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四五段学习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第四五段

《荷塘月色》第四五段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本பைடு நூலகம்课学习目标
1.品读赏析第4、5自然段,学习作者运 用语言的技巧。
2.尝试背诵第4、5自然段。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 任务一:研读第4自然段
• 1.第4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 什么特点?
• 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3.给第4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
• 任务二:研读第5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荷塘上的月色
语言特色
• 1.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 2.叠字的运用 • 3.动与静、整体与局部、点与面、远与近、
虚与实相结合
《荷塘月色》第四五段
4、5段背诵指导
• 1.第5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 • 2.作者运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来描绘景
物,请找出,并说说这些动词对景物描 写的作用。 • 3.給第5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
《荷塘月色》第四五段
第四自然段:月色下的荷塘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学说明本次读写教学设计,主要以学习《荷塘月色》第四、五段为主。

二、教学目标1.品味朱自清典雅清丽、富有韵味的语言;2.学习文中通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对文章中优美语言的揣摩和鉴赏。

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四五段,运用所学到的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七、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第四五段1.学生集体朗读;2.学生自由朗读或小组朗读。

(二)让学生用词语概括读完这两个段落之后的感受生:美师:是一种什么美?再详细概括。

生:清新、优雅、静谧、和谐、朦胧、柔和、清凉的美具体从哪里可以读出这样的美感?生:曲曲折折的荷塘……生:亭亭的舞女的裙……生: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生:放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生:像笼着轻纱的梦…………(四)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感?1.所写的景物本身很美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如荷塘、荷花、月色、薄雾、荷叶、流水、淡云等都是柔和朦胧,又不失清新优雅的美景。

如果作者写的不是这样一片被月色笼罩的荷塘,而且一条被烈日炙烤的臭水沟,沟里都是些腐臭的死水和砖头破烂,恐怕就没有这样的美感了。

所以,这样的美景是文章给我们带来美感的基本条件。

但是,美景我们都看过不少,为什么不能把美景描绘的这么美呢?这恐怕和作者的写作有关了。

2.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师:现在,我们把文章里所有的修饰性词语(形容词、副词)去掉,然后再来朗读一遍。

你感觉和之前的阅读感受有什么不同吗?生:感觉没有之前美了,显得有些平淡而乏味。

师:对,这就是修饰词的文章中的用处,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有韵味。

这也是为什么同学们平的习作中,景物描写枯燥无味的原因。

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用学会使用修饰词,给你们的文章增光添彩。

生:明白了。

师:现在大家把文章中的形容词找出来。

生:曲曲折折的、田田的、亭亭的、层层的、零星地、袅娜地、羞涩地、渺茫的、密密的、脉脉的、静静地、薄薄的、淡淡的、斑驳的、弯弯的、稀疏的、和谐的师:我们可以看到,朱自清选用的这些修饰词,也都是带着一种柔美和朦胧的感觉在里面。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课文2—6小节二、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课文第2小节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树(蓊翁郁郁)月光(淡淡的)“幽僻”、“寂寞”极言环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翁郁郁”加强了浓重的夜晚气氛;“阴森森”虚写,渲染恐怖的氛围。

这些景是忧闷郁结的作者眼中之景。

写月光虽然是“淡淡的”,但却与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云。

2、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写了月下荷塘静态:叶:田田、亭亭花:零星点缀微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风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形象过如明珠——洁白处如星星——绿叶白花色彩如美人——纤尘不染动态:花:花香,如歌声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3、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月影:如名曲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正面:以流水作比(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4、讨论第6节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

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2节)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

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有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悟本文写景形神兼备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同学们,荷与月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的两种意象,朱自清把这两种意象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独特的风景,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赏析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月色之景。

(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景)二、美读(4分钟)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那么全文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是哪两段?明确:第四第五段请两位同学来配乐朗诵第四段第五段。

三、赏景(8分钟)1、问题: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整体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宁静的、优美的、朦胧的、柔美的2、问题:这两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色。

3、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把你的赏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明确:在点评学生的赏析中,指出景物的特点,用了哪些手法等。

赏析不到位的,及时点拨。

举例如下:(1)荷叶写荷叶用了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一种轻盈的、旋转的动态的美感。

