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青岛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3单元《宇宙的奥秘》中的第1章节《认识太阳》。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理解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太阳能的利用方法,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

重点:太阳的基本特征,观察太阳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结构模型,太阳能板,幻灯片。

学具:放大镜,手电筒,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幻灯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提出问题:“太阳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 讲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利用太阳结构模型,讲解太阳的构成、大小、温度等基本特征。

3. 观察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如: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如何围绕太阳转动?4. 太阳能的利用介绍太阳能的利用方法,如太阳能板、太阳能热水器等,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太阳能的转化过程。

5. 例题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观察太阳,如何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放大镜、手电筒、纸张等学具,进行观察太阳、计算太阳与地球距离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的基本特征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3. 太阳能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太阳,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

答案: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是由东升西落。

2. 作业题目:简述太阳能的利用方法。

答案:太阳能的利用方法包括太阳能板、太阳能热水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与地球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太阳能的利用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太阳能的其他应用,如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发电等,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第1课《认识太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1章《宇宙探索》,第3节《太阳,我们最近的恒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知道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 学会观察太阳,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太阳模型、地球仪。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模型,了解太阳的结构。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太阳,记录太阳活动,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黑子、太阳风等。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加深对太阳活动的理解。

7. 课堂拓展:介绍太阳能源的利用,激发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的基本特征直径:约109倍地球直径温度:约5,500℃距离:约1.5亿公里2.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光照:提供光和热能,促进生物生长温室效应:维持地球温度,有利于生物生存潮汐力:影响地球海洋潮汐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影响地球气候太阳风:产生极光,影响通讯设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太阳活动,记录一周内的太阳黑子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太阳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太阳能源的利用,探讨太阳能对未来能源发展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

2. 教学目标的第二条和第三条。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宇宙的奥秘》第一节《认识太阳》。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能对生物的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宇宙奥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能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图片、地球仪、手电筒、放大镜、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提出问题:“太阳是什么样的?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a. 太阳的形状、颜色、大小。

b.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自转与公转。

c. 太阳能对生物的影响。

a.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观察地球仪上的光照变化。

b. 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观察纸片燃烧现象。

c. 观察温度计在太阳光下的温度变化。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太阳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太阳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的基本特征a. 形状:圆形b. 颜色:黄色c. 大小:约为地球的109倍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a. 距离:约1.5亿千米b. 自转与公转3. 太阳能对生物的影响a. 光照:促进植物光合作用b. 热能:影响生物生长发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太阳为什么是黄色的?b.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多少?c. 太阳能对生物有哪些影响?2. 答案:a. 太阳是黄色的,因为它的表面温度较高,发出的光以黄色为主。

b.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

c. 太阳能对生物有光照和热能的影响,如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等。

《认识太阳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认识太阳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认识太阳》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认识太阳》,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包括太阳的构成、特点、作用等,培养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看一段太阳的视频或图片,让他们描述太阳的外观和特点。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太阳是什么?太阳为什么如此重要?太阳的能量来源是什么?二、进修过程1. 太阳的构成:通过PPT或教科书,向学生介绍太阳的构成,包括太阳的内部结构(核心、辐射区、对流区)和外部结构(光球、色球、日冕)。

2. 太阳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如太阳的直径、质量、表面温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与地球的干系。

3. 太阳的作用:介绍太阳在地球上的作用,包括提供光和热能、增进植物光合作用、维持地球气候等,让学生认识太阳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4. 太阳的能量来源:讲解太阳能的产生原理,让学生了解太阳能是如何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三、稳固提升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的重要性,并设计展示海报或PPT,展示给全班同砚。

2. 太阳知识竞争:组织太阳知识竞争,让学生通过答题比赛来稳固所学知识。

3. 作业安置: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太阳的构成、特点、作用和能量来源,并写一篇关于太阳的读后感。

四、拓展延伸1. 太阳系探索: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基本情况,比较太阳和其他星球的特点。

2. 太阳能利用:让学生了解太阳能在摩登社会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激发学生对可更生能源的探索兴趣。

3. 观察太阳:组织学生观察太阳的日落日出、日食日全等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五、教室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太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太阳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探索太阳的奥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10《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10《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10《认识太阳》教学设计《认识太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太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亮》单元的第二课时。

以前学生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现象的认知要求是,能够看到光、感到热即可。

本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太阳的光和热是源自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本质,辅以数据让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提前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了解太阳及恒星的特点。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观察太阳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太阳的结构是一种类似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等组成。

以文字呈现了太阳相关知识的介绍:“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C,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C”。

通过问题:“太阳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将恒星(太阳)与行星(地球)进行比较,找出恒星和行星的不同,进一步巩固对恒星的认识,为总结恒星、行星的特点做好铺垫。

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活动二:太阳有多大?通过交流、讨论、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科学猜想,体验到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并不大与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有关系。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查阅关于太阳的资料,进一步提升探究的空间。

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方面对太阳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但是对于有关太阳的具体数据了解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

