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赋

合集下载

此去淮南第一州

此去淮南第一州

此去淮南第一州——苏轼与宿州杨洪军“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南乡子宿州上元) 这是北宋文学大家苏轼笔下的宿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他的学生秦观有“生不愿封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之说,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由衷地感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轼与宿州结缘的纽带当首推汴河。

隋炀帝于公元605年下令开挖通济渠,西起洛阳,东达洪泽。

唐宋时期称汴水,成为当时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 宋朝定都汴水之滨的汴梁,进一步加大了汴河漕运的流量,同时也加快了沿汴城镇的繁荣,宿州就是当时舟车交会、帆樯如林、商旅云集的重镇之一。

苏轼一生迭宕起伏,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多次从汴河往返经宿州,与友人酬唱宴饮,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苏轼笔下第一次提到宿州,是熙宁十年(1077)四月,乘船到徐州赴任,途经宿州,教授刘泾写诗相赠,苏轼次韵答之,诗为《宿州次韵刘泾》:“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

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

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

”其弟苏辙与之同行,也有答诗《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

苏轼后来还邀请刘泾到徐州相聚,并写诗劝勉刘泾“吟诗莫作秋虫声”。

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今天的宿州萧县原为徐州所辖。

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苏轼派人在萧县白土镇勘探发现煤矿,为淮北地区煤矿开采的发端。

当时柴草奇缺,煤炭的发现,使徐州官民欢欣鼓舞,苏轼特赋诗《石炭(并引)》以记之。

萧县有朱陈村,唐朝初年民情淳朴,安居乐业,白居易有《朱陈村》诗记其事。

后人根据诗意画有《朱陈村嫁娶图》。

苏轼从友人陈季常处看到这幅画,感叹因天灾重赋,朱陈村已经世风日下,民不聊生,远非画中所描绘的情景。

2023宿州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2023宿州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2023宿州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最著名的20首诗,适合孩子朗诵

白居易最著名的20首诗,适合孩子朗诵

白居易最著名的20首诗,适合孩子朗诵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1,《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千古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2,《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千古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创作背景: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

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3,《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千古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是其一。

4,《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九华山赋王守仁译文

九华山赋王守仁译文

九华山赋王守仁译文
哎呀呀,要说这《九华山赋》的王守仁译文啊,咱可得好好唠唠。

“循长江而南下,指青阳以幽讨。

”咱就这么翻哈:沿着长江往南边去,指着青阳那个地儿去好好找找、探寻探寻。

“揽九华之秀色,挹五溪之渊奥。

”就是说啊,瞅瞅九华山那好看的景色,汲取汲取五溪那深奥的玩意儿。

“陟莲华之峰巅,咀金沙之林杪。

”登上那莲华山的山顶峰,在那金沙的树梢上啃一啃(哈哈,开个玩笑,就是在那感受感受啦)。

“挂玉龙于悬崖,挺霜标于木杪。

”把玉龙挂在那悬崖上,让那像霜一样白的树梢挺立着。

“蹑匡庐之飞瀑,揖武夷之云峤。

”踩着匡庐那飞泻而下的瀑布,给武夷那云雾缭绕的山峰作个揖。

“横彭蠡之素波,渺洞庭之浩渺。

”横在那彭蠡湖那平平的水波上,看着洞庭那广阔无边的样子。

“尔乃蹑陵霄,披蒙茸,跻攀绝壑,窈窕幽峰。

”就是说啊,然后呢就登上那高高的云霄,拨开那乱糟糟的草木,爬上那深深的山谷,还有那弯弯绕绕的山峰。

“扪萝薜以登陟,援葛藟而扳缘。

”摸着那藤萝啥的往上爬,拽着那葛藤啥的往上攀。

“跻鸟道之屈盘,蹑羊肠之诘曲。

”爬上那像鸟飞的道儿一样弯弯曲曲的路,踩着那像羊肠一样弯弯绕绕的路。

出处嘛,这可是王守仁写的《九华山赋》的译文哦!咱这么翻译是不是挺通俗易懂的呀,就跟咱平时唠嗑一样,多有意思!哈哈!。

【诗歌鉴赏】江淹《恨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江淹《恨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江淹《恨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江淹《恨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江淹《恨赋》原文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

