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北师大认识方程课件

有关北师大认识方程课件
有关北师大认识方程课件

有关北师大认识方程课件

教材分析:

《方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方程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4)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仍采用平时建立的“小组评优和红花奖励”的班级评价方法)

★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跷跷板)

师:我们学校有吗?

生:操场上有。

师:嗯,老师发现我们的同学一下课就都往跷跷板那边跑,都很喜欢玩,是吧?

师:玩跷跷板时,要怎样的2个人才能玩起来呢?

生:两个人的体重要差不多。

师:当两个人的体重差不多时,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也才能玩得尽兴。

★组织上课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

和跷跷板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天平)师:对,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使用过天平了,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细致,能把科学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数学课上来,这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

二、新授

1、师:老师利用天平设计一个闯关游戏,这个闯关游戏总共四关,。闯关成功的话,你可以获得红花奖励2朵,有没有信心参加?

师:看到同学们都信心满满,那我们进入第一关:我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克砝码,右边放10克砝码,看看天平怎么样了?

生:左边物品和右边的物品重量相等。

生:天平(平衡)。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指针指向中间。

师:指针指向中间,也就是天平平衡,它说明什么呢?

生:天平左边和右边相等。

(板书:左边=右边)

师:若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达,该如何表示?

师:先独立思考,并把你想到的式子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写算式。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生:10+10=20 师:10+10表示什么?20呢?等号表示什么?

师:真棒,你说得很清楚。其他同学也一样吗?正确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不错。)

师:像这样左右相等的式子,我们就称为等式。

(板书等式)

2、师:请继续看第二关:我在左边放一个樱桃和一个5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克砝码,请再仔细观察天平,想一想你发现什么?

生:天平平衡了。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你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

生:樱桃的质量和5克砝码的质量与10克砝码相等。

生:两边的重量相等。

师:看来,他们存在着一种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的关系,就使得樱桃的质量和5克砝码的和与10克砝码画上了等号。

师:现在,你也能用一个数学等式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请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生:X+5=10

师:你能说说这里的X表示什么?X+5表示天平哪边的质量,等号说明什么?

生:樱桃的质量+5=10

师:我们来看下同学们的几种表示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更简便?这个等式他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们马上就能应用了,这是很重要的学习技能。

(板书:X+5=10)

3、师:看来这道题难不倒大家,继续看,第三关: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了吗?

生:4块月饼的质量是380克。

师:你从哪里看出4个月饼质量是380克?

生:从称上的指针。

师:你是想说指针对着380克是吧?

师:这里的380克是指谁的质量?

生:4个月饼。

师:你能完整的再说一说谁和谁相等吗?

生:4个月饼的质量和380克是相等的。

师:真厉害,把隐藏的等号也找出来了。

师:现在你们能像刚才一样用一个数学等式来表示吗?

生:4y=380 师:你能说说这里的y表示什么?4y表示什么?等号又表示什么?

4、师:紧张的时刻到了。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关,请看大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又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

师:别急,请同学们先观察信息,独立思考,想想可用一个什么

等式表示,并写在本子上。

生:2Z+200=2000

师:你这里的2Z表示什么?2Z+200又表示什么?为什么这里要用等号?

生:一壶开水可以装满2瓶热水和一个200ML的杯子。

师:你从哪里一壶开水可以装满2瓶热水和一个200ML的杯子?

师:真棒,你懂得去发现题目中隐藏的等号,然后找出等号两边相等的量,真了不起。

师:还有不同的等式吗?生:2Z=2000-200

5、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棒!不但顺利闯关成功,而且还学会了发现每个题目中隐藏的等号,找出等号两边相等的量。下课后,闯关成功的同学可以找红花使者为你们自己加上2朵红花。

师:同学们,请看看刚才我们列的4个等式。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呢?

生:他们都含有字母,这里字母就是未知数。

师:都还有字母吗?