2.了解恒星与行星的区别。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分析太阳的特征及结构,建立太阳实际与视觉大小的联系。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太阳》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太阳》

7.认识太阳(逻辑推理课)一、教课目的1、会查阅书刊及其余信息源;能聆听和尊敬其余同学的不一样看法和评论,并与别人互换建议,能选择自己善于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2、尊敬对于太阳的科学凭证,不迷信威望;能勇敢想象太阳的概略;愿意合作与沟通。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认识太阳的基本概略;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课重难点会查阅书刊及其余信息;能聆听和尊敬其余同学的不一样看法和评论,并与别人互换建议,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认识太阳的基本概略。

三、教课过程一、谜语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生:想。

老师出示谜语:劳动英豪面貌红,天一亮来就出工。

从东到西忙不断,直到夜晚才竣工。

谜底 :(太阳 )学生动脑猜谜语,并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慧,这么快就猜到了。

对于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报告。

师:你们真棒,知道的真许多。

今日我们就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

板书课题。

二、沟通资料,商讨新知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采集了相关太阳的资料,都带来了吗?1 / 3生:带来了。

师:下边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采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沟通,教师巡视,并合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对于太阳的知识?老师提示大家要注意聆听同学的讲话,假如同学说的不全面,待同学回答完成后,再进行增补。

学生进行报告,并互相进行增补资料。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对于太阳的资料,你们想看吗?生:想看。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太阳的资料(PPT)。

1太阳在银河系里的地点图。

2太阳的构造图。

3太阳黑子。

4耀斑5日珥6太阳与地球的比较及相互的距离。

学生认知观看老师的资料,并在老师解说过程中进行知识贮备。

师:经过方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的认识又更进一步,哪些内容让你记忆深刻呢?学生报告。

师生一同对采集到的对于太阳的资料进行概括、整理。

三、联系实质,拓展延长师:我们方才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报告。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教案设计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三章《宇宙的奥秘》中的第2节《认识太阳》。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太阳的结构及太阳活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大小、温度、光度等。

2. 认识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理解太阳对地球生命及气候的影响。

3. 了解太阳的结构及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太阳风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难点:太阳的结构及太阳活动,如何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模型、地球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和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细节:让学生观察太阳和地球的图片,提出问题:“太阳和地球有什么关系?” “太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讲解太阳的基本特征:a. 太阳的大小、温度、光度等。

b.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以及这对地球的影响。

3. 讲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a. 太阳是地球生命的主要能源。

b. 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4. 讲解太阳的结构及太阳活动:a. 太阳的内部结构:核心、辐射带、对流层等。

b.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太阳风等。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制作太阳和地球模型,加深对太阳的认识。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的基本特征大小、温度、光度距离地球2.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生命能源气候影响3. 太阳的结构及太阳活动内部结构太阳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太阳的结构和活动。

2. 拓展题目:请谈谈太阳对地球的其它影响,例如太阳对地球生物钟的影响。

答案:太阳对地球生物钟有一定影响,生物根据太阳光照的变化调整作息。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认识太阳》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认识太阳》
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
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
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
没有它就没有世界,
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学生活动
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给出老师答案,从而引入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加强人文科学的教育。
学习项目
表现良好
已能做到
继续努力
1、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了解恒星与行星的区别。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3、对认识太阳的知识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太阳的探索历程。
2、能对太阳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与同学合作愉快。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知道太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难点:能让学生了解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看:
猜一猜:下面的谜语说的是什么?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逻辑表达、语言表达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太阳,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共鸣。
环节三: 太阳有多大?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猜测,把观察日常物体近大远小的现象作为教学切入,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为模拟实验做好准备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太阳的大小和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播放太阳的介绍视频,加深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太阳》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搜集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认识太阳的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典型知识,意识到搜集查阅整理信息也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讨论有关太阳信息资料的过程中引发新想法;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3.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
交流。

4.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
球上就没有生命。

教学过程:
一.生活切入导新课
同学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他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对太阳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呢?
(出示太阳的画面)
同学们,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图画和资料,先在小组里展现出来,在小组中把你知道的有关太阳的知识交流一下,并集中起来,选一位代表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向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并汇总,教师巡视帮助。

完成后汇报展示。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刚才我们交流了已经知道的有关太阳的信息,你们还想不想知道有关太阳的其他知识呢?
(板书:认识太阳)
(出示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图片)
太阳的基本资料:(1)(教师投影出示)
大约有两千亿颗恒星组成了一个银河系,而太阳只是其中中等大小的一颗。

太阳已经有五十亿岁了,据估计他还能活50亿年呢!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他所提供的光和热。

太阳的基本资料:(2)(教师投影出示)
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

p=wk
太阳的基本资料:(3)
太阳的直径大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133万倍。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

(三)巩固新知
通过对太阳知识的学习,我们对太阳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我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知道了太阳的那些知识,然后小组选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四)探究: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以“假如没有太阳,世界会怎样?”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教师加以合理的引导,然后师生进行总结。

(五)课外探索:
太阳是神秘的,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课下继续搜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把资料汇编成以太阳为主题的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