雄图既溢,武力未毕。

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

薄暮心动,昧旦神兴。

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

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

拔剑击柱,吊影惭魂。

情往上郡,心留雁门。

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朝露溘至,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陇雁少飞,代云寡色。

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

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

浊醪夕引,素琴晨张。

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

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

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江淹《恨赋》注释、萦(yíng):缠绕。

2、鼋(yuán):鳖。

3、鼍(tuó):一种鳄。

4、溘(kè):忽然。

5、跌宕(dàng):沉湎。

6、赍(jī):怀抱,带。

7、醪(láo):酒。

8、?(yáng):光明。

9、汩(yù):迅疾。

0、衿(jīn):同“襟”,衣襟。

江淹《恨赋》翻译秋色连天,平原万里。

这里是古战场的残迹。

放眼望去,只有那缠绕着尸骨的蔓草和那阴森的枯木。

它如同一座收敛魂魄的地狱,凄凉,萧索。

如果人生已经走到这一步,又怎能知晓天道安在?满目孤愁,心怀万般伤痛,脑海中仿佛又忆起随时间远去的亡灵。

唐宋诗词中的宿州大运河

唐宋诗词中的宿州大运河

唐宋诗词中的宿州大运河【摘要】宿州大运河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之一,在唐宋诗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唐代诗人们以其清丽的笔触描绘了宿州大运河的壮丽景象,宋代诗人则对其进行了赞美。

而宿州大运河在唐宋时期的经济作用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宿州大运河促进了文化交流,成为唐宋文化与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

唐宋诗词中展现了宿州大运河的独特魅力,揭示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宿州大运河的描述和赞美,唐宋诗人们将这条大运河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文学史的篇章中。

【关键词】唐宋诗词、宿州大运河、历史地位、描述、赞美、经济作用、影响、文化交流、重要角色、魅力、文化交流、载体。

1. 引言1.1 唐宋诗词中的宿州大运河的重要性宿州大运河在唐宋诗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诗人们创作的灵感源泉和写作题材。

唐宋诗词中对宿州大运河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还体现了诗人们对这一水道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宿州大运河在唐宋时期是一条繁忙的水路,连接了中原与淮河流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流通通道。

诗人们通过描绘宿州大运河,赞美其雄伟壮丽的景象,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用诗词描绘宿州大运河的曲折蜿蜒、繁忙景象,抒发对运河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对其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宿州大运河在唐宋诗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诗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和创作灵感之源。

通过唐宋诗词中对宿州大运河的描写和歌颂,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条水道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2 宿州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地位宿州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运河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南北交通要道之一。

该运河始建于隋朝,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当时交通、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历史上,宿州大运河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在地理上的交通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承载了许多文化传承和历史遗迹。

2. 正文2.1 唐代诗人如何描述宿州大运河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宿州大运河》一诗中写道:“运河横五百郡,舟船集万家。

安徽的北大门宿州市

安徽的北大门宿州市

宿州市安徽的北大门宿州市,位于黄淮平原南端,与苏、鲁、豫3省11县接壤,北邻江苏徐州市和山东菏泽市,西接河南商丘市,东连江苏淮阴市。

1999年春,撤地建市,设立省辖宿州市,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和埇桥区,110个乡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总人口604万,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宿州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

秦汉时,已成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开“通济渠”遂成为“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的军事重镇。

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均发生于此。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粟裕都曾在此战斗过。

沧桑历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

宿州市南有陈胜、吴广盟誓诛暴所筑的涉故台;北有刘邦避秦兵之地,已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的皇藏峪;东有垓下古战场、虞姬墓;西有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东林草堂。