生:10+10=20,只有数字,不包含字母。

生:他们都是等式。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数学上,我们把像X+5=10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板书)

6、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数学朋友:方程(板书课题:

认识方程)。

师:谁来说说我们的数学朋友方程,它有什么特点?

生:含有未知数。

生:是等式。

师:以前你们认识它吗?

生:不认识。

师:不认识?请看屏幕,你们认识这几个式子吗?7+()=16 ○-8=15 5×()=30 24÷☆=6 生:认识,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过。

师:大家看一看,这些等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像吗?

生:他们都有未知数。

师:你从哪里看出有未知数?

生:()○我们不知道。

师:这里的()○就是我们学习的未知数,现在老师把他们换成字母。它们是不是方程?

生:是。

师:其实方程,我们早就认识了,只是以前不知道它的名字。

7、师: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有双火眼金睛?请看大屏幕,这些式子是不是方程?如果是的话用手势√,不是的用×表示。准备好了吗?逐一判断并指名说理由。

师:现在我们把不是方程的式子去掉,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方程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x+y=8这个方程有2个未知数。

师:你的眼力真好。这是二元方程,以后初中我们还会更深入地学习。

7、师:看到同学们学方程学得这么起劲。淘气也列出了2个等式想和大家交流,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大家猜猜他原来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师:我们先来看下这2个式子都是等式吗?

师:第一个等式是方程吗?

生:不一定。

师:怎么说呢?

生:如果它是未知数,它就是方程。如果不是未知数,那它就不是方程。

师:第二个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8、师:看来方程和等式有一定的联系,老师现在把所有的式子重新放在大屏幕上,并给它们标上序号。

师:请你们把等式找出来。(指名说)

生:

师:这几个不是等式,是什么呢?

生:不等式。

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等式,为了看得清楚些,我把这些不等式去掉。(课件删除不等式)

师:这些等式里面哪些是方程?也把他们找出来(指名说方程)师:看着这两个圈,你能试着说一说“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指名说)

生: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大家不但学得不错,概括能力也很强。

师:下面,老师要变一下小魔术,请同学们注意看哦。(把两个圈变成圆圈)

师:现在,谁来说说哪个圈是方程,哪个圈是等式呢?

生:小圈的是方程,大圈的是等式。

师:你们的想法一样吗?(一样)从这两个圈,我们可以看出方程属于等式,等式包含着方程,对吧?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方程,方程有什么用呢?这里的⑴—⑶题是课本89页的题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图并列出方程。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

师:第3幅图,如果不列方程,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表示,又该怎么列式呢?请把它写在本子上。

生:独立写算式(87+3-6)÷4

师:老师请个同学来说,(指名)(不懂)谁会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

师:同学们,对比这两种列式方法,你们觉得哪种列式更容易理

解了呢?

生:方程比较容易理解。

师:其他同学也认为方程比较容易理解吗?(看同学的反应)师:嗯,你们看方程的运算顺序是不是和淘气想的一样呢?(引导全班一起解说)

师:看来,解决问题时,方程有时比算术列式更容易理解。

2、师:同学们,这里有几道关于衣食住行的问题,请各小组组长到上面来挑选一个题目,挑中哪道题,全组同学一起解答。呆会儿,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衣:有100米布,做上衣和裙子各用了b米,还剩余15米。食:同学们都喜欢吃麦当劳,麦当劳里有这样的。问题:2袋薯条和一个汉堡(7元)一共15元。

住:同学们参加夏令营,5个人住一个房间,95人需要X个房间。

行: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车上原有X人,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式?(指名说)

师:(指着方程)同学们,你们看,这几个等式也是什么呢?

