定的监测方法测定。

4.4监测点设置按照《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进行设置。

4.5 质量控制现场采样按照《休息卫生工作规范实用手册》质量控制要求进行,采样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采样收集器安放在工人操作位呼吸带高度;噪声测定位置和高度以人耳为准;实验室分析严格按照各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严格质量控制。

新疆大型煤矿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新疆大型煤矿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及硫化氢浓度合格率均为 9 5 %, 二氧化碳 和二 氧化氮浓度合格率均为 1 0 0 %。结论 新疆 1 0 0万 以上大型井工煤矿工作
场所 中粉尘浓度及 噪声强度超标严重 , 露天煤矿工作场所 中粉尘浓度 、 噪声强度及 有毒气体浓度合格率均较高。
关键词 : 煤矿 ; 职业病危 害因素 ; 检测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1 3 4  ̄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1 2 5 7 ( 2 0 1 5 ) 1 7 — 2 4 1 5 — 0 3
【 Me t h o d s ] E p i d e mi o l o g y w a s a p p l i e d t o d e t e c t a n d a n a l y z e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h a z a r d s i n wo r k p l a c e s o f 2 0 l O Ox l O t / a l a r g e c o a l mi n e s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c o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s u r f a c e mi n e c o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w o r k p l a c e o f l a r g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c o a l mi n e s i n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h a z a r d s i n w o r k p l a c e s o f l a r g e c o a l m i n e s o f X i n j i a n g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情况的调查与评价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情况的调查与评价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情况的调查与评价某煤矿是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煤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了预防、控制或消除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 材料和方法1.1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等是评价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1.2评价范围及内容:本报告主要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中涉及[1]到的矿井开采、掘进、巷道运输、矿井提升等主要井下生产工序以及原煤筛分、破碎、选煤等主要地面生产工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

2结果与分析2.1主要生产工艺:矿井作业主要分为井下和地面两部分。

井下部分主要包括巷道掘进、采煤、大巷运输、物料装运等;地面部分主要包括煤的提升、选矸筛分及运输等。

2.2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项目建成后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类(煤尘、矽尘),化学物质类(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及热辐射、气湿、氡、工频电场)。

类比工程检测结果显示:粉尘类样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1%。

2个检测点超标是由于掘进时未合理使用喷雾装置,其它检测点的粉尘浓度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均能达到卫生标准。

类比工程检测结果显示:瓦斯(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氡、氮氧化物(NO x)等35个检测点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类比工程检测结果显示:噪声23个检测点中有8个超过卫生限值标准要求,超标率达34.7%。

超标作业点为空压机房、上筛皮带头、振动筛、跳汰机、筛下原煤输送机、矸石皮带等。

其中,振动筛、振动筛值班室超标较严重,主要是振动筛值班室未进行有效的隔声降噪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某煤矿职业病危害监测与
分析正式版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监测与分析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开采煤矿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某现代化开采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粉尘、噪声进行检测、评价。

结果: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较高,作业点合格率为 16.67 %;噪声强度较小,作业点噪声强度合格率为91.67 %。

结论:现代化开采煤矿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应合理改善作用环境,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

【关键词】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近年来,随着各种大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型煤炭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掘工作面煤尘、粉尘浓度、噪声大有增高之势,危害程度随之增加;实际接触工人增多,职业病患病人数总量增大[1]。

为深入了解煤炭开采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笔者对我旗某大型现代化开采煤矿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该企业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乡镇,始建于1975年,当时是炮采,危险大,产煤量、率低;20xx年经过合并改组
后,也进行了技术设备改造,成为现在的现代化开采煤矿,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年产煤300万吨,在职职工546人,生产工人469人。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割煤机割煤-输送带输煤-煤场-销售。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等。

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为8 h。

1.2 卫生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该公司在生产时采取湿式作业及加强通风来降低粉尘浓度并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1.3 检测内容
粉尘、噪声检测使用仪器及评价方
法、采样点、采样时间的选择,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范围》GBT122-88的要求进行。

粉尘浓度检测使用IFC-2型防爆粉尘采样器,采用滤膜称重法;噪声强度的检测使用CENT-320型噪声仪,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评价。

检测结果的卫生学评价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进行。

2 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2.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在5个工作面选择24个粉尘作业点,
在工人呼吸带高度采集48个样品测定了粉尘浓度,结果粉尘浓度在6.8~68.0
mg/m3,平均27.2 mg/m3,标准差16.4 mg/m3,其中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
16.67 %。

2.2 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在作业场所工人作业岗位选择48个噪声作业点测定噪声强度,结果噪声强度在49.7~96.1 dB(A),平均75.0 dB((A),标准差10 dB(A),其中44个点合格,合格率91.67 %。

3 讨论
长期以来,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一直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煤炭开采企业其煤粉尘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煤粉尘污染对
个人健康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

长期接触,不仅可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从上述检测结果看,煤炭开采企业粉尘污染严重,监测点合格率低,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割煤时产生的煤粉尘浓度过大;二是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工人直接接触粉尘过多;三是没有有效的除尘设施,生产过程中虽有喷水除尘及通风,但效果差;四是领导对防尘除尘工作认识不足,措施不力。

所以说,只有彻底改变工艺,如:加设除尘设施、改造生产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配套防护设施,才能还工人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煤炭开采企业噪声主要来源于所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如割煤机、掘进机、输送机、打卯机等所发出的机械性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

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所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噪声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可安排工人工作中短时间脱离噪声环境休息,减少工人的实际接触噪声作业时间;另一方面可为工人配备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总之,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逐步深入人心,让各级领导和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才能使职业病防治工作逐步收到成效。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