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 10 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与地下工程选择题

隧道工程与地下工程选择题

《隧道与地下工程》测试题1、隧道轴线的选择应考虑地应力和地质结构面的影响,不正确的隧道轴线设计是:A.隧道轴线设计应该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大于60°;B.隧道轴线设计应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15°~30°;C.隧道轴线设计应与主要结构面尽量垂直;D.隧道轴线设计应与主要结构面平行。

2、在褶皱地层中建造隧道,隧道的位置应选择在:A.向斜的核部;B.背斜的核部;C.向斜或背斜的两翼;D.背斜的核部比向斜的核部好。

3、在隧道洞口位置的设计中,错误的选择是:A.洞口应尽量设在沟谷低洼处,这样可缩短隧道长度;B.洞口应避开断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地段;C.进出洞口线路宜与地形等高线正交。

D.洞口位置的高程应高于最高洪水位。

4、在隧道纵断面线形设计中,正确的设计应该是:A.隧道纵断面线形设计应采用平坡;B.隧道纵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0.2%,不大于5%;C.隧道纵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应大于0.3%,小于3%;D.对于长大隧道考虑到施工期间有利于排水,应选择“人”字型双向坡的纵断面线形设计。

5、通常所说的新奥法“三大支柱”是指:A.信息化施工,反分析法,复合式衬砌;B.信息化设计,喷锚支护,控制爆破;C.控制爆破,围岩压力量测,复合式衬砌;D.喷锚支护,光面爆破,监控量测。

6、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中,根据声波波速对围岩分级时,V p=3200m/s是几级围岩?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7、在两步分级法中,修正系数K1、、K2、、K3分别代表的是:A.K1隧道的埋深,K2隧道的跨度,K3隧道的断面形状;B.K1结构面的类型及规模,K2结构面的产状,K3地下水发育状况;C.K1地下水条件,K2主要结构面的产状,K3地应力状态;D.K1声波波速,K2 RQD指标,K3隧道的规模。

8、深埋隧道与浅埋隧道的划分界限Z n等于:A.(1~2)倍的隧道跨度,B.(1.5~2.5)倍的围岩压力计算高度C.(2~3)倍的隧道跨度,,D.(2.0~2.5)倍的围岩压力计算高度,9、关于隧道的围岩压力,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随埋深增大而增大;B.深埋隧道的围岩压力与埋深有关,埋深越大围岩压力越大;C.深埋隧道的围岩压力与埋深无关,而是与围岩的等级有关;D.围岩形变压力是由于围岩松动破坏而产生的。

隧道工程概论重点问题

隧道工程概论重点问题

隧道工程概论重点问题1. 隧道工程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1)隧道工程概念: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的工程建筑物,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泛指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也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2)隧道工程特点:1)由于隧道是地下建筑物,受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而,施工环境差、难度大、技术复杂、要求高.隧道开挖时的坑道在未衬砌前,通常须加支撑以受地层压力.同时地层不得暴露过久,必须及时衬砌,以免地层压力增大发生坍塌事故。

2)隧道施工是一种多工序、多工种联合的地下作业,工作面狭窄,而且地层愈差,所采用的坑道愈小,工作面能容纳的人数不多,出碴、进料运输量多,施工干扰大,为加快施工进度,需以横洞、斜井、平行导坑增加工作面,施工复杂而艰巨。

因而施工进度受到限制,必须全面规划,科学地组织施工.3)隧道工程大部分地处深山峻岭之中,场地狭小,要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需要相当数量的洞外设施来保证洞内施工,而洞外往往受地形限制,场地布置比较困难。

4)隧道内工作条件差,空气不足,光线不好,有时还有地下水和有害气体,如发生坍塌、涌水、瓦斯等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5)由于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围岩压力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改变施工方法;隧道工程的工作是循环性的,常常是几个工序组成一个循环,重复各个循环,使隧道工程向前进展。

所以,也要求隧道施工必须不间断地连续进行。

2. 隧道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所需调查的内容,及其阶段的划分,为什么?答:勘测工作一般包括:搜集已有资料、调查测绘、地质勘探及实验。

隧道工程调查的内容:自然概况、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不良地质地段、地震基本烈度等级、气象资料、施工条件。

勘测的两个阶段:设计阶段勘测和施工阶段勘测3. 隧道位置的选择按地质条件进行选择应注意哪些内容?答:隧道位置按地质条件进行选择应注意以下内容:(1)单斜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1)水平或缓倾角岩层—当隧道通过坚硬的厚层岩层时,较为稳定。

