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

合集下载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
针对当时局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救国。
1933年爆发长城抗战,热河被日军占领。
11月,中国共产党协助建立中华共和国。
1935年6、7月间日本通过“秦土协定”控制察哈尔省,10月指使殷汝耕在河北省建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李守信与德王筹备蒙古军政府。国民政府遭压迫下准备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知识界
1935年11月18日由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等平津各大学校长教授,联名公开发表宣言:
近有人பைடு நூலகம்借民意,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实行卖国阴谋。天津、北平国立学校全体教职员二千百余人,坚决反对。同时并深信华北全体民众均一致反对此种运动。中华民国为吾祖先数千年来披荆斩棘艰难创造之遗产,中华民族为四万万共同血统,共同历史,共同语言文化之同胞组成,絶对不容分裂。大义所在,责无旁贷。吾人当以全力向政府及地方当局请求立即制止这种运动。以保领土而维主权。并盼全国同胞一致奋起,共救危亡。
一二·九运动,又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指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中国青年发起的反分裂、反割据,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的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2014年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79周年。日本于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发。同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1935年末,在祖国濒临危亡之际,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一二・九”、“一二・一六”抗日救亡示威游行,掀起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这场运动和运动中诞生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对推动抗战和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战,起过巨大的作用。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学生运动空前的光辉发展。

这场运动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从1935年“一二・九”、“一二・一六”北平学生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游行示威,中经成立骨干组织民先队,到“三・三一”反压迫的抬棺大游行,这是发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阶段;在刘少奇同志的领导下贯彻党的正确政策,到抗战爆发,是开展统战工作、团结军政和社会各界共同抗日的第二阶段;从北平沦陷后平津学联和民先队组织学生参加敌后抗战和推动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到1938年国民党政府镇压群众运动,运动改变发展策略,这是第三阶段。

把“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忠实地记录下来,对今天的中国青年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5年秋,对中国人民来说,确实是一个“是生存还是死亡的”时节。

四年前的1931年,当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的一纸不抵抗手令,不但使东北三千里江山沦陷敌手,而且使正值初生牛犊的张学良少帅,至今还背有有负国家的愧疚。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踵陆军之后,又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当十九路军孤军浴血奋战时,国民政府却发表了“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错误主张。

以当时的局面而言,一面抵抗的这一“面”,实际是大而无当的外交辞令,而一面交涉的这一“面”,却做得很好:5月,国民政府即同日本签定了《淞沪停战协定》。

这个协定的签署,无疑使在关外虎视眈眈、准备越过长城的日本陆军更加有恃无恐。

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了华北战略要地山海关后,即向张北的长城各口进攻。

守卫长城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的爱国热情,却被蒋介石的“侈谈抗日者杀无赦”命令所扼杀。

名词解释一二九运动

名词解释一二九运动

名词解释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又称五四后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抗日运动,是指从1935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华中地区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中心举行的一场抗日的大规模武装起义。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特别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震惊全国人民。

同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对抗日政策的软弱也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和抗议。

一二九运动的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远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运动中的军事行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和地方武装共同完成。

参与运动的人民群众广泛,包括知识分子、工人、学生、商人等各个阶层。

在一二九运动中,参与者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控制了长沙市政府和部分大城市。

同时,中国人民抗日红军也在一二九运动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军事行动,与敌对势力进行战斗。

运动中的人民群众掀起了排日浪潮,对敌人进行暴力和非暴力的斗争,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胜利。

然而,由于运动的发展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以及国民党政府军队的镇压,一二九运动最终失败。

但它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抗战精神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二九运动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意志和组织能力,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一二九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的一个转折点。

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抗日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了自己的抗日方案。

这导致了后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抗日运动,它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的抗议和斗争精神,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二九大学生运动

一二九大学生运动
一二九大学生运动资料
一二· 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 九抗日救亡运动。[1] 1935年12月9日,北平 (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 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 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 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 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 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 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 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 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 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 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 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 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 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事件成果
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 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8个决议案。会后,游行队伍奔 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示威。队 伍走到前门,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队的拦截。经学生代表反复交涉,军警才让 游行队伍分批分别由前门和宣武门进入内城。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 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 游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 成立。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 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 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 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 日救国运动。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 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 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12月21日,上海市总工会通 电声援北平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反对任何伪 组织之存在,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广州铁路工人、上海邮务、铁路工人举行 集会,发通电,要求对日宣战。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 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 学生。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 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5] 。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目录1 背景1.1 中共及其外围组织2 准备3 经过4 全国响应5 影响北京植物园樱桃沟内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一二·九运动,中国大陆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中国青年发起的反分裂、反割据爱国运动,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

这场运动给国民政府的国策带来压力,缓解了中共在陕北的困境。

背景日本于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发。

同年11月7日第二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3年爆发长城抗战,热河被日军占领;11月,中国共产党协助建立第三中国:中华共和国。

1935年6 、7月间日本通过“秦土协定”控制察哈尔省,10月指使殷汝耕在河北省建立“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李守信与德王筹备蒙古军政府。

国民政府遭压迫下准备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1935年11月18日由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等平津各大学校长教授,联名公开发表宣言:近有人假借民意,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实行卖国阴谋。