生:方程。

师:没错,方程可以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很多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说。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5.1《认识分式》优质教案

《认识分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是分式成立的条件. 2、使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符号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特点;掌握分式基本性质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化简分式. 教学难点: 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整式吗? x 2+xy+y 2 -3x 2y 3 5x-1 a 学生回忆旧知回答: 整式有a ,x 2+xy+y 2 ,-3x 2y 3 ,5x-1, 说一说 、 、 与上面的整式有什么区别.引出本课主体----认识分式 二、新课学习 2m n -a 9a 1-m 3 m 3 2m n -a 9a 1-xy y xy y

(一)探究分式的概念 1、出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hm2,那么 (1)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多少个月? (2)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多少个月? 师生共同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如下: 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的时间=固沙造林总公顷数÷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数量 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30=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 根据分析列出方程: (1),(2) 2、做一做: (1)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某一时段内的统计结果显示,前a天日均参观人数35万人,后b天日均参观人数45万人,这(a+b)天日均参观人数为多少万人? (2)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线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知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由于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三幅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建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读出三种线。 二、学情分析 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可以想象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线段、射线、直线,再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这是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解线、应用线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抽象的概念一种具体的认识和规范,更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4、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5、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拉一拉”,“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实际操作、活动探究、归纳概括。 五、教学用具: 教具:手电筒、细绳、直尺、幻灯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 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分式与分式方程》的内容,共两课时。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分式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基础上进行的的,是下一步学习分式的性质、分式的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前提,所以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分式与分数类似,所以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采用了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在课题引入时从实际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

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 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了解分式的定义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3、会求分式的值,理解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观察——类比——合作交流——概括、归纳——辩证”的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思维,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学科的一些核心素养,如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对研究问题时的引领作用,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北师大版认识钟表课件

北师大版认识钟表课件 (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半时。 1、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请同学们看图: 屏幕依次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出示书上90页的图。)仔细观察这些图,请你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和半点。 2、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六个钟面。 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 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3、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师手指黑板上的钟面),你认为这些钟面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到黑板前整理钟面) 师:你是怎样分类的呢? (整时的分一类,半时的分一类) 4、师: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5、结论:分针指着12,(点击闪烁),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点击闪烁),分钟指着6(点击闪烁),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点击闪烁)。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针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小组讨论,分组汇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较优秀的学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6、反馈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1)屏幕出示,苹果钟:“我的朋友在哪里”(钟面指着2时)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小猫钟:“我的朋友在哪里”(指着11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2)师用实物钟拨一时间,问:“我的朋友在哪里”(3时半)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3)接着: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出题拨钟,并相互评价。 (4)小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其他三人进行拨钟练习,并相互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认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分式 教案

《1 认识分式》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了解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符号感. 2.培养学生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分式的形式B A (A 、 B 是整式),并理解分式概念中的一个特点:分母中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字母的取值限制于使分母的值不得为零. 2.掌握分式基本性质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化简分式. 教学难点: 1.分式的一个特点:分母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字母的取值限制于使分母的值不能为零. 2.分子分母进行约分.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试着解答下面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________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____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

[生]根据题意,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是:实际固沙造林所用的时间+4=原计划固沙造林所用的时间.(1) [生]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也可以是: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30=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2) [师]这两位同学真棒!在这个问题中,谁能告诉我涉及到哪些基本量呢?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生]涉及到了三个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如果用第(1)个等量关系列方程,应如何设出未知数呢? [生]因为第(1)个等量关系是工作时间的关系,因此需用已知条件和未知数表示出工作时间.题中的工作量是已知的.因此需设出工作效率即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公顷. 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x 2400个月, 实际完成一期工程需c 302400-x 个月, 根据等量关系(1)可列出方程: 30 2400-x +4=x 2400. [师]同学们可接着思考:如何用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列方程呢? [生]因为等量关系(2)是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应设出工作时间.不妨设原计划x 个月完成一期工程,实际上完成一期工程用了(x -4)个月,那么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为x 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4 2400-x 公顷,根据题意可得方程4 2400302400-=+x x . [师]同学们观察我们列出的两个方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们设出未知数后,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列出几个代数式,表示出我们需要的基本量.如x 2400,42400-x ,30 2400+x .这些代数式和整式不同.我们虽然列出了方程,但分母中含有字母,要求出它的解,好像很不容易. [师]的确如此.像 302400424002400--x x x ,,这样的代数式同整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它是以分数的形式出现的,它们是不同于整式的一个很大的家族,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式.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分式,相信同学们只要去认真了解分式家族中每个成员的特性,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很迅速准确解出上面两个方程. Ⅱ.讲授新课