土木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卓越工程师班)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卓越工程师班)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土木工程建设与发展需要,面向隧道、地下与道桥工程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以土木工程学科为背景,土木工程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与养护的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为重点,适应现代大土木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工程教育。

建成行业特色鲜明、全国先进的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独立从事隧道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及相关道路、桥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养等专业知识和较强能力的卓越人才。

核心课程: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岩石力学、建筑材料、有限元法应用、隧道工程、地下建筑结构、桥梁工程、地下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隧道通风与运营管理、爆破工程、基坑工程(其中企业学习一年时间)。

就业服务方向及从事主要工作:
毕业生面向国家交通运输部、住建部各级管理部门,省市交通厅(局)、住建厅(委、局)、公路局,主要从事公路、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建设行业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科研、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从事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矿山建筑等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科研和管理工作。

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

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

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在现代社会中,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隧道工程是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它在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隧道结构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隧道设计计算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隧道的结构特点、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以及使用要求等因素。

在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中,首先需要对隧道的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其次需要对隧道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计算。

最后需要进行隧道的地质勘察和地下水情况的调查,以便对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计算。

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进行隧道设计计算时,需要全面考虑隧道的结构特点、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以及使用要求等因素,并且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在隧道设计计算的深度方面,需要对隧道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计算。

在隧道设计计算的广度方面,需要对隧道的地质勘察和地下水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只有在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有价值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并且保证隧道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在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探讨:一、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1.1 隧道结构特点分析1.2 隧道受力特点计算1.3 隧道施工条件考虑二、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应用2.1 地质勘察分析2.2 地下水情况调查2.3 使用要求评估与计算总结回顾:通过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隧道设计计算需要全面考虑隧道的结构特点、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以及使用要求等因素,这是对隧道设计计算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隧道设计计算的深度要求需要对隧道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计算,而隧道设计计算的广度要求需要对隧道的地质勘察和地下水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土木工程概论知识点

土木工程概论知识点

土木工程概论知识点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土木工程学科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城市规划、结构工程、地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土木工程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基本原理和力学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力学性能等内容。

静力学研究物体平衡时的力和力矩关系,重要的概念包括平衡条件、受力分析和刚体转动等。

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时的力和力学性能,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力学也涉及到材料力学,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破坏力学等内容。

掌握力学知识对于设计和分析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2.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大分支,研究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等方面。

掌握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结构施工的原理是结构工程的基础。

结构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

结构设计涉及到结构材料的选择和尺寸计算等。

结构施工则需要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空间信息与数据整合、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在土木工程中,GIS可以用来分析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如地形图、地下管线等。

利用GIS可以实现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等工作。

掌握GIS技术可以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效率。

4.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等内容的学科。

交通工程涉及到道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各个方面。

在交通工程中,需要掌握交通流理论、交通设施规划与设计和交通控制与管理等知识。

交通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

5.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等方面。

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工程、水电工程、河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等内容。

水利工程需要掌握水文学、水力学和水资源规划等知识。

水利工程旨在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5125022总学时:16学时(讲课16学时)总学分:1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土木工程概论》是为新入学的大学生讲授的一门必修课程,阐述土木工程的重要性和“大土木”的内涵,是一门知识面较宽、启发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

目的是使学生一进校就了解土木工程的广阔领域,获得大量的信息及研究动向,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建立献身土木工程事业的信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的目的性、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质;2、了解土木工程概貌和基本建设的国情,建立为祖国建设服务而学习的思想和感情;3、了解土木工程的材料,类型及基础工程;4、了解土木工程施工与建设项目管理;5、了解土木工程防灾与抗灾;6、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7、较早养成自学、查找资料及思考问题的习惯,结合考核初步训练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理解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任务。

2、掌握“土木工程”的定义。

3、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4、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

重点:土木工程的定义;近现代典型土木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

第一节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任务一、土木工程的定义第二节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一、古代土木工程二、近代土木工程三、现代土木工程第三节土木工程的未来第四节土木工程的学习建议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二、土木工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三、土木工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学习建议第二章工程材料与制品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重点: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种类;水泥、砖、钢材的种类;砂浆的组成、分类和各种砂浆的使用范围。

第一节砖、瓦、砂、石、灰一、砖二、瓦三、砂四、石五、灰第二节钢材第三节木材第四节水泥一、水泥的定义和分类二、硅酸盐水泥三、其他品种水泥第五节混凝土与砂浆一、混凝土二、砂浆第六节其他材料一、沥青、沥青制品与其他防水材料二、玻璃、陶瓷制品三、塑料与塑料制品四、绝热材料五、吸声材料六、装饰材料七、新型复合板材八、绿色建材第三章基础工程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土木工程专业中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研究与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中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研究与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中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研究与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土木工程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研究开发,已经提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上来。

