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简介(物联网)无锡

Sensing China Center
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管理委员会
目
录
1 2 3 4
示范区简介 一年重点推进工作 政策扶持 示范工程
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
Sensing China Center
一、示范区简介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区域 核心位 置,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619万,是全国十大经济发达城市之一。
Sensing China Center
一、示范区简介
传感网产业园
产业园 (三区 (三区) 产业园 (二区 (二区) 产业园 (一区 (一区)
规划面积:11660亩 建设规模:550万平方米 建设目标:集聚传感网产业的规模企业,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传感网产业化园区。重点引进传感网硬件制造商、节点以及配件 配套商、传感网系统工程公司、国际和国内的大型跨国公司。
二、一年重点推进工作
国际物联网标准工作组
1.物联网体系架构工作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任联合责任编辑 2.协同感知体系工作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任责任编辑
国内物联网标准工作组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作为国内两个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单位,主 要推进国家物联网的体系标准,并推进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 1. 工信部和国标委成立的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 2. 发改委和国标委成立的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组
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
Sensing China Center
二、一年重点推进工作
资源聚焦
●五大运营商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国家电网 国家广电网 ●中科院——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微电子所、微系统所、电子所、自动化
所、光机所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中电科物联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航天科工集团
江苏航空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设计文本

江苏航空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设计文本江苏省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力求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实现全面发展。
其中,江苏航空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设计文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I. 项目概述项目名称:项目地址:无锡市新区项目面积:约30平方公里项目性质:特色小镇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II. 项目背景江苏航空特色小镇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五大特色小镇之一,其地理位置位于无锡市新区。
项目区域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区域的独特优势,提升其经济竞争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江苏航空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设计文本应运而生。
III. 项目目标1.建设形象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特色小镇;2.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3.借助项目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4.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营造和谐社会。
IV.设计理念1.人文精神项目按照“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将航空文化融入到小镇的每一个细节中。
设计团队致力于在建设过程中发掘并重塑当地文化,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城市规划中,营造出独具江苏特色的城市文化。
2.生态环保项目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核心要素。
在规划中,设计团队采用最新的环保技术,打造出一座绿色生态小镇。
同时,通过废物回收利用和能源互补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现代科技项目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科技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中,打造智慧城市。
设计团队为项目配置了高智能的快速交通系统、智能化环保系统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能,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V.总体规划1.地形地貌项目地形复杂多样,地面高低错落,地貌独特,景色优美。
规划中,设计师把地形地貌因素充分利用,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
2.道路交通项目交通极为便利,其区域内汇聚着众多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和城市快速路。
无锡市新区水系规划研究

一
总长约 4 0k 0 m,水域 面积 6k 2水 m ,
面率 3 河网密度 约 2k k 。水 %, m/ mz 系现状如 图 1 。 根 据经 济社会 发 展需要 和无 锡 新 区河道现状 , 区内水 系主要存 在的 问题表现在 以下方面 : 1 ( )河网布局 不够完善 , 河道规模不 配套 。新 区位
前的全面提升三个 阶段 , 已成为无锡
市重要的经济增 长极 , 城市 风貌 日新 月异。但 随着城市 化进 程加快 , 基础
设施 飞速建设 , 占河岸 、 侵 填堵河道 、 覆盖河 面等现象 时有发 生 , 随意 占用 水域造成 了水 系萎缩 、 水面率不 断下
部伯 渎港 以北有 走马塘 等河道 与北 部锡 山区沟 通 , 中有 周泾浜 、 香泾浜
原则 ; ④坚持工程 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并举 的原则 , 提升工程 管理效益。
4 水 系 规划 41 总体 规 划 布局 .