孔子弟子闵子骞,“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和后梁皇帝朱温等均是宿州人。

李白、韩愈、白居易、苏轼等饱学之士都曾游历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文和遗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符离吟成。

当代宿州英才辈出,声名卓著者有雕塑大师刘开渠、书画家王子云、萧龙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纯一,哲学家孙叔平,社会学家邓伟志,表演艺术家李炳淑、杨在葆、刘世龙等。

萧县是著名“国画之乡”,埇桥区被誉为“书法之乡”、“杂技之乡”。

[交通·通讯]宿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发达。

宿州地近沿海,北倚中原,是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交汇点,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条件。

宿州市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多种方式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铁路有京沪、陇海两大干线纵横全境,符夹线在市内腹地迂回,沟通京沪、陇海、京九铁路,并拥有数条煤炭铁路专用线;新汴河水道入洪泽湖抵长江入海;国道104、206、310、311线以及合徐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纵横贯穿我市;规划中的京流高速铁路也将从我市穿越;徐州观音机场距市区仅70千米。

古代宿州八景到底是哪八景

古代宿州八景到底是哪八景

古代宿州八景到底是哪八景古代宿州八景到底是哪八景赵汗青宿州八景为:睢阳古道,符离晓渡,徐园芳树,谯楼暮鼓,闵墓松风,烟寺晨钟,相灵叠翠,扶疏余韵。

睢阳古道睢阳古道,睢阳,古地名,秦置,以在睢水之阳得名,今河南商丘。

睢阳宿州至之间,沿隋唐大运河(又称汴渠)有一条宽广的驿道,俗称“官路”。

古时,宿州东门外设有睢阳驿,睢阳驿为宿州四驿之中心。

驿道两边植杨柳,沿途设驿站,五里一屯十里一铺,每驿备有马匹,来回传递官文,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

故被列为宿州古八景之一。

清朝宿州知府李心锐有诗曰:揽辔睢阳道,山川感慨中。

饭牛多隐逸,逐鹿几英雄。

柳剩堤边绿,尘消陌上红。

符离谁住马,月照战场空。

古人有诗曰:睢阳古道官路通天八面风,沿堤杨柳醉桃红。

驿传马踏兴亡泪,鼎破瓯圆不世功。

剧演千秋情未了,毂行万里道无穷。

隋唐余韵逢佳境,浪逐平川气势雄。

符离晓渡符离晓渡,符离,即安徽宿州市城北二十里的古符离,北临濉水。

为了方便行人,清乾隆年间,宿州知州张开仕请求在濉水上修驿站,配置了船只桥兵,以渡行人。

一时符离渡口形成万人争的繁华场所。

每当清晨,雄鸡报晓,濉河两岸人声鼎沸,车马喧阗。

形成一道难得风景线。

明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在符离古县城的中心濉河上建永济桥,人称符离桥。

由于桥几经风雨,坍塌数次,修复数次。

至清朝乾隆三年,即公元1783年,宿州知州尤拔世,把坍塌桥改为浮桥,不久浮桥坍塌。

知府张开仕修驿路,设桥兵,用船渡行人。

由于符离桥当时为官道,来往行人特别多。

每当清晨,雄鸡报晓时,两岸万人争渡,车马喧闹。

朝霞映在濉河里,照着行人的影子,行人沐浴在朝霞里,影子映在水里,在两岸苍翠欲滴的树林映衬下,和着近村的鸡鸣,构成一幅美丽壮观的水墨画。

人称“符离晓渡”。

清朝乾隆皇帝过此,曾亲题碑匾,在符离桥的旁边,一直有碑上刻“皇恩浩荡”字样,直到“文革”碑匾被毁。

“谁唤符离渡,苍茫送客舟。

野烟低水面,初日上滩头。

两岸人声聚,中流浪影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赋(黄忠超鄢化志)
皖北古邑,徐南形胜,东周列国,元和始名。