【K12学习】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线与角 1.线的认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教学设计的导入阶段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探究阶段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有了探究的欲望。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只有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扎实。本课时的设计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感知三种线的特征的过程中,让学生画一画;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实际做一做,试一试。这些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木板、图钉、硬纸条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 (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 师:很好,看来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直的线。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出线,让学生感受线,并能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中的直线、射线与线段。 ⊙情境创设,初步感知 1.认一认。 (1)感知直线。 ①创设情境,感知直线的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课件出示金箍棒情境)瞧,你们知道孙悟空手中的宝贝叫什么吗?(金箍棒) 激趣:谁来说一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 (抓住金箍棒可以无限变长的契机进行下一步提问) 提问:(课件展示金箍棒向两端延伸的情境)金箍棒向哪个方向延伸了?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一)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1.认识分式(一) 广东省五华县登畲中学徐任仲 总体说明 本节共二个课时,它分为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其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整章的中心与灵魂,是整章的重点,可类比小学所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分式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基础上进行的的,是下一步学习分式的性质、分式的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前提,所以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分式与分数类似,所以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采用了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在课题引入时从实际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2、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线的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设计名称:《线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班有29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六、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活中,你都见到过什么样的线? 生1:过横道的斑马线。 生2:投影仪射出来的线。 生3:织毛衣用的毛线。 师: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有弯的,在我们数学中同样也有直的线和弯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直的线。这节课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线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感知线段、射线和直线 1、投影出示图片:

有关北师大认识方程课件

有关北师大认识方程课件 教材分析: 《方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方程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4)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仍采用平时建立的“小组评优和红花奖励”的班级评价方法) ★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跷跷板) 师:我们学校有吗? 生:操场上有。 师:嗯,老师发现我们的同学一下课就都往跷跷板那边跑,都很喜欢玩,是吧? 师:玩跷跷板时,要怎样的2个人才能玩起来呢? 生:两个人的体重要差不多。 师:当两个人的体重差不多时,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也才能玩得尽兴。 ★组织上课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

线的认识。(教材第16~17页) 1.借助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线段、射线与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对线段、射线与直线概念的理解。 直尺。 师: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线呢? 生:有直线、射线、线段、曲线、折线等。 师:生活中的确有各种各样的线,非常有趣,今天我们就与数学中的线交朋友,一起来认识这些有趣的线。 (板书:线的认识) 【设计意图:明确线的含义,为线与角(稍复杂)的学习做准备。】 1.认识线段。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你们想看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拉索桥) 师:找一找,图片中有没有我们要认识的线呢? 生:有,钢缆是线。 师:这样的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直,长度一定,有两个端点。 师:像这样的线,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什么线呢? 生:线段。 师:老师想把线段画到黑板上,你觉得我应该怎样画呢?为什么? 生:两个端点,一条直直的线,表示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师:可不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线段的特点呢? 生:有头有尾。