依托流域 、 区域水 系 , “ 在 两纵两
善区域水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 制定河 道生态工程和水景观建设方案 , 美化 新区环境 , 提升城市品位 。
4 . 实施 效 果 4
无锡新 区南 临太湖贡湖湾 , 河 其
网水 系依托 区域 、 无锡市水 网为基 础
虞区。自 19 9 5年无锡新 区成立以来 ,
经济发展经过了起步 、 速发展到 目 迅
发育 ,形成 了以沈 渎港与望虞河 、 京
杭运河与伯渎港组成 的 “ 两纵两横” 骨干 水系框架 , 在此 框架下 , 新区 内
依据无锡新区总体规划 , 结合新 区水 系 、 地形等 特点 , 将无 锡新 区分
无锡城市经济发展

无锡城市经济发展江尖公园一、无锡市基本情况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4万,常住人口619.57万。
现辖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和锡山、惠山、滨湖、崇安、南长、北塘、新区7个区。
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科学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是一座个性特色较为鲜明的城市:1、无锡是至德邦、人文地。
无锡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
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南奔,定居梅里(今无锡新区梅村镇),建“勾吴”国,开创了灿烂的古吴文化,孔子称其为“至德”,无锡故此有“至德之邦”的美誉。
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无锡正式置县。
1951年设无锡市和无锡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锡地区逐步形成了崇文尚教的社会风气,具有“教授之乡”、“书画之乡”、“民族民间音乐宝地”等称誉,是顾恺之、徐霞客、徐悲鸿、华彦钧(阿炳)、周培源、钱钟书、孙冶方、薛暮桥等一大批知名人士的故乡。
在当今中国的两院院士中,无锡籍院士达到68人,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
2、无锡是鱼米乡、工商城。
作为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无锡自古经济发达,19世纪中期,已是“南供民食、北输漕粮”的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也是闻名遐迩的“丝市”、“布码头”。
20世纪初,无锡近代工业蓬勃发展,诞生了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大批工商业巨子,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获得了“小上海”的美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乡镇企业在无锡异军突起,无锡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创造了闻名中外的“苏南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无锡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知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09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不含港澳),无锡位列榜单第八位。
3、无锡是枢纽市、通衢邑。
无锡新区项目策划定位

目的性消费有利于迅速打开 项目的市场认知
鲜明主题,辅助“购物超市、品牌专卖”, 形成“大众化、人性化、特色化、一体化” 的新型消费巨无霸。
21
定位推导
项目属性的思考
项目属性
主题性、集中性大型 餐饮、休闲、娱乐 大众化、人性化、特色化、一体化 新型消费中心
结论
无锡首座 乐 5D 风尚世界
A B C D
总收益 出售 出租 总计
面积(㎡) 135500.00 15000.00 150500.00
备注:根据5年内全部出售出租后收益计算
19
以持有租赁形式的投资回报率分析
内部回报率
公寓20%;商业9%;写字楼11%
结合市场价格及本项目的特点,制定合适的销售价格是项目提高投资回报率的关键。 价格区间建议及销售总额预测
23
定位解析
5D
5D空间
5D多维空间 多维时间 多维空间 多维年龄 多维风情 多维享受
缤纷多维世界
解析 早中晚,全天候 合理的动线设计、消费可以相互穿插 老人、中年人、儿童 欧美、东南亚、中式风情 “餐饮、休闲、娱乐”为主
长 江 北 路
公寓式酒店 写字楼
公寓式酒店
商业
锡
甘
路
10
项目简介
写字楼 公寓式酒店 公寓式酒店
长 江 北
项目 商 业 写 字 楼 1f 路 2f 3f 4f
商业
锡
5f
甘
建筑面积 75200
路
17700 17000 16500 16000 8000 建筑面积(㎡) 栋数 层数 平层面积(㎡) 18000 1栋 15 1200
备注: 投资者回报率按照公寓式酒店 租金2000元/套测算;商业及写 字楼租金3元/天㎡,无递增。 此预测为收益预测,不计算各 项成本和税金。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构建一个卓越的湖滨城市——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简介(无锡市规划局)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先后编制过三轮城市总体规划。
1980年开始编制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1986年,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于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从1993年开始,对总体规划再次进行修编;1996年5月上报国务院批准。
进入新的世纪,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经济建设面临着发展、提高、创新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城市化发展方针,结合区划调整,我市从去年4月开始,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编工作。
经专家咨询、纲要论证和公众评议,完成了规划成果。
5月19日,通过了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5月30日,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市区)和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为无锡市的行政区范围,含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面积4650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市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和新区,面积1658平方千米;中心城为无锡城市集中连片建设的地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新区的全部,锡山区的东亭、东北塘、查桥,及惠山区的堰桥、西漳、钱桥、藕塘、长安等8个镇的用地。
规划期限,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6—2020年;远景为展望2050年,到本世纪中叶。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现状(2000年)为159万人;近期(2005年)为170万人;远期(2020 年)为200万人。
用地规模,现状(2000年)为140平方千米;近期(2005年)为156平方千米;远期(2020年)为195平方千米。
三、城市发展方向南拓北展、东整西优。