徐豫襟喉,古来百战之道;江淮唇齿,历代兵家必争。

卧虎藏龙,人文积黄淮之重;平畴沃野,物产极中原之丰。

质实斯民,蕴韧涵勇;俗尚古今朴悫,文崇圣贤之风。

原夫文明发祥,古原古器物语;图绘史迹,浮雕汉画遗踪。

襄陵怀水,禹会诸侯铸九鼎;劈荆凿涂,徐并淮夷导浊洪。

志存鸿鹄,王侯无种。

借鱼腹以传书,燃篝火以狐鸣。

筑台盟而揭竿起,陈胜王而大楚兴!拔山扛鼎,英豪盖世;悲歌“虞兮”,羞过江东,生作人杰死鬼雄;风起云飞,垓下逐鹿,“安得猛士”,威加海内,竖子成名歌大风。

分疆宋梁,刘寄奴、朱全忠南北曾割据;鏖战金军,韩世忠、梁红玉符离再点兵。

沙场亮剑,彭雪枫东进抗日血染战旗;淮海决战,刘邓陈南克宿县腰斩孽龙。

弦歌铮铮,前委会蔡凹草庐;车轮滚滚,民心乃胜利引擎!
礼义之邦,民性敦厚;灵秀之地,文运昌明。

诸贤或生于斯,或于斯行:春秋畿圣,鞭打芦花车牛返,闵子骞孝道不匮;徐墓松风,心许践诺挂佩剑,季公子诚信可风。

涉故古柘,勃发闾左千秋浩然之气;符离晓渡,激荡朱葛万夫不当之勇。

瑞云古寺,峪中藏皇石掩洞;斜阳青冢,美人如玉剑若虹。

嵇刘诸贤,气度流誉竹林;戴氏父子,风流折节王谢。

李太白醉吟燕嬉台,白居易诗赋原上草。

流水平桥,王无功身隐大五柳;绿树绕檐,苏子瞻毫挥扶疏亭。

铁券金书,胡大海戎马垂勋业;徐园芳树,马皇后故里遗贤名。

赛珍珠《大地》,榜列文学诺贝尔;刘开渠
浮雕,壁立英雄纪念碑。

李月华杏苑播春雨,孟二冬教坛铸师魂。

埇桥马戏,远绍秦汉角觝;龙城书画,挥洒盛世丹青。

虹乡拉魂腔,婉约淮海情韵;灵璧钟馗画,长砺廉正清风!
若夫胜概川原,文藻江山,何其土沃宜禾,风物万种!黄河故道,万树梨花凝汇芳香雪海;运河新渠,千帆廒船同唱碧浪欢歌。

乌金煤海,肩挑两淮之轴;绿洲粮仓,手牵蚌徐之臂。

磬云奇石,开鬼斧神工之巧;乐石古砚,侪《石谱》《砚笺》之编。

夹沟贡米,入《本草》《群芳》之谱;符离烧鸡,调钱厨尧帝鼐鼎。

萧县葡萄,沁酒仙食客朵颐;砀山酥梨,融领袖果农挚情。

酥糖甘传秦宋邮路,汤味出彭祖之羹。

嗟夫!改革开放,大潮奔涌;特色理论,引领崛升。

当年榛莽草泽,今朝广厦华庭。

新兴工业城:开发新区,厂房鳞栉,锻造脊梁,构筑支撑;现代农业市:粮棉基地,果菜绿洲,生态环保,水秀山青;皖北商贸城:商贾云集,诸业咸享,货流通畅,市场繁荣。

修高速,筑高铁,车水马龙,交错纵横;古汴浍,新航道,百舸争流,江达海通。

坚持科学发展,践行宿州精神:弘尚贤尚信美德,树和睦和衷新风,敞大志大器襟怀,秉决战决胜信念。

紧盯先进,全面追赶,凝聚力量,重点突破,发挥优势,局部超越。

歌曰:俯仰千秋,登楼台而怀古;周流八荒,驰平川而揽胜。

指点江山,古韵今风;与时俱进,振飞潜龙;扬帆展旗,举翼鹏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