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肝脏功能是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肝脏功能的评估和检查在临床上非常重要。
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肝脏功能评估方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的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
1. 肝酶肝酶是在肝细胞内或肝脏上皮细胞中合成的酶类,其中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它们在肝细胞被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酶来评估肝脏功能的正常程度。
其中,ALT和AST是最常用的两个指标。
正常情况下,ALT和AST的血清水平很低,ALT在20 U/L以下,AST在40U/L以下。
如果ALT和AST的水平升高了,说明肝细胞遭受到了损伤。
而且,AST/ALT比值也可以提供有关肝脏损伤类型的有用信息。
2. 胆红素胆红素是由红细胞代谢产生的黄色物质。
肝脏将胆色素转化为胆红素并排出体外。
如果肝脏出现了问题,胆红素的排泄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胆红素的水平可以用来评估肝脏功能。
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水平应该在17.1 µmol/L以下。
如果胆红素水平升高,说明肝脏正常的清除胆红素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3. 蛋白质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
因此,在肝脏功能受到损伤时,蛋白质的合成也会受到影响。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是评估肝脏蛋白质合成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清白蛋白水平应在35-55 g/L之间,血清球蛋白水平应在20-40 g/L之间。
如果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清球蛋白水平上升,说明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受到了影响。
4. 凝血功能肝脏在体内对凝血和脱球蛋白酶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肝功能异常时可以影响凝血。
如果肝脏出现损伤,肝细胞将无法产生足够的凝血因子,从而导致出血风险。
正常情况下,血浆含有许多凝血因子。
其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是常用的评估肝脏凝血功能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PT应在10-14秒,APTT应在25-40秒。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胆红素代谢检测内容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尿内胆红素检查 尿中尿胆原检查
19
•No Image
23
一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TB
1.参考值: 成人:TB 3.4-17.1 µmol/L 2.临床意义: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 隐性黄疸:34.2 µmol/L TB17.1 µmol/L 轻度黄疸:TB 34.2-171 µmol/L 中度黄疸:TB 171-342 µmol/L 高度黄疸:TB 342 µmol/L
9
10
2 肾病型: 清蛋白及γ球蛋白减低, α2及β球 蛋白增高,尤以α2球蛋白为突出, 见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
11
12
3 M蛋白血症型: 清蛋白轻度减低,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
增高,在γ区带、β区带或β与γ区带之 间出现基底窄、峰高尖的M蛋白,见于多 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13
临床意义:轻、中度急性肝炎,血清AST, AST-m 正常;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血 清中AST-m ,
36
二 碱性磷酸酶测定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是一组在 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多种磷酸单酯化合物的酶,主要分 布在肝、骨、肾、小肠和胎盘中,血清中ALP大部分 来源于肝和骨,
不良、蛋白丢失过多、消耗增加, 2 TP、G↑见于:慢性肝病、M蛋白血症、自身
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及慢性感染, 3 G↓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及先天
性低球蛋白血症, 4 A/G或倒置见于:A和/或G,如严重的肝损
伤及M蛋白血症,
6
二 血清蛋白电泳 serumproteinelectrophoresis,SPE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内脏之一,其功能在体内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肝脏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常用的是实验室检查。
本文介绍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项:1.1 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酶类。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该酶就会被释放出来并进入到血液中,我们就能够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的水平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了损伤。
正常人的谷丙转氨酶的值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当肝脏受到损伤时,其值会出现明显的升高。
因此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谷丙转氨酶的检查是非常常见的一项。
1.2 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也是肝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酶类,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该酶会被释放出来并进入到血液中。
与谷丙转氨酶不同的是,谷草转氨酶对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的灵敏度要稍低一些。
但是谷草转氨酶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项。
1.3 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大部分产生于肝脏,其在生物体内有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肝脏疾病中,肝脏细胞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下降。
正常人的白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在肝脏疾病中由于肝功能下降,其水平会下降。