标签:土木工程专业;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引言:随着我国近年来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使得建筑行业发展迅速。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中新兴的学科发展研究方向,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学习已经引起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领域教学人员的高度重视。

需要想办法搞活工程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习的乐趣所在。

一、设置原则在课程结构、学时分配、进度安排等方面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学科调整后的专业目录要求,实行大土木的课程设置,本着增强基础、淡化专业、注重素质培养的办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压缩有关专业课程的课时,拓宽专业课程的门数和涵盖面。

专业前沿及特色课中在保证必要的涵盖面所设置的相应主干课的前提下,将工程技术类课程设置成任意选修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力求通过本教学计划环节培养“复合型”、“宽厚型”、“创新型”和“外向型”人才。

二、土木工程中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研究的重要性伴随着我国城市市政项目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与隧道地下工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21世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对地球上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长度大于10km的地下隧道超过了20条,横跨长江、胶州湾以及杭州湾等海底隧道地下工程已经得到了证实,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中线黄河穿越工程项目提案获得了全票通过,这些事例意味着,隧道与地下工程项目建设可以说将成为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并有望成为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以及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的热点话题。

作为土木工程学科专业研究中的重要方向,隧道与地下工程的研究也迎来许多新的机遇,比如说对融入许多信息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到地质勘探设计中,即使是在高纬度、高海拔、低温度的地区,面对复杂的地质结构条件,也可以完成高速铁路和隧道地下工程的建设,穿越世界屋脊,在偏远地区铺设完整的输气、输水管线。

隧道及地下工程

隧道及地下工程

隧道及地下工程
地下隧道是隧道中的一种,是指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隧道及地下工程基本概况:
隧道及地下工程也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包括交通运输方面的铁路、道路、运河隧道,以及地下铁道和水底隧道等;工业和民用方面的市政、防空、采矿、储存和生产等用途的地下工程;军用方面的各种国防坑道;水利发电工程方面的地下发电厂房以及其他各种水工隧洞等。

隧道及地下工程工程内容:
①勘测设计。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般应服从路线走向。

由于隧道工程数量、造价、工期控制等因素,隧道位置在选线方案中是经济技术比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特别是长大复杂隧道线及全线或局部线路方案的成立与否,必须精心勘测设计。

通过对隧道位置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要素的测绘、勘测、测试及综合评定,设计正洞和明洞的长度和结构,决定施工方法,设计辅助坑道、排水系统和附属工程。

②施工。

按设计图纸实施隧道掘进、衬砌和安装作业的过程。

施工方法分明挖法和暗挖法。

前者多用于浅埋隧道和地下建筑。

对于大多数隧道和地下工程,多用暗挖法施工,并按开挖方法和所用机具分为矿山法、盾构法和地下连续墙法。

此外,修筑水底隧道时,可用沉管法;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时,可用顶管法;修建地下的池槽、厂房、仓库和地下井时,还可使用沉井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概论第十章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简述当今世界,人类正在向地下、海洋和宇宙开发。

向地下开发可归结为:地下资源开发、地下能源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三个方面。

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正由“线”的利用向大断面、大距离的“空间”利用进展。

20世纪80年代国际隧道协会(ITA)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的口号。

顺应于时代的潮流,许多国家将地下开发作为一种国策,如日本提出了向地下发展,将国土扩大十倍的设想。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下空间的利用历史是与人类文明史相呼应的,它可以分为四个时代:第一时代从出现人类至公元前3,000年的远古时期。

人类原始穴居,天然洞窟成为人类防寒暑、避风雨、躲野兽的处所。

第二时代从公元前3,000年至5世纪的古代时期。

埃及金字塔、古代巴比伦引水隧道,均为此时代的建筑典范。

我国秦汉时期的陵墓和地下粮仓,已具有相当技术水准和规模。

第三时代从5世纪至14世纪的中世纪时代。

世界范围矿石开采技术出现,推进了地下工程的发展。

第四时代从15世纪开始的近代与现代。

欧美产业革命,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成为开发地下空间的有力武器。

日本明治时代,隧道及铁路技术开始引进并得到发展。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始于60年代。

1965年北京建设地下铁道。

一期工程自北京站至苹果园,24.17km,明挖法施工。

二期工程为环线,于老城墙下修建,16.1km,浅埋明挖法施工。

复兴门地铁车站及折返线,位于建筑物与地下管线密集的街区,采用了浅埋明挖法施工。

60年代上海修建打浦路水底公路隧道。

70年代,我国修建了大量地下人防工程,其中相当一部分目前已得到开发利用,改建为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工厂和贮藏库。

