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7课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材料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7、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过程与方法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2、教师演示器材: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影像资料。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二、学习新课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
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
)2、我们的一生(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
活动分为四步: (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科学实验报告单(2021年春修订)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3)1.运动和位置 (13)2.各种各样的运动 (16)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8)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20)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22)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24)7.我们的“过山车” (26)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29)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29)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31)3.蚕长大了 (33)4.蚕变了模样 (36)5.茧中钻出了蚕蛾 (38)6.蚕的一生 (41)7.动物的繁殖 (43)8.动物的一生 (45)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47)1.仰望天空 (47)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49)3.影子的秘密 (51)4.月相变化的规律 (53)5.月球—地球的卫星 (56)6.地球的形状 (58)7.地球—水的星球 (61)8.太阳、月球和地球 (63)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66)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1.整体情况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PPT课件教学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PPT课件教学反思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PPT 课件教学反思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PPT 课件教学反思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PPT 课件教学反思课题:我们的生命周期设计时间:2019-2-23 学习目标: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主要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预习内容: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教学重点亢】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拱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选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培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猎难点】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沤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窜身体变化特点。
教学资源及桂优化组合:1、学生分减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东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喊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码能力发展的变化。
1 / 32、馈教师演示器材岁一 9 岁我们宽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招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捣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邮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淳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龙的影像资料。
师生互动:一盘、导入新课同学们所有费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啡,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茧?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朱出生与生长变化我们是从哪扎里来的; 我们刚出生时是什可么样子的; 从出生到现在我嗅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打 2、我们的一生调查身夷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钵龄段人的身体特点。
活动分涡为四步: 、找出身边最熟悉堪的人; 、弄清他们的年龄段犁 ; 、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慧组; 、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阜。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课件

我们的生命周期
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 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 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 增长,以后渐渐停止。体格发育有头尾 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 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 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 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常用 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 头围、胸围。
厘 千 有乳牙8—20颗 会用笔在纸上随意画,会说2-3个字
米克
的句子
95 14
能跑,会双脚交替上楼梯,会洗手
厘 千 乳牙20颗长齐 洗脸,能穿衣服,能认识画上面的
米克
东西,认识男女等
100 16 厘千 米克
乳牙20颗长齐
能爬梯子,会穿鞋,能按指定的方 向行走,会滚球接球,能唱歌等
5 105厘 岁米
3、青蛙属于( B )
A、鱼类 C、跳跃类
B、两栖类 D、爬行类
小结:
1、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 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时期
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生命就是在这种 周而复始的运动中不断地得以延续。
2、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但是不是说所有的动物都会经历生命周期 的全过程呢?你知道哪些原因会影响它们 的寿命?
我们的生命周期
所有的动 物都有自己的 生命周期,
人的生命周期 是怎样的呢?
是不是像动物
一样也要经历出 生——生长—— 繁殖——死亡四 个阶段呢?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 生了哪些变化?
在人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出生前后和青春发 育期.
脑的生长在(第一个生长发育期)最快. 出生前后--胎儿出生到1岁后
《我们的生命周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我们的生命周期》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我们的生命周期》,学生将了解人类的生命周期,掌握相关词汇和知识,并能够描述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周期。
一、课前预习1. 请阅读《我们的生命周期》这篇文章,了解人类的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2. 思考一下,你和家人的生命周期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别点。
3. 查找一些相关的生命周期的图片或视频,为教室进修做准备。
二、教室进修1. 导入:通过展示生命周期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生命周期的兴趣。
2. 进修内容:讲解人类的生命周期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阶段,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3. 词汇进修: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如婴儿、幼儿、少年、青少年、成年、老年等词汇,并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这些词汇。
4. 教室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周期,描述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并与同砚分享。