(完整版)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构筑无锡大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无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编制《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是无锡市旅游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旅游区(点)在编制旅游开发和建设规划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结合无锡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以及旅游业“三大跨越”的目标要求,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培育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及挖掘与形成无锡市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太湖山水基础上的休闲度假、吴地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和无锡城市功能旅游化三个重点方向,为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地位的提升创造坚实的基础.第3条规划基本原则1.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原则;2.保护与弘扬以古吴文化、近现代工商文化、吴地民俗文化与音乐艺术(包括地方名人)为主体的地方文化原则;3.以太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提高景观环境质量的度假环境营造原则;4.无锡旅游业的开发重点和时序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阶段有机融合、城市功能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旅游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原则;5.考虑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旅游项目开发与空间布局的弹性原则。
第4条规划重点市域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第5条规划依据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GB/T 18972-2003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9.“江苏省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10.《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1)11.《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2)12.“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1)13.“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2001)第6条规划范围包括无锡市行政辖区内的2市7区,即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新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以及江阴市和宜兴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
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办事处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3)第三章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8)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 (10)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2)第八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13)第九章土地利用分区 (15)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2)成果表1 鸿山街道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4)成果表2 耕地保护控制指标表 (26)成果表3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27)成果表4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28)成果表5 2006-2020年鸿山街道用地平衡表 (29)成果表6 土地用途区面积统计表 (30)成果表7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列表 (3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强化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保护耕地,合理保障发展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产出效益,促进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5)《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0年)(6)《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3年)2.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3.相关规划(1)《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9年)(2)《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9年)(3)《无锡市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1年)(4)《无锡市新区分区规划(2005-2020年)》(2006年)(5)《无锡市新区鸿山新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年)(6)其它有关专项规划4.技术标准(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2-2009)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0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
规划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博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江苏省建设厅城市规
规
划技术咨询中心、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新区20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
划
规划的编制。
全
覆
盖
上海保柏建筑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梅村社区 高新产业区B区 梅村工业集中区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鸿山社区 高新产业区C区北区 高新产业区C区南区
(-)0.6%
11.4%
(+)16.7%
17.5%
(-)14.5%
100.0%
100.0%
2006-12
商贸核心区用地功能调整
无
锡
1.重点对原有单一商业用地进行了调整,商业中
新
心区增加居住用地,中心区周边增加了办公、
区
文化娱乐设施等用地,丰富商业中心功能构
成,形成以商业休闲为主,集多种功能于一
详 细
规
划