80年代上海建成延安东路水底公路隧道,全长2,261m,采用直径11.3m的超大型网格水力机械盾构掘进机施工。

自1984年开工,1989年5月竣工通车,建成了当时世界第三条盾构法施工的长大隧道。

同一时期,上海还建成电缆隧道及其它市政公用隧道等20余条,总长达30余km。

1985年至1987年,上海建成黄浦江上游引水隧道一期工程,日引用量达230万t,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人民广场地下车库的建成,其平面尺寸达176×146m,深11m。

广州地铁、南京地铁等在此一时期进入设计与施工准备阶段,宁波开始了水底公路隧道的修建工作。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下的交通与市政设施加快了修建速度。

上海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已相继开通。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网络体系已开始建设,多在地表至-30m以内的浅层修筑地下工程。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下工程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现代地下工程发展迅速,各种典型工程著名浩瀚。

世界已有数百个城市修建了地下铁路,我国大瑶山铁路隧道,长14,295m,历时6年建成;日本青函隧道,长53,850m,从规划到建成,历时半个世纪;英法海峡隧道,长50km,海底长度37km,历时7年建成;日韩隧道,长250km,采用分段施工方案,其调查斜井已于1986年底动工。

著名的公路隧道,如穿越阿尔卑斯山、连接法国和意大利的勃朗峰隧道和连通日本群马县和新泄县的关越隧道,它们的长度均超过10km。

各类地下电站迅速增长,其中地下水力发电的数目,全世界已超过400座,其发电量达45亿瓦以上。

地下电站的建设是个十分庞大的地下工程。

原苏联的罗戈水电站,土石方量510万立方米,混凝土用量160万立方米,开凿的隧道、硐室294个,总长度达62km。

世界各国修建了大量的地下贮藏室,其建造技术得到不断革新。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逐渐将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及地下管线等结为一体,成为多功能的地下综合体。

第一节隧道工程公路隧道隧道是修筑在地面下的通路或空间,但孔径太小,属于所谓管道范畴的除外。

1970年经合组织(OECD)的隧道会议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修筑隧道和利用地下空间从原始时代起就已成为人类营生的一种方式。

随着近代文明的发展,才使它成为土木工程学的一个学科,并应用近代工程技术修筑了很多隧道。

近代隧道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因此能更准确、更快、更经济地进行,不仅能像从前那样的穿凿岩石或坚硬地层,而且还普遍推广了在软弱地层及水下修筑隧道的方法。

这些技术都由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量而多样化的隧道这一要求而得到发展的。

当前隧道除仍用于铁路、公路交通和水力发电、灌溉等水工隧洞外,也用于上下水道、输电线路等大型管路的通道,另外还将过去理解为地下通路的隧道概念,扩大到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包括诸如地下发电变电所、地下汽车停车场、大型地下车站、地下街道等适用隧道工程技术的建筑物。

隧道除按上述用途分类外,从地质上还可按开挖对象划分为岩石隧道和土砂隧道,并可根据施工场所的不同区分为公路隧道、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等。

此外,过去视为特殊施工方法的盾构法或沉管法,今天已经普及,因此也可以将这些方法包括在内,而按施工方式、方法进行详细的分类。

世界各国对隧道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增长的。

对于铁路和公路来说,为了扩充更长距离的高速交通,需要修筑更多的山岭隧道。

另外,在近年来高度发展的高密度的大城市中,为了容纳地下高速铁路和公路、大容量的上下水道和多层利用地下空间的各项城市设施,也有必要兴建大量多种用途的隧道。

根据上述OECD隧道会议的调查,可预测出未来需要量将为过去同期的两倍,特别是运输设施和公共事业这两部门的需要更为多些,而且在城市中有关特殊用途的各种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增加将更为显著。

隧道工程要在地下挖掘所需要的空间,并修建能长期经受外部压力的衬砌结构。

工程进行时由于承受周围岩土或土砂等重力而产生的压力,不但要防止可能发生的崩坍,有时还要避免由于地下水涌出等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适应多种多样的条件,隧道技术也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范围正在日益扩大。

隧道技术与地质学和水文学、岩土学和土力学、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有关理工科各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同时应用测量、施工机械、炸药、照明、通风、通讯等各类工程学科,并由于对金属、水泥、混凝土、压注药剂之类化学制品等的有效利用,而使其与广泛的领域保持着关联。

因此,有关隧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不但涉及到土木工程等有关学科,而且也联系到其他工科、理科的范围,由此可以预见成立隧道工程学的发展前途。