因此白蛋白也是肝脏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1.4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胆汁色素的代谢产物,将其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肝脏的排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会由肝脏排泄掉一部分,但当肝脏本身出现一些问题时,总胆红素就无法排泄出去,进而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因此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总胆红素检查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
1.5 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在体内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在肝细胞受到损伤后,硝酸还原酶的水平会下降,因此通过检查其水平可以判断肝脏损伤的程度。
硝酸还原酶在肝炎和肝硬化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是检查肝脏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诊断学-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精品PPT课件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
与性别无关 与年龄有关:新生儿及婴幼儿稍低,60岁以后约降低2g/L。 血清白蛋白占总蛋白量至少达60% 球蛋白不超过40%。
14
[参考值范围]
正常成人血清: 总蛋白60-80g/L 白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为1.5-2.5 : 1
有些检查是与肝脏的病理变化有关。如肝癌标志物及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这些检查虽然和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无关, 但它们也是诊断肝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4
肝功能检查及分析结果时应注意
❖ 肝功能检查缺乏特异性 ❖ 肝脏有强大的储备力、代偿力和再生能力
5
肝脏的基本功能(Functions of the liver)
合成功能
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 子的清除、凝血因子、纤溶 因子、各种转运蛋白等,肝脏受损时,这些蛋 白下降;γ球蛋白(非肝脏合成)在肝实质细 胞受损、间质细胞增生时,球蛋白生成增加
9
严重肝病: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 子合成减少,临床上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临床上表现为肝 性脑病。
慢性肝脏损害:
A↓ G↑,STP↓,A/G↓或倒置
23
(二)血清蛋白电泳
【原 理】
在碱性环境中,血清蛋白均带负电荷,在 电场中向阳极泳动,因各蛋白等电点和分子量 各异,分子量小,负电荷多者泳动快,分子量 大,负电荷少者泳动慢,电泳后从阳极开始, 依次为Α、α1-G、α2-G、β-G及γ-G五个区 带,此种检查法称血清蛋白电泳。
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 ④消耗增加: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 ⑤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
体溶液。较少见有先天性低白蛋白血症。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三、HBV五项指标结果的意义: -----------------------------------------------------------------------------------------HbsAg HbeAg 抗HbcIgG 抗HbcIgM 抗Hbe 抗HBs 检测结果分析 -----------------------------------------------------------------------------------------+ + (+) + 急或慢性HB,HBV 复制活跃,大3阳 + + + 急或慢性HB,HBV 复制减弱 + + + HBV复制停止, 小3阳 + 既往HBV感染, 未产生抗HBs + 病后或接种HB 疫苗后获得性免疫
四、胆汁酸代谢检查 [临床意义]血清胆汁酸增高见于 1、肝细胞损伤时。 2、胆道梗阻时。 3、存在门脉分流。 4、进食后一过性增高。
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肝胆疾病 时血清酶变化的机制有: 1、肝细胞损伤时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使 血清中这些酶活性升高。如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ALT )等。 2、肝合成的酶,当患肝病时,这些酶活性 降低,如凝血酶。
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比白蛋白更能 早期反映肝细胞损伤。 四、血浆凝血因子测定:肝损害的较早 期,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就可降低, 纤维蛋白原降低。 五、血氨测定:严重肝损害、上消化性 出血、尿毒症及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 时增高。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一)胆红素肠肝循环复习: 胆红素→入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结合 胆红素→胆道排泄→在细菌作用下生成 尿胆素原→大部经肠道排泄,约20%经门 脉入肝,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重新 随胆汁排入肠腔。 极少量尿胆原入体循环从尿中排泄。
15-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三)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三)―血清酶检测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1. 血清氨基转移酶【参考值】ALT 5~40 U/LAST 8~40 U/LDeRitis比值(AST/ALT):1.15【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2)慢性病毒性肝炎(3)酒精性肝病(4)肝硬化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2. AST同工酶【临床意义】轻、中度急性肝炎,血清中AST轻度升高,其中以ASTs上升为主, ASTm正常;重症肝炎、急性重型肝炎、酒精性肝病时血清中ASTm升高;氟烷性肝炎、Reye综合征、妊娠脂肪肝、肝动脉栓塞术后及心肌梗死时ASTm也升高。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1. 碱性磷酸酶【参考值】男性:45~125U/L;女性:20 ~ 49岁 30-100 U/L50~79岁 50~135 U/L【临床意义】(1)肝胆系统疾病(2)黄疸的鉴别诊断(3)骨骼疾病(4)其他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2. 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参考值】【临床意义】三、γ-谷氨酰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1. γ-谷氨酰转移酶【参考值】男性:11-50U/L,女性:7-32 U/L。