(2)荷花在写荷花是用了拟人和博喻。

用袅娜、羞涩来形容荷花,让我们联想到它像是美丽的女子那样轻盈和娇羞的神态。

就像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在写荷花时用了比喻,把荷叶比作明珠突出其明亮、比作是星星,突出其多,比作出浴的美人,表现其纯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3)荷香在写荷香时用了通感,抓住了歌声特点,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特点。

这也正是了香味的特点,只有在特别宁静的时候才能闻得到。

(4)流水在写流水时用的是拟人手法。

“脉脉”一词,好像饱含深情,实际上是写池水对荷塘的滋养与养护之情。

(5)月光月光本无形,但是把它比作流水,就有了流动的特点,泻下来,把月光从高处照满荷塘的景色写得很传神。

(6)月光借助叶子和花来写月光。

叶子和花在月光下像是梦,突出了月光的朦胧和柔和。

四、得法(10分钟)(一)以“荷叶”赏析为例,通过三个赏析的示例分析和升格后的优秀示例的分析,总结赏析景物的要领。

荷塘月色-4-6段教案

荷塘月色-4-6段教案
动词的巧妙运用
CHENLI
28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
CHENLI
29
•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CHENLI
30
“泻”“浮”二字的审美 情月光趣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CHENLI
3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
大地的时候。面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 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他认为:“在旧时代 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 得大家惶惶然……参加革命或反革命,不能或不愿 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 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这时朱自清思想 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在中和主 义思想影响下,他感到“还是暂时超然的好。” “乐得暂时忘记,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那里 走》)。
(宋 苏轼《水调歌头》)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CHENLI
37
作业 1、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比 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写 雾中柳树的抒情散文。(字数 200字以上) 2、背诵第4-6自然段!
CHENLI
38
CHENLI
21









的?
CHENLI
22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 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CHENLI
23
作者是如何表现 荷水的?
CHENLI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篇1教学目标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教学重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二、简介作者和《荷塘月色》:1、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本文的作者朱自清,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以前我们学过他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明确: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毛泽东曾高度的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实、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荷塘月色-4-6段教案

荷塘月色-4-6段教案

教学内容
荷塘月色的美景描述,包括荷 花的形态、颜色、香气以及月 光的柔美。
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了解其文学成就和影响。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和效果。
教学方法
1 2
讲授法
教师讲授荷塘月色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讨论法
学生分组讨论荷塘月色中的修辞手法和效果,并 进行交流。
3
练习法
学生仿写荷塘月色中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
课外拓展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布置写作练习和组织 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实践能
力。
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评价与反思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测验、观察和反思 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03
教学过程
导入
总结回顾
回顾前三段内容,引导学 生回忆荷塘月色的景象和 情感基调。
情境创设
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 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 文的情境,感受荷塘月色 的美。
提问引导
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 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望。
课文讲解
重点讲解
讲解第四、五、六段中的重点词 句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
荷塘月色-4-6段教案
目录 CONTENT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案总结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 知识,如荷花、荷叶、 荷茎等形态特征和生 长环境。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 写作背景,理解荷塘 月色所表达的思想情 感。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荷塘月色》第1课时:了解写作背景、作家作品、理清生字词
《荷塘月色》第2课时:疏通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明、暗两条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基调。

《荷塘月色》第3课时:赏析重点段落4、5自然段,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技巧。

《荷塘月色》第3课时教学设计(简案)教学目标:
1.赏析第4、5自然段,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指导背诵4、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习通感的修辞手法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1.指导背诵4、5自然段。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电脑、微课视频、ppt课件
教学准备:
1.制作微课视频
2.制作教学用ppt;
3.根据班级人数(38人),将全班分成6组,由组长进行分工。

4.制作任务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旧知
二、分组,抽取学习任务
任务一:研读第4自然段
1.第4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给第4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
任务二:研读第5自然段
1.第5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
2.作者运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来描绘景物,请找出这些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3.給第5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

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四、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依据时间,抽取几个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五、老师订正、归纳、小结知识点。

任务一:第4自然段(月色下的荷塘)
任务二:第5自然段(荷塘上的月色)
六、老师和学生分别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背诵指导
1.学生自己揣摩背诵方法
2.老师提示背诵方法
八、学生揣摩、背诵
九、作业:
1.背诵第4/5自然段
2.按照本节课的方法,自学第6自然段,整理学习成果,下节课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