天津、北平国立学校全体教职员二千百余人,坚决反对。

同时并深信华北全体民众均一致反对此种运动。

中华民国为吾祖先数千年来披荆斩棘艰难创造之遗产,中华民族为四万万共同血统,共同历史,共同语言文化之同胞组成,绝对不容分裂。

大义所在,责无旁贷。

吾人当以全力向政府及地方当局请求立即制止这种运动。

以保领土而维主权。

并盼全国同胞一致奋起,共救危亡。

中共及其外围组织对应这一局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救国。

1934年8月,中共北平市委被破坏。

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定北平团市委暂时代替市委领导工作,负责人是王学明。

团市委组织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包括王学明、彭涛等人。

中共的外围组织是北平民族武装自卫会,周小舟为负责人,成员包括姚依林、蒋南翔、黄诚、吴承明等人。

1935年8月,民族武装自卫会在西山召开会议,参加者包括周小舟、彭涛、黄敬、郭明秋、姚依林等人,会上决定发起成立黄河水灾赈济会。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发生在北平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把侵略的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

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主义,为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确定在1935年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与此同时,加紧“围剿”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

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悲愤不已。

1935年12月初,北平各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北方局的领导、推动下,纷纷发表宣言,“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

这时,国民党政府派何应钦来到北平。

北平学联代表大会决定以实际行动表示华北青年的抗日决心,发动各校学生,向何应钦请愿游行。

12月9日,北平学生冲破了国民党当局沿街设置的封锁线,汇合在新华门前。

学生向何应钦的代表提出了表达中国人民愿望的六项要求:反对所谓“防共自治运动”;公开宣布中日交涉经过;不得任意捕人;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要求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

何应钦的代表对学生的正义要求不予理睬。

被激怒的学生高喊“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长安街奔去。

当游行队伍走到天安门、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时,手无寸铁的学生遭到国民党军警的大刀、木棍、水龙的袭击,100多人受伤,30多人被捕。

被阻挡在城外的学生游行队伍,沿城墙外围游行,在冰天冻地的寒风中,忍饥挨饿,坚持了一天却未能进城。

他们向城上的军警挥泪讲演,向周围的市民哭诉,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理。

12月10日,根据北平学联的决定,北平各校学生实行总罢课。

16日是国民党“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日子,北平学生和各界民众三万余人,为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他们冲破国民党军警的包围,先后在天桥和正阳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接着北平和天津的学生,又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入各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华北事变后,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求救亡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那么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1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1、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du成为全国的运动。

2、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优良传统,有力地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一二九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一二九运动是在日本加紧对华侵略的情况下发生的。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组织成立北平学联。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和示威,喊出“反对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30余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2一二九运动的影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白色恐怖统治,推动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来。

同时,为广大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青年学生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毛泽东给予“一二九”运动高度的评价,“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如今,被侵略的阴霾已散,中国踏上了奔向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但“一二九”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精神不应因此磨灭。

中国已强大,和平是主流,但战争威胁的隐患仍存,唯有国力强盛才能阻遏战争。

青年当奋发有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才能维护和平。

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让一些年轻人在浮躁焦虑中困惑,或愤世嫉俗,或悲天怜悯。

当代青年需要在历史追问中寻找到破解迷茫的路径,需要像先辈们那样,拥有坚定的信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示威游行的北大先锋队夺到军警水龙后反击军警。
游行学生被捕
一二·九运动的发展 一二 九运动的发展

“一二.九”的 斗争,仅仅是 开始。一场更 大的,更英勇 的,更深入的 斗争,在党的 领导下,进一 步酝酿着准备 着。
• 12月10日,北平 学联发布《宣传 大纲》。 • 从12月11日开始 ,全国各大中城 市先后爆发学生 的爱国集会和示 威游行 。
谢 谢!
二、华北——国防的最前线 华北 国防的最前线
• 1933年5月12日,日寇又占领通州,侵逼平津,华北告急! 此时的国民党政府不但不下令抵抗,反而与日寇不断签订 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 • 1933年5月30日,《塘沽协定》 • 1935年6月4日,《何梅协定》 • 1935年6月27日,《察哈尔协定》 • 1935年6月10日,《邦交敦睦令》 …… 此时,祖国危急,华北危急!国亡无日的景象笼罩着华北 !
四、在伟大的《八一宣言》号召下 在伟大的《八一宣言》
• 1935年8月1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 委员会发布了《八一宣言》。 • 《八一宣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惊心动魄的号召:“我国 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则 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提出了停 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张。 • 随着伟大的《八一宣言》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消息,党的政 治影响在群众中迅速地扩大。而北平的学生们在中国共产 党《八一宣言》的鼓舞下,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始 为抗日救国运动积极紧张的准备着 …
一二· 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的 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 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的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九日) 讲话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九日)毛泽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九运动
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涛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指定周小舟负责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工作。

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

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

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

北平学联党团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著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著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了陕北之时。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抗战的发动,帮助了中华民族,增进了全民族的利益。

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战潮流的发展。

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红军走到陕北打了胜仗而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广大青年学生起来反对当局对他们的压迫,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这个运动的发生,轰动了全国。

它配合着红军的北上抗日行动,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

所以,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要拿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关系相比,那末很明显,一二九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关系更密切,两者相隔的时间更短,因为一二九运动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互相配合。

总之,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在一二九运动以后,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反帝国主义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