【临床意义】(1)胆道阻塞性疾病(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4)其他2. GGT同工酶四、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见教材第七章。
五、α-L-岩藻糖苷酶【参考值】(27.1±12.8) U/L【临床意义】1. 用于岩藻糖苷蓄积病的诊断2. 用于肝细胞癌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六、5'-核苷酸酶【参考值】0~11U/L【临床意义】5’-核苷酸酶和ALP的测定结果在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或浸润性病变时有很高的相关性。
如5’-核苷酸酶活性大于正常的2-3倍以上时,对鉴别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单胺氧化酶【参考值】0~3 U/L【临床意义】1. 肝脏病变2. 肝外疾病八、脯氨酰羟化酶测定【参考值】(39.5±11.87)μg/L【临床意义】1. 肝脏纤维化的诊断2. 肝脏病变随访及预后诊断1. 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参考值】41~163μg/L【临床意义】(1)肝炎(2)肝硬化(3)用药监护及预后判断(4)其他2. IV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l片段)【参考值】RIA法: NCl片段(5.3±1.3)μg/mL 【临床意义】(1)肝硬化早期诊断(2)用药疗效及预后判断(3)其他3. 血清铜测定【参考值】11~22 μmol/L 【临床意义】(1)增高(2)降低。
试论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ppt 64页)

A
40-55 g/L
G
20-30 g/L
3)球蛋白 (G,globulin) (TP-A=G) , 其
A/G
中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各种糖蛋
白,脂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和酶类等。
1.5-2.5 : 1
4)A/G比值 <1 称A/G比值倒置
临床意义
1. 总蛋白
1)血液浓缩,见于重度腹泻、 呕吐、高热、 休克等
胆汁酸肠肝 循环的过程
正常值
总胆汁酸 胆酸 脱氧胆酸 甘氨胆酸
0-10 umol/L 0.08-0.91 umol/L 0.23-0.89 umol/L 0.05-1.0 umol/L
临床意义
1)肝细胞损害: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 炎、中毒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时TBA 显著升高,尤其肝硬化时,TBA阳性率高 于其他指标。
④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 清除等。
故有人体“中心实验室”或“物质代谢中枢”之称
物质代谢功能 生物转化作用 分泌排泄功能
肝功能实验
LIVER FUNCTION TEST
肝脏疾病 1.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 检查 2.脂类代谢功能的检查
3.胆红素代谢功能的检查 4.胆汁酸代谢的检查 5.摄取和排泄功能 6.酶学检查 7.肝纤维化检查 8.病毒标志物的检查 9.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原理:免疫比浊法
PAB + 相应的抗 PA抗体
复合物 (形成一定浊度)
正常值: 250-400mg/L
PAB的意义
营养不良
肝炎早期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
PAB平均下降 >50%
慢性肝炎的监测PABPABBiblioteka 预后较好PAB持续
肝脏病常见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LP-X)
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原理 参考值:总胆固醇 2.9-6.0mmol/L
胆固醇酯 2.34-3.38mmol/L 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 3:1 临床意义: 肝细胞损害:总胆固醇正常或下降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目的
了解肝脏有否受损及损害程度 通过动态观察了解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 临床药物筛选和疗效观察 评价肝脏的储备功能 健康检查
肝脏的基本功能
代谢功能 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 分泌与排泄功能
常用检测项目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脂类代谢功能检测 胆红素代谢检测 胆汁酸代谢检测 摄取、排泄功能检测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测 其他:肝纤维化、血清铜
参考值:男性 0-8U/L 女性 0-7U/L
临床意义: 肝细胞坏死 慢性肝炎、肝硬化 急性肝炎 肝癌、阻塞性黄疸
肝纤维化检查
单胺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IV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 层粘连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波形蛋白 透明质酸
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amino terminal of procollagen type III peptide,PIIIP)
慢性肝损伤 (chronic hepatic injury)
较长时间内(>6月)发生的肝细胞持续性 损伤
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 Wilson病、血色素沉着症、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临床意义
判断黄疸类型 溶血性黄疸:CB/STB<20%
STB<85.5μmol/L 肝细胞性黄疸:CB/STB 20%-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水平的动态平衡 血脂水平可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 血脂含量的检测是生化检验的常规、重要项目 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和运输形式是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病理机制之一
胆固醇主要功能:
胆固醇是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器膜上的重要组成成 分,是胆汁酸的惟一前体;是所有类固醇激素,包 括性腺和肾上腺激素的前体。
参考范围:谷氨酸脱氢酶法 11~35 umol/L
临床意义: 升高: 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肝硬化、肝癌、重症肝 炎)、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等 降低: 低蛋白饮食、贫血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测
血脂 (plasma lipids)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 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 总胆固醇 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 CE) (TC) 磷脂(phospholipid, PL)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 糖脂(glycolipid)