师: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线段? (学生自由谈) 2.认识射线。 师:想不想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二幅图呢? 生:想。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手电筒) 师:你发现了什么呢?有没有我们的朋友——线?手电筒发射出来的光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从一点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课件配合学生发言演示) 师:像这样的线就是射线,和老师一起说说射线。 师: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射线,注意看射线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板书) 师:你发现射线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能用一个什么词概括它的这个特点呢? 生:有头无尾。 师: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射线? 3.认识直线。 师:(出示孙悟空图片)快来看,谁来了?孙悟空给你们带来了礼物——金箍棒,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什么特点呢? 生:可以变长变短,没有端点,向两个方向可以无限延伸。 师:闭眼想象一下,要使金箍棒的两端一直延伸下去,会是怎样的呢? 生:两端无限延伸,没有尽头。 师: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线看成直线,直线没有端点,两端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能不能也用一个词概括直线的特点? 生:无边无际或者无头无尾。 师:怎么画直线呢?试试看。 (学生动手试画,教师板演。)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画呢? (学生说直线的特点) 师:我想量一量直线有多长,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呢? 生: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量不了。 师:孙悟空的金箍棒是虚拟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真正的直线呢? 生:铁轨。 师:生活中的铁轨是直线吗? 生1:是。 生2:不是,因为铁轨不是直直的,有拐弯。 (教师出示课件铁轨图片) 师:如果铁轨像这样一直延伸下去,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直线。但是生活中的铁轨是有拐弯的,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真正的直线的。 4.认识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 师:这三种线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呢?与你小组的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快速地记住这三种线吗? (手势记忆,词语记忆,记特点,等等。) 5.介绍读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钟:小明的一天》教案

一年级上册《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92-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

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 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 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教材依据 本节《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依据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教材设计。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重在探索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几个情境问题的创设、多个实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含有未知数等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方程的概念。班级学生学优生少,平时课堂教学学习热情不高,旨在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思维合作探讨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

(2)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六、教学准备 天平、5克樱桃一个、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1 出示天平 引导学生观察天平说天平是用来干什么的?用天平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

请学生简单介绍,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2 操作天平 教师一边操作一边提问: 先在左边托盘里放一个30克的砝码和一个20克的砝码,右边托盘里该放几克的砝码天平就能平衡?为什么? 师:左右托盘重量相等,天平才能平衡,我们就用这样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 板书:20+30=50 (二)、认识方程 1。称樱桃 (1)出示情境图 (2)这儿有一个樱桃,这个樱桃的质量是多少呢?我们一起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提供给咱们的砝码有5克、10克、20克这样几种。 (3)教师在天平左盘放一个樱桃,右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1个樱桃<10克。 (4)往天平左盘加一个5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x+5=10(板书) 2称月饼 (1)出示情境图。

【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51认识分式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关键字】八年级 认识分式

课题: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第1节认识分式(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 3、了解分式约分的步骤和依据,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 重点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将一个分式化简为最简分式。难点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 教学流程学校年级组 二备教师课前备课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一、预习析知: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 ,分数的值不变。 表示为: m a m b a b ? ? =,)0 (≠ ÷ ÷ =m m a m b a b 2、分式基本性质: (1) 2 1 6 3 =的依据是什么?答: (2)你认为 2a a 2 1 与相等吗? mn n2 与 m n 呢?为什么? 解:因为0 ≠ a, a a ? ? = 2 1 2 1 = 。所以 2a a 2 1 与 (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0 ≠ n,= ÷ ÷ = n mn n n mn n2 2 。所以 mn n2 与 m n (填“相等”或“不相等”)。 (3)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和都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 .. 个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值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m a m b a b ? ? =, m a m b a b ÷ ÷ =(m是整式, 且m≠0)。 3.叫做约分. 4.叫做最简分式. 5、想一想: (1). y x - - 与 y x 有什么关系? (2). y x - , y x - 与 y x -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 1、填空: ()ab a =1, ()162=a a , ()bc a b =, ()y x xy xy x +=+2 。 2.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x x y y -=- B. x x y y -=- C. x x y y -=- D. x x y y -=-- 3.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 a a b --可变形为( ) A .a a b -- B .a a b + C .-a a b - D .a a b + 4.下列公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A .2 1227b a B .22()a b b a -- C .22x y x y ++ D .22 x y x y -- 合作学习, 信息交流 三、探究提升: 1、化简下列各式: (1)5 3 2164xyz yz x - (2)x x x 3222+ (3)9 6922++-x x x (4)y x y xy x 33612622-+-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 含负号: (1)a b 2- (2)d abc -- (3)q p 43-- 3、化简下列各式: (1)11--a a (2)4 4--+m m (3)2224x x x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分式