2.1 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全
2.2 现状简析
覆
2.3 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与深化
盖
2.4 道路系统规划衔接与深化
2.5 共设施布局落实与深化
2006-12
2.1 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无
总体定位
锡
新
以产业特点鲜明、区域功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经济社会
区
和谐为主要特点的长三角示范、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国
中心跨越发展轴(长江路)
区域联动发展轴(新华路)
人文生态发展轴(伯渎港)
“四个组合”:
高新产业A区和长江社区、坊前商业文化区
高新产业B区和梅村社区、鸿梅社区
高新产业C区和鸿山社区
空港产业区和硕放社区
2006-12
无
锡
2.2 现状简析
新
优势条件
区
典型门户地区的区位特点
控
迅猛增长的经济形势
制
性
相对充裕的拓展空间
4.8鸿山新市镇
2006-12
无
锡
新
区
控
制
1.项目概况
性 详
细
规
1.1 规划背景
划
全
1.2 编制工作开展
覆
1.3 编制进程
盖
1.4 主要工作内容
2006-12
无
锡
1.1 规划背景
新
区
控
2005年,无锡新区提出了“创新型国际科技新
城”的发展战略,新区从相对单一的高新产业
制
集中区向综合新城转变;同时,用地面积60平
详
优越的交通支撑条件
细
丰厚的人文积淀
规
制约因素
划
全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覆
居住与就业功能发展不平衡
盖
城市化质量偏低
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项目导向式的土地管理模式
2006-12
2.3 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与深化
无
锡
保持原有功能空间结构
新
在总体空间与功能格局上与总体发展规
区
划保持一致。
控
制
细化土地功能
盖
入研究,交换意见;
5)2006年10月13日,各家设计单位进行第二轮控规方案汇 报,参加部门有教育中心、社事局、国土分局及各街道、 镇分管规划负责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汇 总研究,深化设计;
6)2006年10月28日,各家设计单位进行交流,就成果要求进 行统一协调;
7)2006年11月29日,深规院作初步成果整合汇报,参加部门 有教育中心、社事局、国土分局及各街道、镇分管规划负 责人,各部门对共公设施和基础设施布点情况、路网规 划、河道规划等内容充分交流,并对意见进行汇总研究, 确定初步成果。
控
统形式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塑造,以泰伯庙为
制
基点,伯渎港为主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吴文
化传统风貌展示区;
性
详
2.结合泰伯庙观光旅游功能,精心打造伯渎港沿
线景观使其成为梅村社区最重要的公关活动
细
空间;
规
3.重点策划新华路、锡甘路交叉口的功能布局与
划
空间形象,形成传统与现代对话融合的崭新
全
用
城市形象。
覆
地
盖
调 总体发展规划
3308.7
3475.3
2859.4
19830.5
19755.3
占总用地比例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规
80.7%
(+)85.5%
17.4%
(-)16.1%
9.8%
(-)8.0%
23.0%
(-)20.3%
3.7%
3.7%
3.2%
(+)5.2%
10.8%
(+)13.3%
1.0%
1.0%
0.5%
0.5%
1.7%
强制性指标—— 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 绿地率、地块交通出入口方位等11项指标;
引导性内容—— 确定建筑体量、色彩、广告及标识物等控制引导 原则;
引导性指标—— 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艺术风格、色 彩、标识物告示规划设计要素。
2006-12
无
锡
新
区
控
制
性
2.总体发展规划衔接与深化
鸿山生态区
江苏省建设厅城市规划技术咨询中心
空港地区 硕放镇区 硕放工业集中区
南京博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06-12
无
锡
新
1.3 编制进程
区
控
1)2006年7月5日,设计单位开始前期现场调查;
制
2)2006年8月10~11日,设计单位针对现场调查情况进行初步
性
方案构思汇报,主要完成现场调查分析、路网衔接及片区
性
在上位规划的土地利用基础上,在街坊
详
与地块内部进一步细化土地功能。
细
落实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
规
重点解决发展支撑系统的空间布局和用
划
地指标,落实各级公共设施,为城市化的品
全
质打好基础。
覆
盖
用地名称
城市建设用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基
对外交通用地
中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军事用地
制定实 施细则
道路系统 公交系统 静态交通 加油加气
无
锡
1.3 主要工作内容
新
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
1.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 控
2.编制单元以100~1000公顷用地规模进行合理划分;
制
3.控详规控制内容分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
性
强制性内容(4点)——
详
(1)土地利用控制(规定用地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内容,包 细 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等); 规
种交通方式的快速转换;
覆
总体发展规划
盖
地
5. 结合河道与道路,构建区域绿地景观系统,
调
把站点地区和研发创意产业园的空间系统串
整
联为一个整体,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无
伯渎港沿线用地功能调整
锡
新
1. 规划在伯渎港北侧景观带中布置适量的公共
区
设施和居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传
备用地
绿地
非城市建设用地
合计
用地面积(公顷)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规
16009.4
16895.9
3450.0
3178.1
1935.0
1586.6
4567.7
4019.2
742.7
733.1
625.7
1033.0
2147.2
2632.1
197.9
189.2
90.4
89.5
345.8
126.4
2252.5
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无
鸿山新市镇用地功能调整
2. 重点保障车站用地的基础上,置换原有商业
制
用地,城铁站点周边增加居住、办公用地,
性
利用交通枢纽优势,发展集现代商务、居住
详
的站前商贸区;
细
3. 深入研究城铁站点周边的功能需求,充分发
规
挥交通枢纽的积聚效应,扩大商务用地规模,
打造高效的商务中心区;
划
全
4. 梳理内部交通系统和外部交通衔接,实现各
用
际化科技新城。
控
制
核心战略定位
性
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详
国家科技创新先导区
细
苏南国际物流集散区
规
和谐宜人新无锡样板区
划
全
人口规模——85万
覆
整体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盖
“一带”:生态农业和历史保护走廊
“两区”:两个产业集中区
高新产业建成区和高新产业拓展区(高新产业B区、高 新产业C区和空港产业区)
“三轴”:三条发展轴:
3.各编制单元规划框架
3.1商务综合配套区
无
锡
新
区
控
制
录
性
详
细
3.2高新产业A区
规
3.3高新产业B区
划
3.4高新产业C区
全
覆
3.5空港产业区
盖
4.重点地段意向性城市设计
4.1商贸核心区
4.2国际教育社区
4.3城铁站点地区