1) PT延长 I、II、V、VII、X 缺乏 估计预后以PT为最实用,PT延长是失代偿肝硬化的特征。
2) APTT延长 XII、XI、IX、VIII、X、V、II 等缺乏
3) TT延长 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或结构异常和FDP的存在
4) HPT 具有高灵敏度,能反映因子II、VII、X的综合活性
双缩脲法测定 TP
原 理: 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为双缩脲与碱 性铜溶液中铜离子形成紫红色化合物,称 双缩脲反应,碱性铜溶液称双缩脲试剂。
血清Alb测定 (BCG法:溴甲酚绿法)
1)血液稀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盐潴留 2)各种原因的A降低
1) 合成不足:常见肝脏损害(慢性肝病时,A
下降比急性肝炎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1
目的要求
熟悉常用肝功能及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 理、正常值、临床意义及选择原则
主要概念:
2、肝病的实验室检查: 与肝脏的各种代谢功能、各种病理变化 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称为肝病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组织结构特点
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重约1500g;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成人肝约50~100万个肝小叶。 组织成分——代谢场所
10
包 括:
➢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 ➢ 血清蛋白电泳 ➢ 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 凝血功能检查 ➢ 血氨测定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A/G比值测定
2)清蛋白(A,albulin)为血液中主要蛋白质, 由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5~19天,可用溴甲酚 绿法测定。
3)球蛋白 (G,globulin)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 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TP-A=G) ,是多种蛋 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 球蛋白和补体、各种糖蛋白、脂蛋白、金 属结合蛋白和酶类等,与机体免疫有关。
代偿期肝硬化)
2) 原料不足: 长期饥饿、腹泻、消化道肿瘤
3)
和消化不良等
3)去路增加
丢失过多:肾炎、肾病综合征、大量胸腹
水、严重烧伤和失血等
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清蛋白
急性肝炎早期降低不明显。
•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时,显著减少,且A/G值倒置;A<25g/L 将出现腹水;重症肝炎进行性减少表示预后不良
肝细胞:肝实质细胞、肝间质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 细胞间质成分:结缔组织 管道系统——输入输出途径 血管:A和V系统, 胆道系统
肝脏的基本功能(Functions of the liver)
Metabolis m synthesize
Biotransformation
Excretion
物质代谢(营养物质) 蛋白质(酶、氨基酸)、糖类、脂类等 核酸、维生素代谢,金属离子代谢。 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物质) 内源物质(激素灭活等);
5) AT-III 严重肝病时活性明显降低
(五)血氨测定
采静脉血2ml,肝素抗凝,隔绝空气,立即送检。
正常人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90%在肝脏通过 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从尿中排出。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 脏清除氨的能力下降,血氨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 肝性脑病,因此肝昏迷时测定血氨有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
• 慢性肝炎
好转
预后不良
恶化
球蛋白
• 几乎所有肝疾病皆升高,持续2~3月趋于增高,易转为慢 肝或肝硬化。
恶化(慢肝或肝硬化)
急性肝炎
好转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
4)肾病综合症:A ↓↓ , α1尤其α2 ↑↑ ,γ可↓。 5)MM: β尤其γ↑↑
几种常见病理的电泳图型
N/
N/
N
NN
N
人体血浆凝血因子几乎都是肝脏合成,当肝 脏病变时,表现凝血因子异常。通常采用:凝血 酶原时间(PT)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测定(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测定(TT); 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抗凝血酶III (AT-III)。
甘油三酯主要功能: 血浆中的甘油酯90~95%是甘油三酯。饮食中脂肪 被消化吸收后,以甘油三酯形式形成乳糜微粒循环 与血液中,乳糜微粒中80%以上为甘油三酯。血中 乳糜微粒的半寿期仅10~15min,进食后12h,正 常人血中几乎没有乳糜微粒,甘油三酯恢复至原有 水平(脂肪廓清);甘油三酯属中性脂肪,为细胞 代谢提供能量。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外源物质(毒物、药物、色素等) 排泄功能 胆色素、胆汁酸代谢 合成功能 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生成,及对活性凝血 因子的清除
一、蛋白质代谢的检查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血液渗透压 ◆运输载体 ◆组织修复与合成蛋白质的营养来源 ◆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 ◆组成体液免疫系统 ◆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 ◆作为酶催化化学反应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蛋白质代谢aa脱氨
谷氨酰氨脱氨
→ 氨→ 转氨基
消化道细菌产氨
肝合成尿素 酸中和生成 铵盐
37
38
解毒途径
肝
转变为氨基 酸上的氨基
鸟氨酸循环 (尿素)
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氨不能被解毒,血 氨增高
肾脏
与H+形成 NH4+
原理: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及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作用下脱去 氨基生产氨,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通过鸟 氨酸循环生产尿素,这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在肝硬化及爆 发性肝衰竭等严重肝损害时,氨不能正常被代谢,在中枢神经 系统中蓄积引起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