隧道技术,对应于修筑隧道过程的各个阶段,可以大致分为:调查计划技术(有关地质、水文等的调查和预测、测量等);设计技术(指岩石力学、土力学和结构力学、材料等);施工技术(指开挖、运输、支撑衬砌的施工、地基改良、为改善施工条件而采用的特殊施工方法、安全卫生等);运用技术(指照明、通风、维修管理、防灾等)。

最古老的隧道是古代巴比伦城连接皇宫与神庙间的人行隧道,建在公元前2160-2180年间。

该隧道长约1km,断面为 3.6m×4.5m,施工期间将幼发拉底河水流改道,用明挖法建造。

该隧道是一种砖砌建筑物。

1895-1906年修建的穿越阿尔卑斯山铁道隧道长19.23km。

目前世界最长的汽车专用隧道是瑞士中部的圣哥达(St.Gotthard)隧道,全长16.3km,隧道开凿时,第一次使用了硝化甘油炸药。

我国最早的交通隧道是位于今陕西汉中县的“石门”隧道,建于公元66年。

浅埋隧道一般用明挖法施工,而埋置较深的隧道则多采用暗挖法施工。

古代使用原始工具挖掘,速度最慢者是驱使3万奴隶挖掘,每周进尺仅75mm。

隧道施工直到19世纪才开始采用钻爆作业。

经过一个世纪的革新,发展成今日的大型机械作业。

公路隧道线路公路隧道的平面线形和普通道路一样,根据公路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隧道平面线形,一般采用直线、避免曲线,如必须设置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并确保视距。

公路隧道的纵断面坡度,由隧道通风、排水和施工等因素确定,采用缓坡为宜。

隧道的纵坡通常应不小于0.3%,并不大于3%。

隧道如从两个洞口对头掘进,为便于施工排水,可采用"人"字坡。

单向通行时,设置向下的单坡对通风有利。

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称为隧道净空。

隧道净空包括公路的建筑限界,通风及其它需要的断面积。

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公路隧道的建筑限界包括车道、路肩、路缘带、人行道等的宽度,以及车道、人行道的净高。

公路隧道的横断面净空,除了包括建筑限界之外,还包括通过管道、照明、防灾、监控、运行管理等附属设备所需要的空间,以及富裕量和施工允许误差等。

隧道净空断面的形状,即是衬砌的内轮廓形状。

确定的形状应使衬砌受力合理、围岩稳定。

衬砌的形状可采用圆拱直墙。

圆形断面利于承压和盾构施工。

在浅埋、深埋公路隧道采用矩形或近椭圆形断面。

公路隧道的各种主要断面形状如下图所示。

通风汽车排出的废气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CO、氮氧化合物NOx、碳氢化合物HC,亚硫酸气体S和烟雾粉尘,造成隧道内空气的污染。

一氧化碳浓度很大时,人体产生中毒症状,危及生命。

烟雾会恶化视野,降低了车辆安全行驶的视距。

公路隧道空气污染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用通风的方法从洞外引进新鲜空气冲淡一氧化碳的浓度至卫生标准,即可使其它因素处于安全浓度。

隧道通风方式的种类很多,按送风形态、空气流动状态、送风原理等划分如下:一. 自然通风二. 机械通风1.纵向式:1)射流式;2)风道式和喷嘴式;3)竖井式。

2.半横向式3.横向式4.混合式射流式纵向通风竖井纵向通风机械通风射流式纵向通风纵向式通风是从一个洞口直接引进新鲜空气,由另一洞口排出污染空气的方式。

射流式纵向通风是将射流式风机设置于车道的吊顶部,吸入隧道内的部分空气,并以30m/s左右的速度喷射吹出,用以升压,使空气加速,达到通风的目的。

射流式通风经济,设备费少,但噪声较大。

机械通风所需动力与隧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在长隧道中,常常设置竖井进行分段通风。

竖井用于排气,有烟囱作用,效果良好。

对向交通的隧道,因新风是从两侧洞口进入,竖井宜设于中间。

单向交通时,由于新风主要自入口一侧进入,竖井应靠近出口侧设置。

横向式通风横向式通风的特点是风在隧道的横断面方向流动,一般不发生纵向流动,因此有害气体的浓度在隧道轴线方向的分布均匀。

该通风方式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和处理烟雾。

但需设置送风道和排风道,增加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

半横向式通风半横向式通风的特点是新鲜空气经送风道直接吹向汽车的排气孔高度附近,直接稀释排气,污染空气在隧道上部扩散,经过两端洞门排出洞外。

半横向式通风,因仅设置排风道,所以较为经济。

混合式通风根据隧道的具体条件和特殊需要,由竖井与上述各种通风方式组合成为最合理的通风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