5. 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讨论并展示不同年龄段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6. 教室练习:安置相关练习题,稳固学生对生命周期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后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题,稳固对生命周期的理解和掌握。
2. 思考一下,未来你希望自己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你将如何规划和实现。
四、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分享家庭成员的生命周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2. 生活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和责任感。
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或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的生命周期,拓展视野和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生命周期,掌握相关词汇和知识,并能够描述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周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每个生命阶段,尽力成长,健康快乐地生活。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2.掌握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究人类的生命周期是如何演变的;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教学内容和任务(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我们的生命周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的生命周期;2.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3.生命的起源和演化;4.身体的变化和发育。
(2)学生任务学生需要在本节课中完成以下任务:1.听老师讲解人类的生命周期,并能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2.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人类的生命周期是如何演变的;3.合作完成小组展示,呈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人类的生命周期及其相关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展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展示任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呈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幼儿园、小学和成人的照片展示,引入到人类的生命周期中。
通过展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回想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学习内容的讲解老师可通过PPT讲解的方式,简单介绍了人类的生命周期及其相关概念,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小组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人类的生命周期是如何演变的?2.为什么人会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3.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和方向,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找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教案

动物的方式与蚕不同,它们不产卵,而是直接生产幼体,比如猫、狗、猪等。
(二)探索:调查还有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调查一下周边的动物,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是靠卵繁殖后代的?能不能给它们分类。
1.昆虫。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两对翅和三对足。
绝大多数昆虫是卵生,蚕属于昆虫,还有蜻蜓、蝴蝶、蚂蚁、蜜蜂、飞蛾、瓢虫、蝗虫、螳螂等。
2.鸟类。
鸟类体表有羽毛,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前肢成翼,有的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我们常见的鸟类都是卵生,比如麻雀、孔雀、鹦鹉、燕子、老鹰、鸽子、乌鸦、海鸥等。
3.鱼类。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大多数鱼类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产卵繁殖。
比如金鱼、鲤鱼、草鱼、鲫鱼、泥鳅等。
除了上述这些动物,还有一些动物类别也是卵生,比如蜘蛛、蜈蚣等节肢类动物,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乌龟、蜥蜴、鳄鱼等爬行类动物,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动物,蚯蚓、蚂蟥等环节动物,蜗牛、章鱼、田螺、扇贝等软体动物。
可以说,卵生是动物繁殖方式中种类最多的。
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
一般的鸟类、爬行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比如鸡,鸭、鱼、青蛙、鸟龟、蝴蝶等都是卵生动物。
卵生动物产下卵(蛋)后,经过孵化,变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身。
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及哺乳类中的单孔目大多为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胚胎在发育时通过胎盘和脐带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完成后由产道直接产出。
小鸡的孵化通过分类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昆虫类、鸟类、鱼类等动物一般为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是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了解不多。
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好奇心较强,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他们对动物的繁殖行为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分析其特点和方式。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看法。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动物的繁殖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视频素材:选取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视频,用于播放和讨论。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动物的繁殖案例,用于分析和学习。
4.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知识点和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繁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我们的生命周期(一)背景和目标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本课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生长变化的数据,以及对周围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的观察,知道人一生中身体要发生很多的变化,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活泼可爱的儿童,再到精力充沛的青年和年富力强的中年,最后到步履瞒珊的老年。
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都不相同。
尽管这些变化具体到每一个人,会有些差异,但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人的生命周期。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第二部分,我们的一生。
科学概念.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过程与方法.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教师演示器材:}}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影像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分析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数据和相关事实。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在8岁一9岁,从出生到八、九岁这段期间的生长变化是他们的亲身经历,收集、分析的是自己的资料。
而8岁一9岁以后人身体变化的特点,需要通过观察别人获得。
根据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相关事实的收集途径,教科书将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第二部分,我们的一生。
第一部分: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课文开始提出三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三个问题都是研究自己身体变化的。
“出生”这是人的生命周期必经的阶段,所以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教学中对于这个问题不要求过多地展开,简单地说是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合,然后受精卵在母亲肚子里(子宫)生长发育,经过大约 280天(九个多月)的时间,胎儿从母亲体内生下来。