《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认识分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主要是研究分式与分式方程的应用;本节要求使学生分式的基本性质.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等值”变形。了解分式约分的步骤和依据,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将一个分式化简为最简分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等值”变形。 3.了解分式约分的步骤和依据,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 4.使学生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能将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推测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的约分,推测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约分,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3.将一个分式化简为最简分式。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约分。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Ⅰ.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推想分式的基本性质。 [师]我们来看如何做不同分母的分数的加法:21+ 3 1. [生]2 1+31=3231??+2321??=63+62=65. [师]这里将异分母化为同分母, 21=3231??=63, 31=2321??=6 2.这是根据什么呢? [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师]很好!分式是一般化了的分数,我们是否可以推想分式也有分数的这一类似的性质呢? Ⅱ.新课讲解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出示投影片(§5.1.2 A ) [生](1)将6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3得到.即6=36÷=2 . 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2)分式a a 2与21相等,在分式a a 2中,a ≠0,所以a a 2=a a a a ÷÷2=2 1; 分式mn n 2与m n 也是相等的.在分式mn n 2中,n ≠0,所以mn n 2=n mn n n ÷÷2=m n . [师]由此,你能推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生]分式是一般化了的分数,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推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线的认识

线的认识 [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 无端点无限长 只有一个端点有限长 有两个端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认识分式 同步教案

5.1认识分式 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会用分式表示生活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义、分式的值是否为零的判断方法. 3.在分数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 让学生观察、分析分式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有意义和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及其应用. 第课时 1.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1.经历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使学生经历分析、类比、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得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 1.通过教材土地沙化问题的情境,体会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习惯.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小学学过的分数的有关知识及七年级学过的整式的有关知识. 导入一: 【问题】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 a,-3x2y3,5x-1,x2+xy+y2,. 解:a,-3x2y3,5x-1,x2+xy+y2,是整式;a,-3x2y3,是单项式;5x-1,x2+xy+y2是多项式. [设计意图]因为分式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而获得的,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 导入二:

【问题】学生思考讨论,用式子表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1)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 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个月,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个月. (2)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每册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 【师生活动】让学生充分思考,最好让学生积极投身于问题情境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解:(1)(2)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分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型,体会分式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一、认识分式 思路一(针对导入一) 1.分式初探 那么如同,等这样的式子和整式一样吗 解决下列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邢兰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线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知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由于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三幅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建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读出三种线。 二、学情分析 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可以想象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线段、射线、直线,再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这是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解线、应用线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抽象的概念一种具体的认识和规范,更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4、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5、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拉一拉”,“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实际操作、活动探究、归纳概括。 五、教学用具: 教具:激光灯、细绳、直尺、幻灯片。 学具:细绳、直尺。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邢兰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线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知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由于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三幅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建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读出三种线。 二、学情分析 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可以想象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线段、射线、直线,再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这是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解线、应用线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抽象的概念一种具体的认识和规范,更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师拿出激光灯) 师:你愿意和老师一起玩吗? 生: 师射出一条光线,端点在墙上。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生活中的线多吗? 生: 百度图片搜索_线段在生活中的体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师:观察这一束线,它从什么地方开始,到达什么地方? 生答。师引导得出这条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方叫这条线段的端点。 师:这条光线有几条端点?他是什么形状的? 生答后师问:你能用手中的线拉一条像这条光束的线吗? 生互相交流,师指一名生到前展示。 师:XX同学两只手捏住的中间这一段直直的线就是一条线段,两只手捏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请你像老师这样指出你同桌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摸出线段的长度。板书:直、两个端点。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难点: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