“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是为了和以后的生长发育变化相比。
课文中“样子”主要包括身长(婴儿是躺着量的所以是身长)、体重、行为特点(比如整天躺着、除了吃奶大部分时间是睡觉)、能力(饿了会哭、不会翻身、不会说话)等几个方面。
“从出生到现在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主要指: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等能力发展情况。
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
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
表中“身高”“体重”“牙齿”反映的是身体生长情况,而“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反映身体发育方面的情况。
生长和发育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也是密切相关的。
生长是指孩子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量的增加,比如身高、体重等;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本身及功能的成熟,是质的改变,可以体现在孩子的体能、行为或学习、活动的能力上。
比如说孩子能吃比较粗糙和硬的东西了,这说明他的牙齿和消化器官的发育比较成熟了。
孩子跑得比以前快,耐力比以前强,说明他的心、肺、骨骼、肌肉的功能都在增强。
最后“在我们的一生中,身体还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推理活动,根据其他人的情况推测自己身体会发生的变化。
这个活动的日的是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第二部分: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一生”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在8岁一9岁,对以后的身体变化,也就是对人的一生的身体的特点,只有通过对身边的人进行观察和了解,因此教科书安排学生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
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怎样划分呢?划分的方式很多,比如国际上和我国的划分方式就不同,心理学上的划分和一般传统上的划分方式也不同。
教科书综合各方面的划分方法整理为: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岁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
如果和学习、工作的年龄结合起来看,也就是说从婴儿开始到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这一段时期都属于儿童,其中初中学生也可划分为少年;上高中后,就基本上是青年了;退休以后,就基本是老年了。
不同年龄段的人,其身体的特点是不同的。
只有了解到整个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身体特点,才能发现人一生的身体变化规律,为总结人的生命周期打下基础。
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教科书只要求每个组选两个年龄相近的组,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
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
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
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
婴儿((1岁以内):食物以乳类为主,生长发育迅速,开始长出乳牙,能坐,会爬,开始学走,会说单音字。
儿童组:乳牙掉了,长出恒牙;皮肤细腻娇嫩,身高、体重增长得较快,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学了,认识了很多字,会算加、减、乘、除的算术题,会跳绳、踢毽、跑、跳,能帮妈妈做简单的家务活等。
青年组:比儿童时又长高了许多,身体很壮实,皮肤光滑,力气很大,开始长胡须,声音也发生了变化;懂得了很多知识,做事自己能有主意;不少人结婚,生孩子了。
中年组:身体已经完全停止生长;有些人身体开始发胖,皮肤开始出现皱纹,精力和体力不如青年人了,记忆力开始减退、眼睛开始老花。
老年组:头发花白,看东西要带老花镜,牙齿嚼不动硬的东西,有人装假牙了,腿脚不灵便了,脸上很多皱褶和老年斑,记忆力下降,退休在家,比较容易生病等。
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表格的空间有限,填写时应围绕人的生命周期的阶段(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选择各年龄段最显著的身体变化特点进行填写。
下面填写的内容仅供参考,教学时按学生的观察和理解填写。
本课教学的最后,要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
要说明的是,虽然大多数人基本上都要经历这样的生命周期,但毕竟还是有极少数人会夭折。
其他人即使经历了生命的每个阶段,但每个人的寿命不一样。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和生存条件有关,二是和疾病有关。
本课最后的问题一我们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
希望学生明白,虽然每个人最后都要死亡,但是如果我们关爱自己的生命,注意自己的健康,我们的寿命就会长一些,生命的质量就会更高一些,人生就会更快乐一些。
凡是生命,必有死亡的那一天,而且都有自己一定的寿命。
人的生命有多长呢?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事实来回答。
事实上,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医疗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比以前延长了。
但是活到100岁的人仍然只占少数比例,绝大多数人的寿命在85岁以下。
历史上记载过许多长寿的人,据说现在世界一些地方也有活到150岁的,但是这些都没有经过确证。
(四)教学建议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自己所经历的生长变化,以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体特点,了解人的一生身体是怎样变化的。
因此需要学生课前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资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变化的数据及力所能及的事。
为便于学生收集资料和交流资料,教师可以把空白的表格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填写相关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但不勉强,收集多少算多少,不要给学生及家长造成负担。
在一个班级中,只要有部分学生能收集到相关资料就可以了。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教学中,对教科书第36页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可以通过全班的讨论来进行教学。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都知道,自己是母亲生下来的。
教师适当补充即可,不要求过多展开。
学生对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发言,教师要把它填写到班级大表上(大表如前面的“0岁一9岁儿童生长变化表”),把其中的“儿童”改成“我们”。
身高、体重可以计算平均数。
“力所能及的事”,选有代表性的填写。
第36页“在我们的一生中,身体还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的问题,是一个推理问题,要求学生有根据地推测。
比如学生可能会说“体重和身高还会增加”“会变老,头发会变白”“相貌会变化”等,教师要让学生说说这样推测的依据,并把大家认可的推测记录到黑板上。
同时也要求学生把它填写到教科书第36页下的空白处。
2.我们的一生。
人的一生身体是怎样变化呢?这个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把人划分成不同的年龄组。
划分为哪些组、怎样划分?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发言,给出一个合理的分组方法。
比如可以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也可以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这些不同年龄段的人,其身体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在比较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平时观察,找出两个年龄组的人,观察和比较他们身体特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除了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也可以通过阅读单元资料或其他的资料。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播放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现场观察和比较。
甚至可以由教师先在全班指导比较两个年龄组,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
然后再由各小组任选两个相邻的年龄组进行比较,比如青年组和中年组,或者中年组和老年组。
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教师把学生的汇总填写到班级大表上。
学生要把这个汇总填写到教科书第37页的表格中。
根据这个表,全班讨论: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命阶段是哪些?出生后,身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哪个时期?什么时候可以结婚生孩子?是不是像动物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接下来,让学生谈谈一生中每个人的身体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增长的情况一样吗?每个人的健康情况一样吗?每个人的寿命一样吗?有没有在儿童时期或青年时期就夭折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那些长寿的老人,他们有什么秘密呢?最后告诉学生,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